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患白血病 治療兩年考上東大 現保送上海交大碩博連讀

2020-12-13 瀟湘晨報

高三患白血病 治療兩年考上東大

現保送上海交大碩博連讀 大四的他成全國「自強標兵」

東北大學大四學生宋琦被評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遼瀋晚報記者王迪攝

2014年時,宋琦18歲,讀高三,罹患白血病。到現在的6年時間裡,他經歷了離開校園治病、重返校園後考入東北大學等風雨坎坷。

2020年12月,宋琦收到保研上海交大錄取通知書,也成為了「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

勵志故事裡,他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

看到父親為自己愁白了頭覺得必須活下去

2014年11月,宋琦的18歲生日剛剛過去一個月,卻收到了誰也不願意接受的「成人禮」。

一張確診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診斷書打破了他原本平靜的生活。「當時的感覺就是特別崩潰,就是感覺一生就完了的感覺,有些消沉。」宋琦回憶說。

接下來的日子,父母帶著他求醫問藥,進行治療。不幸中的萬幸,醫生說,父親的骨髓和宋琦的配型成功,可以進行骨髓移植。

但高額的治療費,卻使得本來並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父母也為此四處籌款。好在有社會各界的鼓勵支持、捐贈幫助,才得以讓宋琦的骨髓移植手術可以順利進行。

一天,躺在病房內的宋琦突然發現父親的白髮、臉上的皺紋增多了,他的心裡受到了不小的觸動。他告訴自己,接下來無論面對什麼痛苦和困難,都要挺過去,必須活下去。

就是靠著這樣必須要挺過去、活下去的信念,經過近兩年的系統治療,宋琦才重新回到了高中校園。

身體和生活無法回去走出來比挺過去更難

如今回憶整個治療的過程,很多的細節可能已經忘記,但是卻有兩個細節讓他印象深刻。

其中一個,就是在手術成功進行後,進行的抗排異、抗感染的治療過程。有50多天在層流病房內連續輸液,僅僅停止了幾個小時後,接下來的日子是每天連續20個小時左右的輸液。

「這段日子裡,我的白細胞非常低,幾乎是0,覺得自己身體特別虛弱,只有意識在動,身體不能動,就攤在那裡,每天只能接觸到醫生和護士,和父母每天只有10分鐘的聯繫,並且是通過監控器屏幕和我遠程通話,這是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

還有一個,則是有一天,正在看手機的他,突然發現眼睛逐漸看不到東西了,很快又恢復了。「就是短暫地看不見了,我們趕緊找醫生,醫生說這種情況可能是術後的一種排斥情況」。這兩件事,也仿佛提醒著宋琦,雖然手術成功了,但是身體是不能和過去健康的那個自己比。

同時,雖然也和老師同學有聯繫,但離開校園的時間太長了,生活改變太多,這些讓他越發有一種自卑、孤獨的感覺。

在宋琦看來,移植手術後,身體免疫系統還沒恢復,「那陣吃藥都是一把一把吃的狀態,雖然有很多人關心我,但是心裡就是一種說不出來的彆扭。這個時候我才深刻體會到其實走出來,比挺過去更難」。

重返校園定下高考目標逐漸與自己和解

「走出來」,指的就是患病後,能夠重新回到原來的生活軌跡中。宋琦說,其實好多白血病患者都有這樣的經歷,即使病治好了,但是也很難走出來,很難重新回歸到社會,回歸到過去的生活中。

「許多人的心態是大病一場後,命保住了比什麼都強,接下來的日子就這樣吧。」宋琦說,這樣的狀態雖然很糟糕,但是那個時候確實自己也沒有走出來。

在2017年2月,距離高考還有不到110天,宋琦重返高中校園。當時宋琦感覺自己也很「難受」,「一方面想變回以前的自己,一方面又怕自己不行」。

「當初回學校的時候,其實身體還不太行,吃不了外面的食物,也不能累著,好多人勸我從高二開始學,直接上高三怕我身體受不了,但是我覺得我等不起了,因為生病耽誤了兩年,我就是想直接上高三,趕緊參加高考,上大學。」宋琦說。

