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習慣會損傷寶寶聽力,也許家人每天都在做

2020-12-17 貝樂虎兒歌

  上周末,帶孩子去參加小姑姑的婚禮,他爸爸在現場幫忙招呼客人,我陪孩子和親戚家的孩子玩耍。婚禮現場的熱鬧大家都能想像到,不誇張地說,交流基本靠喊。

  在一片熱鬧中,我注意到鄰桌有位抱寶寶的老人正和熟人聊天,雖說隔著一整張桌子,但他們說話的聲音我還是能清楚聽到。小寶寶目測也就三四個月大,伏在老人肩上,老人的嘴離寶寶的耳朵距離不足十公分。

  心立刻揪起來,稍微想一下就知道,老人此刻說話的音量在寶寶耳朵裡該有多大。

  這不是杞人憂天。3歲以下的寶寶聽覺器官發育還不完善,太大的聲音刺激對他們稚嫩的聽覺器官是有傷害的,而且這傷害往往是不可逆的。

噪音影響寶寶聽力不是危言聳聽

  我生孩子時,同病房有位媽媽,寶寶聽力篩查沒過,需要複查。我清楚記得她給家人打電話時,哽咽著說:「肯定是廠裡機器聲音太大了,影響了孩子的聽力,我太不小心了,懷孕以後應該申請調崗的…」

  雖然我住進病房當天那位媽媽就出院了,只是一面之交,也不知她家寶寶後來聽力複查結果如何,但她那幾句話我一直記得。也是從那時起,我知道了「環境噪音會損傷孩子的聽力」絕非危言聳聽。

  美國推進科學協會曾明確表示,高分貝噪音會損壞胎兒的聽覺器官。加拿大的幾位兒科專家在一次流行病學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也已證實,長期接受85分貝以上強噪音的胎兒,在出生前就已喪失了聽覺的敏銳度,雖然不至於完全失聰,但他們對聲音的敏感度比生活在安靜狀態下的孩子要低得多。

  85分貝是什麼概念呢?這麼說吧,一輛重型卡車在行駛時發出的音響大約是90分貝。

  想弄清噪音是怎樣傷害寶寶聽力的,我們需要先科普一下耳朵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我們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組成。位於頭部兩側我們能夠看到的「耳朵」,只是外耳,其他部分都在頭內。

  通過圖片可以清楚看到,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聽小骨等部分。內耳位於鼓室內側,是一個複雜的彎曲管腔,分為半規管、前庭和耳蝸。

  聲音以聲波的形式被外耳收集,經中耳放大,傳入內耳。內耳將傳入的聲波能量轉換為電信號,電信號經過聽覺神經纖維傳導到人的大腦皮質聽覺中樞,聽覺中樞接收到這種電信號後產生聽覺反應,也就是我們說的「聽到了聲音」。

  胎兒的耳蝸從妊娠第20周起開始成長發育,嬰兒出生後30多天裡仍在持續發育,而處在發育期的耳蝸是非常容易受到噪聲損害的,所以通常來講,懷孕20周以後,應儘量避免去聲音分貝較高的場所活動,如影院、迪廳等。

  這並不是說偶爾去看個電影就會影響肚子裡寶寶的耳蝸發育,噪音對聽覺器官的損傷是一個長期過程,換句話說,偶爾噪音(只要不超出100分貝)不一定會損害胎兒聽力,但長期接收80分貝以上的噪音,則很有可能影響胎兒的耳蝸發育。

生活中有哪些事在影響寶寶聽力?

  前面說到的抱著寶寶大聲跟人聊天,是生活中很常見的情景。我們對著一米開外的人說話,為了讓對方聽到而提高音量,卻往往忘記了,寶寶的耳朵就在我們嘴邊,接收著我們講話時最大的音量。

  此外,還有寶寶依偎在我們身邊,聽我們講故事的時候。

  當我們繪聲繪色給寶寶讀繪本時,很容易忘記控制音量。請一定記得,此時寶寶的耳朵就在我們嘴邊,聲音小一點,寶寶完全可以聽到。

  很多父母喜歡帶寶寶去商場的兒童遊樂場所玩耍,那裡周末通常人滿為患,大人叫孩子的聲音、孩子興奮的尖叫聲、各種電動玩具發出的聲響混雜在一起,環境噪聲非常嚴重。大一些的孩子也就罷了,一兩歲的小寶寶處在這樣的環境裡,耳朵就是在經歷劫難。

  給寶寶戴耳機聽音樂時,耳機會讓聲波直接傳送到寶寶脆弱的鼓膜上。這使寶寶的聽覺器官持續興奮,造成聽覺疲勞,進而導致內耳微細血管痙攣,供血減少,損害內耳毛細胞,最終損害聽覺器官。

