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乾隆的兒子,行書驚艷后世200年!不愧是「清四家」之一

2021-02-08 寵物聊壇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 

書法作為中國的傳統藝術,從古傳承到今,上到王室貴族,下到平民百姓,皆是自幼便苦練書法,就算成不了書法家,寫得一手好字,也是為自己賺了個臉面。

尤其是皇室成員,則是更加注重書法這一塊,倘若是字不好,則會成為笑柄,此事關乎顏面,所以說皇族在書法教育這一點非常嚴格,不僅有名師指導,還提供頂級資源供他們學習。

而在皇室中,也出現過很多赫赫有名的書法家,宋高宗趙構、宋徽宗趙佶等人堪稱一代書法宗師,李世民、乾隆書法也是響噹噹,而在清朝,還有一位皇室成員,他的字也是驚豔了時光,被列為「清四家」之一。

此人便是乾隆皇帝的兒子——成親王永瑆。

成親王《書論一則》

永瑆,(1752年——1823年),少字鏡泉,從號少廠,又號鏡泉、即齋,別號詒晉齋主人,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的第十一子,也是嘉慶皇帝的哥哥。

永瑆作為清朝著名書法家,與翁方綱、劉墉、鐵保並列「乾隆四家」(翁方綱、劉墉、成親王和鐵保四人)。

成親王《書論一則》

永瑆自幼酷愛書法,曾有人調侃道:倘若讓成親王做了皇帝,恐怕會是下一個宋高宗。

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永瑆書法的精妙之處。

永瑆書法主要取法歐陽詢,以歐體字為基礎,並廣泛地臨摹晉、唐、宋、明各家書法,因而形成了端正清麗、勁俏流暢的風格。

成親王《書論一則》

永瑆精通各體,其中楷書、行書最為精湛,當乾隆皇帝看到他的書法後,都會表示,自己的書法比起成親王,還是稍遜風騷。

嘉慶皇帝也曾這樣讚嘆成親王的書法:「朕兄成親王自幼專精書法,深得古人用筆之意。博涉諸家,兼工各體,數十年臨池無間,近日朝臣文字之工書者,罕出其右。」

成親王《書論一則》

其書法以歐體字為底,風格上則是承襲了趙子昂,這樣工整嚴謹的同時,又不乏圓潤、遒勁之美,這一點不同於朝堂上的館閣體。

著作《息柯雜著》中表示:

詒晉齋書,素未究心,但知其從趙承旨上溯歐陽率更,雖偶涉諸家,終不離兩家宗旨。集卷隨手雜臨,竟有脫盡町畦,不似本家筆意者。

成親王《書論一則》

成親王的代表作有很多,比如說《結字管見》、《擬古》、《揚州雜詠》、《書論一則》等等。

前文提到,乾隆皇帝看到成親王行書後自嘆不如,而在成親王所有的作品中要數《書論一則》最具有代表性。

成親王《書論一則》

成親王筆下的《書論一則》,運筆遒勁瀟灑,頗有趙子昂之風範,字體圓潤且大氣,通篇嚴謹且不失雅致,深得歐陽詢、趙子昂精髓,乃是清朝書法中極品之作,說此作驚艷后世200年,一點不為誇張。