父母非常擔心宋琦的身體,起初沒有同意他的決定,但他還是靠自己的「擰」,讓父母接受他的決定,但父母也向他提出了條件,要保證休息時間,每晚9時必須睡覺。

有了目標後,宋琦開始了高考的衝刺,堅持每天6時開始學習,晚上9時睡覺。

好在有了目標,一心都在忙碌的學習,加之又回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身邊,不再是醫院那種枯燥的生活,身體也在逐漸恢復,感覺自己的狀態也逐漸好了起來。「這也是一個逐漸與自己和解的過程,我之前的那些怕自己不行的顧慮一點點地在打消」。

把失去的時光找回來更珍惜也更拼

經過了高考,宋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東北大學。初入大學,他為自己定下了三大目標:首先是保證身體的健康;第二是好好學習,爭取保研;第三是培養一門興趣愛好,並且成為學生幹部,得到全面鍛鍊和發展。最終,經過大學階段的努力,找回自信的自己。

也是為了將失去的找回來,大學的生活,宋琦格外珍惜時光,也更拼了。

「大一一年,其實我是處於身體恢復和適應大學生活為主的一個階段,但同時,也在朝著自己的這個目標一點點地邁進」

在學業上,宋琦時刻不放鬆,努力學習專業課,在科研項目的研究上,也下足了功夫。

同時,他依靠勤工儉學,用自己的雙手實現了經濟獨立。「一入大學,我就申請了勤助崗位,擔任輔導員老師的助理,多關注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方面,輔助導員老師把一些工作做好」。

在大一選擇社團的時候,宋琦為了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選擇參加了辯論隊。

「我覺得自己有點內向,語言表達上並不出色,所以我想加入辯論隊試試」但讓宋琦沒有想到的是,在辯論場上辯論讓他徹底地愛上了辯論。「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感覺真的特別解壓。」

通過和學長、學姐學習辯論流程和技巧,加之自己的努力,辯論場上的他越發自信。

大二開始,專業課程更多了,宋琦感覺到了時間上的壓力,開始延長學習時間,有時候甚至要熬夜。「感覺身體也逐漸適應了更大強度的學習」。

也是因為自己的學業上、興趣愛好上的進步和提升,宋琦感覺自己還不差,逐漸「走出來」了,有了自信。

術後5年治癒白血病他還拿到保研通知書

因為逐漸有了自信,在接下來的大學生活中,宋琦說,在不停的奮鬥中才算真正地找回了生病前的自己。

這也讓他的大學生活收穫頗豐,宋琦先後發表高水平論文5篇、IEEE會議論文2篇並展覽牆報1篇、省刊論文1篇。曾獲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銅獎,並作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基於光纖傳感器的液層高度遠程監測系統設計》的負責人,帶領團隊在項目中期答辯獲評國家級。

此外,他還是院科協主席,院事務中心副主任,成為學生幹部,也是為了多方面鍛鍊自己的能力。大二學年和大三學年綜合測評,他都位列專業第一。

在今年,更是有兩件對宋琦來說更重要的收穫。今年4月,骨髓移植手術後5年的檢查中,宋琦的身體各項指標正常,醫生說從醫學角度,他的白血病已經治癒。

在本月,他還收到了保研上海交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獲得了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

「這也是我患病後的一種自卑吧,就是年齡上的自卑,我耽誤了兩年,所以在保研時,我定下的目標就是直接去念博士。」宋琦說。

5年來他成為數十名病友的心理醫生

如今的宋琦,除了找回了自信,還熱衷公益。在病友的微信群裡,他一直是主治大夫的「小助理」,主動分享自己的移植經歷,用自己的抗「白」故事鼓勵病友勇敢地面對一切。5年來,宋琦成為了數十名「小白」病友的「私人專家」和「心理醫生」,他熱情回應每一次諮詢與求助。

每當有白血病患者向宋琦諮詢自己面臨的治療問題,宋琦都會第一時間為他們解答。當有人也面臨了患病後的心理變化,宋琦將自己移植後的生活和讀大學勵志成長的故事分享給他們,溫暖、鼓舞著更多的病友。

宋琦的手機上,依舊保存著這樣幾條微信——「你是急淋B患者的偶像,你的經歷給了我繼續面對挑戰的勇氣,祝福你!」「為你驕傲,抗『白』隊伍中的佼佼者,你是我的福星!」

宋琦說,同樣經歷過疾病,他了解患者當時的感受,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未來回瀋陽陪父母計劃從事科研

宋琦還將自己曾經獲得的關懷與關愛,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志願服務,加倍回報給社會。累計完成240個小時的志願時長,疫情期間積極投身校院舉辦的戰「疫」活動。

