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患白血病,治療兩年考上東大,現保送上海交大直博

2020-12-16 騰訊網

2014 年時,宋琦 18 歲,讀高三,罹患白血病。到現在的 6 年時間裡,他經歷了離開校園治病、重返校園後考入東北大學等風雨坎坷。

2020 年 12 月,宋琦收到保研上海交大錄取通知書,也成為了"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

勵志故事裡,他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

東北大學大四學生宋琦被評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遼瀋晚報記者 王迪 攝

看到父親為自己愁白了頭

覺得必須活下去

2014 年 11 月,宋琦的 18 歲生日剛剛過去一個月,卻收到了誰也不願意接受的"成人禮"。

一張確診為急性 B 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診斷書打破了他原本平靜的生活。"當時的感覺就是特別崩潰,就是感覺一生就完了的感覺,有些消沉。"宋琦回憶說。

接下來的日子,父母帶著他求醫問藥,進行治療。不幸中的萬幸,醫生說,父親的骨髓和宋琦的配型成功,可以進行骨髓移植。

但高額的治療費,卻使得本來並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父母也為此四處籌款。好在有社會各界的鼓勵支持、捐贈幫助,才得以讓宋琦的骨髓移植手術可以順利進行。

一天,躺在病房內的宋琦突然發現父親的白髮、臉上的皺紋增多了,他的心裡受到了不小的觸動。他告訴自己,接下來無論面對什麼痛苦和困難,都要挺過去,必須活下去。

就是靠著這樣必須要挺過去、活下去的信念,經過近兩年的系統治療,宋琦才重新回到了高中校園。

身體和生活無法回去

走出來比挺過去更難

如今回憶整個治療的過程,很多的細節可能已經忘記,但是卻有兩個細節讓他印象深刻。

其中一個,就是在手術成功進行後,進行的抗排異、抗感染的治療過程。有 50 多天在層流病房內連續輸液,僅僅停止了幾個小時後,接下來的日子是每天連續 20 個小時左右的輸液。

"這段日子裡,我的白細胞非常低,幾乎是 0,覺得自己身體特別虛弱,只有意識在動,身體不能動,就攤在那裡,每天只能接觸到醫生和護士,和父母每天只有 10 分鐘的聯繫,並且是通過監控器屏幕和我遠程通話,這是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

還有一個,則是有一天,正在看手機的他,突然發現眼睛逐漸看不到東西了,很快又恢復了。"就是短暫地看不見了,我們趕緊找醫生,醫生說這種情況可能是術後的一種排斥情況"。這兩件事,也仿佛提醒著宋琦,雖然手術成功了,但是身體是不能和過去健康的那個自己比。

同時,雖然也和老師同學有聯繫,但離開校園的時間太長了,生活改變太多,這些讓他越發有一種自卑、孤獨的感覺。

在宋琦看來,移植手術後,身體免疫系統還沒恢復,"那陣吃藥都是一把一把吃的狀態,雖然有很多人關心我,但是心裡就是一種說不出來的彆扭。這個時候我才深刻體會到其實走出來,比挺過去更難"。

重返校園定下高考目標

逐漸與自己和解

"走出來",指的就是患病後,能夠重新回到原來的生活軌跡中。宋琦說,其實好多白血病患者都有這樣的經歷,即使病治好了,但是也很難走出來,很難重新回歸到社會,回歸到過去的生活中。

"許多人的心態是大病一場後,命保住了比什麼都強,接下來的日子就這樣吧。"宋琦說,這樣的狀態雖然很糟糕,但是那個時候確實自己也沒有走出來。

在 2017 年 2 月,距離高考還有不到 110 天,宋琦重返高中校園。當時宋琦感覺自己也很"難受","一方面想變回以前的自己,一方面又怕自己不行"。

"當初回學校的時候,其實身體還不太行,吃不了外面的食物,也不能累著,好多人勸我從高二開始學,直接上高三怕我身體受不了,但是我覺得我等不起了,因為生病耽誤了兩年,我就是想直接上高三,趕緊參加高考,上大學。"宋琦說。

父母非常擔心宋琦的身體,起初沒有同意他的決定,但他還是靠自己的"擰",讓父母接受他的決定,但父母也向他提出了條件,要保證休息時間,每晚 9 時必須睡覺。

有了目標後,宋琦開始了高考的衝刺,堅持每天 6 時開始學習,晚上 9 時睡覺。

好在有了目標,一心都在忙碌的學習,加之又回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身邊,不再是醫院那種枯燥的生活,身體也在逐漸恢復,感覺自己的狀態也逐漸好了起來。"這也是一個逐漸與自己和解的過程,我之前的那些怕自己不行的顧慮一點點地在打消"。

把失去的時光找回來

更珍惜也更拼

經過了高考,宋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東北大學。初入大學,他為自己定下了三大目標:首先是保證身體的健康;第二是好好學習,爭取保研;第三是培養一門興趣愛好,並且成為學生幹部,得到全面鍛鍊和發展。最終,經過大學階段的努力,找回自信的自己。

