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成功復闢,一人起了關鍵作用,最後卻非死不可

2020-12-20 三哥史說

1457年2月10日,正月十五元宵節剛過,明英宗朱祁鎮發起了奪門之變,取代了代宗皇帝朱祁鎮,完成了歷史上最成功的復闢。

那麼英宗皇帝為什麼當初會失去皇位,而後又通過怎樣的方式成功復闢呢?那就要講到之前的土木堡之變了。當時英宗皇帝在徵戰蒙古時,被瓦剌人俘虜。

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為了防止瓦剌用皇帝來要挾明朝就範,兵部尚書于謙不顧眾人反對,推舉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做皇帝。

明英宗朱祁鎮

瓦剌人看見原來的皇帝已經失去了價值,只能重新把明英宗送回明朝,和明朝繼續談判。明英宗回到宮裡,不想卻被帶到南宮囚禁起來,雖然名義上是「太上皇」。

為了阻止英宗復闢,代宗命人用鉛填滿南宮大門,並派錦衣衛日夜看守,每天的食物只能通過一個小洞送進去。

就這樣英宗在南宮裡被軟禁了7年,如果沒有後來的變化,英宗估計就在南宮裡度過餘生了。後來隨著代宗的病情加重,英宗復闢的機會來了,因為岱宗沒有兒子可以繼承王位,也一直沒有定下來合適的人選。

岱宗臨死的時候,想解決繼承人的問題,於是把負責守衛故宮安全的將軍石亨叫來,吩咐他做好安保工作,並擬寫聖旨,迎接襄王世子進京。不幸的是代宗這次失算了。

影視作品朱祁鎮被俘

石亨出了宿齋宮,立即去找他的死黨太監曹吉祥,商議後一致認為他們的機會來了,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幫助英宗皇帝復闢,但他們只是武將和太監,要成大事還缺少一個能出謀劃策的人,他們發現徐有貞足智多謀,是個合適的人選。

於是找來徐有貞一起商議,徐有貞認為這件事需要儘快動手,以防之後發生變數,錯過時機再想翻身就難了。

一切準備就緒,石亨負責皇宮的警衛工作,他有宮門的鑰匙,曹吉祥負責監視皇宮中一切動靜,而徐有貞則負責制定一切計劃。整個行動考慮周密,也非常順利,幾乎兵不血刃,三個人就在南宮迎出了英宗皇帝,並在第二天一早,百官上朝的時候舉行了英宗的復闢儀式。

當時上朝的官員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英宗當眾宣布因為岱宗皇帝重病不起,已經沒有精力治理朝政,所以部分大臣希望我來再次做這個皇帝,為了江山社稷,我必須但其這個重任,各位只需各安其位,各司其職。

就這樣南宮的復闢成功了,史稱奪門之變。而英宗為什麼能夠成功復闢,而且兵不血刃呢?大概有三點。

第一代宗的重病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之前代宗剛登基的時候,剛好處於國家危難之時,先不說他王位來得正不正當,從他繼位以來,兢兢業業,並且有于謙這樣的得力大臣全力支持他,朝政還是治理的井井有條。但是他一夕病倒就給了石亨、曹吉祥、徐有貞這些人創造了機會,他們都想通過這一次復闢飛黃騰達。

第二就是立儲的事情一直耽擱,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中國皇帝最大的苦惱就是他們沒有兒子或者兒子沒能力繼承皇位,而代宗恰恰是前者其中之一。

當時關於代宗王位繼承人的問題,朝堂基本分為三個派別,第一派主要是朝中的老臣主張冊封沂王為太子。誰是沂王,沂王就是明英宗的長子,這意味著把王位歸還給英宗。但是問題是英宗現在還活著,又怎麼可以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

更有趣的是當英宗執政的時候,他就已經被冊封為太子。而代宗繼位之後,首先就把他太子之位廢除了,現在反而又想傳位給他,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所以對於這個建議岱宗一直沒有採納。

第二派是以大學士王文為代表,他們主張迎襄王接班繼承大統。而襄王是誰?襄王是英宗的叔叔,代宗從他的兄弟英宗取得了皇位,現在他又將王位傳給他的叔叔,那麼問題又來了,英宗今年剛剛30多歲,而他叔叔襄王已經50多歲了,還有就是當初英宗即位之時,襄王是一個擁護者,現在先皇親自傳下來的繼承人被囚禁在深宮,而他的叔叔卻要繼承皇位,這種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之後肯定還要出大亂子,但是代宗似乎更認可這種做法。