  選擇玩具時,儘量避免高分貝的聲光電玩具。拿到一件玩具時,大人可以先把玩具放在距離自己頭部大約30釐米處聽一聽。如果發出的聲音連大人都覺得有些吵,就不要拿給孩子玩了。或者可以用膠帶把發聲喇叭處封上,降低音量後再給孩子玩。

  這也是為什麼選擇玩具時,不要買那些劣質的,而儘量選擇大品牌的,貴一點不要緊,保護寶寶的健康不受損壞才重要。

  3歲以下的孩子,聽覺器官尚在發育中,不要太過頻繁地帶他們出入電影院、遊戲廳,那裡聲音真的太響太響了。尤其不要經常帶小寶寶去看畫面激烈、音效刺激的電影,不僅會讓寶寶的聽覺器官感到不適,還容易激發寶寶對暴力動作的興趣和模仿欲。

  上述的一些噪音影響,很大程度上只是影響和阻礙寶寶聽力發育,而在我國每年還有2~3萬的孩子因為打針吃藥變成聾啞兒。這一點大家要特別注意,耳毒性藥物不能隨便給孩子使用。

  還有就是小寶寶平躺著吃奶時,奶水有時會流入中耳區域,引發中耳炎。所以餵奶時一定要把寶寶的頭墊高,欲望奶水嗆入耳道。

聽力受損對寶寶的傷害不僅限於聽

  9月初回老家,從鄰居那兒聽說了這樣一件事。

  鎮上有個小學生,老師總跟他家長反映,說他聽課心不在焉,平時也不喜歡和同學們交流,有時老師跟他說話他也不搭理,就像沒聽到一樣。家長覺得孩子是故意搗亂,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卻不見有什麼起色。

  直到升初中時,學校組織體檢,才發現這孩子的聽力有問題。家長急了,帶孩子到省城的大醫院去檢查,結果是孩子的聽力確實低於平均水平。醫生詢問了孩子的生活情況,得知孩子的父親是做木工活的,家裡常年有電鋸聲,初步判定是環境噪聲造成孩子聽力退化。

  也就是說,孩子並不是故意不聽老師和同學講話,而是他真的沒有聽到。

  聽力不好的孩子,語言交流能力會受到直接影響。這個很容易理解,孩子學說話,要先聽到,然後才能模仿發聲,聽不清或不容易聽到,發聲概率當然會大大降低。與人交流也是一樣,沒聽清別人的話,怎麼去和人對話呢?

  如果孩子聽故事或看電視時,總是要求聲音大一點,而其他人卻覺得聲音已經夠大了,那就要當心孩子的聽力是不是有問題。

  或者身邊突然有異常響動,大家都有反應,孩子卻沒動靜,也要觀察原因。

  還可以嘗試在背後用較低的音量叫孩子,如果沒有應答,就逐步提高音量,觀察孩子的反應。

促進寶寶聽力發育可以怎麼做?

  平時可以讓寶寶多聽聽生活中大自然的聲音,比如走路的腳步聲、小鳥的叫聲、遠處人們對說話聲,還有風聲、雨聲、流水聲、書本反動的聲音……等等。

  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不同音色的小玩具,比如質量過關、音量要柔和不刺耳的撥浪鼓、八音盒、一捏就會響的橡膠玩具等等。

  抱孩子時,可以讓寶寶的頭貼近我們心臟位置,這樣可以讓寶寶清晰地聽到心臟跳動聲,這種和緩規律的聲響對促進寶寶聽力很有好處。

  平時可以播放一些節奏舒緩的古典音樂,還可以引導寶寶分辨不同家人說話、走路的聲音。

分貝辨別圖

不同等級分貝對耳朵的影響

0~20分貝 很靜,幾乎感覺不到;

20~40分貝 安靜,猶如輕聲絮語;

40~60分貝 一般,普通室內談話;

60~70分貝 吵鬧,有損神經;

70~90分貝 很吵、神經細胞受到破壞;

90~100分貝 聽力受損;

100~120分貝 難以忍受,呆一分鐘即暫時性致聾;

120分貝以上 全聾。

(圖文來源於網絡)

