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國寶,多見他的跋文,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書法名家:不可學

2020-12-14 三餘書社

無論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還有臺北故宮博物院,都是藏寶勝地,無數珍貴書畫珍藏其中,比如《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十宮圖》等等,在這些名貴的字畫中,很多都有一位書法名家的跋文!

這位書法名家就是梁詩正,也是乾隆的太子太傅,隨身秘書,上書大臣。清代書法巨著《三希堂法帖》便是出自他之手!

梁詩正書法

梁詩正書法簡介

《三希堂法帖》收藏了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三件稀世墨寶和其他130多位書法名家的碑拓,後來乾隆挑選歷代名人法書五卷,摹刻上石,現存於北京北海公園閱古樓壁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一閱!

梁詩正,根據書法史介紹:

他是「清四家」之一梁同書的父親,初學柳公權,繼參趙孟、文徵明,晚年師顏真卿、李邕。

梁詩正的書法

梁詩正尤其善於行書和楷書,與書聖王羲之的飄逸瀟灑所不同,他的行書工整秀美,瀟灑飄逸,頗有幾分趙孟、董其昌的味道,這點估計是跟乾隆審美有關!

乾隆喜歡在名帖名畫題寫跋文,而梁詩正就是他的「代筆」,所以後世能見到梁詩正的墨跡多半跟此有關,比如《十宮圖》每張圖後面,都有梁詩正的跋文:

梁詩正的跋文

還有《富春山居圖》一樣有他的跋文:

梁詩正的跋文

如果從筆法角度來講,梁詩正的筆法沒有王羲之那麼複雜,梁在繼承古人書法的基礎上,削繁就簡,變古為今,結合當時館閣體的需求,把行書寫的工整秀美,華滋遒勁,深受後世喜歡,被譽為「清代最美行書」。

梁詩正書法放大版

梁詩正書法可不可學?

梁詩正對後世影響頗大,包括啟功先生都受其影響,當然也存在很大爭議,爭論的焦點就是梁詩正的書法是否屬於館閣體,是否可學?

首先肯定的是,梁詩正的書法一定屬於館閣體,這個跟當時的歷史環境有關,清代書法盛行館閣體,跟康熙、乾隆的愛好有很大關係。

梁詩正書法放大版

可不可學,這是偽命題!

記得有位書法名家,對梁詩正這類館閣體書法,給出意見是:館閣體,沒有藝術性,不可學!

每個時代書法,都有自己的特色,今人書壇,在王鏞、曾翔老師帶領下,開啟了個性解放的「流行書風」,以「妍美」風格的館閣體自然會被排斥。

流行書風

就像某位書法名家評論趙孟的字比較俗,不可學,而趙孟足足影響了元、明、清三代書風,現在又變得不可學,難道元、明、清的書法之路都是錯的。

再說流行書風,並不符合大多數書法愛好者,被痛斥為「醜書」,而梁詩正的書法則符合大部分人審美觀。

所以「可不可學」,公道自在人心!

當年啟功先生不是一樣被批評為「館閣體」,啟功先生樂呵呵回應道:

我哪有館閣體寫得好,這是抬舉我!

啟功先生書法

書法,本來就是一門藝術,喜歡什麼,就去學什麼!並不需要由所謂專家教授來規定學啥,難得都去搞流行書風,才是正確嗎?

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非常喜歡傳統的書法,所以這裡特別向大家推薦一本《梁詩正書法集》,期待您的喜歡!

