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是「世界強化免疫日」,這是1988年第41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為消滅脊髓灰質炎而設立的。強化免疫是消滅脊髓灰質炎的重要措施,1993-2000年,我國對4歲及以下兒童開展7次14輪脊髓灰質炎疫苗強化免疫,累計免疫兒童約8億人次。
1994年10月以來,我國未再發現本土脊髓灰質炎野病毒病例。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我國實現了無脊髓灰質炎目標。如今,脊髓灰質炎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或消滅,「世界強化免疫日」的含義也變得更加廣泛。這不僅是接種疫苗,也向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延伸。
01
強化免疫是免疫「加強版」
對每個公民來說,自出生之日起就免費享受「免疫規劃」。計劃免疫和強化免疫共同構成了免疫規劃體系。
其中,計劃免疫是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有計劃、有組織地利用疫苗進行免疫接種,以提高相關人群的免疫水平,預防、控制乃至最終消滅相應傳染病。強化免疫相對於常規免疫而言,指國家或地區針對某種傳染病的發病或流行情況和相關人群對該傳染病的免疫狀況進行分析後,決定在短時間內對某年齡段人群進行的普遍免疫,這是對計劃免疫的加強。
比如2010年9月,我國曾在全國範圍內統一開展一次以8月齡至4周歲兒童為主要接種對象的麻疹疫苗強化免疫活動,10天時間內為近億人次兒童接種或補種麻疹疫苗。
「按照規定,強化免疫嚴格實行知情、同意、免費的原則,強化不等於強制。」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保健科主任醫師王琳介紹,以麻疹為例,這是一種傳染性非常強的傳染病,免疫力低的兒童接觸到麻疹病人後幾乎100%發病。接種疫苗後,一般情況下個體可以得到有效保護,但根據接種者年齡及個人體質的不同,也存在接種後沒有產生抗體的情況。這部分人在周圍有麻疹流行的情況下,有可能被感染,但通過強化免疫再次接種麻疹疫苗,可以使未接種麻疹疫苗或接種後免疫無應答者增加產生抗體的機會。
中華預防醫學會「疫苗與免疫工作者在線教育項目」專家委員會委員鄭東旖表示,每個人出生後都要面臨細菌病毒的侵襲,接種疫苗只須3、4秒鐘,就可以有效避免傳染病風險。這不僅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他人,意義深遠。
02
我國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超90%
接種疫苗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疫苗的發明和預防接種是人類偉大的公共衛生成就之一。通過預防接種,全球已經成功消滅了天花,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已經實現無脊髓灰質炎野病毒傳播,全球因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和麻疹而導致的發病、致殘與死亡率也呈顯著下降。
在我國,自1978年開始實施國家免疫規劃以來,在脊髓灰質炎、B肝、麻疹的疾病控制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比如,普及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後,我國5歲以下兒童B肝病毒攜帶率已從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20世紀中期,我國麻疹年發病人數曾高達900多萬,但到2017年,發病人數已不到6000例。
今年4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適齡兒童可以免費接種的疫苗共有15種,可以預防15種傳染病。
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在90%以上,已建立了覆蓋國家、省、市、縣四級免疫規劃監測管理體系,以及縣、鄉、村三級預防接種服務網絡。目前,31個省市自治區的免疫規劃信息系統已基本和國家信息平臺、疫苗電子追蹤追溯協同平臺完成相關對接工作。
03
越來越多的疾病有了「剋星」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兩個著力點,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實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這為免疫規劃工作指引了方向。
在許多人的觀念中,只有孩子需要接種疫苗,成人大可不必,這是典型的認知誤區。「接種疫苗後,孩子體內產生的相應抗體會有針對性起到預防某種疾病的作用,但不是一勞永逸的,隨著抗體逐漸減弱或消失,就必須定期、適時地預防接種進行強化免疫。」王琳舉例說道,成人型的白喉、破傷風二聯類疫苗在10歲時第一次接種後,應每隔10年加強一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專家曾光表示,老年人群在疾病面前是最脆弱的群體,患流感的病死率遠高於年輕人,特別是患有流感同時合併慢性病和心臟病的老年人,死亡風險增高20倍。老年人群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可以顯著降低患病率、住院率、死亡率,是既經濟又有效的疾病預防措施。
隨著疫苗研發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有了「剋星」。以宮頸癌為例,其為女性生殖道第一大惡性腫瘤,99.7%的宮頸癌因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所致,而有正常性行為的女性幾乎難以避免感染HPV,接種HPV疫苗成為預防宮頸癌的一級措施。再比如,今年7月,用於50歲及以上成人預防帶狀皰疹的國內首個重組帶狀皰疹疫苗完成了首針接種,為預防中老年人群帶狀皰疹構築起一道健康屏障。
關於疫苗的誤區,你踩中幾個?
