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造「巨嬰」,父母去世後,河南小夥燒光家具、餓死家中

2020-08-30 小魚奶爸日記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有人說父母應該無條件愛孩子,這樣孩子才能不被利益左右,沒有負擔地成長。然而,這個「無條件」如何理解、如何把握是個大難題,有時父母付出太多,反而害了孩子。

「第一懶人」楊鎖的巨嬰人生

被稱為「第一懶人」的楊鎖,於1986年在河南信陽出生,家境普通,但作為獨生子備受父母寵愛。

楊鎖從出生開始,就一直被父母捧在手心,長到8歲父親都不忍心讓他走路,總是挑著擔子讓他坐在裡面。

孩童畢竟還是活潑的,也有先天的同理心,楊鎖剛開始還會體諒父母,想主動幫忙幹活,可父母從不讓他插手。

楊鎖就像家裡的一尊大佛,被父母供養著。

13歲那年父親患病去世,養家的重擔落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她也疼愛楊鎖,工作再苦再累都不讓楊鎖分擔,後來身體因長期勞累每況愈下,也病倒了。

照常理說,楊鎖本應該肩負起養家的任務,可從小在寵愛下長大,他根本沒心思工作,也早就輟學不念了。

習慣懶惰的他還妄想母親繼續養他,甚至對無法工作的母親大打出手。於是,楊鎖18歲那年,母親也走了。

缺乏自理能力的他只能依靠親戚救濟,堂哥給他介紹了幾份工作都適應不了,仍然選擇待在家裡。

沒錢他就變賣家裡的東西,或上街乞討,平時連上廁所都不願意出門,冬天寒冷,他把屋子裡能燒的東西都燒了,只剩四堵牆壁,懶惰得超乎人的想像。

2009年春節,正是一家團圓的日子,堂哥帶著食物去看楊鎖,這才發現他早已餓死,那一年他才23歲。

溺愛是「毒」,很多父母明知道卻還在犯

父母去世後,這個河南小夥燒光家具、餓死家中,聽起來和「脖子上掛著大餅卻餓死了」的故事沒什麼兩樣。

聽起來不可置信吧?但這是真實的。父母的溺愛,造就了楊鎖這個「巨嬰」,年紀輕輕卻被懶惰奪去了生命。

大家對於楊鎖的離世並不難過,只是感嘆父母的溺愛,讓孩子喪失基本的生存能力,實在太可怕。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視頻,一個10歲的男孩,長得已經和母親一般高,就因為飯菜不合口味對母親又打又罵,旁邊的人拉都拉不住。

而這位母親,明明是長輩,明明有力量躲開,卻承受著兒子的打罵不反抗,為什麼?就是因為習慣了縱容孩子。

有句俗語叫「慣子如殺子」,溺愛其實就是把孩子往火坑推,楊鎖的悲劇就是典型例子。

作為父母,要掌握好愛孩子的分寸,否則傷人傷己。

溺愛的危害有哪些?

1、 自私

現在一般家庭都是父母準備好飯菜,孩子只要等著吃就行,有時孩子玩手機,不願意吃飯,父母就在旁邊喂,即便孩子有了獨立吃飯的能力,這就是溺愛的表現。

孩子沒把父母做飯的辛苦當回事,認為這是父母理所應當的,說白了就是自私。父母付出可以不計回報,可孩子太自私,對他將來的成長和社交都沒好處。

2、 懶惰

父母平時不讓孩子幹活,養成習慣了,孩子自然就不想再動手。

所謂用進廢退,時間久了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廢,懶惰加上生活常識不夠,進入社會後生存也會異常艱難。

3、 以自我為中心

如果在一個家庭中,孩子是所有人的中心,一家人圍著轉,這說明教育模式需要改變。

孩子習慣了,就會覺得自己真的很重要,走到外面的世界時也抱著同樣的想法,然後不斷碰壁。

孩子的認知過程是從「自我」到「道德」,家長如果不適時引導,他就無法成長。

這種性格的孩子不容易進入集體生活,太過重視自己,不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這對孩子以後的人生發展沒好處。

寫在最後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過:「知道怎樣會讓孩子變得不幸嗎?對他事事遷就」。

父母不可能永遠保護孩子,教會孩子生存的能力比幫他做更實在,關愛而不是溺愛,這是底線。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相關焦點

