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的迅速崛起,大家網購的增多,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越來越和快遞分不開了,但是關於規範快遞的法律你又知道多少呢?接下來,就由找法網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使用智能快遞箱投遞應徵得收件人同意
日前國家郵政局出臺的新規定——《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將於今年10月1日實施,其中明確要求,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徵得收件人同意。快件出現外包裝明顯破損、重量與寄遞詳情單記載明顯不符等情況,不得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
二、快遞損壞或丟失?怎麼賠?
很多小夥伴寄收/收快遞的時候都會遇到過,快遞因為運輸過程的原因,出現了損壞,那這裡面涉及的賠償法律問題又怎麼樣呢?
根據《郵政法》,未保價的快件應按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不超過所收取郵資的3倍,對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但是快遞公司應該在籤快遞單的時候以足以引起用戶注意的方式載明前款規定,否則不適用保價條款。所以各位寄件人要想清楚到底要不要給自己的快遞保價,保價會讓郵費貴一點,保價額越高,郵費越貴。作為網購的收件人,在發現快遞破損的情況下,千萬不要籤收!
三、快遞的收發,會導致個人信息的洩露?
快遞單上面記載的收件人、寄件人姓名、聯繫方式、地址等,這成為個人信息洩露的源頭,不法分子通過銷售快遞單牟利的新聞也早就不是新聞了,《快遞暫行條例》專門設置快遞安全一章,禁止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出售、洩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同時,刑法也制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曾經就有快遞員通過拍攝用戶在快遞單上的信息然後出售,獲利將近10萬,最終觸犯刑法。
那我們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其實我們可以網上購物填地址的時候儘量填附近的快遞代收點,扔快遞單的時候把個人信息塗抹之後再扔等等。當然,最終還得靠快遞市場法制的完善。
以上就是小編對快遞方面的法律法規的整理,隨著社會的發展,會有更多的關於快遞的規範性文件出臺,我們也希望行業更加規範,寄/收快遞人的權利都能得到充分保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