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政府倒臺,到民國初建這一段時間裡,不管是在北京城還是中國的各個角落,都有一批曾經的晚清官員搖身一變,成為了民國政府的文官武將。
而在這些人中,又屬張勳最為引人注目。為什麼呢?因為他的打扮太「復古」了。也是因此,才有了這麼一首詩:
身穿民國將軍服,留著兩撇八字鬍;掛勳披肩紅腰帶,腦後辮子左右甩。
當時,隨著清政府的倒臺,所有人的辮子早就已經剪去,可偏偏就張勳還留著。不僅如此,張勳手下的2萬多名定武軍官兵,也都一個個腦後拖著一條大辮子。這也就是「辮子將軍」和「辮子軍」的由來。
張勳不僅僅是自己視髮辮如生命,就連手下的人也都必須如他意,不能擅自剪去自己的辮子。比如在定武軍駐紮徐州時,就有幾個士兵偷偷出去剪掉了辮子。後來張勳知道這件事後,立即便將這幾個士兵抓回了大營,當眾開刀斬首示眾。
也是因此事後,誰也不敢再提辮子的事了,以免招惹是非,引來殺身之禍。但奇巧的是,這位辮帥確曾受到過三次剃髮的告誡 , 而且最後一次的告誡,終於逼使他剪去了那條頑固的辮子。
1913年,段祺瑞曾派人到徐州,勸告張勳及其部眾一律剪去辮子
那時,段祺瑞還是民國的陸軍總長。當民國的陸軍禮節公布之後,段祺瑞認為:張勳及其所有的定武官兵蓄辮一事不合體 統 , 有礙軍容。於是,段祺瑞便派人去徐州勸告張勳,希望他可以帶著自己的手下剪去辮子。
張勳(劇照)
而當段祺瑞的特派員來到徐州,告訴張勳這件事之後。張勳頓時火冒三丈,衝著來人怒目大吼到:「頭可斷,髮辮絕不可剪。」嚇得來人急忙告退,連夜回京向段祺瑞復命去了。
段祺瑞也是深知張勳還在為倒臺的清政府敬著愚忠,無奈之下,他只好向大總統袁世凱稟報,希望袁世凱出面。
可令段祺瑞沒想到的是,袁世凱聽完報告卻哈哈一笑:「他是一介武夫,憨直頑固,不宜操之過急,慢慢來吧。」大總統都這麼說了,段祺瑞也只能放下這件事了。
原來,當時袁世凱正當用人之時,徐州之地地處南北要道,袁是不願意因區區辮子的事激怒張勳 , 從而影響大局 。
這也是張勳第一次被告誡剪辮子。
平劇名角劉喜奎說:「要是王爺真心想娶我,就請王爺先把辮子剪掉。」
1917年7月1日,張勳挾清末帝溥儀在北京宣告復闢,受封忠勇親王 、 議政大臣。一時間,張勳風頭無兩。
而在此之前,張勳早就對平劇名角劉喜奎垂涎已久了,並且還曾表示過自己的心意,不過被劉喜奎婉拒了。對這件事,張勳也是耿耿於懷。
如今,隨著復闢的鑼鼓一響,在龍旗飄揚之下,張勳也開始飄飄然起來。於是,他立刻又想起了劉喜奎,就派幕僚劉文揆上門去說合,想完結這段姻緣。
而這,對劉喜奎來說,無疑又是一個噩夢。儘管心中有百般不願,可劉喜奎對此哪敢說一個「不」字。她害怕,害怕這位新王爺因自己的拒絕惱羞成怒而害了自己。一時間,劉喜奎也不知如何是好。
張勳的幕僚劉文揆見劉喜奎遲遲不答話,以為她是害羞了,便對她說:「劉小姐,您就點頭表示一下吧,大帥等著回話呢?」
也就在劉文揆的催促之下,劉喜奎忽然心生一計,就抬起頭來嫣然一笑,對著劉文揆說:「劉先生,王爺要娶我,是我天大的榮幸,不過,我也有個條件,不知當提不當提。」
「可以,可以。」劉文揆喜滋滋的說。
「那好,」劉喜奎說:「王爺如果想要娶我,就請王爺先把辮子剪掉。」