貝樂虎,陪伴寶寶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寶寶聽力損傷不可逆,這些習慣是「元兇」,家長一定要小心
    拋開先天性聽力障礙,今天熊貓媽想跟大家聊一聊,家長的哪些行為會損傷寶寶的聽力。二、怎樣發現寶寶的聽力障礙聽力不像是其他生長發育能輕易檢測,很多家長都是在發現寶寶明顯的異常情況後,才重視寶寶的聽力,一般來說,檢測寶寶的聽力有 3 道關卡:
  • 10個習慣動作最傷寶寶聽力,爸爸媽媽最好別做!
    寶寶的聽力敏感而脆弱,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長無意識的動作卻會影響寶寶的聽力。那麼,為了寶寶聽力的正常發育,有哪些習慣動作是需要避免的呢?習慣動作1:常給寶寶掏耳朵許多媽媽看到孩子耳朵裡有耳垢,看著不舒服,就忍不住用掏耳勺給孩子掏耳朵。但據統計,患外耳道感染的兒童,85%以上都有掏耳朵的習慣或直接因掏耳致傷而感染。
  • 聽力損傷不可逆!記住這幾點,減少對寶寶耳朵的傷害
    除了大運動發展、精細運動發展,寶寶的各個器官的發育是否健康,如何保護,也是爸爸媽媽們非常關心的問題。最近有寶媽在後臺留言,自己的寶寶總是過分安靜,對媽媽的呼喊都沒有什麼反應,而且對周圍的聲音也不太敏感,這些很有可能說明寶寶的聽力異常。
  • 這 5 個育兒習慣會嚴重損害寶寶的耳朵和聽力,家長們千萬不要再做了!
    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醫院一般都會進行一次新生兒聽力篩查,來判斷新生兒的聽力情況。這是因為,如果聽力損失如不能被及時發現,可能會對寶寶以及家庭造成很承重的負擔。而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對聽力損失的新生兒進行早期科學幹預和康復訓練,絕大多數都能正常生活。但是,對於寶寶來說,並不是通過了聽力篩查就萬無一失了。
  • 家長的這些小動作正在損害寶寶的聽力,抓緊自查!
    在生活中,爸爸媽媽無意中做的一些小動作或習慣,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損害了寶寶的耳朵和聽力,寶寶聽力損傷是不可逆的,一旦損傷,很有可能會造成聽力障礙,繼而發生言語障礙。所以,我們要從寶寶小的時候,就對他們的聽力做好保護措施,而日常生活中,這些要點需要爸爸媽媽們多多注意。那麼,為了寶寶聽力的正常發育,有哪些習慣動作是需要避免的呢?
  • 骨傳導耳機也會損傷聽力 保護內耳毛細胞這些需牢記
    我們都知道,長期在嘈雜環境中使用耳機可能有損聽力。近年來,骨傳導耳機逐漸進入了大眾視野,有說法稱「骨傳導耳機利用骨導原理對聲音進行傳播,不會損傷聽力」。那麼,什麼是骨傳導耳機?它會不會損傷人的聽力呢?
  • 這4種行為,可能損傷寶寶聽力,別再犯錯了
    在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每個細節都牽動著爸爸媽媽的心。而寶寶的聽力發育,更是大家極為關心的一個問題。我們知道,寶寶出生後會進行聽力篩查。如果第一次聽力篩查沒有通過,家長不要太過恐慌,這並不代表聽力一定有問題,要在寶寶出生42天左右進行第二次篩查。
  • 這些做法會破壞寶寶免疫力…第一個你也許每天都在做
    部分家長擔心寶寶接觸細菌會生病,所以就極力地去創造一個「無菌環境」,用酒精、消毒液、溼紙巾等物品反覆、頻繁地消毒。,但寶寶適應力也是通過鍛鍊而來,如果一直在熟悉的環境中,寶寶以後面對複雜的外界環境也會相對吃力。
  • 媽媽這4種行為,很容易損傷寶寶聽力,據說第1個,多數人都中了
    一般來說,寶寶在母體中4個月左右時就已經有聽覺了,不過這個時候他們對外界聲音還不是非常敏感。等到寶寶出生的一周後,他們的聽力發展迅速,會密切關注人的聲音,而且對噪音也會非常敏感。不過,這個階段,寶寶的聽覺神經系統非常脆弱,媽媽的一些不當的行為很容易損傷他們的聽力,特別是第1個,多數人都中招了!
  • 頻坐街頭搖搖車損傷寶寶聽力
    □記者林輝通訊員邢璐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長沙一名3歲男孩,從8個月大時,家人就扶著他坐搖搖車,現在每天要坐十來次,在搖搖車高音量的轟炸下,小男孩的聽力居然下降了。備受孩子喜愛的搖搖車為何成了聽力「殺手」?
  • 養育小知識|這些行為正在傷害寶寶的聽力!
