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歲以內,正是寶寶聽覺發育的黃金時期,但是,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噪音,無時無刻不在危害著寶寶的小耳朵,影響聽覺發育。
其實,很多爸爸媽媽平時可能忽視了寶寶生活周邊的噪音問題,認為其影響不大,直到寶寶體檢的時候,發現聽覺發育出了問題,才想起噪音汙染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寶寶日常生活最容易接觸到的各種噪音,爸爸媽媽一定要仔細看哦。
美國國民健康中心統計的數字顯示,在6歲到16歲的兒童當中,大約有520萬的孩子,至少有一隻耳朵的聽力,因為噪音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而且這種傷害很可能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了,甚至可能始於嬰兒期。造成這種傷害的原因有很多。
1.玩具噪音
一些經過擠壓能吱吱叫的空氣壓縮玩具,經常被父母用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這類玩具在10cm內可達78~108分貝,相當於一臺拖拉機在耳邊響動,對絲毫沒有防備的嬰兒,難免會使其受到驚嚇!
寶寶常玩的機動車,10釐米內噪音也會達到80分貝以上。
現在有一種大型「音樂槍」,噪音可達1 1 0分貝以上,嚴重的甚至和噴氣式飛機的噪音相當。
2.家庭噪音
家庭噪音,這可能是家長們比較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
據檢測,家庭中電視機所產生的噪音可達60至80分貝,洗衣機為42至70分貝,電冰箱為34至50分貝。裝修敲牆的噪音可達80-100分貝,而電鑽噪音甚至可能高達150分貝以上。
聽力的喪失是漸進性的,不容易被發覺,而家庭噪音具有長期性、隱匿性的特點.
所以,家庭噪音對寶寶聽力損傷的危害不容忽視!
建議家裡噪聲比較大的設備,儘量不要同時開啟,同時避免使寶寶長時間處於嘈雜的環境中,避開生活中常見的噪音汙染源。
3.環境噪音
馬路上汽車的鳴笛聲,可能高達120分貝以上,春節燃放爆竹的噪音,也會在120-150分貝,突如其來的高分貝噪音,可能會猛烈刺激寶寶稚嫩的小耳朵,造成寶寶耳膜出現穿孔、脫落等風險,甚至會造成耳聾。
兒科醫生對控制家庭噪音有哪些建議?
為了保護寶寶和家人的聽力和身體健康,家庭噪音的最高允許值,在75~90分貝。
交談和通訊聯絡,環境噪音的允許值,在45~60分貝。
寶寶睡眠時間,家庭噪音建議保持在35~50分貝。
聽覺是人類獲得外部信息很重要的一個渠道。
對於聽覺器官還在發育當中的寶寶來說,保護好聽力尤為重要。
為了保護好寶寶的聽覺器官,平時在給寶寶的耳朵進行清理時,動作要輕,不要過於用力,以免讓寶寶耳膜受損;同時不要讓寶寶在聲音特別嘈雜的地方,待過長時間,這些都是保護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