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辮帥」張勳復闢,欲迎娶平劇名角劉喜奎,劉喜奎一句話成功脫身

2020-12-19 千古君

自清政府倒臺,到民國初建這一段時間裡,不管是在北京城還是中國的各個角落,都有一批曾經的晚清官員搖身一變,成為了民國政府的文官武將。

而在這些人中,又屬張勳最為引人注目。為什麼呢?因為他的打扮太「復古」了。也是因此,才有了這麼一首詩:

身穿民國將軍服,留著兩撇八字鬍;掛勳披肩紅腰帶,腦後辮子左右甩。

當時,隨著清政府的倒臺,所有人的辮子早就已經剪去,可偏偏就張勳還留著。不僅如此,張勳手下的2萬多名定武軍官兵,也都一個個腦後拖著一條大辮子。這也就是「辮子將軍」和「辮子軍」的由來。

張勳不僅僅是自己視髮辮如生命,就連手下的人也都必須如他意,不能擅自剪去自己的辮子。比如在定武軍駐紮徐州時,就有幾個士兵偷偷出去剪掉了辮子。後來張勳知道這件事後,立即便將這幾個士兵抓回了大營,當眾開刀斬首示眾。

也是因此事後,誰也不敢再提辮子的事了,以免招惹是非,引來殺身之禍。但奇巧的是,這位辮帥確曾受到過三次剃髮的告誡 , 而且最後一次的告誡,終於逼使他剪去了那條頑固的辮子。

1913年,段祺瑞曾派人到徐州,勸告張勳及其部眾一律剪去辮子

那時,段祺瑞還是民國的陸軍總長。當民國的陸軍禮節公布之後,段祺瑞認為:張勳及其所有的定武官兵蓄辮一事不合體 統 , 有礙軍容。於是,段祺瑞便派人去徐州勸告張勳,希望他可以帶著自己的手下剪去辮子。

張勳(劇照)

而當段祺瑞的特派員來到徐州,告訴張勳這件事之後。張勳頓時火冒三丈,衝著來人怒目大吼到:「頭可斷,髮辮絕不可剪。」嚇得來人急忙告退,連夜回京向段祺瑞復命去了。

段祺瑞也是深知張勳還在為倒臺的清政府敬著愚忠,無奈之下,他只好向大總統袁世凱稟報,希望袁世凱出面。

可令段祺瑞沒想到的是,袁世凱聽完報告卻哈哈一笑:「他是一介武夫,憨直頑固,不宜操之過急,慢慢來吧。」大總統都這麼說了,段祺瑞也只能放下這件事了。

原來,當時袁世凱正當用人之時,徐州之地地處南北要道,袁是不願意因區區辮子的事激怒張勳 , 從而影響大局 。

這也是張勳第一次被告誡剪辮子。

平劇名角劉喜奎說:「要是王爺真心想娶我,就請王爺先把辮子剪掉。」

1917年7月1日,張勳挾清末帝溥儀在北京宣告復闢,受封忠勇親王 、 議政大臣。一時間,張勳風頭無兩。

而在此之前,張勳早就對平劇名角劉喜奎垂涎已久了,並且還曾表示過自己的心意,不過被劉喜奎婉拒了。對這件事,張勳也是耿耿於懷。

如今,隨著復闢的鑼鼓一響,在龍旗飄揚之下,張勳也開始飄飄然起來。於是,他立刻又想起了劉喜奎,就派幕僚劉文揆上門去說合,想完結這段姻緣。

而這,對劉喜奎來說,無疑又是一個噩夢。儘管心中有百般不願,可劉喜奎對此哪敢說一個「不」字。她害怕,害怕這位新王爺因自己的拒絕惱羞成怒而害了自己。一時間,劉喜奎也不知如何是好。

