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六十二):辮帥與雄主。
民國六年,段祺瑞與黎元洪的府院之爭矛盾激化,黎元洪在敦請「相國」徐世昌和「北洋之龍」王士珍兩位北洋元老調解無果的情況下,親赴王士珍宅院,苦苦相求,王士珍也依然不願意趟渾水,黎元洪只好請淮軍老人李經曦出面組閣,幻想著淮軍元老的虛名能夠壓過北洋軍實力派。但是段祺瑞挑唆各省督軍聯名發難,黎元洪進退失據,此時躲在督軍團背後的張勳卻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出面調停,黎元洪像抓住救命稻草般禮遇備至,甚至派專人前往定武軍的駐地徐州迎接張勳。
是年六月七日,五千餘人的定武軍從徐州開拔,氣勢洶洶地直撲京畿。入京後的張勳,並未像黎元洪期盼的那樣調停亂局,而是糾集一幫前清遺老,請出末代皇帝溥儀再次登基,擠走了黎元洪,上演了一場復闢鬧劇,這場由張勳率領辮子軍在舊曆丁巳年間上演的復闢鬧劇,也被稱為「丁巳復闢」。其後張勳成為眾矢之的,段祺瑞出面幹涉,駐守京畿的北洋軍兩旅人馬與辮子軍交火,最終盤踞在京畿在辮子軍被北洋軍擊潰,張勳躲入租界。
除了這場丁巳復闢,張勳一生中還上演了兩次失敗的復闢鬧劇。一次是在民國二年的初春,張勳聯合寓居青島的前清恭親王溥偉等人,計劃從兗州出兵突襲濟南,畢竟此時張勳麾下的辮子軍已經擴充到六十營共計二萬餘人,是清末民初北洋軍中的銳旅之一,而且復闢的通電及檄文都已擬好,只待昭告天下攪亂大局,從而達到渾水摸魚趁機復闢的目的,但是此時袁世凱及時偵悉,果斷扼殺,復闢計劃遂宣告失敗。
另一次失敗的復闢經歷是在贛寧之役期間,不死心的張勳秘密聯絡北洋軍中忠君思想較為濃厚的北洋之狗馮國璋,這位在武昌起義時立下軍功,被清廷嘉封為男爵時感激涕零的晚清秀才。張勳企圖聯合馮國璋在贛寧前線以按兵不動的態度,逼迫袁世凱支持復闢,但是此時作為北洋軍前線主將之一的馮國璋斷然拒絕,不肯與之合作,此次復闢經歷遂也宣告失敗。
在北洋軍閥中,駐守徐州的張勳因為復闢之心不死,麾下的定武軍始終保留著前清的辮式,一直是一個特立獨行的角色,也一直被前清遺老們視為「恃以定乾坤」的「徐州王」。張勳也曾坦言:「宮保在,從宮保,宮保不在,從舊朝。」所以在袁世凱死後,張勳並未從前兩次失敗的復闢經歷中汲取教訓,而是得以繼續實施丁巳復闢,並且苟延十二天的時間,對於愚忠的辮帥張勳來說,在他的復闢經歷中,那個身材不高,不怒自威,讓「山西王」閻錫山不敢抬頭、「東北王」張作霖不敢直視的一代梟雄,或許是他復闢的唯一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