對於未來,宋琦說,希望自己將來在完成博士學業後,能回到家鄉瀋陽,在校園當老師或者是做科研工作。「這樣我可以陪父母,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對於患病給自己帶來最大的改變這一問題,宋琦說,應該是兩方面,一方面是身體上的改變,身體還需要恢復,一些劇烈運動還不能去做;另一方面就是心態的成熟,「可能不經歷這樣一場病,我也不會像現在這麼拼,而且有一種樹立了目標就能堅定走下去的感覺」。

遼瀋晚報記者朱柏玲

(責任編輯:王海濤)

來源: 遼瀋晚報

【來源:東北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遼寧高三患白血病 治療兩年考上東大現保送上海交大碩博連讀
    【遼寧高三患白血病 治療兩年考上東大現保送上海交大碩博連讀】2014年時,宋琦18歲,讀高三,罹患白血病。到現在的6年時間裡,他經歷了離開校園治病、重返校園後考入東北大學等風雨坎坷。2020年12月,宋琦收到保研上海交大錄取通知書,也成為了「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
  • 高三患白血病,治療兩年考上東大,現保送上海交大直博
    2014 年時,宋琦 18 歲,讀高三,罹患白血病。到現在的 6 年時間裡,他經歷了離開校園治病、重返校園後考入東北大學等風雨坎坷。 2020 年 12 月,宋琦收到保研上海交大錄取通知書,也成為了"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
  • 高三患白血病 治療兩年考上東大 現保送上海交大直博……
    2014年時,宋琦18歲,讀高三,罹患白血病。到現在的6年時間裡,他經歷了離開校園治病、重返校園後考入東北大學等風雨坎坷。2020年12月,宋琦收到保研上海交大錄取通知書,也成為了「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勵志故事裡,他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
  • 四川貧困山村大學生,在上海求學,還被保送碩博連讀!
    他來自深山,通過努力考上上海&34;高校;他走出深山,卻情系深山,連續四年的寒假,他都致力於家鄉的勸學促學,做&34;的踐行者,他的事跡被新華社全程直播,累計達300萬人次觀看。他,是華東理工大學2019級碩博連讀研究生楊孟平。
  • 徐州這對兄弟厲害了:哥哥保送北大博士 弟弟保送中科院碩博連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21歲的李國平是東南大學一名大四學生,他因為成績優異被保送北京大學直讀博士,在等待錄取通知書的這段時間裡,他來到母親工作的鋼管站打零工。李國平說他還有一個雙胞胎兄弟,他的弟弟和他同在東南大學讀大四,前不久,他的弟弟被保送中科院物理所,五年碩博連讀。李國平說,他是在利用等待錄取通知書的這一段時間裡,來到母親工作的單位打零工。李國平說,到鋼管站打零工,一方面是體驗生活 另一方面也是想幫父母減輕下負擔,國慶之後就要回校了。
  • 導師建議碩博連讀時,究竟該怎麼應對?
    最近知乎的一個關於「導師建議碩博連讀應否答應」的話題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圖片來源:知乎截圖有網友建議不要碩博連讀,風險太大;有網友認為碩博連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縮短學制。鑑於這些,筆者就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下碩博連讀的利弊供大家參考。碩博連讀有利的方面1. 碩博連讀的學生更能拓展課題的廣度和深度與碩博連讀或者直博生相比,碩士較短的學制不利於課題和項目的深入開展和連貫性研究。
  • 晨讀重慶 西南大學美女學霸被保送清華碩博連讀
    西南大學物理學專業大四學生段召容這幾天過得很輕鬆愜意,看著身邊的同學不是忙著到圖書館去備戰考研,就是趕場各種雙選會,她顯得有些悠閒——收到了清華大學物理系的錄取通知書後,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因為她獲得了保送清華大學碩博連讀的機會。
  • 中南財經政法「輪椅」女生保送人大碩博連讀
    前不久,這個10多年來一直在輪椅上度過的大四女生被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碩博連讀的消息在校園裡傳開,贏得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以萬計的師生點讚,被譽為「中南大版的張海迪」。 李佳雯曾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下海經商,媽媽是國企職工,一家三口的日子其樂融融。這一切,在她8歲那年發生改變。
  • 假期工地搬鋼管,保送北大直博生走紅!弟弟還保送中科院碩博連讀
