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刨坑,取暖就燒家具,父母雙亡後23歲小夥終餓死家中

2020-12-19 小魚奶爸日記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關於懶這個問題,其實也有兩面性。

聽過一個有趣的說法:其實外國人才是最懶的,因為他們什麼事都不想自己做,才能不斷研發出機器人、智能設備...以求解放自己。

如此說來,好像也沒啥毛病,懶確實是推動人類發展的一大力量。

如果說科技的發展算是懶的正能量,那懶的負能量典型就非「中國第一懶人」楊鎖莫屬了,他的懶在於懶於生存,這不僅於社會無益,最終也會害死自己。

01現實版「愛子如殺子」:父母雙亡後竟餓死家中

楊鎖1986年出生於北方一個山村貧困家庭,父親楊繼春為人忠厚老實,由於家庭困難,30歲才成家,楊鎖出生時他都46歲了,是真正的老來得子。

雖然家裡條件並不好,但老兩口對楊鎖從小到大那是極盡寵愛,想要的一定給買,什麼活都不讓幹,吃飯是喂,出門就抱,學習不好也不能被訓,否則就去學校找老師理論。

楊鎖本身也不愛學習,最後搞得學校無奈,只能將其勸退。

退學後,楊鎖在家繼續享受著「土皇帝」的生活,直到13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娘倆的生活更加艱難。

即使這樣,楊母也捨不得讓孩子幹活,家務、勞作一力全擔,沒過兩年也病倒了。

這時的楊母看著什麼都不會的兒子,開始後悔了,擔憂自己走後兒子的生計大事,臨終前拜託一位遠親幫忙把兒子安排到一家飯店工作。

可好吃懶做慣了的楊鎖,到飯店依然一無是處,很快被辭退。

回家後楊鎖索性將懶貫徹到底,鄰居給送來現成的吃食就吃,沒吃的就餓著,冬天家裡冷,想取暖就燒家具,上廁所也不願出門,在屋內刨個坑就地解決。

就這樣,將家燒到四處漏風,家徒四壁,渾渾噩噩地活到23歲,最終餓死在家中。

02巨嬰式育兒,傷人傷己

楊鎖但凡踏實肯幹,也不至於落得如此結局。原本以為寓言故事都是前人誇張的杜撰,可楊鎖卻真實地展現了什麼叫「懶漢吃餅」。

當然,楊鎖的悲劇恰恰來源於愛他如命的父母,他們一家詮釋了兩個真理:

1、真愛孩子當「授人以漁」

楊鎖父母的愛是自私愚昧的,他們的做法是「授人以魚」,傾盡所有為孩子提供最優越的生活環境,卻不從教孩子如何創造。

等到自己逝去,最愛的寶貝獨子只能餓死,多麼諷刺又可悲?

天下間沒有 父母不愛孩子,但「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否則糖果也成了「毒藥」。

作為父母,我們的生命會在孩子之前終結,不可能陪他一生。能做的就是在雛鳥待哺時期,儘自己所能為他提供庇護,讓他學會更多生存技能,日後離開自己也能獨自生存。

因此,在適當的時間就要放手讓其自由翱翔九天,飛向屬於他的廣闊天地。

2、巨嬰式長大的孩子,除了增加父母負擔外一無是處

愛應該有準則、有規範,無節制無底線的盲目寵愛就是溺愛。

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就會像楊鎖一樣,動手能力差、依賴性強、不懂人情世故、狂妄自大、好吃懶做、喪失生存技能。

即便年歲長了,從心理上仍不能稱為一個大人,易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自作聰明甚至成為社會垃圾。

為人父母,一部分人是養兒防老,但更多的人是希望孩子幸福。

巨嬰式孩子長大後依然是孩子,不僅不能為父母養老,還會成為父母無法安心離去的擔憂。

人都說「子欲養而親不在」很可悲,豈不知「親養而子不能」更可悲。

巨嬰式育兒現象不只是我國,在國外也屢見不鮮。

請所有家長一定要理性愛孩子,重視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特長、興趣、學習、娛樂、親子互動...

