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評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創新工程首席專家、戰略哲學室主任、博導
種子從綠芽兒長成參天大樹,需要陽光、雨露,肥沃的土壤、適宜的溫度等綜合自然條件,為樹苗的茁壯長成提供適宜的條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這個崇高的命題,深深地浸潤在中華文化的基因之中,使這個古老的民族的善良、智慧得以代代傳承,綿延至今天。孔子興一代平民教學之時風,門下有弟子三千,夫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舉一反三的啟發式教育培養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對後世的教育事業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和暖的暮春時節,老師帶著五六個青年學生,六七個少年在山水間遊玩、歌唱、散心的場景,成為孔門弟子曾點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圖景(「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人生中最快樂的經歷莫過於和老師、同學們在一起的珍貴時光。孟子有三樂,其中一樂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只有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英才得以培育,社會有希望,國家才有出路,所以理想的社會要有公平的求學機會,獲取知識的良好環境和社會氛圍,當然,這就需要一批心懷人民、教書育人的良師。
21世紀,隨著我們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教育教學活動的視野已經拓展到人的生存與發展的方方面面,學校承擔起了教育教學的主要環節。三十多年來,曾軍良先生一直走在教育改革和探索的道路上,對啟發式教育進行了深入研究,從教學管理、教師、家長、學生、課堂等多個角度,為啟發式教育的當代實踐提供了豐富的創新經驗和思想火花。
古語云:活到老,學到老。人的一生都在接觸新事物,學習新的知識,積累技巧和各種生活經驗。然而,童年時代是一個人關鍵的性格養成階段,這個階段學習的知識、品格的塑造、志存的高遠,對人的一生的成長都發揮著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作用。曾軍良先生出生在湖南省湘陰縣小橋村,被村裡誇讚為能幹的孩子,八歲開始下農田學插秧,十三歲獲得村裡插秧比賽第一名;十歲學會上山摘茶葉,十二歲就成為組裡摘茶高手。書中說道:「正是因為少年時代在農村多方面的鍛鍊,使我養成了做事不怕苦,有堅持精神,能合理安排時間,愛動腦、愛鑽研的習慣。」童年時期,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時光都和父母、老師、同學們在一起,曾先生的父親「是老實、善良、勤勞、有遠見的人,他不僅培養我成為做農活的能手,還引導我愛上讀書、愛上知識、愛上學習。」母親「稱得上是嚴母,她特別能幹,特別有智慧,鄰裡之間、家人之間鬧矛盾,總會找她去調節。」母親的愛,「是天然的、無私的、不做作的愛。母愛給予我堅強與力量,培育我良好的品格和毅力。」在朦朧的歲月裡,童年的曾先生積澱了一種使不完的力量,養成了一種做事不服輸的性格,「覺得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前進,兒時養成的這種性格也成為我後來事業成功的法寶,成為我不斷戰勝困難、攀登高峰的力量源泉。」
童年時代,老師給予我們涵養德性、學習知識的方法,帶給我們一生的陽光與幸福。曾先生在中學年代就遇到了恩師李一鱗先生,這是一位德高望重、才華橫溢的老師,「李老師在課堂上、課下和課外活動裡,始終都帶著微笑,他言語溫和、親切友好,微笑裡凸顯出深厚的人格修養與文化內涵,折射出教師的溫柔大氣,詮釋著對孩子的信任與鼓勵。李老師有特別好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優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能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在教學上,李老師沒有任何多餘的話語,沒有任何重複性的語言,表達通俗、優美、有邏輯。「李老師的課堂設計獨特、風趣,突出學生的參與,師生雙主體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解題的方法也妙趣橫生,撥雲見日,使每一個同學都能在愉悅輕鬆中學好數學。」李老師的人格風範、學術風貌對青年時期的曾先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當初十分堅決地選報師範院校,就是因為崇拜李老師」、「我能走到今天,與中學時代老師的教育有重要關係。」童年時代的性格養成過程中,老師的熱情幫助與無私奉獻,為我們幼小的心靈澆灌滋潤的雨露。長大之後,無論我們身處何地,從事什麼行業,童年時期遇到的恩師風範,總能鞭策我們不忘初心,勇敢前行,為社會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曾先生深入教學領域三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提出了「魅力教育」的系統教學思想體系,為「啟發式教學」的當代實踐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深入淺出的理論總結。時至今日,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推進,教育系統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亟須建立引領當代教育實踐的教學觀、教育觀、課程觀、科研觀等系統的教育思想理論,指導當代的教育核心理念、教學方法與時俱進、科學發展。「魅力教育」的系統思想體系涉足的教學細節非常廣泛,有理念層面的,也有具體的教學實踐層面的,比如管理方式、課堂變革、教師隊伍、學生學習、家長智慧等,其中包含著作者對教育價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啟發式教學在當代教學環境中的具體實踐方案。