張勳的幕僚劉文揆見劉喜奎遲遲不答話,以為她是害羞了,便對她說:「劉小姐,您就點頭表示一下吧,大帥等著回話呢?」

也就在劉文揆的催促之下,劉喜奎忽然心生一計,就抬起頭來嫣然一笑,對著劉文揆說:「劉先生,王爺要娶我,是我天大的榮幸,不過,我也有個條件,不知當提不當提。」

「可以,可以。」劉文揆喜滋滋的說。

「那好,」劉喜奎說:「王爺如果想要娶我,就請王爺先把辮子剪掉。」

劉文揆一聽,一下子就愣了。不一會後,他才搖著頭說:「劉小姐,您知道,大帥視髮辮如生命,如今龍旗再舉,此意恐怕行不通啊!」

而這,也正從了劉喜奎的意。只見劉喜奎瞪著一雙大眼睛:「那我就誓死不從!」

劉文揆一下子也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回去先向張勳稟報了。當劉文揆把事情原由告訴張勳折後,只聽張勳「哇呀」一聲,說:「這小妮子真是惡作劇,豈不是要難煞老夫矣!」

突然,劉文揆心生一計,走進張勳貼著耳朵悄悄地說到:「大帥,何不去買一條辮子來拿給她看。」

張勳一聽,認為也對。於是他便叫劉文揆立馬去辦。

而後,劉文揆便帶著他從街上買的一條假辮子美滋滋的來到了劉喜奎這裡。當劉喜奎真的看到這一條辮子之後,她驚的倒吸了口涼氣。

劉文揆對此,不由得莞爾一笑:「劉小姐,給個日子吧,我們好去張羅喜事。」

隨後,只見劉喜奎輕輕地挑了一下那根買來的辮子,隨即甩進了盒子裡,質問道:「劉先生,您太欺負人了,您這根是從何處買來的?」

一時間,劉文揆也不知該如何解釋,只能繼續圓謊:「笑話,這是什麼說法,這就是大帥的辮子,這是他親手鉸下來的。」

「我不信,過去大總統、總長勸他,他都不聽,怎麼會就聽我的?不行,我要親自見見大帥,看他的辮子還在不在。」劉喜奎說道。

這下子,劉文揆又傻眼了。他只能再次捧著裝著辮子的盒子回到大帥府。當張勳知曉此事之後,一下子就怒了,當即給了劉文揆一個大巴掌,大聲吼一聲:「滾!」

劉文揆捂著半邊臉退出了大廳,氣呼呼的自言自語道:「討不到小老婆,拿我來出氣!」這一氣之下,劉文揆索性就直奔火車站,跑路了。

劉喜奎也知道自己的做法相當於是在大大帥的臉,心知不妙之下便到朋友家躲了起來。其實,張勳這個時候也確實沒精力再去應付自己的婚事了。因為他正受到各路大軍的討伐,正在應付戰事呢。

復闢失敗,張勳採納洋人意見,準備剪掉辮子外逃

隨著各路大軍的壓進,很快,張勳的復闢失敗了。也是隨著復闢的失敗,張勳一路逃到了荷蘭使館。

而後,段祺瑞開始組織政府,公布張勳的復闢罪狀,並聯繫荷蘭公使,要求引渡復闢禍首張勳歸案。而這一段時間內,張勳則在大使館一直戰戰兢兢,坐臥不安。無奈之下,張勳連忙求助于洋人。

對此,荷蘭公使表示:「閣下現在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辦法,就是出國。」張勳也當即就表示同意。荷蘭公使聳一聳肩,接著說道:「可是閣下的這個樣子是出不了公使館大門的,最好是剪掉辮子穿上我們的服裝。」

張勳聽完,摸著腦後的辮子,一臉無可奈何。可對於性命來說,張勳最後還是選擇的逃命。於是在當天晚上,張勳便開始準備剪髮剃鬚,做外逃的準備。

見此景,張勳的愛妾王克琴有意逗他,取笑說:「大帥過去誓言鑿鑿,絕不剪辮,今晚突然一改初衷,是何之故呀?」對此,張勳則表示:「我過去不剪 , 是不忘故主 、 不降民國的表示 , 今天要剪 , 是要去入外國籍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張勳最後剪掉了辮子也沒能逃到國外,最後還是病逝在了天津。

