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臨寫百家名帖,書法瀟灑飄逸,譽為「最美行書」,比王羲之如何

2020-12-13 虎略楊

喜歡書法的朋友,會發現今人與古人書法,無論風格、形式都有很大不同,古人書法以秀美、飄逸為榮,今人書法以狂野、奔放為耀,尤其是行書、草書等方面,更是如此!

為啥書風差別如此之大?

關鍵還是在於今人「讀書太少」!

真正的書法家往往是通曉經史、詩詞、篆刻等等藝術,也有著不凡的造詣。比如王羲之、趙子昂、文徵明、白蕉、啟功等等,都是有很深的文化根底!

梁詩正的書法

溥心畬(啟功的恩師)說的非同貼切:

書畫之道,經史為上,詩詞在後;畫在字下,而字又以小字為上,凡必先悟而後得;由悟而生,往往工妙。

現在書法家能寫小字,已經很少見了,通經史、詩詞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學會米芾「狂」字的人,可真不少!

比如中書協草書委員會主任劉洪彪先生說過:在書法方面,我們有很多方面超越古人!

劉洪彪先生多次提到,書法必須要創新!

估計為了響應領導的要求,曾翔「吼書」、邵巖「漁網書法」、「射書」、張強的「盲書」等等粉墨登場,無論是創作形式,還是書寫工具都在嘗前人之所未嘗。

為了彰顯自己的創新,就必須要貶低前人的書法,凡是遵循王羲之、趙子昂等傳統書風,統統歸為「館閣體,沒有個性!」

這種趨勢,在啟功先生在世之時,已經屢見不鮮,有人直接批評啟功書法屬於「館閣體」,對此啟功先生說:

館閣體也是書法,我哪有寫的那麼好!

作為前中書協主席,啟功先生從未以「書法家」自居,他的書法是臨摹清代一個大書法家梁詩正的墨跡而得道。

梁詩正書法

梁詩正,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也是乾隆最欣賞的書法家,他主持了《三希堂法帖》書法巨著中,臨寫百家名帖,書法瀟灑飄逸,博彩眾長,自成一家。

梁詩正尤其善於楷書、行書,他吸納前人筆法基礎上,結合當時盛行的館閣體實用性,把漢字實用性和藝術性發揮極致,啟功先生非常欣賞梁詩正,他曾經說過:

書法,200多年來,我只服他!

梁詩正書法

作為最美行書的作者梁詩正,和「天下第一行書」作者王羲之相比,藝術性稍遜一籌,筆法上更為簡單,但是實用性要強於王羲之行書。

梁詩正是乾隆年間的大學士,也是御用書法家,我們今天能看到他的墨跡,多見他在名帖名畫跋文,這些名帖名畫包括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等等。

通過這些跋文,可以看出梁詩正書法灑脫、飄逸,有行雲流水之感,可惜這樣的書法不被當今書壇所認可,專家動輒就批判:這是館閣體,沒有藝術性!

對於專家的批評,不知道您怎麼看?請留言討論!

最後向大家推薦一本《梁詩正書法集》,期待您的喜歡,書法審美沒有標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沒有專家那麼高情調,能欣賞這種傳統書法,足矣!