第三派就是石亨和曹吉祥為首的復闢派,作為朝中的中層官員,他們在政治生涯中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很顯然他們想通過幫助皇帝成功復闢,達到他們飛黃騰達的目的。歷史正好給了他們這個機會,他們也成功抓住了。

第三點原因,也是整個復闢行動能夠成功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得到了孫太后的默許。還是曹吉祥在這件事考慮周到,偷偷把復闢的事告訴了孫太后。

英宗在位的時候他就是太后,關係也屬她跟英宗更加親近。而無論代宗死後輔佐齊王或是襄王為皇帝,他的地位都不如擁護英宗復闢來得穩固。只要英宗重新做了皇帝,他的太后位置就坐得更加舒服了。

所以孫太后也默許了南宮的復闢,事實上英宗的個性也是他復闢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根據歷史資料記載,他有時會忠奸不分,但卻也是一個非常善良,性格溫和的人。無論是一個忠臣還是奸臣,英宗都對他們彬彬有禮。

影視劇曹吉祥角色

即使他當年被瓦剌俘虜,帶到了北方。他也和當地的蒙古人民成了好朋友,當他離開要回明朝時,也先得弟弟薄顏帖木兒還擔心英宗的安全,更不想他離開,因此不得不承認英宗的性格也是石亨、曹吉祥等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幫他復闢的重要原因。

最後還有一個決定復闢成敗的關鍵人物,那就是執掌兵權的于謙。當年岱宗登基,也是于謙一手促成的,在北京的保衛戰之後,于謙力挽狂瀾扭轉了局勢,讓代宗地位穩固,他一直是代宗執政時期所依賴的一個最強力的助手。他官至少保,隨時可以調動全國的軍隊。

甚至在案發當天晚上,臥病在床的岱宗被告知有人篡位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問于謙在哪裡,可見于謙當時是有能力和實力控制全局的。但他當時卻選擇了不作為,任由事態發展,最後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相關焦點