相關焦點

  • 翻出舊照片——劉喜奎,一個聲蓋梅蘭芳的平劇坤伶
    絕代風華的劉喜奎(一)劉喜奎是清末民初戲劇界一個不得不說的傳奇,時人有言:「男有梅蘭芳,女有劉喜奎」。——題記著名的河北梆子演員劉喜奎劉喜奎(1894~1964) 河北南皮人,著名的河北梆子演員,民國初年的平劇坤伶。時人有言:「男有梅蘭芳,女有劉喜奎」。劉喜奎是清末民初戲劇界一個不得不說的傳奇。
  • 歷史的另類臉譜:除了丁巳復闢,張勳還有兩次失敗的復闢經歷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六十二):辮帥與雄主。入京後的張勳,並未像黎元洪期盼的那樣調停亂局,而是糾集一幫前清遺老,請出末代皇帝溥儀再次登基,擠走了黎元洪,上演了一場復闢鬧劇,這場由張勳率領辮子軍在舊曆丁巳年間上演的復闢鬧劇,也被稱為「丁巳復闢」。其後張勳成為眾矢之的,段祺瑞出面幹涉,駐守京畿的北洋軍兩旅人馬與辮子軍交火,最終盤踞在京畿在辮子軍被北洋軍擊潰,張勳躲入租界。除了這場丁巳復闢,張勳一生中還上演了兩次失敗的復闢鬧劇。
  • 張勳復闢前後,中國政壇出了多少醜事?隨便舉幾個例子
    1917年7月1日,張勳帶領辮子軍進京,請出了宣統皇帝,通電復闢。此舉招致全國範圍內的強烈反對,段祺瑞更是在天津組織討逆軍,準備討伐張勳。只過了8天,討逆軍就打敗辮子軍,張勳逃到東交民巷的荷蘭公館,宣統再次宣布退位。這次短暫的復闢被很多史家稱為鬧劇。
  • 張勳復闢上色老照片:圖2街頭掛著黃龍旗,圖8張勳府邸被炸成廢墟
    此時養心殿內,張勳身披朝服馬褂,頭戴紅頂花翎,三拜九叩的跪在12歲的溥儀面前。這就是由張勳主導的一次復闢鬧劇,史稱「張勳復闢」。照片中就是北京城外正在生火做飯的辮子兵。 張勳復闢的消息很快傳遍北京城中的大街小巷,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黎元洪更是憤懣不已,後悔自己引狼入室。大罵道:「好你個辮子軍張勳,竟然言而無信,鑽了老子的空子。」
  • 「辮帥」張勳因復闢遭世人口誅筆伐,卻一生恪守儒家傳統忠孝節義
    這個人就是我們中學歷史學過的張勳,由於「張勳復闢」這個事兒太著名,以至於很多人都在研究張勳復闢的原因以及他復闢的過程,失敗後張勳以及「辮子軍」的結局,卻經常忽略了張勳這個人。張勳這個人如果以儒家文化的標準定義的話,可以說道德水準極高,忠孝節義,熱愛家鄉,為人坦率直白、敢作敢當,雖然是草莽出身,文化水平不高,但恪守自己的忠孝禮義廉觀。
  • 張勳一生忠孝節義、道德水準極高,卻因「復闢」遭世人口誅筆伐
    這個人就是我們中學歷史學過的張勳,由於「張勳復闢」這個事兒太著名,以至於很多人都在研究張勳復闢的原因以及他復闢的過程,失敗後張勳以及「辮子軍」的結局,卻經常忽略了張勳這個人。張勳這個人如果以儒家文化的標準定義的話,可以說道德水準極高,忠孝節義,熱愛家鄉,為人坦率直白、敢作敢當,雖然是草莽出身,文化水平不高,但恪守自己的忠孝禮義廉觀。孫中山先生對他的評價是:清室遜位,本因時勢。張勳強求復闢,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自可憫。文對於真復闢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之也。
  • 張勳大肆捕殺剪辮子的人,手下問對和尚和尼姑怎麼處理,他說