相關焦點

  • 他臨寫百家名帖,化繁為簡,博彩眾長,啟功都跟他學書法
    行書與楷書幾乎是同時形成,而真正成熟是東晉王羲之所推動的,在行書發展史上有重要貢獻的人物有:王羲之、顏真卿、楊凝式、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子昂、楊維楨、王鐸等等。比如:清代最美行書的書寫者:梁詩正。梁詩正,在書法史上,並沒有太大名氣,用「寂寂無名」一點也不為過,他的出名跟啟功和現在網絡信息發達有很大關係。
  • 故宮國寶,多見他的跋文,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書法名家:不可學
    這位書法名家就是梁詩正,也是乾隆的太子太傅,隨身秘書,上書大臣。清代書法巨著《三希堂法帖》便是出自他之手!梁詩正書法梁詩正書法簡介《三希堂法帖》收藏了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三件稀世墨寶和其他130多位書法名家的碑拓
  • 他是「草聖」,王羲之自愧不如,草書飄逸灑脫
    他是「草聖」,王羲之自愧不如,草書飄逸灑脫!在中國書法史上,「書聖」只有一個就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行書也有「天下第一行書」,但是「草聖」卻有好幾位,歷史上,張芝曾被稱為「草聖」,唐代的草書名家張旭和懷素也同時被稱為「草聖」,明末清初的王鐸被日本人稱為「草聖」,近代的書法名家林散之先生又被稱為「當代草聖」。
  • 500年來最好看的行書,這字秀雅飄逸,真是美呆了!
    曾經有人評價文徵明的行書是近500年來最好看的行書,這話絲毫不為過。文徵明出身於一個武將家庭,他生性駑鈍,但是為人比較忠厚。7歲的時候還不能說話。但是他的父親始終認為他能夠大器晚成。他是書法史上的一位「笨小孩」。但是他的書法卻是影響了後世500多年。
  • 學行書,中國書法史上五大行書你總要選一個!
    蘭亭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 作者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 清代最美的行書,專家:沒藝術性!網友:自己寫不好,肆意貶低
    而行書,介於兩者之間,是實用性和藝術性兩者的結合,從書聖王羲之發揚光大後,迅速成為從官方到民間最為流行的書體!大家都知道,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序》!而清代最美的行書,是大學士梁詩正所寫!梁詩書法集梁詩正的書法屬於典型傳統「二王」一路,(王羲之、王獻之),並融入了顏真卿、文徵明、董其昌等人筆法。
  • 趙子昂68歲所寫大字行書,被稱為行書典範之作,書法中沒有俗氣!
    其實他不僅僅在楷書上有著深厚的造詣,在行書上也有著不俗的表現,這幅《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是他在六十八歲的所寫,也是趙子昂書法之中少見的大字行書,在書寫完這幅書法之後的第二年,趙子昂就離世了。趙子昂的行書有著遒勁飄逸之感,是融合眾家之所長,有著鍾繇古樸沉穩,也有著王羲之和王獻之的飄逸流暢,在飄逸流暢之中不不失骨力,在瀟灑中見高雅,秀逸中吐清氣。
  • 100大書法名帖之:王羲之行書《蘭亭序》,不只是漂亮那麼簡單
    為了更好地和大家分享書法,今天開始,會陸續和大家介紹歷史上的那些書法名帖,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了解經典,繼承經典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希望對大家的書法學習能有點滴幫助。既然是談經典,我們應該從哪裡開始呢?
  • 虞世南的外甥,張旭的外祖父,他寫的《文賦》,有王羲之的味道
    張旭簡簡單單一句話,把王羲之筆法的傳承次序表達得非常清楚。虞世南的書法,是跟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學的。學到之後呢,傳授給了它的外甥陸柬之。繼續往下,張旭才從他的堂舅那裡得到了王羲之的筆法。今天呢,其他名家不談,我們來聊一聊陸柬之,虞世南的外甥,張旭的外祖父,同時也是王羲之筆法傳承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寫的《文賦》,有王羲之的味道,被譽為「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是跟他舅舅學的書法,從風格上講自然也會有點像虞世南。最為重要的是,在陸柬之的用筆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王羲之的用筆意趣。
  • 中國書法藝術美之欣賞:清奇、飄逸、綺麗
    ——清奇:清奇的書法藝術風格,表現為清遠閒淡幽靜之美。清與濁相對,奇與平相對。「涓涓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滿汀,隔溪漁舟」。描寫一個極其清秀幽麗的景象。立意新穎,形象明麗,透露出遠離塵世的清冷之氣。——飄逸:此格表現為飄灑閒逸的意境和情致,著重表現與眾不同,飄飄欲仙的情狀。
  • 他博學多才,寫的字更是行雲流水,飄逸俊秀!