也是為了將失去的找回來,大學的生活,宋琦格外珍惜時光,也更拼了。

"大一一年,其實我是處於身體恢復和適應大學生活為主的一個階段,但同時,也在朝著自己的這個目標一點點地邁進"

在學業上,宋琦時刻不放鬆,努力學習專業課,在科研項目的研究上,也下足了功夫。

同時,他依靠勤工儉學,用自己的雙手實現了經濟獨立。"一入大學,我就申請了勤助崗位,擔任輔導員老師的助理,多關注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方面,輔助導員老師把一些工作做好"。

在大一選擇社團的時候,宋琦為了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選擇參加了辯論隊。

"我覺得自己有點內向,語言表達上並不出色,所以我想加入辯論隊試試"但讓宋琦沒有想到的是,在辯論場上辯論讓他徹底地愛上了辯論。"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感覺真的特別解壓。"

通過和學長、學姐學習辯論流程和技巧,加之自己的努力,辯論場上的他越發自信。

大二開始,專業課程更多了,宋琦感覺到了時間上的壓力,開始延長學習時間,有時候甚至要熬夜。"感覺身體也逐漸適應了更大強度的學習"。

也是因為自己的學業上、興趣愛好上的進步和提升,宋琦感覺自己還不差,逐漸"走出來"了,有了自信。

術後 5 年治癒白血病

他還拿到保研通知書

因為逐漸有了自信,在接下來的大學生活中,宋琦說,在不停的奮鬥中才算真正地找回了生病前的自己。

這也讓他的大學生活收穫頗豐,宋琦先後發表高水平論文 5 篇、IEEE 會議論文 2 篇並展覽牆報 1 篇、省刊論文 1 篇。曾獲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 + "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銅獎,並作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基於光纖傳感器的液層高度遠程監測系統設計》的負責人,帶領團隊在項目中期答辯獲評國家級。

此外,他還是院科協主席,院事務中心副主任,成為學生幹部,也是為了多方面鍛鍊自己的能力。大二學年和大三學年綜合測評,他都位列專業第一。

在今年,更是有兩件對宋琦來說更重要的收穫。今年 4 月,骨髓移植手術後 5 年的檢查中,宋琦的身體各項指標正常,醫生說從醫學角度,他的白血病已經治癒。

在本月,他還收到了保研上海交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獲得了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

"這也是我患病後的一種自卑吧,就是年齡上的自卑,我耽誤了兩年,所以在保研時,我定下的目標就是直接去念博士。"宋琦說。

5 年來 他成為數十名病友的心理醫生

如今的宋琦,除了找回了自信,還熱衷公益。在病友的微信群裡,他一直是主治大夫的"小助理",主動分享自己的移植經歷,用自己的抗"白"故事鼓勵病友勇敢地面對一切。5 年來,宋琦成為了數十名"小白"病友的"私人專家"和"心理醫生",他熱情回應每一次諮詢與求助。

每當有白血病患者向宋琦諮詢自己面臨的治療問題,宋琦都會第一時間為他們解答。當有人也面臨了患病後的心理變化,宋琦將自己移植後的生活和讀大學勵志成長的故事分享給他們,溫暖、鼓舞著更多的病友。

宋琦的手機上,依舊保存著這樣幾條微信——"你是急淋 B 患者的偶像,你的經歷給了我繼續面對挑戰的勇氣,祝福你!""為你驕傲,抗『白』隊伍中的佼佼者,你是我的福星!"

宋琦說,同樣經歷過疾病,他了解患者當時的感受,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未來回瀋陽陪父母 計劃從事科研

宋琦還將自己曾經獲得的關懷與關愛,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志願服務,加倍回報給社會。累計完成 240 個小時的志願時長,疫情期間積極投身校院舉辦的戰"疫"活動。

對於未來,宋琦說,希望自己將來在完成博士學業後,能回到家鄉瀋陽,在校園當老師或者是做科研工作。"這樣我可以陪父母,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對於患病給自己帶來最大的改變這一問題,宋琦說,應該是兩方面,一方面是身體上的改變,身體還需要恢復,一些劇烈運動還不能去做;另一方面就是心態的成熟,"可能不經歷這樣一場病,我也不會像現在這麼拼,而且有一種樹立了目標就能堅定走下去的感覺"。