相關焦點

  • 乾隆兒子的書法真乃奇美,200多年已過,仍然難以企及
    那麼代表著清朝書法最高水準的,卻是這四個人:成親王、鐵保、翁方綱、劉墉。這四人被世人稱為「清四家」,堪稱清朝書法的頂尖水平,而這其中又以成親王書法最為精妙絕倫,因此他也被稱作是清四家之首。成親王愛新覺羅·永瑆,乃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個兒子,也是最有才氣的一個。
  • 故宮國寶,多見他的跋文,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書法名家:不可學
    這位書法名家就是梁詩正,也是乾隆的太子太傅,隨身秘書,上書大臣。清代書法巨著《三希堂法帖》便是出自他之手!梁詩正,根據書法史介紹:他是「清四家」之一梁同書的父親,初學柳公權,繼參趙孟、文徵明,晚年師顏真卿、李邕。
  • 創撥鐙法,乾隆四家之一-清代王爺書法家成親王永瑆的故事
    乾隆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熱愛書法國畫藝術的皇帝之一,在清代乾隆朝有四位表現十分突出的書法家,人們稱他們為"乾隆四家"也有人稱他們為"清四家"。不過這個清四家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指翁方綱、劉墉、梁同書、王文治這四人,另一種則是指翁方綱、劉墉、成親王和鐵保四人。
  • 趙子昂68歲所寫大字行書,被稱為行書典範之作,書法中沒有俗氣!
    說到趙子昂,很多人會想到他的楷書,因為他被稱為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楷書被稱為行書的典範之作。其實他不僅僅在楷書上有著深厚的造詣,在行書上也有著不俗的表現,這幅《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是他在六十八歲的所寫,也是趙子昂書法之中少見的大字行書,在書寫完這幅書法之後的第二年,趙子昂就離世了。趙子昂的行書有著遒勁飄逸之感,是融合眾家之所長,有著鍾繇古樸沉穩,也有著王羲之和王獻之的飄逸流暢,在飄逸流暢之中不不失骨力,在瀟灑中見高雅,秀逸中吐清氣。
  • 書法史上小人物,寂寂無名200多年!沒有啟功推薦,少有人知道
    最近網絡上突然出現一個「名人」,這個人就是梁詩正,他的行書被譽為「清代最美行書」,啟功老先生在世,極為推崇,曾經就稱讚他:書法,200多年來,我只服他!可是你翻遍整個書法史,梁詩正竟然寂寂無名,甚至連邱振中老師的《書法》、《中國書法家全集》都沒有提到他,可見200年來,被「雪藏」之深!
  • 啟功最佩服的書家,這字秀雅溫潤,不愧是「最美行書」之一
    他很幸運地佔據了這個位置。其他人仍在盯著他。最可怕的是,大腸在那個位置是乾燥的,沒有東西出來。你不僅感到不舒服,其他人也很擔心。」這是氣功的幽默話語。他的文風以「清、雅、正」為特徵,並受到清代著名書法家梁的影響。梁也是最崇拜的書法家。他是典型的「文人書法家」,是甘龍最信任的書法家。他在法庭上有許多重要的手稿。
  • 著名啟蒙家嚴復行書欣賞:清和遒麗、蕭散灑脫!堪比當代書法名家
    眾所周知,嚴復先生曾任北大的校長,他的譯作《天演論》更是對時人有著巨大之影響。他的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確實嚴復先生的書法,從他的字裡行間欣賞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學養。其實,除了教育及思想啟蒙,嚴復的書法也是非常了得,尤其是他的行書。
  • 真跡欣賞:劉墉、紀曉嵐、和珅、乾隆,誰的書法驚豔了你?
    乾隆皇帝一生寫詩四萬多首,相當於《全唐詩》的總和,一個人就完爆了2200多位唐朝詩人。即便是他剛生下來不會說話就會寫詩,筆耕不輟寫到89歲駕崩,平均也要每天都寫詩一兩首。如此產量,著實驚人。乾隆雖為滿清皇帝,卻酷愛漢文化,其興趣不只在於寫詩,也在於書法。乾隆自幼練習書法,以臨摹祖父康熙字帖為啟蒙,長大後開始學習趙體。
  • 史上最難的對聯之一,200年無人對出,唐伯虎:恐後世無人可對
    原文標題:《史上最難的對聯之一,200年無人對出,唐伯虎:恐後世無人可對》對聯最早只是流行於文人墨客間,後來才逐漸融入百姓之家,成為大眾文化,也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明朝時期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就出過一副對聯,並且揚言說:「此對聯恐怕後世難有人對出!」確實正如唐伯虎所言,後來的200年間,無人可對!那麼此上聯究竟是什麼呢?事情還要從頭說起。我們很多人知道唐伯虎還是停留在眾多的影視劇中的印象,唐伯虎風流倜儻,一生極其瀟灑自在。其實不然,他的一生命運是相當坎坷多難。
  • 乾隆是陳世倌的兒子,還是雍正的兒子?現有史料為證
    弘曆出生時,他的母親只是雍親王的側福晉(就是妾)。在古代,妾是沒有地位的。只有正室原配在家裡才有一定的地位。為什麼史書上會記載「母憑子貴」。女兒是沒有地位可言的。古人說:嫁出去的女人如潑出去的水「。女人在夫家,只要生下兒子,她在夫家的地位才得到提高。那麼乾隆到是陳世倌的兒子還是雍正的兒子呢?
  • 清乾隆仿生瓷古銅釉開光詩文轎瓶
