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聽力損傷不可逆,這些習慣是「元兇」,家長一定要小心

2020-08-31 壹貳叄貳零母嬰服務

就在昨天,有位媽媽在後臺私信我「寶寶快3歲了,還不會說話,可是你對他笑、跟他做遊戲,他又能回應你」。


這位媽媽是急得不行。


到了該說話的年紀,寶寶一點都沒有反應,是寶寶不肯開口說話嗎?



很多家長往往會忽略——寶寶的說話問題可能與聽力有關。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的一些行為甚至會影響寶寶的聽力,導致寶寶的聽力出現問題。


拋開先天性聽力障礙,今天熊貓媽想跟大家聊一聊,家長的哪些行為會損傷寶寶的聽力。


一、寶寶聽力發育的特點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 6 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聽力,剛出生的寶寶更是能夠聽見外界的聲音。但是在不同階段,寶寶的聽力反應不同:


寶寶聽力發育特點:

1~3個月:突然聽到大聲時,會全身抖動、兩手握拳;

3~4個月:識別某些聲音,聽到熟悉的聲音會扭頭去看;

4~7個月:聽到聲音時會轉頭去尋找聲源;

8~9個月:從被動地聆聽聲音發展為模仿大人去發音;

1~2歲:大多數寶寶會用單詞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怎樣發現寶寶的聽力障礙


聽力不像是其他生長發育能輕易檢測,很多家長都是在發現寶寶明顯的異常情況後,才重視寶寶的聽力,一般來說,檢測寶寶的聽力有 3 道關卡:


1、產前篩查

針對寶寶的聽力篩查在媽媽懷孕時就可以進行了,比如有些醫院會開設有耳聾基因的產前檢查項目,以篩查寶寶是否存在有缺陷的耳聾基因。


2、聽力篩查

寶寶出生後 48 小時至出院前,醫生會對寶寶進行聽力篩查,如果初篩沒有通過應在 42 天內進行複查;


若是複查仍然沒通過,需要在 3 個月內做聽力學診斷檢查,以便把握最佳的治療時機。


3、生活測試

家長在照顧寶寶時,留心觀察寶寶對突然的、尖銳的聲音是否有反應,或者在寶寶的耳邊拍手、搖鈴鐺,觀察寶寶是否會尋找聲源。


如果寶寶一直沒有反應則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三、如何保護寶寶聽力

造成寶寶聽力障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先天、後天以及對寶寶耳朵的不當護理,熊貓媽就來說說——生活中最容易被家長「踩雷」的行為。


01 躺著餵奶,小心中耳炎!

中耳炎是指位於鼓膜後方的中耳內液的炎症,多發於1歲以上的寶寶,感冒或流感是引起中耳炎的常見原因。


還有一種情況也會導致中耳炎——讓寶寶躺著吃奶!


寶寶在平躺吃奶時,乳汁可能會通過咽鼓管流入耳朵,加上寶寶的咽鼓管還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流入的乳汁會成為細菌的「營養液」,從而增加寶寶患中耳炎的風險。


如果中耳炎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鼓膜會被損傷,就會影響聽力。


媽媽在母乳餵養時,想要躺喂,儘量選擇側臥,餵奶時注意溢奶、嗆奶等情況,避免奶汁流入耳朵或是鼻咽部。


02 警惕「二手菸」的危害

其實,寶寶比成人更容易受到二手菸中有毒物質的影響。


寶寶長期處於煙霧中,除了會增加過敏和哮喘的風險,甚至會影響寶寶的聽力。


因為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會刺激寶寶的中耳黏膜,使耳內的分泌液增加,造成內耳積液,從而使寶寶聽力下降。


有科學研究發現,被動吸二手菸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發生耳部感染的機率明顯更高,嚴重時可能影響聽力發展。


別說空氣淨化器、在陽臺抽菸能減少寶寶吸二手菸,香菸煙霧的顆粒非常小,即使不在寶寶身邊吸菸,吸菸者身上、地毯上也會殘留有害物質,寶寶逃過了「二手菸」,卻逃不過「三手煙」。


03 不要輕易給孩子掏耳朵

說到掏耳朵,很多家長都有這個習慣,真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啊!


實際上,耳朵並不是什麼髒東西,反而還對寶寶的耳朵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比如防止小蟲子等微生物的入侵。