    在這方面執行得最徹底的,是「辮帥」張勳。他對南京的江防營下達了一個命令:凡是看到那些剪掉辮子的年輕人,先統統抓起來,再視情殺之,以震懾那些想剪辮子的人。不料,新命令遇到了老問題:和尚和尼姑也沒辮子,可人家幾千年來就這樣,要抓要殺嗎?當手下來請示時,張勳會怎麼處理呢?
  • 張勳復闢鬧劇:康有為想當官,在下巴上塗生髮藥水,盼鬍子快快長
    張勳復闢的當天下午,手下興衝衝地前來匯報:如今街上到處都是留著辮子的人。張勳聽後樂不可支,拍著大腿笑道:「我就說百姓不會輕易忘了舊主,果然應驗!這就是民心所向啊!」
  • 文言文常識:復闢
    今天要給大家拓展一個文言文常識:復闢,泛指被推翻的統治者恢復原有地位或被消滅的制度復活,形式一般是通過政變。復闢:復,即恢復。闢[ bì ],1.君主:復~。 復闢(fù bì),指失位的君主復位。泛指被推翻的統治者恢復原有的地位或被消滅的制度復活。復闢也可意指恢復帝制,如民國初年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復闢帝制或清朝滅亡後1917年的張勳復闢。
  • 張勳:清朝漢官之極,敢拿17省督軍做賭注,願用火車換老婆
    一次是袁世凱洪憲稱帝,結果八十三天後又改回當總統;還有一次就是張勳復闢,他本人留著小辮,帶著一幫同樣留著辮子的軍隊鬧騰了十二天,最終以失敗告終。看起來這場十二天的復闢過程很簡單,但其背後的前因後果那是詭異複雜無比,它的背後是多方角力的一個集中體現,包括後來他用火車皮換老婆,背後同樣是場多方博弈的產物。
  • 我的祖父復闢狂人恭親王(下)
    我想爺爺他搬到戒臺寺住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散散心中的鬱結,二是不想再繼續參加讓國會議,以免在退位詔書上籤上自己的名字,所以在1912年清帝的退位詔書上有兩位鐵帽子王沒有籤名,一位是我爺爺、另一位是肅親王耆善,從此這二位強硬的復闢派就此結成了聯盟。
  • 大帥張勳在日本人面前受辱,徐樹錚和他說了什麼讓他如此歡喜
    徐樹錚趕到徐州的時候,給感剛剛平靜的的古城帶來一陣不大不小的騷動,駐在徐州的長江巡閱使張勳,聽到徐樹錚前來拜訪,先是一驚,不想見他,顯然,他想起了不久前在徐州開的第三次督軍會議,正式他徐樹錚的神態不陰不陽,那次會議才不歡而散,不見徐樹錚嗎?他是皖系軍閥的主心骨,皖系又是當今一雄。他徐樹錚在中國的這片土地舉足輕重。張勳實在是惹不起他,張勳左思右想還是說出了一個「請」字。
  • 歷史的另類臉譜:張勳復闢力邀徐世昌,得知條件後由敬重變為鄙視
    其後,在徐州穩坐釣魚臺,作為督軍團盟主的張勳,似乎成了黎元洪的最後一根稻草。得知張勳帶著大隊人馬赴京,黎元洪也開始懷疑張勳的居心不良。張勳到達京畿後,果然沒有先去拜會早已張燈結彩迎其大駕的黎元洪,而是前往紫禁城拜謁已經遜位的溥儀,擺明了是要上演一場不按套路出牌的鬧劇。
  • 【 稗官野史 】、【 復闢 】怎麼讀?
    胡適 《歸國雜感》:「果然船到了 橫濱 ,便聽得 張勳 復闢的消息。」今亦泛指被推翻的勢力重上臺,或指恢復舊制度。魯迅 《集外集·選本》:「《文選》的影響卻更大……五四運動時雖受奚落,得『妖孽』之稱,現在卻又很有復闢的趨勢了。」 孫犁 《白洋澱紀事·紀念》:「住在 定縣 的還鄉隊回村復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