在健康幸福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將來更易獲得長久幸福,目光不要太短淺了。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上廁所刨坑,取暖燒家具,23歲懶死家中
    對於懶人的故事,家長也是給孩子講了一版又一版,有一個故事比較經典,從前有個人特別懶,他的吃喝拉撒完全由父母包辦,有一次父母想要出遠門,害怕孩子餓死,便在孩子的脖子上掛了一張餅,希望孩子餓的時候就吃一口,但是由於孩子太懶,只把面前的餅吃完了,後面的餅攔著伸手去夠,便餓死了。
  • 有種「懶癌巨嬰」叫楊鎖:上廁所刨坑,取暖燒家具,23歲懶死家中
    孩子對於父母來說就是心肝寶貝,很多父母對孩子十分疼愛,甚至溺愛,在過分的愛護下反而造成孩子一生的悲劇。著名歌唱家李雙江在56歲的時候生下兒子李天一,老來得子的喜悅心情無以言表,對兒子極盡寵愛,要什麼給什麼,可「溺子如殺子」。
  • 有種「懶人」叫楊鎖:燒家具取暖,刨坑上廁所,23歲終於懶死家中
    這也導致生活中的「巨嬰」的越來越多,這些「巨嬰」們不僅無法獨立去完成某一件事,甚至在離開父母時,連生存都是問題。如果聽別人說有人會「懶死」,相信有很多人都會覺得在開玩笑,畢竟這是一個物資極其豐富的時代。然而在這個世界上還真的有人被活活懶死,他就是因為懶,被活活餓死在家中的「中國第一懶人」楊鎖。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父母離開後,取暖燒家具,上廁所刨坑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勤奮使人進步,懶惰使人落後,要說到懶惰,絕對沒有人比得上"中國第一懶人"楊鎖。他懶到什麼地步呢?靠燒家具來取暖,上廁所在家裡刨坑。他出生在農村,因為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嚴重,再加上他是家中獨生子,因此從哇哇落地的那一刻起,家長對他就抱有很高的期望。
  • 23歲小夥活活餓死家中與「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標題,都會覺得有兩個疑點:一是23歲的人怎麼會餓死在家中?二是,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與23歲小夥餓死家中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為何要連在一起呢?我們先來聊聊,23歲小夥餓死家中這是否是真事?
  • 「懶人吃餅」的現實版,23歲小夥活活餓死家中,背後真相引人深思
    這是楊德玉最後一次見到楊鎖時的情形,那一年楊鎖23歲,四肢健全、心智正常,卻活活餓死在家中。楊鎖的死讓我想起小時候聽過的《懶人吃餅》的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叫蘭東的人非常懶,天天躺在床上都懶得動彈。妻子恍然大悟,原來蘭東懶到連頭都懶得轉一下,活活把自己給餓死了。小時候聽這個故事只覺得很誇張,哪有人真的會因為懶得動而把自己給餓死的。可是,看了「中國第一懶人楊鎖」的真實故事後,我深信不疑,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活活被自己給懶死了。
  • 「懶癌巨嬰」楊鎖,23歲活活餓死家中:父母的溺愛,究竟有多可怕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在中國河南就有這麼一個小夥,從小被父母各種寵溺,直到成年依舊飯來張口衣來張手,生活不能自理。在他十八歲的時候,父母雙亡後,他寧願在家乞討,接受村民的救濟而活,也不願自食其力。可最後居然因為過分懶惰,活活餓死了自己,那年他才23歲。
  • 溺愛造「巨嬰」,父母去世後,河南小夥燒光家具、餓死家中
    楊鎖從出生開始,就一直被父母捧在手心,長到8歲父親都不忍心讓他走路,總是挑著擔子讓他坐在裡面。孩童畢竟還是活潑的,也有先天的同理心,楊鎖剛開始還會體諒父母,想主動幫忙幹活,可父母從不讓他插手。沒錢他就變賣家裡的東西,或上街乞討,平時連上廁所都不願意出門,冬天寒冷,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從小到大不幹活,父母去世後在23歲餓死家中
    在父母的刻意縱容下,楊鎖不僅在家中不幹活,而且在學校也不寫作業。老師只要對他嚴厲一些,楊鎖便會告訴父母。第二天,楊鎖的父母就會到學校找老師麻煩,因此,老師也不敢再管教楊鎖。 最終,母親積勞成疾,在他18歲那年,也因病去世。   楊鎖餓死家中 母親去世沒多久,喪失生活能力的楊鎖便將家中值錢的東西都變賣一空。等錢花完了,他便到村裡各家討飯吃。村裡人給他一些魚、肉、蔬菜,他都掛在房簷上。即使放臭了,他也不會去做著吃。他的衣服也從來不洗,穿髒了就扔掉,再換一件。
  • 第一懶人楊鎖:懶到都不想吃飯,父母離世後,23歲餓死家中
    比窮更可怕的就是懶,相信大家都聽過懶人吃大餅的故事,脖子上掛著大餅,卻因為懶得吃而活活餓死,故事中的懶人我們無從查證,或許只是個虛擬出來的角色,但是現實中卻真的有一位這樣的懶人,據說是被自己活活懶死在了家中,其中又有著怎樣的隱情呢?
  • 河南出現了一位「懶林高手」,硬生生把自己給餓死,飯就在門口
