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訓,是一所大學的精神。是一所大學辦學思想、人才目標、人文內涵與學校特有精神的結晶和積澱,是對學校辦學宗旨與學術傳統的高度概括,是對學校教學理念和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對學校文化核心內容的最好詮釋,最能反映一所大學的傳統和特色。校訓,是師生員工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也是師生員工砥礪人格的精神嚮導,更是師生員工不懈奮鬥的人生航標。透過校訓,可以走進這所大學的精神境界,去領略深藏其中的無價之寶。
01四川大學: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語出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一副自勉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它不僅貼切地概括了今日四川大學的發展歷程、辦學特色與價值追求,而且由於暗嵌「川大」二字而被不少師生認為是天賜良訓。
校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首先體現了學校發展歷史和現實的統一。它反映了原四川大學、成都科技大學、華西醫科大學「三強合併」前三校不斷融合、改革、發展的歷史以及相互之間深厚的歷史淵源,也直接反映了新川大「三強合併」的現實。其次,體現了繼承和創新的統一。四川大學是生產和傳播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基地,也是社會先進文化的示範區和輻射源。學校紮根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之中,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吸收消化世界上一切優秀的文化遺產,在古今中外文化的交融中,創造出高水平的人類文明成果。
02吉林大學:求實創新、勵志圖強
吉林大學校訓「求實創新、勵志圖強」這八字校訓集中體現了吉大幾代人腳踏實地、艱苦創業、勇於進取、奮力拼搏的精神風貌。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對校訓給予新的詮釋,既要將6校合併的新吉林大學所進行的改革實踐沉澱進去,也要將吉林大學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邁進的進程中必須吸納的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教學與管理風格凝練其中,賦予新的內容與時代特徵。
新吉林大學於2003年啟動現代大學精神研究,著重研究了合併的原5所大學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優秀傳統、辦學理念、校風學風和價值觀念,並對「求實創新、勵志圖強」的校訓進行了與時俱進的詮釋,在此基礎上提出21世紀的吉大精神。2005年12月29日在《吉林大學章程》中進一步提出以求真務實、自由民主、開放兼容、隆法明德、與時俱進為核心的大學精神。
03
「同舟共濟」這個成語來自於春秋時期軍事家、政治家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孫子·九地》中寫道:「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自此,「同舟共濟」遂成為表示協力同心、共渡難關的經典成語。
同濟大學既然校名取自成語「同舟共濟」,那麼以之作為校訓便是理所應當。但同濟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裴鋼認為「同舟共濟」校訓還有更深層的含義,它是同濟大學自身辦學歷程和同濟人家國情懷的生動寫照。
自從1907年同濟建校伊始,學校便與國家命運、民族復興緊緊聯繫在一起。
「乘扁舟而濟者,其身也安;粹大道而動者,其業也美。」國家積貧積弱之時,同濟以濟世興邦為己任,力求醫工結合、服務社會;民族危亡之際,師生以熱血書寫青春,以工程報效國家,鑄就了豐功偉業;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同濟人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為國家繁榮富強作出了突出貢獻。可以說,同濟大學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就是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的光輝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