    今天介紹的這件是我們家小子的藏品,也是我們家唯一的一件唐英私款瓷器。只因我們家小子特別喜歡,他以願意幫我修改病句和標點符號為籌碼,換得我贈予這件。轎瓶:顧名思義是轎子裡的陳設器,古人坐轎子時間比較長,轎子裡放上幾件雅器,一邊把玩一邊打發時間,想一想都很愜意。
  • 韓愈為何被後世人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們的作品對後世頗有影響,如韓愈所著的《進學解》,一篇中的"業精於勤"、"貪多務得"、"同工異曲"、"投閒置散"等詞,都已傳為流行的成語,被後入所借用。而能創造出這些成語的人,被後世人稱其為"千古文章四大家",但他生前屢遭貶謫,這又是為何?
  • 天下行書前十位,米芾《蜀素帖》僅排在第八位,而第一名是他
    後世稱他黃山谷。《宋史·文苑傳》稱他:「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他的行書作品《松風閣》,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後平出,「無平不陂」,下筆著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
  • 歷史上傅恆的妻子,「滿洲第一美婦」,與乾隆緋聞傳了快200年
    但歷史上傅恆的妻子,被稱為「滿洲第一美婦」,缺與乾隆緋聞傳了快200年! 不過歷史上並沒有對他的妻子瓜爾佳氏有過多的記載,只有一些少量的隻言片語。史料記載,富察傅恆一生只有瓜爾佳氏這一個妻子,沒有侍妾,兩人生有四子兩女。
  • 他臨寫百家名帖,書法瀟灑飄逸,譽為「最美行書」,比王羲之如何
    作為前中書協主席,啟功先生從未以「書法家」自居,他的書法是臨摹清代一個大書法家梁詩正的墨跡而得道。梁詩正書法梁詩正,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也是乾隆最欣賞的書法家,他主持了《三希堂法帖》書法巨著中,臨寫百家名帖,書法瀟灑飄逸,博彩眾長,自成一家。
  • 她27歲被獻給乾隆,堪稱第一美人,頭骨復原圖驚艷后世
    乾隆後宮佳麗無數,其中最美的當屬容妃和卓氏,也非常的得寵。還記得《還珠格格》中的香妃含香嗎,就是仿照的容妃,其實電視劇中的香妃已經夠美夠驚豔了,不過歷史中的香妃更加的美麗動人,也就是容妃。容妃是維吾爾族人,信仰伊斯蘭教,容妃出生在新疆回部和卓氏是一個貴族,同樣也是新疆的第一大美人,哥哥圖爾都為了跟大清友好往來,就把妹妹容妃獻給了乾隆,當時容妃27歲,乾隆50歲。清朝的秀女,都是在13到17之間,容妃27歲已經算是很大了,可是初次見到容妃的乾隆,深深被她吸引,早就已經不關心容妃是27歲了。
  • 清 乾隆御筆《乾隆心經》欣賞
    清 乾隆御筆《乾隆心經》欣賞涵坊閣裝飾畫轉載▼標籤:家居 文化分類:禮品【作者簡介】>乾隆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於嘉慶四年(1799年),一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個朝代,在位60年,加上三年多的太上皇帝,執政大 清帝國長達64年,不僅在滿清十位皇帝中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在中國4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也堪稱是「千古一帝」。
  • 經典集字:米芾行書集字對聯11副
    米芾行書集字對聯11副,來源:廣西美術出版社《歷代名家碑帖集字大觀·精編米芾行書集字對聯》米芾的行書代表了他的最高藝術成就。他的作品,大字行書有《虹縣詩卷》、《多景樓詩》等,小字行書有《苕溪詩帖》《蜀素帖》及一些尺牘、題跋等。所有這些墨跡,都具有奇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顯得極有氣勢。當時和後世的人們對米字評價極高。宋高宗趙構說:「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內……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筆端,故沉著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煩鞭勒,無不當人意。」
  • 康熙臨董其昌行書現身,瀋陽故宮藏清宮珍品在國博展出
    澎湃新聞獲悉,近日,「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是系統展示其館藏清宮藝術珍品的一次大型文物展覽,包括200多件清代宮廷藝術品,既有製作精良的官窯瓷器(御用器、陳設器),又有錦繡華美的衣物帽冠,以及康熙、雍正、乾隆等的書法等,如康熙臨董其昌行書詩軸,詩後署款「臨董其昌」
  • 清康熙年間,他畫下300多種好吃的動物,卻成了乾隆的枕邊書
    它不僅是清朝畫家的畫作,此後還走進了清宮內院,成了乾隆皇帝的枕邊書,還被後世的人們稱為一代奇書,這究竟是一幅怎樣的畫作呢?這幅畫作名叫《海錯圖》,是清朝畫家聶璜的作品。在中國古代的繪畫史上,聶璜並不是一位出名的畫家,他所繪製的《海錯圖》上,繪製的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山水、人物、花鳥等。為何這幅畫作為什麼會成為清朝皇帝的最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