  • 陳一舟:人人網輸在網絡效應,老二非死不可
    檳榔鋪子的邊上,一邊開了個賣口香糖的,一邊開了個賣菸草的,都是免費,鋪面還比你大100倍,滿足的都是同一個需求,這檳榔生意怎麼做?是這樣,方三文說「老二非死不可「,他並沒有說一個勤奮加管理非常牛掰的老二就會不死,他的說法應該是還是會死,只是死的慢點。 我們拖到現在才賣,是不是反而說明我們太努力了?換別人早死了? 說不準,你說呢?邏輯上應該是這樣吧?王峰:同意啊。
  • 老二非死不可
    筆者的很多微信群裡面這些天也很熱鬧,很多群裡面都拉來了「小冰」,從用戶體驗的角度,相信大多數人都有一樣的體會,起初覺得好玩,但用著用著就覺得有點煩了,到最後甚至很多群裡的朋友選擇退群進行抗議。請神容易送神難,當時就覺得「小冰」最後被封殺只是時間問題,萬萬沒想到連一周時間都挺不過。這本就是一場鬧劇,一開始吊足了胃口,然而從轟轟烈烈上線到被封殺僅僅也就幾天時間。
  • 「波旁」餘孽西班牙,打不死的「小強」,三次下馬三次復闢!
    這些外來者在西班牙大打出手,最後西哥特人勝出,西班牙進入西哥特統治時期。不久阿拉伯世界開始注意到了伊比利亞半島,悄悄派了一些穆斯林介入了西班牙的內戰,在橫渡直布羅陀最後以後,西哥特王朝的國王在711年的瓜達萊特戰役中被兇殘的穆斯林殺害。
  • 清朝最後一位疆臣:溥儀退位後誓死保皇,還找日本人幫忙復闢清朝
    前面小編介紹了閩浙總督松壽、兩廣總督葉名琛,今天繼續來介紹晚清總督,今天要介紹的這位總督,他對清廷忠心耿耿,清帝溥儀已經宣布退位,但他卻誓死保皇,仍率清軍和革命軍作戰,還親自去找日本人幫忙,企圖復闢大清王朝,他就是最後一位陝甘總督升允。
  • 並不全是,「成功智力」才是起關鍵作用
    答案是否定的,智力並不是決定孩子們是否聰明的唯一條件,他們是否聰明起關鍵作用的是"成功智力"。有的孩子高考的時候考了很高的分數,但是他們畢業之後的工資卻比那些沒有上過大學的孩子們低。有的孩子的成績雖然不足以讓他們升學,但是他們卻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抓住了時代的機遇獲得了成功。難道我們可以說他們不聰明嗎?
  • 淨因法師:佛教成功傳入中國 翻譯起關鍵作用
    淨因法師表示,佛教在中國傳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翻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好的翻譯,決定了一種文化在新國度傳播的生命力。以佛教為例,佛教是外來的印度文化,最後中國人把佛教發展成為中國文化有機的組成部分,這說明外來的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是非常成功的,而它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和翻譯是分不開的。例如東漢佛教傳入中國時,主要是以梵文文獻為主,能來中國傳播佛教的外國人只是很少一部分,需要把大量的外文文獻譯成中文,才能推廣出去。所以外國的文化要在中國傳播,翻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歷史的另類臉譜:除了丁巳復闢,張勳還有兩次失敗的復闢經歷
    入京後的張勳,並未像黎元洪期盼的那樣調停亂局,而是糾集一幫前清遺老,請出末代皇帝溥儀再次登基,擠走了黎元洪,上演了一場復闢鬧劇,這場由張勳率領辮子軍在舊曆丁巳年間上演的復闢鬧劇,也被稱為「丁巳復闢」。其後張勳成為眾矢之的,段祺瑞出面幹涉,駐守京畿的北洋軍兩旅人馬與辮子軍交火,最終盤踞在京畿在辮子軍被北洋軍擊潰,張勳躲入租界。除了這場丁巳復闢,張勳一生中還上演了兩次失敗的復闢鬧劇。
  • 拿破崙:成功復闢
    拿破崙:成功復闢熊賢江 書蟲悟道 今天拿破崙在法國登陸拿破崙帶著自己的部隊在法國儒安港登陸上岸。當地的海關官員脫帽向拿破崙致敬,沒有放一槍就歸順了拿破崙。不久,坎城和格拉斯也主動歸順,都站到了拿破崙這邊來了。坎城為拿破崙的部隊提供了軍火等武器裝備。隨後,拿破崙率領部隊馬不停蹄的向北前進。
  • 「辮帥」張勳復闢,欲迎娶平劇名角劉喜奎,劉喜奎一句話成功脫身
    但奇巧的是,這位辮帥確曾受到過三次剃髮的告誡 , 而且最後一次的告誡,終於逼使他剪去了那條頑固的辮子。1913年,段祺瑞曾派人到徐州,勸告張勳及其部眾一律剪去辮子那時,段祺瑞還是民國的陸軍總長。當民國的陸軍禮節公布之後,段祺瑞認為:張勳及其所有的定武官兵蓄辮一事不合體 統 , 有礙軍容。
  • 世界上復闢次數最多的朝代,先後復闢五次,至今仍統治西班牙
    在中國歷史上,滅亡後又成功復闢的朝代寥寥無幾,漢王朝是最著名的一個,實際上東漢就相當於是西漢的復闢,因為國號都是「漢」,而且東漢皇室確實是西漢皇室的後人。而且復闢跟建立偏安朝廷是不同的,比如明朝滅亡後出現的南明,這不是復闢,是明朝皇室到南方建立偏安朝廷,中國其他朝代同理。
  • 「克己復禮」不是復闢的口號
