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0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字關注我們
▼
立
夏
小
滿
芒
種
夏
至
小
暑
大
暑
▲
根據值班安排,5月19日,我到訴訟服務大廳值班。對於在法院綜合部門工作的我來說,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辦公室與文字打交道,既不參與審判執行工作,與人民群眾面對面打交道的機會也不多。
利用值班的機會,與來訪群眾直接交流,也是對自己群眾工作能力的鍛鍊和提升。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天,仍然能夠讓我感受到社會的真實一面、感受到來訪群眾的訴求要求、感受到司法為民的任重道遠。
一天中,我接待來訪群眾26批31人,其中,當事人16人,律師6人,警察1人,來訪群眾3人,陪同來訪5人。絕大多數都語氣平和、聽從勸導,只有2名當事人在與辦案法官電話溝通時情緒激動、聲音較大,還有1名當事人表示比較失望,覺得案件裁判不公。
一天中,場景最熱鬧的,當屬3批來訪群眾的先後到訪,讓狹小的訴訟服務大廳顯得更加擁擠。執行局兩名幹警在和當事人交流協商,另外兩位當事人在與案件承辦法官電話溝通時比較激動,而我也在加大音量,向一名來訪群眾進行答疑解釋工作。看著眼前的場景,我非常擔心接訪局面會全面失控。還好,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一天中,最為忙碌的,是執行局的一位法官,早上、下午分別有2批6位當事人找該法官,僅早上,就接待當事人1個多小時。下午,通過電話聯繫,得知該法官外出辦案後,另外2名當事人表示一定要等到他回來,五點多鐘,執行法官才匆匆趕回。執行工作的艱辛和付出,讓人難以忘記。
一天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早上9點半來訪的一位60多歲的老奶奶,她自述是貴州省納雍縣人,幾年前,最小的兒子因販毒被保山中院判刑,目前在新疆的一所監獄服刑。
她說自己的家庭一直非常貧困,就連這次到保山來,都是賣了幾袋玉米湊了500多塊錢才坐車過來的,她認為兒子根本沒有錢去買毒品,肯定是幫村子的其他人運輸的,請求法院看在自己家庭十分悽慘的情況下,能夠給他的兒子減刑,讓他早日回家。
這位老奶奶口音較重,有些話我沒有完全聽懂,但她想要表達的意思大概是聽懂了,我也根據法律規定向她作了解釋,告知她只有服刑地中級以上法院才能辦理減刑案件。
老奶奶顯然對這個答案並不認可,反覆質問:「不是你們判的嗎?怎麼現在就不歸你們管了呢?」在反覆解釋之後,老奶奶又提出讓法院給她開一張「路條」,她要帶著「路條」到新疆去找兒子。我也向她作了解釋,告知她現在已經不需要什麼「路條」了,只要帶著自己的身份證,乘坐交通工具就可以前往。
從9點半開始,只要沒有來訪群眾,老奶奶都會過來向我訴說生活的種種苦難,懇請一定要給她的兒子減刑,更多時候,我所能做的,只是默默地聽她訴說,在她滿是皺紋的臉上,幾度看到她流下傷心的淚水。可能她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條件也不是太好,但她並沒有胡攪蠻纏,也沒有破口大罵,她只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幫人運毒的,不應該受到這麼重的處罰,一再請求給予減刑。11點,老奶奶起身離開,臨走時表示,自己的願望雖然沒有達成,但對法院工作人員的態度是認可的。
我想,縱然我們不能滿足所有來訪群眾的訴求願望,但是,一句問候的話語、一個友好的眼神、一個善意的微笑,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司法的溫度。
供稿:陳小山
編輯:王睿敏
審核:楊仙道
原標題:《今天我值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