    第一懶——再餓不吃腦後餅據傳在楊鎖十歲左右吧,老爸老媽要出去辦點事情,不適合帶著楊鎖,就做了一個很大的餅掛在楊鎖脖子上,可到最後回來一看,他只吃了嘴巴前面的餅,後面的餅動都沒動。第二懶——家中刨坑上廁所,燒家具取暖在楊鎖十三歲那年,父親去世,十八歲那年,母親亦隨之而去,父母雙亡之後,家中只剩下了楊鎖一人,沒有了父母的照顧之後,楊鎖簡直是生活不能自理。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上廁所刨坑,取暖燒家具,終被活活餓死
    ——林則徐自古孩子都是一個家庭最為寵愛的寶貝,孩子作為一個家庭的紐帶,他享受到的不僅是來自父母的關愛,同時也會享受來自家庭物質上的寵愛,而這也漸漸演變成為千百年的難題,如何教育孩子,「溺子如殺子」更是古人總結的至理名言,可是總有許多的家庭置之不顧,而在河南就有一位「中國第一懶人」楊鎖,18歲失去雙親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燒家具取暖,刨坑上廁所,23歲懶死在家中
    楊鎖是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朱堂鄉的一個23歲小夥子。楊鎖的父母對他十分疼愛,為了把孩子永遠留住,專門給孩子起名為楊鎖。在楊鎖8歲時,父母出門還把他用擔子挑著不讓他走路。尋骨草全草浸入酒中。而且膳食纖維在腸道裡會膨脹。但在還沒有機場的城市裡。公立學校是國家支出。口感細膩潤滑。等到年齡增長後。一時間很難令人抉擇。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來源網絡。財富收穫會有明顯的進展。
  • 曾經的「天下第一懶人」楊鎖,上廁所都就地解決,23歲終懶死家中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曾經學習過「懶漢吃餅」的寓言,寓言中即便主人公的妻子出遠門時給他烙了一張大餅掛在了脖子上,可是懶漢卻只吃自己嘴能夠得到的部分,最後餓死在了家中。雖然這只是為了教育大家從小不能養成懶惰習慣而杜撰的一則寓言故事,但是在真實生活中類似的事情並不是未曾發生過,河南省曾經有個被媒體稱為「天下第一懶人」的楊鎖,就在23歲這個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時,生生餓死在了自己的家中。
  • 父母離世後23歲餓死在家中,結局讓人...
    父母離世後23歲餓死在家中,結局讓人唏噓 南宋·朱熹: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 就算是古代的皇帝也得自己動手吃飯,但是現在有很多父母寵愛孩子,不過去的皇上還要誇張,好像孩子是家裡的太上皇一樣,什麼都依著孩子,什麼都慣著孩子。
  • 23兒子被養成"懶癌",父母離世後被餓死在家中
    23兒子被養成&34;,父母離世後被餓死在家中孩子都是上天送給家長最好的寶貝,每個家長也都想努力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生活,在生活中也對孩子照顧的非常到位。但是對孩子的愛也應該適當,不能太過溺愛孩子,否則會給孩子以後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說下面的這位,23兒子被養成&34;,父母離世後被餓死在家中。
  • 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不懂放手的父母,容易養出「巨嬰」
    孩子是父母最珍愛的寶貝,世界上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有時候父母過度的愛卻會變成&34;,不懂放手讓孩子成長,而養出&34;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河南的一位23歲的小夥子在父母去世之後,活生生地餓死家中,據了解,這位小夥子名叫
  • 他是中國第一懶人,衣服不洗從不做飯,吃飯要人餵,23歲餓死家中
    ——捷爾任斯基在計劃生育時期,很多家庭生育下的都是獨生子女,父母讓孩子得到的更多是溺愛,而缺乏教育。楊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生的,他是中國第一懶人,在父母的溺愛下,寧可餓死也衣服不洗,從不做飯。人們不禁好奇他的父母究竟有多溺愛他,才能慣出這樣的孩子。父母可以寵溺得了孩子一時,卻無法寵溺他一世。
  • 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不懂放手的父母,容易養出「巨嬰」
    孩子是父母最珍愛的寶貝,世界上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有時候父母過度的愛卻會變成"溺愛",不懂放手讓孩子成長,而養出"巨嬰"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河南的一位23歲的小夥子在父母去世之後,活生生地餓死家中,據了解,這位小夥子名叫楊鎖,四肢健全,智商也很正常,為什麼就會活生生地餓死呢
  • 河南懶人楊瑣,取暖燒家具,23歲生活不會自理被發現時餓死在家中
    楊鎖死於23歲的那一年冬天,他出生在河南省的一個貧困家庭,是家中唯一的獨生子。雖然家裡沒有經濟實力,可是正因只有他一個孩子,楊鎖的父母對他也是十分的溺愛。基本上都是讓楊鎖什麼苦也不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將他照顧的無微不至。楊鎖在家中基本上不是躺在床上就是在睡覺,連門口都不怎麼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