  • 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不懂放手的父母,容易養出「巨嬰」
    孩子是父母最珍愛的寶貝,世界上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有時候父母過度的愛卻會變成"溺愛",不懂放手讓孩子成長,而養出"巨嬰"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河南的一位23歲的小夥子在父母去世之後,活生生地餓死家中,據了解,這位小夥子名叫楊鎖,四肢健全,智商也很正常,為什麼就會活生生地餓死呢
  • 河南巨嬰楊鎖:吃飯父母餵,不會洗衣做飯,23歲活活餓死在家中
    但是在河南信陽,卻有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到二十多歲依然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去世之後四處乞討,連飯都不會做。乍一聽實在匪夷所思,但這件事就發生在21世紀,這個孩子叫做楊鎖,被稱為「天下第一懶人」。 河南巨嬰楊鎖:吃飯父母喂,不會洗衣做飯,23歲活活餓死在家中
  • 那個從不幹活,父母去世後餓死的楊鎖,撕開了巨嬰最後一塊遮羞布
    在河南就有這樣一個人,因為從小就被父母過分的溺愛,長大後什麼也不會幹,一輩子都活在「溫室」當中,直到後來他的父母接連去世,他餓死在了自己家中。他叫楊鎖,於1986年出生於河南信陽的一個普通家庭,雖然他的家境一般,但由於是家中的獨子,從小就受到了父母的溺愛,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他的名字也有著特殊的含義,父母為了時刻將兒子綁在身邊,故給他起名為楊鎖。
  • 23歲河南小夥楊鎖,父母去世後,他是如何活活把「自己餓死」的?
    但現在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從小也是十分溺愛,給孩子形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這樣長大後就成了「巨嬰」,「懶人吃餅」這個寓言故事大家都聽過,但你有見過現實版的嗎?河南信陽小夥楊鎖,他就是「懶人畫餅」的真實版,也是電影《罪愛》的原型。
  • 河南小夥遭父母過分寵愛,最終因懶惰窮困餓死,網友:溺愛如殺人
    引言寵溺孩子大概是每位父母的天性。自古就有「嚴父慈母」的說法,這就是在告誡父母們對孩子不能過分溺愛放縱,否則會害了孩子終生。詩云:「婦人蓋亦有仁心,只為冥頑溺愛深。」其實孩子哪裡會天性「冥頑」,若非自謙,那就是因為小時候過分寵愛所致。
  • 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不懂放手的父母,容易養出「巨嬰」
    孩子是父母最珍愛的寶貝,世界上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有時候父母過度的愛卻會變成&34;,不懂放手讓孩子成長,而養出&34;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河南的一位23歲的小夥子在父母去世之後,活生生地餓死家中,據了解,這位小夥子名叫
  • 「懶癌巨嬰」楊鎖,23歲活活餓死家中:父母的溺愛,究竟有多可怕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在中國河南就有這麼一個小夥,從小被父母各種寵溺,直到成年依舊飯來張口衣來張手,生活不能自理。在他十八歲的時候,父母雙亡後,他寧願在家乞討,接受村民的救濟而活,也不願自食其力。可最後居然因為過分懶惰,活活餓死了自己,那年他才23歲。
  • 還記得那個"河南巨嬰"楊鎖嗎?父母離世後23歲餓死在家中,結局讓人...
    還記得那個"河南巨嬰"楊鎖嗎?父母離世後23歲餓死在家中,結局讓人唏噓 南宋·朱熹:溺愛者不明,貪得者無厭。 就算是古代的皇帝也得自己動手吃飯,但是現在有很多父母寵愛孩子,不過去的皇上還要誇張,好像孩子是家裡的太上皇一樣,什麼都依著孩子,什麼都慣著孩子。俗話說慣子如殺子,太過溺愛孩子,對孩子來說不是好事,是在犯罪,同樣是在教唆孩子,這不是誇張。
  • 上廁所刨坑,取暖就燒家具,父母雙亡後23歲小夥終餓死家中
    01現實版「愛子如殺子」:父母雙亡後竟餓死家中楊鎖1986年出生於北方一個山村貧困家庭,父親楊繼春為人忠厚老實,由於家庭困難,30歲才成家退學後,楊鎖在家繼續享受著「土皇帝」的生活,直到13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娘倆的生活更加艱難。即使這樣,楊母也捨不得讓孩子幹活,家務、勞作一力全擔,沒過兩年也病倒了。
  • 河南小夥被自己「餓死」在家,「巨嬰」越來越多,誰之過錯?