從觀察自然規律出發,曾先生提出了魅力教育的理念:
首先,構造「一方池塘」,服務孩子「自然成長」。「一方池塘」蕩漾著「自由」之波,湧動著「創新」之泉,遊弋著「快樂」之魚。有自由,才有思想的解放,培斯泰洛奇說:「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進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發展的藝術。」 曾先生認為:「我們應給予孩子自由成長的權利,讓孩子的自由天性得到釋放,讓他們在童年真正過上自由快樂的生活。」創新思維源於自由之池塘,自由的空間適宜激發創新思維,讓靈感不斷湧現。
第二,點燃一束火焰,啟迪孩子「自己成長」。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培育孩子如何去思考、去實踐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第三,敲打「一塊燧石」,引領孩子「自由成長」。愛因斯坦認為,「一切偉大的精神創造者身上,都鮮明地保持著兩種特質:一種是神聖的好奇心,一種是內在的自由。」因此,魅力教育應自覺以「外在的自由」來保證學生成長的「內在自由」,注重引導不折騰,注重浸潤不強執,注重滋養不教訓,注重解放不控制,促進學生「自由成長」;
第四,推開「一扇大門」,促進孩子「自覺成長」。「教育的過程就是讓每一個生命煥發價值的過程,學校就是給孩子播種理想、幫助孩子追逐夢想的實驗田。教育的使命就是為不同個性的學生培土、澆水、施肥、除蟲,營造一個自由的、寬鬆的、適宜成長的生態環境。」
所謂「自然、自己、自由、自覺」,正是激發學生自主發展的重要方法。自主發展,重在強調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複雜多變的環境,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適應並推動未來社會發展的人。
教學實踐中,課堂是孩子學習的主要場所。當今中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改革,被眾人推崇的首推「高效課堂」改革。曾先生對此保持謹慎的態度,他說:「我們寧願艱難地進行自我設計,也不願意盲目地追趕潮流。」這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思考:第一,不少地方以打造高效課堂為名,行應試教育之實,高效課堂已經開始成為替應試教育推波助瀾的工具。第二,高效課堂本應該綜合考慮育人效果,而不是單純追求課內所學知識的數量。但現在,高效課堂所關注的更多的是可以量化的效率,知識學習的高效率幾乎就等於高效課堂。第三,為了追求每分鐘的效率最大化,很多課堂被要求「堂堂清」,並且要求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這就必然導致「急功近利」與「拔苗助長」,違反了教育規律與人的成長規律。
現代課堂的本質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曾先生注重魅力課堂的價值追求。每一個學科都是人類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來在實踐探索中積累的文明成果,擁有完整的學科體系。這些學科知識需要一代又一代地往下傳承,所以課堂需要系統地傳授學科知識。但教育還要為黨和國家、社會培育有用的人才。所以課堂既要傳授知識,更需要全面育人,培養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知識過硬、能力突出、敢於擔當、善於超越、注重合作的人。「現代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渠道,更是探索知識的戰場;不僅是靜態知識的解剖室,更是動態生活的對接艙;不僅是學習能力的訓練場,更是智慧生成的孵化器;不僅是師生表演的大舞臺,更是生命成長的集散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系統設計一系列有思維含量的問題,讓課堂成為學生演練思維的舞臺,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思維、歸納思維、系統思維、想像思維、遷移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立體空間思維能力。曾先生的魅力課堂理論,從教師品格修煉、重構師生關係、激發學習活力、掌握學習方法等多個維度探索當代啟發式教育的課堂實踐方案,對課堂的教學設計產生了諸多具有現實意義的啟發。
曾軍良先生的魅力教育理論深深地紮根於北京實驗學校的教學實踐,在曾校長的組織帶領下,北實的魅力教育得到師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學校步入高速發展的軌道。魅力教育的施行需要魅力校長的引領,而曾軍良校長在開展魅力教育的過程中時刻關注並貼近學生群體,用多樣的活動取代說教的方式,培養師生之間更為親密的導師關係。曾先生的種種教育理念,源自於從學生的角度選擇最適合的教育方式,把教學的視野放得更高、更遠,為孩子迎接人生的各種挑戰做好充分的準備。
微信號 : BESzengjunliang
學生|教師|學校|魅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