2020-12-09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民法典首次規定了居住權這一新的物權種類,在未來的執行程序中,當執行行為前進的步伐「路遇」居住權時,可能會因之「新」且沒有具體的裁判規則,而使這類案件「迷失方向」。筆者試結合民法典中有關居住權的規定,提出具體的排除執行的裁判規則,以期對審理此類案件提供借鑑。
在程序上
要從案外人請求內容入手選準居住權異議路徑
實務中,案外人通常會提出兩種請求。第一種請求,認為「帶居拍賣」(法院承認居住權的存在)的執行行為錯誤提出異議,此時,法院的執行行為並未「侵犯」其居住權,案件沒有實體權利的爭議,執行程序有權裁斷,則此種異議為執行行為異議,應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主張權利,並通過複議程序進行救濟。第二種請求,認為「去居拍賣」(法院否認居住權的存在)的執行行為錯誤提出異議,此時法院的執行行為涉及了案外人的實體權利——居住權,執行程序無權裁斷,依「裁執分離」原則,則此種異議為案外人異議,應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主張權利,並通過案外人異議之訴進行救濟,通過訴訟來最終確定居住權能否排除執行。
在實體上
要從居住權設立方式入手確定排除執行規則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八條規定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第三百七十一條規定可以以遺囑方式設立、第三百六十六條規定有權按照合同約定設立。結合以上規定,筆者將居住權分為登記居住權、遺囑居住權和判決居住權三種類型,同時,針對承繼的居住權和居住權消滅後的情形,確立以下排除執行的裁判規則。
01
登記居住權
這是一種最標準的居住權,如同已登記的不動產物權一樣。對其排除執行的裁判規則,亦與不動產物權排除執行的規則一樣,對在法院查封之前設立並已辦理登記的居住權,根據「物權優於債權」的原則,此種居住權可以排除執行。
02
遺囑居住權
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後會出現兩種情形,一是被繼承人未死亡,二是被繼承人已死亡。第一種情形,根據民法典第二百三十條的規定,因繼承取得的物權自繼承開始時發生效力,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條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因此,在被繼承人未死亡時,繼承尚未開始,居住權亦未生效,此時雖然被執行人(被繼承人)與案外人立有設立居住權的遺囑,但不能排除執行。第二種情形,因被繼承人已死亡,則繼承開始,居住權生效,此時居住權可以排除執行。
03
判決居住權
雙方當事人通過合同約定了一個居住權,因產生爭議而訴訟,經法院審理後認為居住權成立的,就會做出一個居住權成立的判決,這就是判決居住權。根據民法典第二百二十九條的規定,因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導致物權設立的,自法律文書生效時發生效力。因此,在該判決生效時,居住權生效,案外人持該生效法律文書可以排除執行。
04
承繼的居住權
這是指居住權設立後,居住權人又將居住權對外轉讓,或者居住權人死亡後其繼承人要求繼承居住權。根據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九條的規定,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因此,在案涉房屋被執行時,居住權的「受讓人」和「繼承人」向法院提出異議是不能排除執行的。
05
消滅的居住權
根據民法典第三百七十一條的規定,居住權期限屆滿或居住權人死亡時,居住權消滅,這就是消滅的居住權。此時居住權人或其繼承人向法院提出異議亦是不能排除執行的。
▼
轉自:山東高法
棗法之光
微信號:zzfyzfzg
原標題:《【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民法典中的居住權人,能排除房屋的強制執行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