��誤區1
自然免疫比疫苗免疫好
真相
疫苗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產生的免疫反應與通過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類似,但疫苗不會導致疾病,也不會使接種者受到潛在併發症的威脅。
相反,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的免疫力可能會付出高昂代價,例如,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感染會導致認知障礙,B肝病毒會導致肝癌,麻疹更可能因併發症死亡。
��誤區2
接種疫苗出現不良反應的機率很大
真相
永遠要記住:接種疫苗遠比患上疾病更安全。要知道:
01
因接種疫苗而出現嚴重副作用是非常罕見的。
02
最常見的副作用不外乎是手腳註射部位疼痛,並會出現持續數天的低燒。對於部分接種疫苗的兒童中,約有一半會出現這些副作用。發燒的兒童可能會出現痙攣,但這屬於罕見情況而且這種痙攣絕大部分不會給身體帶來任何傷害。
03
接受疫苗注射後出現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是十分罕見的,概率不到百萬分之一。即使出現這種情況,醫護人員也有處理此類反應的準備。
��誤區3
第二類疫苗是自費自願,沒必要去打!
真相
目前中國疫苗分為兩類。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提供,疫苗以及接種費用是由政府承擔。第二類疫苗,是指自費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由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承擔費用。作為對免疫規劃疫苗的有效補充,所預防的都是一些常見疾病,如水痘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輪狀病毒疫苗等。
第二類疫苗對第一類疫苗是重要補充,並不是第二類疫苗就不需要接種,實際上有些第二類疫苗針對的傳染病對人們威脅很大,如流感、水痘、肺炎等,倘若患病不僅對個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反而增加了經濟負擔。
��誤區4
免疫力低或者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不能接種疫苗?
真相
接種疫苗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和醫生的推薦,在知情、自願、自費、按需、科學的原則下選擇。如果孩子抵抗力較低,平時易患病,孩子也沒有接種疫苗的禁忌症,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應選擇接種流感疫苗。有計劃地安排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也都是抵抗幼兒相關疾病的有效預防手段。
��誤區5
成人不需要接種,疫苗是孩子的專利!
真相
對於疫苗可以預防的疾病,成年人也應接種相應的疫苗,以得到適當的保護。成人疫苗接種主要取決於年齡、生活習慣、免疫歷史、身體健康狀況等因素。
那麼成人為什麼要接種疫苗?
成人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最經濟的手段;
許多成人在兒童時期疫苗接種並不全面,很多疫苗沒有接種,也需要及時補種,即使接種過疫苗,很多疫苗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失效,需要及時補種;
成人接種疫苗也可以保護孩子,例如孕婦在懷孕前接種麻腮風疫苗,可以有效預防麻疹、風疹和腮腺炎。
成人常見疫苗注射有流感疫苗、B肝疫苗、肺炎疫苗、乙腦、風疹等,可以根據從事的工作和自身情況進行相應的接種。
��誤區6
接種一次疫苗就不會再犯病
真相
看完上述五個誤區解答,相信你知道接種疫苗預防針對疾病的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但任何疫苗的保護效果都不是100%的,個別接種者由於個體的特殊原因,如免疫應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能會導致接種後免疫失敗。但大量的研究證明,即使接種疫苗後發病,相對於不接種疫苗者,其患病後的臨床症狀要輕很多。
本文來源:健康中國行動
統籌策劃:文成鋒(微信13673365366)
原標題:《世界強化免疫日,這些事你要知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