而且耳朵本身就具有清潔能力,一般耳屎都能自行排出,如果家長頻繁給寶寶掏耳朵,很容易引起外耳道炎,甚至會弄傷寶寶的耳膜,影響寶寶的聽力。


總之,一定不要給寶寶掏耳朵!寶寶的耳屎過多時,最好是讓專業醫生來處理。

相關焦點

  • 聽力損傷不可逆!記住這幾點,減少對寶寶耳朵的傷害
    除了大運動發展、精細運動發展,寶寶的各個器官的發育是否健康,如何保護,也是爸爸媽媽們非常關心的問題。最近有寶媽在後臺留言,自己的寶寶總是過分安靜,對媽媽的呼喊都沒有什麼反應,而且對周圍的聲音也不太敏感,這些很有可能說明寶寶的聽力異常。
  • 這些習慣會損傷寶寶聽力,也許家人每天都在做
    我清楚記得她給家人打電話時,哽咽著說:「肯定是廠裡機器聲音太大了,影響了孩子的聽力,我太不小心了,懷孕以後應該申請調崗的…」  雖然我住進病房當天那位媽媽就出院了,只是一面之交,也不知她家寶寶後來聽力複查結果如何,但她那幾句話我一直記得。也是從那時起,我知道了「環境噪音會損傷孩子的聽力」絕非危言聳聽。
  • 骨傳導耳機也會損傷聽力 保護內耳毛細胞這些需牢記
    負責高頻的毛細胞,其主要功能是聲音的分辨,如在嘈雜環境下鑑別、分辨聲音,此類毛細胞較為脆弱且數量較少,所以往往更容易出現問題,其損傷通常表現為患者日常交流不受影響,但在嘈雜環境中聽力功能會有所下降。  毛細胞的損傷不可逆嗎?張娟表示,毛細胞的損傷如果是短期、急性期的,經過一些治療有可能恢復;如果是長期損傷則不可逆。
  • 腎臟損傷不可逆,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正在摧毀你的腎
    或許喝可樂沒有那麼可怕,但毋庸置疑的是,長期大量喝可樂確實不利於身體健康,可能會造成腎臟的慢性損傷。警惕!不健康飲食習慣可能正在摧毀你的腎CKD是由不同原因所引起的腎小球、腎小管損傷所導致的疾病,臨床表現為蛋白尿、血尿、水腫、高血壓、腎功能損傷等。其中蛋白尿是慢性腎炎、腎病症候群、糖尿病腎病等腎臟病最為主要的臨床指標之一,也是CKD的關鍵預後因素。
  • 家長的這些小動作正在損害寶寶的聽力,抓緊自查!
    在生活中,爸爸媽媽無意中做的一些小動作或習慣,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損害了寶寶的耳朵和聽力,寶寶聽力損傷是不可逆的,一旦損傷,很有可能會造成聽力障礙,繼而發生言語障礙。所以,我們要從寶寶小的時候,就對他們的聽力做好保護措施,而日常生活中,這些要點需要爸爸媽媽們多多注意。那麼,為了寶寶聽力的正常發育,有哪些習慣動作是需要避免的呢?
  • 腎臟損傷不可逆!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正在摧毀你的腎
    或許喝可樂沒有那麼可怕,但毋庸置疑的是,長期大量喝可樂確實不利於身體健康,可能會造成腎臟的慢性損傷。警惕!不健康飲食習慣可能正在摧毀你的腎CKD是由不同原因所引起的腎小球、腎小管損傷所導致的疾病,臨床表現為蛋白尿、血尿、水腫、高血壓、腎功能損傷等。
  • 全球嬰:感冒居然會傷害寶寶聽力,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
    全球嬰母嬰知識:家長們日常關心寶寶的營養補充、長高長重、智力發育等卻非常容易忽視寶寶的聽力問題,尤其是嬰幼兒時期,對於兒童來說,如果聽力存在障礙,直接影響的就是語言的發展!  嬰幼兒不會表達,家長們就尤其要注意看他對聲響有無驚嚇、轉頭等反應。三四歲的兒童還需要關注語言的發展是否和同齡孩子水平一致,一些輕度聽力損失的兒童也會說話,但是清晰度和發展水平都會低於同齡兒童。
  • 這4種行為,可能損傷寶寶聽力,別再犯錯了
    在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每個細節都牽動著爸爸媽媽的心。而寶寶的聽力發育,更是大家極為關心的一個問題。我們知道,寶寶出生後會進行聽力篩查。如果第一次聽力篩查沒有通過,家長不要太過恐慌,這並不代表聽力一定有問題,要在寶寶出生42天左右進行第二次篩查。
  • 「閃光」玩具易閃壞了寶寶眼睛 應小心選購
    通過醫務人員的分析,致使小孩假性近視的元兇竟是閃光玩具。   王女士的兒子小寶今年4歲,去年11月份的時候,王女士給兒子買了一個會閃光並伴有音樂的翻鬥車。自從有了這個翻鬥車,孩子在家就經常玩。今年春節過後,小寶媽發現兒子經常眯眼睛,像是看不清楚東西。王女士帶著兒子來到眼科檢查,經醫學擴瞳驗光發現,小寶出現了假性近視的情況。
  • 別再告訴孩子「擤鼻涕一定要乾淨!」,小心影響聽力
    媽媽撂下電話後,便接了桃桃去醫院,路上細心的桃桃媽媽還發現孩子的另一個症狀:聽力不如以前了!桃桃總說媽媽說話聲音太小,聽不清......醫生給桃桃做了檢查之後,告訴桃桃媽媽,孩子這是患了中耳炎。而患了中耳炎的誘因卻不是發燒,而是一個媽媽覺得很自然的習慣——擤鼻涕!前幾天桃桃感冒的時候經常流鼻涕,媽媽就總會讓桃桃使勁擤鼻涕,直到擤乾淨為止。