    其實,讀研並非考研一條路可走,保研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頂尖高校,保送研究生比例佔比極高。李國平研究生保送的條件極其苛嚴,程序也比較多,讓很多的同學望而卻步,很少有關於保送研究生的報導。日前一名頂著烈日、在工地上搬鋼管的準北大直博生被媒體追蹤報導。
  • 「碩博連讀」到底是不是一個坑?
    近年來「碩博連讀」四個字的熱度是越來越高,很顯然碩士學歷的身價再一次開始下降,大家都紛紛開始考慮要不要讀博了,很多研究生導師也會在學生研一或研二結束時問其要不要碩博連讀,有些導師不但問,還會勸:小楊呀,我看你平時科研能力還不錯,要不要碩博連讀,就不用再參加考試了,直接攻讀博士,5年就可以畢業
  •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碩博連讀免學費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碩博連讀免學費 中新網上海九月十八日電 (記者 孫璐)不再招收傳統意義上的碩士研究生,入學研究生全部按照「碩博連讀」的方式進行培養!「碩博連讀」學生學費全免,學院還將每月提供不菲的經濟補助!
  • 21年了,半工半讀考上北大,碩博連讀卻肄業的湖南小夥,現狀如何
    然而在20多年前,湖南小夥張進生,曾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因為患有「暈血症」,他不敢上手術臺而工作不順,覺得還是學校裡比較好,於是半工半讀,日夜苦讀,於1992年考上北大碩士,一直到博士。可惜在畢業之前,他因為收到英國皇家學院留學通知書而拿不出20萬留學費用,患上了「抑鬱症」。
  • 23歲保送進清華碩博連讀,從未出國留學的女學霸,如今怎樣
    5年前,就有這樣一個女學霸白蕊,是一位內蒙古女孩,畢業於武漢大學,23歲被保送進清華碩博連讀,如今碩果纍纍!2018年,27歲的她便完成了人家用5年才能完成的學業,還獲得了清華大學特等獎;攻讀博士期間,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8篇。
  • 放棄保送北大碩博連讀的機會 陝師大大四男生回老家從教
    今年7月,他大學畢業,放棄了保送北京大學碩博連讀的機會,選擇回老家當老師,嘗試探尋鄉村教育發展的更多可能性,回報社會。在陝西師範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肖盛鵬是赫赫有名的「學霸」。同寢室一位室友告訴記者,四年來,肖盛鵬拿到了近5萬元獎學金,「幾乎所有的獎學金,能拿的他都拿了」。
  • 廣西博白縣中學一學霸考上北京大學本碩博連讀,同班同學全上一本
    在填報志願時,龐華程選擇了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碩博連讀8年),並最終如願以償。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除了兼顧興趣愛好,並結合自己的分數做出綜合考量之外,還受到今年新冠疫情中偉大逆行者的影響。而期待是因為經歷了高三艱難的歲月,最終孕育出玫瑰色的憧憬。至於大學階段的計劃,選擇醫學的路徑雖然艱難,但清晰明確,他希望自己能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這條路。
  • 他們同窗9年雙雙保送頂尖名校碩博連讀,為科研每天只見1小時!
    這是一個&34;的動人故事:他們同窗9年,通過共同努力,將成績從班級中遊水平提升至專業前二,以優異的表現雙雙保送碩博連讀。在許多同學眼中,他們不僅學習好,顏值在線,而且也充滿著理想。這對學霸夫妻,就是華東理工大學2010級應用化學102班的曹亞明和洪亞雲。
  • 專家稱本碩博連讀容易讓學生不思進取產生厭倦感
    在4月14日~16日舉行的全國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2006年度全體會議上,「本碩博連讀弊端明顯」成了與會者談論的話題之一。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56所高校的研究生院院長和專家在揚州大學發出共同呼籲:必須加大我國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改革力度,努力推進創新性人才的選拔和培養進程。
  • 上海交大回應取消博士統考:只是考核方式變了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最近幾天,上海交通大學發布《2018年研究生招生簡介》。其中,取消博士生入學考試的消息引發了公眾的關注和討論。2018年開始,博士生招生方式全面實行本科直博、碩博連讀和「申請-考核」制。有人對此提出質疑,認為少了統一考試這條路,那些非名校學生的博士之路被堵住了。
  • 上海交大2018年起取消博士統考
    東方網記者劉曉晶6月13日報導:近日公布的「2018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簡介」顯示,從2018年開始,上海交通大學將不再組織統一的博士生入學考試,招生方式全面實行本科直博、碩博連讀和「申請-考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