相關焦點

  • 他臨寫百家名帖,書法瀟灑飄逸,譽為「最美行書」,比王羲之如何
    梁詩正書法梁詩正,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也是乾隆最欣賞的書法家,他主持了《三希堂法帖》書法巨著中,臨寫百家名帖,書法瀟灑飄逸,博彩眾長,自成一家。梁詩正尤其善於楷書、行書,他吸納前人筆法基礎上,結合當時盛行的館閣體實用性,把漢字實用性和藝術性發揮極致,啟功先生非常欣賞梁詩正,他曾經說過:書法,200多年來,我只服他!
  • 書法史上小人物,寂寂無名200多年!沒有啟功推薦,少有人知道
    最近網絡上突然出現一個「名人」,這個人就是梁詩正,他的行書被譽為「清代最美行書」,啟功老先生在世,極為推崇,曾經就稱讚他:書法,200多年來,我只服他!梁詩正跋文隨大家的發掘,發現故宮很多國寶都有他的跋文,這些跋文梁詩正都會寫:這是奉乾隆皇帝所命題寫,可見乾隆對他的書法喜愛程度!
  • 清代的「趙孟」,書風妍美飄逸,啟功都學他!專家:格調太低
    趙孟的書風,影響了元、明、清,包括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都學習他的書法,尤其清代,由於乾隆皇帝超級喜歡趙孟的書法,所以滿朝上下,皆以學趙體為榮,出現不少優秀的書法家。趙孟行書其中被乾隆譽為「當朝趙子昂(趙孟)」的一位大書法家,書風妍美飄逸,雋秀清麗、雅致精美,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
  • 他臨寫百家名帖,化繁為簡,博彩眾長,啟功都跟他學書法
    比如:清代最美行書的書寫者:梁詩正。梁詩正,在書法史上,並沒有太大名氣,用「寂寂無名」一點也不為過,他的出名跟啟功和現在網絡信息發達有很大關係。他的行書風格與梁詩正非常接近,可見沒有少臨梁詩正的墨跡,如果從藝術創作而言,梁詩正的作品在筆法、結構上並沒有超越前人的規範,這可能是他沒有載入書法史重要原因。
  • 臺北故宮的一件書法「重寶」,酷似《蘭亭序》,被永久禁止出境!
    陸柬之行書《文賦》其中有這樣的一件來自唐代的行書極品,此作歷代一直藏於皇家內府,後來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如今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其「鎮館之寶」。此作的書法風格,秀麗而典雅,甚似王羲之的《蘭亭序》。這件作品就是陸柬之的《文賦》。唐代的書法是直接晉人的,其筆法與晉人源自一脈,許多名家還保留著晉人的書寫習慣,我們後世常常將晉唐書法放在一起進行品評。
  • 一位狂人寫的書法,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帖」,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在北宋書壇有這樣的一個人,他的母親是皇帝的乳母,所以自幼跟皇帝交好,他有著極高的藝術天分,在書法和繪畫方面有著極高的才能,他處世癲狂,目空一切,喜歡石頭,見到了石頭納頭便拜。他對於名家真跡法帖不遺餘力得尋找,得不到就耍無賴,堪稱書壇第一痴人,也是有名的狂人!他就是米芾。
  • 清代最美行書,這字寫得超凡脫俗,少有人能做到
    梁詩正書法集到清代後,書風基本固定,主流書風以董其昌、趙孟等人為主,書體多是楷書、行書,其中也有一些優秀書家,向宋、唐、晉的大師們取法,代表人物有林則徐、林則徐等等。梁詩正書法集梁詩正的書法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他在繼承和發展的前人書法基礎上,削繁就簡,變古為今,其用筆不含渾,不故弄玄虛,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十分清楚,把行書的藝術性和實用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 千年國寶竟被臺北故宮送到日本展出
    不僅如此,就文物的安全情況,主持人也是一連串的發問:「(國寶)半夜去到東京,沒人有知道,(這)是來自我們中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你(當局)是怎麼同意的?《祭侄文稿》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在50歲時寫下的一篇行草,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哪裡的國寶多?
    北京故宮老照片   兩大故宮博物院,哪裡的國寶多?   北京故宮全景圖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藏品多來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
  • "臺北故宮"國寶檔案揭秘
    熟悉兩岸文化的人也許都有這個印象:北京故宮的建築世界第一"臺北故宮"的藏品世界第一。由於歷史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對於大陸的大多數人而言我們對臺北的故宮博物院久聞其名卻難見其容。
  • 臺北故宮要把《祭侄文稿》借日本展覽 兩岸網友不幹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送去日本展覽,兩岸網友不幹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又惹爭議了,日前有大陸網友爆料,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展覽。