    2、用力給寶寶捏鼻涕 當寶寶感冒發燒時,鼻腔內會出現很多的分泌物,一些父母就會習慣性地用紙巾把這些分泌物用力清理出來。但是,人的耳鼻咽喉等器官都是通過咽鼓管連通的,當父母用力捏寶寶的鼻子時,外界空氣就會通過咽鼓管流向中耳腔,很容易讓寶寶出現耳鳴、耳悶的現象,嚴重時還會導致鼻涕流入中耳腔,引發中耳炎,損傷寶寶的聽力。
  • 這些噪音會傷害寶寶聽力!
    1.玩具噪音一些經過擠壓能吱吱叫的空氣壓縮玩具,經常被父母用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這類玩具在10cm內可達78~108分貝,相當於一臺拖拉機在耳邊響動,對絲毫沒有防備的嬰兒,難免會使其受到驚嚇!寶寶常玩的機動車,10釐米內噪音也會達到80分貝以上。
  • 視力發育黃金期,別讓這些小習慣損傷寶寶視力
    今天,咱們就聊聊這個話題~一、哪些小習慣會影響孩子眼部健康?1、過早、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曾有讀者留言問:寶寶多大可以看電視、玩ipad呢?寶寶玩手機、ipad、看電視,會不會對視力造成影響呢?……相信,不少家長也一定很關心這個問題!電子產品的液晶顯示器存在大量的短波藍光,對眼睛的損傷較大,它可以穿過晶體和玻璃體,到達眼底黃斑區,對眼底的黃斑造成一定損傷。
  • 你常做的5件事,正在偷偷損傷孩子的聽力
    但不少後天的聽力障礙不容易被察覺,往往會被家長忽視,可仍會造成輕度或中度的聽力損失,許多學齡兒童多動症、認知遲緩、反應遲鈍的情況都和聽力損失相關。本期《身邊醫生話健康》健康山西特邀山西省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王勤學醫生來教大家保護小耳朵的正確方法,保護咱家寶寶的聽力健康!
  • 孕媽的壞習慣,胎寶寶也會「耳濡目染」,這些行為會讓他聽力受損
    很多人覺得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是獨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是完全沒有聽力的。但其實並不是,實際上胎兒在5-6個月大的時候就能接受到來自外面的聲源信息了。其實,在懷孕12周的時候他的神經細胞已經開始發育了,到了26-28之後才會慢慢趨於成熟。所以,在這個區間內是胎兒聽力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是孕媽們更需要注意的時候。在孕期,孕婦的這幾個行為都有可能導致胎兒的聽力障礙!
  • 手機、 電視 、玩具 都可能讓寶寶聽力受損,你知道嗎?
    寶寶對聲音非常敏感,過大的音量容易損害他的聽力,這種損害通常都是永久、不可逆的。引發多動症和心血管問題音量過大還可能會引發多動症,以及血壓升高、心跳加快等心血管問題,這些問題很可能到老了才會被發現。哪些聲音會損害寶寶聽力?如何判斷聲音是否會影響寶寶的聽力呢?
  • 寶寶耳屎要不要掏?會影響聽力嗎?
    是不是有一些媽媽看到寶寶有耳屎就忍不住掏,特別是有強迫症的媽媽,那麼問題來了,小寶寶的耳屎需要掏嗎?掏了會不會影響孩子聽力呢? 其實,寶寶的耳屎是完全沒必要掏的。
  • 這個習慣是年輕人聽力下降的「第一殺手」,你可能也常做!
    平時散步、跑步、坐車時你是否會帶著耳機聽音樂?你每天戴耳機的時間有多長呢?如果隨身攜帶耳機是你的習慣那你可得當心耳機音量過大是聽力的第一殺手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一組數據稱,目前全球有約11億年輕人(12-35歲之間)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個人音頻設備音量過大(例如用手機聽音樂)是造成風險的重要原因。
  • 預防寶寶聽力受損,媽媽要做好這些事
    聽力障礙會影響兒童聽覺神經系統、言語系統,甚至智力的發展,導致其社會適應能力低下。據世衛組織估算,約有60%兒童的聽力損失是可以避免的。媽媽們必須引起足夠重視,保護好寶寶的聽力。④預防感染性疾病 孕早期特別是胎兒生長的前12周是寶寶聽覺器官發育和保護聽覺的關鍵期。因此要避免患上風疹、巨細胞病毒、性病、流行性感冒等,避免病毒對胎兒聽力的侵害。妊娠合併甲狀腺機能減退症也會影響胎兒聽力。
  • 關注兒童聽力,警惕耳機聲音過高造成損傷
    關注兒童聽力,警惕耳機聲音過高造成損傷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也是國際愛耳日。寶寶的聽力器官非常敏感脆弱,保護孩子的聽力健康,你需要知道這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