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是「世界強化免疫日」。該節日於1988年由世界衛生組織為消滅脊髓灰質炎而設立,隨著該疾病被逐漸控制,現在這一節日則更多是為了呼籲公眾重視疾病預防,樹立疫苗接種意識。
在人類與疾病的抗爭史上,疫苗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疫苗的使用,消滅了天花,控制了麻疹、風疹和白喉等當初致命的傳染病。而今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疫苗再次成為各國政府控制疫情的那道曙光,相關疫苗研發的一舉一動牽動人心。也正是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公眾對於疫苗預防疾病的認識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同時也讓中老年人群的免疫力風險暴露無遺。
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化防控中,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也是防控的重點人群。據我國年初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和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主要集中在40-60歲的中老年人,且呈現「發病後重症多」的特點。就在今年5月,聯合國發布報告稱,在歐洲死於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中,95%是60歲以上的人;在美國,80%的死者是65歲以上;而在中國,約80%為60歲以上。
不僅僅是新冠肺炎,中老年人因免疫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下降,成為眾多疾病的易感人群。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高志良指出:「今年的新冠疫情讓我們充分意識到中老年人在面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的脆弱性,接種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措施。世界衛生組織也認可疫苗是預防疾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我建議中老年人根據自身情況,儘早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重組帶狀皰疹疫苗來預防中老年人最常見的幾類感染性疾病,為自己的健康樹立一份堅實的保護屏障。」
在國內為數不多的專門針對中老年群體的疫苗中,重組帶狀皰疹疫苗剛剛於今年6月在中國上市,填補了國內帶狀皰疹疾病預防領域的空白,高志良主任是該疫苗的全國首批接種者,以自身行動號召中老年人群關注帶狀皰疹及其預防。
隨著重組帶狀皰疹疫苗陸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近四十個城市實現預約接種,北京醫院皮膚科主任常建民、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劉兆秋,以及浙大一院感染科主任盛吉芳、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江蘇援鄂領隊人魯翔、武漢金銀潭醫院副院長黃朝林等奮戰在感染性疾病一線和預防領域的醫療工作者,都在第一時間接種了該疫苗。
據估計,中國50歲及以上人群每年新髮帶狀皰疹病例約156萬,約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會患帶狀皰疹,目前帶狀皰疹治療方法有限,接種疫苗是預防帶狀皰疹有效手段。北京醫院皮膚科常建民主任表示:「帶狀皰疹的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帶狀皰疹除了會在身體單側出現成群的水皰,令人飽受皮疹之苦外,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簡稱PHN),導致灼燒、電擊、刀刺般疼痛,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部分患者的疼痛甚至可以超過一年以上,有的可以達到十年甚至更長,對患者自身和家屬的生活質量都有非常大的影響,接種疫苗是控制帶狀皰疹發病最有效的措施。」
今年世界強化免疫日,北京、上海和廣州的社區衛生服中心紛紛舉辦帶狀皰疹疫苗接種專場,讓眾多中老年市民能夠儘快獲得疫苗保護。在廣州越秀區農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廣東省預防醫學會首席專家、原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張永慧也前來接種帶狀皰疹疫苗,他表示:「作為醫療工作者,我聽說過很多帶狀皰疹患者因患病徹夜難眠,無法正常工作或生活的例子。中老年人群是高風險人群,絕對不能逞強,要積極通過疫苗預防這一疾病。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帶動到更多人關注這一疾病,更重要的是提升成人、特別是中老年人疫苗預防疾病的意識。」
廣東省預防醫學會首席專家、原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張永慧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市民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上海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民諮詢預約帶狀皰疹疫苗 廣州農林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民等候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5億,佔總人口的18.1%,是全球唯一一個老年人過億的國家,預計到205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接近5億,人口老齡化為中老年疾病負擔加劇奠定了人口基礎。為了積極應對老齡化問題,我國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特別提出將「健康老齡化」作為重要戰略目標,推出一系列老年健康促進行動。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劉兆秋建議道,「隨著中國健康老齡化的加快,推動成人,特別是中老年人疫苗接種愈加重要。接種疫苗並非兒童的專利,建議公眾樹立『防治並重』的健康保護意識,及時了解目前疫苗可預防的疾病,比如流感、肺炎、帶狀皰疹等,及時接種或查漏補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