    書友們練習行書學習這位書法家的行書,便能少走彎路,學到正統書法的同時,還能為自身的書法水平更上一層樓!趙孟(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即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趙孟從五歲起天資聰穎,學習書法,他博學多才,遍覽群書,能詩文,工書法,精繪畫,擅金石,通音律解鑑賞。
  • 王羲之《蘭亭序》,蘊藏三個特點,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說到傳世書法,很多人會想到《蘭亭序》,這幅書法被稱為行書的典範之作,有著「天下第一行書」美譽,這麼一幅只有三百二十四字的書法,為什麼可以有如此之高的美譽呢?《蘭亭序》是晉代王羲之的代表之作,王羲之有著書聖的美譽,這幅書法是王羲之的偶然之作,也是王羲之真實情感的流露,書法自然飄逸,用筆方圓結合,嚴謹之中不失灑脫,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蘭亭序》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也是這幅書法的基礎。
  • 《蘭亭序》因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書聖之名,實至名歸
    王羲之自幼受到父親王曠和叔父王廙[yì]的薰陶和啟蒙,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十二歲時曾偷偷地學習父親壓在枕頭底下的前代書法著作《筆論》學習。 書香門第,耳濡目染 王羲之在王氏世家深厚的書學氛圍薰陶中成長。其叔父王廙擅長書畫,父親王曠對行書和隸書有較深的造詣。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賞析,從蘭亭序悟出書法創新
    中國古代文化大家,如何在浩瀚的筆墨海洋中以超越常人的毅力與智慧達到書法的顛峰,我們的先賢如何翻山越嶺聳立起一座座峰碑。古人云:博於古而宜於今,今天與大家談談天下第一行書的欣賞。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二、書法賞析:但其最大成就是在於他的書法,通篇氣息淡和空靈、氣盛神明、瀟灑自然,用筆遒媚飄逸,既平和又崎嶇,大小參差,既有匠心獨運又沒有做作雕琢的痕跡,自然天成,被後世學書者尊崇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共計327個字。
  • 蘭亭序乃第一行書,那第五行書是什麼?
    蘭亭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 作者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 書法精品王羲之最美行書對聯,神採照人秀逸勁健,句句彰顯大智慧
    王羲之的書法成就在帝王那裡得到了極大的肯定,如南朝梁武帝蕭衍,梁武帝本人貴為一國之君,其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諸帝中堪稱翹楚,功績地位不在另三位開國皇帝之下。但他更是一個多才多藝學識廣博的學者,長於文學、善樂律,尤精書法。
  • 清朝風流探花梁詩正,奉乾隆上諭揮毫作詩,字體瀟灑飄逸堪稱極致
    無論是篆書、楷書還是草書,到了王羲之手中才能展現出最完美的藝術,尤其是行書,王羲之將藝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塑造出了冠古絕今的南派行書藝術,其代表作《蘭亭序》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書法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宗。
  • 清代的「趙孟」,書風妍美飄逸,啟功都學他!專家:格調太低
    趙孟的書風,影響了元、明、清,包括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都學習他的書法,尤其清代,由於乾隆皇帝超級喜歡趙孟的書法,所以滿朝上下,皆以學趙體為榮,出現不少優秀的書法家。趙孟行書其中被乾隆譽為「當朝趙子昂(趙孟)」的一位大書法家,書風妍美飄逸,雋秀清麗、雅致精美,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
  • 3種不一樣的王羲之《蘭亭序》,你喜歡哪一個?
    3種不一樣的王羲之《蘭亭序》,你喜歡哪一個?王羲之《蘭亭序》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一件行書作品,又稱《蘭亭集序》、《臨河序》,是行書成熟的代表作品,被公認為是「天下第一行書」,唐太宗李世民對其讚嘆有加,稱其「盡善盡美」。
  • 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撰文並以行書書寫的《溫泉銘》《晉祠銘》碑刻賞析
    同時李世民在書法史上也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身體力行倡導書法,為唐代的書法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書法方面,李世民獨尊王羲之書法為正宗,認為王羲之的書法已然是盡善盡美。用現在的話講,唐太宗李世民是書法家王羲之的鐵桿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