劉文揆一聽,一下子就愣了。不一會後,他才搖著頭說:「劉小姐,您知道,大帥視髮辮如生命,如今龍旗再舉,此意恐怕行不通啊!」
而這,也正從了劉喜奎的意。只見劉喜奎瞪著一雙大眼睛:「那我就誓死不從!」
劉文揆一下子也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回去先向張勳稟報了。當劉文揆把事情原由告訴張勳折後,只聽張勳「哇呀」一聲,說:「這小妮子真是惡作劇,豈不是要難煞老夫矣!」
突然,劉文揆心生一計,走進張勳貼著耳朵悄悄地說到:「大帥,何不去買一條辮子來拿給她看。」
張勳一聽,認為也對。於是他便叫劉文揆立馬去辦。
而後,劉文揆便帶著他從街上買的一條假辮子美滋滋的來到了劉喜奎這裡。當劉喜奎真的看到這一條辮子之後,她驚的倒吸了口涼氣。
劉文揆對此,不由得莞爾一笑:「劉小姐,給個日子吧,我們好去張羅喜事。」
隨後,只見劉喜奎輕輕地挑了一下那根買來的辮子,隨即甩進了盒子裡,質問道:「劉先生,您太欺負人了,您這根是從何處買來的?」
一時間,劉文揆也不知該如何解釋,只能繼續圓謊:「笑話,這是什麼說法,這就是大帥的辮子,這是他親手鉸下來的。」
「我不信,過去大總統、總長勸他,他都不聽,怎麼會就聽我的?不行,我要親自見見大帥,看他的辮子還在不在。」劉喜奎說道。
這下子,劉文揆又傻眼了。他只能再次捧著裝著辮子的盒子回到大帥府。當張勳知曉此事之後,一下子就怒了,當即給了劉文揆一個大巴掌,大聲吼一聲:「滾!」
劉文揆捂著半邊臉退出了大廳,氣呼呼的自言自語道:「討不到小老婆,拿我來出氣!」這一氣之下,劉文揆索性就直奔火車站,跑路了。
劉喜奎也知道自己的做法相當於是在大大帥的臉,心知不妙之下便到朋友家躲了起來。其實,張勳這個時候也確實沒精力再去應付自己的婚事了。因為他正受到各路大軍的討伐,正在應付戰事呢。
復闢失敗,張勳採納洋人意見,準備剪掉辮子外逃
隨著各路大軍的壓進,很快,張勳的復闢失敗了。也是隨著復闢的失敗,張勳一路逃到了荷蘭使館。
而後,段祺瑞開始組織政府,公布張勳的復闢罪狀,並聯繫荷蘭公使,要求引渡復闢禍首張勳歸案。而這一段時間內,張勳則在大使館一直戰戰兢兢,坐臥不安。無奈之下,張勳連忙求助于洋人。
對此,荷蘭公使表示:「閣下現在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辦法,就是出國。」張勳也當即就表示同意。荷蘭公使聳一聳肩,接著說道:「可是閣下的這個樣子是出不了公使館大門的,最好是剪掉辮子穿上我們的服裝。」
張勳聽完,摸著腦後的辮子,一臉無可奈何。可對於性命來說,張勳最後還是選擇的逃命。於是在當天晚上,張勳便開始準備剪髮剃鬚,做外逃的準備。
見此景,張勳的愛妾王克琴有意逗他,取笑說:「大帥過去誓言鑿鑿,絕不剪辮,今晚突然一改初衷,是何之故呀?」對此,張勳則表示:「我過去不剪 , 是不忘故主 、 不降民國的表示 , 今天要剪 , 是要去入外國籍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張勳最後剪掉了辮子也沒能逃到國外,最後還是病逝在了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