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晚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李惺
又到一年三伏天,又到一年 " 冬病夏治 " 時!近年來," 冬病夏治 " 這一綠色獨特的治病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青睞。記者從省會各大醫院獲悉,隨著三伏天的到來,各大醫院基本上都推出了 " 冬病夏治 "。那麼," 冬病夏治 " 主要治什麼疾病?哪些人能貼?哪些人不宜貼?" 三伏貼 " 注意哪些事項 ……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專門採訪。
指導專家:河北省胸科醫院中醫科主任 何萍
河北省中醫院呼吸二科主任 武蕾
" 冬病夏治 " 主要針對寒邪和體質虛寒者
" 冬病夏治 " 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即在盛夏伏天時進行的一種治療方法,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以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 " 防治疾病、強身健體 " 的目的。
" 冬病夏治 " 原理歸結起來主要有兩條:一是針對寒邪;二是針對體質虛寒。一些虛寒性疾病多半是體內陰盛陽衰,抵抗力明顯下降,外邪容易侵入發病。冬為陰,夏為陽,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這時,運用補虛助陽藥或溫裡散寒藥物進行治療,很容易把冬病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夏季人體陽氣充盛,氣血流通旺盛,藥物最容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間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在三伏天進行貼敷治療,最易恢復扶助人體的陽氣,加強衛外功能,提高機體免疫的效果。臨床實踐表明,有些 " 冬病 " 在夏天治療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中醫認為虛寒疾病與肺、脾、腎三髒關係密切。夏季治療則以補腎、健脾、養肺為主要法則,真正徹底改善體質,預防冬季疾病的發生。
呼吸道疾病 " 冬病夏治 " 效果最理想
" 冬病夏治 " 效果最為理想的是呼吸系統疾病,其適應症主要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變異性咳嗽等,主要適用於陽虛為主或寒熱錯雜以寒為主的患者,也適用於怕冷、怕風、平時容易感冒或冬季反覆感冒的虛寒體質的患者。同時,針對一些冬季常發的慢性病,如慢性腹瀉、虛寒性胃疼、腹疼、腰痛、肢體痛、風溼性關節炎等病症,以及處於亞健康狀態的群體等,都有較好的治病防病作用。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 冬病夏治 " 穴位貼敷是簡便易行的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一種傳統方法,部分人群願自行貼敷,想達到養生保健、自享其樂的目的。不過,建議大家,非專業醫務人員在穴位貼敷治療前,最好到開展穴位貼敷的醫療單位找專業人員進行諮詢;個體年齡的不同、體質的差異及相關疾病病史是否適宜穴位貼敷療法;清楚醫療單位的藥物配方適合哪類疾病、不同的疾病擬定的穴位處方如何;了解準確的穴位定位、貼穴時間、療程等。
" 冬病夏治 " 不必拘泥於入伏首日
" 冬病夏治 " 有三伏貼以及內服中藥、拔火罐、艾灸、督脈療法等多種治療方法,最被人們所熟悉的方法就是三伏貼了。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庚日為末伏。夏季人體陽氣充盛,氣血流通旺盛,尤其是三伏期間,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在此時進行貼敷治療,藥物最容易吸收,最易恢復扶助人體得陽氣,提高機體免疫效果,從而達到標本兼治、預防保健的目的。
對於一般患者來說,每個時間段貼敷 1 次即可。而對於虛寒較重患者,可以在每個時間段連貼 3 天,每天 1 次。一般連續三年,病重者可以連貼多年。專家同時提醒," 冬病夏治 " 不必拘泥於入伏首日,只要天氣晴好,隨時可進行治療,提前或延後幾天不影響效果。
皮膚過敏、年老體弱 …… 不適合 " 三伏貼 "
" 冬病夏治 " 並非人人適宜,三伏貼治療有禁忌人群:經常反覆咳黃膿痰和出血的病人、有皮膚過敏體質的人、惡性腫瘤患者、肺結核活動期患者、感冒發燒者、3 歲以下的小孩、孕婦、年老體弱者、患有感染性疾病等就不適宜本法治療。
同時," 冬病夏治 " 三伏貼治療還需注意以下事項:
1、中藥穴位敷貼之後,一般人的局部皮膚都會有灼熱癢感和紅潤,若出現刺癢、腫、痛較甚或者起泡,可以及時將藥貼揭下。對於起泡者,可以用消毒的針或者注射器抽乾塗上紫藥水就可以了。這種情況的發生率約 1%-5%左右,實踐證明,反應強烈的病人療效往往更好。
2、敷完藥後最好等到 6-10 個小時以後再洗澡。
3、貼藥後如皮膚出現水皰,應注意保護好創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4、敷貼期間應戒牛肉、鴨、鵝、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吃肥甘厚膩、生痰助溼的食物,禁食海鮮、蝦等易發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 冬病夏治 " 期間,注意飲食起居、綜合調養
" 冬病夏治 " 期間,應結合夏季特點,從飲食、藥物及起居方面綜合調養。
一、慎用辛燥之品,以防傷陰。夏季氣候炎熱,而辛溫香燥之品容易導致燥熱內盛,暗耗津精,所以應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鮮桂圓或荔枝等。
二、忌大量服用寒涼之品。夏季炎熱,往往易貪涼飲冷,若大量進食寒涼之品,則易致中陽受損,脾胃虛弱,甚至損及一身之陽氣,輕則洩瀉腹痛、噁心嘔吐,重則造成陽虛宿疾。
三、慎食大量肥甘滋膩之品。因為夏季易生暑溼,溼熱之邪易侵襲人體,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則易導致內外溼熱之邪合擊人體。
四、忌過量運動。過量運動,會讓人體出汗過多,導致氣陰兩虛。
【來源:燕趙晚報ZAKER石家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