    幾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中,一說「禮」,便認定是「封建禮教」,必須批倒;孔子的一句「克己復禮」,便被認為是「復闢的口號」,將他指斥為「復闢奴隸制」的罪魁禍首。那時的人們談「禮」色變,禮儀文化被摧殘得面目全非。看看今天我們身邊的那些不禮貌的亂象、不道德的亂象吧,禮儀文化的正本清源,已經到了時不我待的時刻了。
  • 溥儀復闢後為何不叫大清而叫滿洲國?有人說是投靠日本人忘了本
    溥儀作為中國歷史長河中最後一個正統皇帝,他的人生是悲劇的,同樣也是幸運的,歷朝歷代的帝王在亡國之後,能夠受到如此優待的也就只有他了。除此之外,溥儀還在亡國之後投靠日本人復闢,即便這樣他都能夠安度晚年,絕對的歷史第一人,眾所周知,溥儀復闢之後的國被名為滿洲國。1931年「九一八」之後,日本侵佔了整個東北地區,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一年之後,溥儀在日本軍方的攛掇之下,偷偷從天津跑去了東北。
  • 試論波旁王朝復闢與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衰敗
    儘管波旁王朝復闢是開歷史倒車,但由於其毀於大革命,較易受到以勝利者自居的封建諸國的寬容對待。1815年,塔列朗在維也納會議上左右逢源、運籌帷幄,成功地使法國恢復了與英、俄、奧、普平起平坐的地位,並且堅決抵制了俄國和普魯士對法國所擁有的波蘭、薩克森的領土要求。
  • 婦科炎症有7大「死對頭」,女人多吃點,可能在關鍵時刻起作用
    婦科炎症有7大「死對頭」,終於被發現了,女人多吃點,可能在關鍵時刻起作用!女人堅持吃,子宮越來越健康!1、大蒜大蒜是天然的植物廣譜抗菌素,大蒜約含2%的大蒜素,它的殺菌能力是青黴素的1/10,對多種致病菌有明顯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可抑制白色念珠菌在陰道內的過度生長和繁殖。經常食用蒜類的女性不容易患上黴菌性陰道炎。
  • 世界文明史:法國的復闢與七月王朝,波旁王朝復闢與革命
    國王路易十八成功周旋於大革命支持者及其對手之間,維持住了當時法國的政治穩定。不僅如此,他還在很大程度上避開了和大革命遺留勢力的正面衝突。相反,路易十八的弟弟查理十世則倒行逆施,試圖不顧一切地恢復舊王朝那些最讓人憎惡的方面。於是,在法國大地上爆發了革命,法國和波旁王朝紛紛走上復闢之路。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解說一下。
  • 拜佔庭帝國得以復闢的關鍵人物
    之後約翰三世與阿森一起,帶著兩國聯軍一度包圍了君士坦丁堡,雖然以當時的能力沒能打下來,但是這種緊密的結盟關係,給約翰三世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在阿森去世後,尼西亞成功兼併了保加利亞全境。此時的局勢是,巴爾幹半島上原先的兩個大政權,伊比魯斯和保加利亞都已服從尼西亞帝國。
  • 演員2陳凱歌「盤問」陳宥維進《延禧攻略》細節,於正起關鍵作用
    演員2:陳凱歌「盤問」陳宥維進《延禧攻略》細節,於正起關鍵作用!最近熱播中的《演員請就位2》吸引了大家的高度關注,作為一檔導演選角真人秀,這檔節目的題材挺新穎,因此備受大家喜愛。挑戰《甄嬛傳》的三人中,只有陳宥維一人之前有演過類似劇的經驗。當時在點評過程中,爾冬陞導演特意提問,得知陳宥維有參演類似劇的經常他略顯意外,因為沒想到陳宥維有出演類似劇的經驗居然還能演成這個樣子。當時執導這個劇目的是陳凱歌導演,他對這組演員並不是特別了解,所以在正式排練之前,也曾借著指導的機會,向演員們提問了一些問題。
  • 國家的興衰,老師起關鍵作用【文化新衣】
    因此,國家的興衰,關鍵在所有的老師。如果說學生是祖國的花朵,父母是雨露,那麼老師就是陽光。是相互作用這個學生的。孩子的成長,父母起關鍵作用;而國家的興衰,老師們起關鍵作用。正是因為關鍵,所以才要更花心思,更要深入研究。1.老師應該漲工資真的,老師和醫護人員應該漲工資,起碼是所在地區的平均工資(中等水平),小康水平更和諧。過去推動經濟改革方案的「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現在也可以用到老師身上了。
  • 張勳復闢前後,中國政壇出了多少醜事?隨便舉幾個例子
    因為張勳復闢成功,致使沉渣泛起,很多人都想從宣統和張勳那裡得到好處,這其中甚至包括段祺瑞和馮國璋。因為張勳在將要失敗的時候,曾經揭露段祺瑞和馮國璋也曾支持復闢,並且聲稱還有他們籤字的黃綾子。據說,這個籤字的黃綾子,後來被馮國璋以20萬現洋從保存者張勳的死黨萬繩栻手中買走,使這件事從此死無對證。當然這件事既然沒有確鑿的證據,只能作為一種說法。
  • 墨菲定律——二八法則:抓住起主宰作用的關鍵
    」最接近我們生活的例子就是考試,只要我們把歷年的考試題目總結一遍,然後對照課本去學習知識,最後你會發現,我們只要學到課程相關20%的重點知識,就可以做好試卷中80%的題目了。記得第一次校招面試,就被問到了是否明白二八法則。當時是一臉蒙,回來翻閱資料之後才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