  • 蘇軾最好的一幅行書,驚豔世間900多年,現成臺北故宮鎮館重寶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子」,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烹飪美食,還有經濟民生、政治軍事,他樣樣精通,自此人以後,歷朝歷代再也沒有哪個文人,能達到他的層次。他就是蘇軾蘇東坡,名垂青史的文豪,當代無數人的偶像。
  • 清代最美的行書,專家:沒藝術性!網友:自己寫不好,肆意貶低
    書法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分為楷書、行書、隸書、草書等等!楷書往往最能見到一個書法家基本功,實用性遠大於藝術性,缺點是:速度慢,過於工整,容易僵化!而行書,介於兩者之間,是實用性和藝術性兩者的結合,從書聖王羲之發揚光大後,迅速成為從官方到民間最為流行的書體!大家都知道,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序》!而清代最美的行書,是大學士梁詩正所寫!
  •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已經讓臺北故宮博物院送到國外展覽兩次了
    《祭侄文稿》,縱長28.3釐米,橫長75.5釐米,全文234個字,是唐朝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書法作品,「天下第二行書」,歷來被國人稱之為國寶級文物。所以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少對外展覽,近22年,僅僅對外展出過四次。1997年被臺北故宮博物院借到美國,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展出,還有兩次分別是在2008年的「晉唐書法展」以及2011年的「精彩100國寶」展上進行展出,這第四次便是2019年1月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
  • 現存於世的第一行書《祭侄文稿》,被日本展覽館借走,難以接受
    這件事引起了很多國內書法愛好者的不忿。《祭侄文稿》啊,這可是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而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一的《蘭亭集序》原稿已經被李世民拿到陵墓中做伴了。可以說現存於世的書法中,這是第一行書了。這件事之前一直都藏得挺嚴的,也沒有走漏什麼風聲,直到這幾天才被人們所熟知。在博物館,經常會有展覽品外借展出的行為。
  • 臺灣借「國寶」給日本引爆怒火 民眾擔心「天下第二行書」受損
    來源:環球時報臺北故宮「國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將於1月16日至2月24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的消息,引爆兩岸民眾怒火。臺當局一邊「大方」用中國古物拉攏日本,一邊企圖用「新故宮計劃」搞「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的極度憤怒。
  • 故宮博物院這件國寶,被譽為西周最美酒杯,紋飾為何卻是商代圖騰
    故宮博物院這件國寶在故宮博物院的眾多文物,其實都是古代帝王的館藏,在古代,很多大臣為了討好皇帝,都會把自己管轄地域內發現的奇珍異寶敬獻給皇帝,這也使得故宮博物院成為了天然的文物儲藏室。很多文物,甚至連皇帝自己都從來沒有見過,而在故宮館藏中,甚至還有商周時期的青銅器。
  • 於國光行書書法作品欣賞——《念奴嬌赤壁懷古》
    《赤壁懷古》是於國光的行書作品,至今天行書在此已經是濫觴,是大家非常喜歡又非常願意學習的,因為它行雲流水般的書寫方式,是任何書法愛好者所接受並樂意學習的,這是大眾化的口味,見怪不怪了,雖然如此,能寫好行書卻不是易事,二千多年來的書法之道上,行書大家多如牛毛,想要超過他們勢必登天還難
  • 硬筆行書不會寫?不知怎麼練?把清代最美行書送給你
    你知道啟功先生的字是學習的哪位名家嗎?眾所周知啟功先生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他的字筆力虯勁,飄逸灑脫,雍容華貴,獨具廟堂之氣。他的書法受清代乾隆時期書法家梁詩正影響較大。梁詩正何許人也?他在雍正年間中「探花」。有學問,乾隆皇帝出巡都帶著他,朝廷中很多重要的文稿都是出自他手。
  •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書法功力直逼王羲之,流傳1000多年
    唐朝時期的書法,是繼晉朝之後的又一個巔峰時期,天下第一楷書、天下第一小楷等傳世佳作,都是出自這個時代,還出現了如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虞世南等書法名家,可以說,大唐時期的書法,是無比光輝與燦爛的。在初唐年間,就有這樣一位書法奇才,他是虞世南的外甥,草聖張旭的外祖父,被世人冠以「文書雙絕」的稱號,此人就是陸柬之。陸柬之出身於江東世家吳郡陸氏,少時跟隨舅舅虞世南學習文學,後入仕隋朝,官至朝散大夫。在那個時代,陸柬之的書法相當有名氣,入唐之後,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盛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