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所周知,林則徐是晚清時期的肱骨大臣,他虎門銷煙的壯舉可謂是大快人心,令人拍案叫絕!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雖然林則徐強烈抵抗外來侵略,可是他本人卻不排斥外來文化、科技和思想,主張學其優而用之,其思想相深有遠見,曾參與編纂《四洲志》、《海國圖志》,為地就是讓國人更加了解世界。
據文獻記載,林則徐至少精通葡萄牙語、英語兩種外語。雖為封建社會的大臣,卻不因循守舊的頑固派。
值得注意的是,林則徐不僅是國家的肱股之臣,更是一位厚道的書法家。
林則徐擅長各種書體,尤其是楷書、小楷的書寫,觀其書法能切切實實地體會什麼叫做字如其人。
林則徐的書法主要遵循的了《集王聖教序》的路數,頗有魏晉之風,通篇堅挺勁拔是其特色。細細品味林則徐的書法,可以發現他書法功底深厚,堪稱大師。
1827年(道光7年),林則徐在其代表作《跋沈毅齋墨跡》提出理論:「初學臨摹輒舍唐人矩範而躐等於鍾張羲獻,是猶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臥必矣」。
學習書法要先掌握好唐人書法的法度,切莫直接臨摹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書法,否則就等於沒有學會走就想跑,必然摔跟頭。
所以說,林則徐具有非常紮實的書法功底,法度嚴謹。但是,林則徐的楷書並沒有聚集於一家書體,而是集結眾家之所長,將顏體、柳體、歐體融為一爐,書法氣勢上有唐人的規矩,點畫間還透漏出魏晉之風。
此種書法風格,實屬難得。另外,林則徐的書法取勢端莊安詳,毫無半點媚態造作之氣,不是雄渾強勁的風格,但是字裡行間卻盡顯浩然正氣,觀其字往往能品其人。
說到林則徐的代表作,非《林文忠公無量壽經墨寶冊》莫屬。這幅墨寶是他是於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所寫,是其給上司陶澍的一件賀禮,據說道光皇帝看後都為之驚嘆。
《林文忠公無量壽經墨寶冊》全卷以藍底金粉寫成,現存於美國的美國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
商品引導語:此書法清秀雅致,字字精美,當時盛行「館閣體」,林則徐之字能夠推陳出新,保留「館閣體」的同時,又融入自己的意趣,將個人的品格和風貌融入其中,堪稱200年內的楷書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