  • 10個習慣動作最傷寶寶聽力,爸爸媽媽最好別做!
    寶寶的聽力敏感而脆弱,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長無意識的動作卻會影響寶寶的聽力。那麼,為了寶寶聽力的正常發育,有哪些習慣動作是需要避免的呢?習慣動作1:常給寶寶掏耳朵許多媽媽看到孩子耳朵裡有耳垢,看著不舒服,就忍不住用掏耳勺給孩子掏耳朵。但據統計,患外耳道感染的兒童,85%以上都有掏耳朵的習慣或直接因掏耳致傷而感染。
  • 這些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聽力,爸媽平時一定要多加注意
    在寶寶出生之後,寶寶身體各個部位的都會得到一定的發育,但是爸爸媽媽知道嗎,很多時候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為可能就會對寶寶的聽力帶來直接的影響,其中有5種易損害寶寶聽力的行為,爸爸媽媽們可一定要注意啊。2、給寶寶玩發聲玩具有很多發聲玩具的音量都是特別大,這個時候如果寶寶這麼近距離地玩耍的話,久而久之就會使寶寶的聽力受到一定的損失。
  • 這 5 個育兒習慣會嚴重損害寶寶的耳朵和聽力,家長們千萬不要再做了!
    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醫院一般都會進行一次新生兒聽力篩查,來判斷新生兒的聽力情況。這是因為,如果聽力損失如不能被及時發現,可能會對寶寶以及家庭造成很承重的負擔。而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對聽力損失的新生兒進行早期科學幹預和康復訓練,絕大多數都能正常生活。但是,對於寶寶來說,並不是通過了聽力篩查就萬無一失了。
  • 生活中的常見物品,竟是損害寶寶視力的「元兇」,很多家長都忽略
    ,否則就會釀成大禍,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物品都有可能對寶寶的視力造成傷害,家長千萬別忽視。生活中的幾樣常見物品,可能是損害寶寶視力的「元兇」1、閃光燈玩具嬰幼兒的視力發育並不完全,不能經受高強度的光亮刺激,許多玩具都會利用閃閃發光來吸引家長和寶寶的注意。
  • 使用骨傳導耳機就不會損傷聽力了嗎?
    自從人類發明了隨身聽,耳機就成了音樂愛好者的必備之物,但是長時間帶耳機會導致聽力受損。這時骨傳導耳機給不少人帶來了希望,由於骨傳導不同於傳動的耳機,所以很多人認為使用骨傳導耳機不會造成聽力受損,但真的是這樣嗎?
  • 一到夏天寶寶就食欲不振?多半是「四大元兇」惹的禍,你知道幾個
    其實這並不是夏天本身所導致的,而是不當的消暑手段,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會引發這些問題。家長在夏季養護中要注意孩子的飲食起居,警惕導致這種現象的四大元兇。冷飲等冰鎮飲料其實只能起到短暫的消暑效果,反而會對孩子脆弱的脾胃功能造成損傷,甚至會發生腹瀉等情況。因此家長要儘量讓孩子遠離冷飲,並且嚴格控制好量。
  • 關注兒童聽力,警惕耳機聲音過高造成損傷
    關注兒童聽力,警惕耳機聲音過高造成損傷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也是國際愛耳日。寶寶的聽力器官非常敏感脆弱,保護孩子的聽力健康,你需要知道這些措施。
  • 家長常做這6件小事,警惕引發寶寶中耳炎!
    很多家長在照顧寶寶的時候,有時候會發現寶寶喜歡揪耳朵,就會懷疑,寶寶是不是耳朵不舒服了,甚至帶寶寶去做檢查。其實平時生活中家長的一些習慣是可能導致寶寶耳朵感染或者中耳炎,尤其是文中後面介紹的這些家長常有的習慣。什麼情況下寶寶揪耳朵需要注意呢?
  • 小兒佝僂病,背後4個元兇要知道
    因此沒有做好預防工作,待到寶寶患病以後才來補救,但是這時候佝僂病已經對寶寶身體造成了一定的損傷。要知道,人體內超過90%的維生素D都是通過日照促進在身體中合成的。因此,平時如果少帶寶寶曬太陽,或者在寶寶出門時包裹得過於嚴實,容易使得寶寶缺乏維生素D,進而引起佝僂病。
  • 又到了給寶寶送玩具的年終歲尾,媽媽一定要知道這些玩具要不得
    有什麼比拿到新玩具更能讓寶寶們滿足的事情?圖片源自網絡可是媽媽們一定要知道,雖然市場上玩具琳琅滿目,比比皆是,但總有一些不適合寶寶,或者對寶寶是有危害的,因此,家長要懂得為寶寶把好玩具的第一關。像這種大分貝聲音的玩具,不僅僅會讓寶寶驟然之間感到害怕,最主要的是,寶寶的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敏感的聽覺受到過大的聲響刺激時,很可能造成聽力損傷。如果玩具的噪音超過70分貝,就會對兒童的聽覺系統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