    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在家河南有一名23歲的小夥,四肢健全,卻從來不洗衣服,也不會做飯,甚至連吃飯都需要有人一口一口的喂,最後活活把自己餓死在家裡,他就是「中國第一懶人」——楊鎖。父親因病去世後,楊鎖和母親相依為命,但仍沒有教會他自力更生的能力,甚至還一味地嬌生慣養。母親因積勞成疾去世後,楊鎖依然沒有從失去雙親的苦痛中學會堅強和自立,反而自暴自棄,慢慢淪為了一個廢人。不得不說,楊鎖有這樣的結果,完全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 現實版「巨嬰」楊鎖:一輩子沒幹過活,父母去世後23歲餓死在家中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很多家長不再像以前那樣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慢慢地開始往溺愛走向,這也促使了一些「巨嬰」的出現,就好像河南有一位小夥子,就是在父母的溺愛之下成為一名「巨嬰」,後來過得怎麼樣呢?在河南,有一位被大家稱之為「第一懶人」的小夥子,出生在普通農村家庭的楊鎖,由於是家中的獨生子,從小就得到父母溺愛的他可謂是相當的特別,別的孩子兩三歲就會走路,楊鎖到了8歲卻還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父母走到哪裡,楊鎖就會被抱到哪裡,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就裝在扁擔裡扛著,生怕孩子走在路上會磕磕碰碰的,可以說楊鎖的雙腿比公主還要矜貴,而取名為「鎖」就是想著把兒子鎖在自己身上
  • 河南巨嬰楊鎖,18歲失去父母,不會洗衣做飯,將自己活活餓死
    自古孩子都是一個家庭最為寵愛的寶貝,孩子作為一個家庭的紐帶,他享受到的不僅是來自父母的關愛,同時也會享受來自家庭物質上的寵愛,而這也漸漸演變成為千百年的難題,如何教育孩子,「溺子如殺子」更是古人總結的至理名言,可是總有許多的家庭置之不顧,而在河南就有一位河南巨嬰楊鎖,18歲失去父母
  • 河北現實版"巨嬰":一輩子不幹活,父母去世後23歲餓死在家中
    河南省好像有在父母溺愛下成為"巨嬰"的年輕人,之後怎麼樣了呢?在河南,被稱為"第一懶漢"的年輕人是出生於普通農村家庭的楊鎖,是家裡的獨生子。從小被父母溺愛的他相當特別,其他孩子兩三歲就能走路,楊鎖8歲了還被父母捧著手掌,父母去哪裡,楊鎖被抱在哪裡。
  • 23歲「健康青年」手腳健全,被餓死家中,長不大巨嬰「太可怕」
    現在很多小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他們能夠得到父母所有的愛。有些父母本身就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如果說生下了兒子,而且只有這一個兒子,那麼對他的寵愛就更無邊了。河南有一對夫妻就是典型的重男輕女,第一胎就生下了男孩。
  • 有種「懶人」叫楊鎖:燒家具取暖,刨坑上廁所,23歲終於懶死家中
    這也導致生活中的「巨嬰」的越來越多,這些「巨嬰」們不僅無法獨立去完成某一件事,甚至在離開父母時,連生存都是問題。如果聽別人說有人會「懶死」,相信有很多人都會覺得在開玩笑,畢竟這是一個物資極其豐富的時代。然而在這個世界上還真的有人被活活懶死,他就是因為懶,被活活餓死在家中的「中國第一懶人」楊鎖。
  • 在溺愛下長大的巨嬰楊鎖,失去父母后,他過得好嗎?
    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導致父母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吃曾經受過的苦,於是對自己的孩子過於的溺愛,從小就嬌生慣養,而河南巨嬰楊鎖就仿佛所有孩子父母溺愛的一個縮影,含辛茹苦一輩子卻換來孩子的無能一九八六年的河南信陽的一個小村莊裡,楊鎖的出生無疑給這個平庸的家庭帶來了無比的驚喜。
  • 23歲小夥活活餓死家中與「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標題,都會覺得有兩個疑點:一是23歲的人怎麼會餓死在家中?二是,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與23歲小夥餓死家中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為何要連在一起呢?我們先來聊聊,23歲小夥餓死家中這是否是真事?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吃飯要餵從不工作,父母走後他活活餓死在家中
    中國式父母,似乎天生就有著體諒子女的本能,但是這種本能如果過了分很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就比如說:有一些孩子成為了「巨嬰」,這些巨嬰的形成條件就是因為父母太過於勤快,幫助孩子們做了孩子們原本力所能及的事情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上廁所刨坑,取暖燒家具,終被活活餓死
    溺愛享樂釀苦果 勤勞素樸造賢才 巨嬰說的就是現代父母溺愛孩子的結果,但是大部分的家庭在「溺愛」上面也是有著一定的度,畢竟孩子的未來父母是無法參與過多,尤其是封建社會的瓦解,生活在現代的人幾乎衣食住行都是全靠自己,經濟上也慢慢的以個人為中心,不再是封建時期,一個家族的資源所有的孩子共享,社會更看重的是個人能力
  • 「懶人吃餅」的現實版,23歲小夥活活餓死家中,背後真相引人深思
    妻子恍然大悟,原來蘭東懶到連頭都懶得轉一下,活活把自己給餓死了。小時候聽這個故事只覺得很誇張,哪有人真的會因為懶得動而把自己給餓死的。可是,看了「中國第一懶人楊鎖」的真實故事後,我深信不疑,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活活被自己給懶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