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教育孩子確實是一件令父母特別頭疼的事情,為了讓孩子聽話,許多父母通常會給孩子舉許多例子,特別是一些反面的例子,或許更能影響到孩子,如果不想跟故事中的人物一樣,這樣孩子通常會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對於懶人的故事,家長也是給孩子講了一版又一版,有一個故事比較經典,從前有個人特別懶,他的吃喝拉撒完全由父母包辦,有一次父母想要出遠門,害怕孩子餓死,便在孩子的脖子上掛了一張餅,希望孩子餓的時候就吃一口,但是由於孩子太懶,只把面前的餅吃完了,後面的餅攔著伸手去夠,便餓死了。其實故事中的這個懶人無從考證,只是家長編出來教育孩子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這樣一位真真正正的懶人,他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名叫楊鎖。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上廁所刨坑,取暖燒家具,23歲懶死家中
1986年楊鎖出生在北方的一個小山村,由於是家中的獨子,父母對他極盡寵愛,雖然家裡的生活並不富裕,但是老兩口對於楊所提出的要求都儘可能地滿足他,楊鎖在家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日子,等到孩子8歲的時候,老兩口還捨不得讓孩子下地走路,當時村裡的人也勸過老兩口,讓他們別這樣慣著孩子,但是老兩口不聽。
等到楊鎖上小學的時候,他從小養成的壞脾氣以及懶惰的習慣,實在讓老師忍無可忍,因此他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每次老師批評他,他都會回家告狀,然後他的父母就會到學校找老師理論,最後老師無奈只能將他勸退。
但是在楊所1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突然離世,家裡的頂梁柱沒有了,楊鎖的母親依然捨不得讓孩子幹活,把家庭所有的重擔都扛在了自己身上,不久,他的母親便生病了,在他病重的時候才感到後悔,便託人給孩子找了一個服務員的工作,希望自己去世以後他可以養活自己,楊所在飯店不僅不幹活,甚至還當起了大爺,不久便被辭退了,母親在他18歲的時候也離世了。
父母都離世以後,楊所一直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偶爾有好心的村民來給他送飯給他掛在門上,他也懶得去拿,甚至連上廁所都懶得出門,在屋裡刨個坑就地解決,冷了就燒家具衣服來取暖,在他23歲那年,親戚在給他送飯的時候,竟然發現他死在了屋子裡。
拒絕這種「巨嬰式」的育兒方式,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摒棄功利性教育
很多父母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通常只有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就行,孩子的生活一切都由父母來包辦,長期下去孩子就會越來越懶,甚至遇到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就會拿學習來當藉口,其實父母更應該摒棄這種功利式的教育方式,更應該發展孩子多方面的興趣,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同時對於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父母更應該讓孩子多動手。
學會放手
溺愛不是愛,慣子如沙子,養所的例子無疑是最好的警告,其實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麼弱,對於一些事情其實孩子可以獨立完成,這時候父母更應該學會放手,對於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更應該讓孩子掌握,這樣當孩子離開父母以後也能更好的生活,父母也會更加放心。
其實家長都是希望能夠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如果孩子長大後能夠有所作為,父母會感到更加欣慰和驕傲,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像上面這種「巨嬰式」的育兒方式,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