來源:遼瀋晚報

相關焦點

  • 遼寧高三患白血病 治療兩年考上東大現保送上海交大碩博連讀
    【遼寧高三患白血病 治療兩年考上東大現保送上海交大碩博連讀】2014年時,宋琦18歲,讀高三,罹患白血病。到現在的6年時間裡,他經歷了離開校園治病、重返校園後考入東北大學等風雨坎坷。2020年12月,宋琦收到保研上海交大錄取通知書,也成為了「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
  • 高三患白血病 治療兩年考上東大 現保送上海交大碩博連讀
    高三患白血病 治療兩年考上東大現保送上海交大碩博連讀 大四的他成全國「自強標兵」東北大學大四學生宋琦被評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遼瀋晚報記者王迪攝2014年時,宋琦18歲,讀高三,罹患白血病。一張確診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診斷書打破了他原本平靜的生活。「當時的感覺就是特別崩潰,就是感覺一生就完了的感覺,有些消沉。」宋琦回憶說。接下來的日子,父母帶著他求醫問藥,進行治療。不幸中的萬幸,醫生說,父親的骨髓和宋琦的配型成功,可以進行骨髓移植。
  • 高三患白血病 治療兩年考上東大 現保送上海交大直博……
    2014年時,宋琦18歲,讀高三,罹患白血病。到現在的6年時間裡,他經歷了離開校園治病、重返校園後考入東北大學等風雨坎坷。2020年12月,宋琦收到保研上海交大錄取通知書,也成為了「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勵志故事裡,他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
  • 汶川地震孤兒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十年,考上上海交大
    汶川地震孤兒考上上海交大北川男孩賀宇軒。上海交大供圖開學當天,在霍英東體育館一樓接待室內,男生賀宇軒身著白色上衣、戴著黑框眼鏡,身材瘦削,站得筆直,他是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的2018級大一新生。他有一個特殊的身份——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倖存者。
  • 考上外國語中學後學神太多壓力巨大,高二退競,最終保送上海交大
    鄒知穎小學畢業於河南省實驗學校鑫苑外國語小學初中畢業於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鄭州外國語學校2020屆學生被保送上海交通大學我高一是一名胸懷壯志但最終只拿了省二等獎的生物競賽生;高二光榮退競,用忽上忽下的成績體驗著高考生的悲歡離合;高三轉投保送懷抱,校內選拔考試低分飄過,萬分糾結之中踏上了外語保送之路。比起談學習成績和經驗,我更想聊一聊在鄭外學習之外的收穫。
  • 上海交大讀到大三改學醫,寧波女生重讀大一,如今考上直博
    10月12日,鎮海中學2014屆畢業生饒津瑞收到了直博的錄取通知,她再度美夢成真。「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馬雲的這句話也是饒津瑞的座右銘。2014年,饒津瑞從鎮海中學畢業後,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熱門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 上海交大2018年起取消博士統考 實行直博等3種新方式
    剛剛公布的「2018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簡介」顯示,從2018年開始,上海交通大學將不再組織統一的博士生入學考試,招生方式全面實行本科直博、碩博連讀和「申請-考核」制。
  • 老人交大二附院治療白血病 卻發現感染愛滋病毒
    老人王某在西安交大二附院治療白血病時,意外發現已感染愛滋病毒。直至老人去世,也不清楚他是怎麼感染的。  王某退休前在新疆工作,祖籍陝西鎮安。2015年5月老人做了心臟支架手術,術後不久感到身體不適,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是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
  • 學生保送清華大學直博,她和本科考清華的學生相比,有何區別?
    今年夏天,我的一個學生保送清華直博了,她的本科就讀於省內一所985大學,當年高中時,也是當成北大清華的學生培養的,可惜達不到這兩所學校的檔次,但是不代表她沒有這個水平。有的學生高中就很優秀,所以大學發展依然優秀,他們憑藉著優異的表現,會被保送到清華大學讀研;如果說考研,難度和競爭力也要小餘高考,當年我們那所二本師範院校的學生,每年也有考研到清華大學的,我一個同學,大學成績並不優秀,跨專業考了清華大學法學,如果和高三那些考清華大學的「牛娃」相比,確實各方面差距不小。
  • 每月補助堪比白領工資,還有機會獲得直博資格
    然而,如果是通過保送的方式就讀的研究生,說明保送的人本科期間成績優異,各方面能力較強,這樣的學生自然更加被導師器重。比如說一個來自上海某大學的網友,就曬出了自己的錄取結果。他被上海交大錄取為直博生,在物理與天文學院讀物理學。直博生相比研究生更加難考,但是通過保送來讀直博,那麼機會就能增大不少。
  • 西安交大少年班學霸考上麻省理工 獲得直博資格
    初中畢業進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學習,6年後被麻省理工錄取並獲得直博資格,說起自己的學習經驗,21歲的付雨秋說,其實他天賦一般,熱情和努力很重要。預科班兩年學習結束要開始大學本科的學習,經過選拔他進入了錢學森學院數學試驗班,從此開始專業學習。「其實我的天賦只能算作中等,熱情和努力很重要。」付雨秋說,他對數學有極大的熱情,學校也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不僅校內的教授會耐心幫助提供好的課題,還可以和校外的老師一起做課題,大二下學期到大四上學期,他還分別前往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交流學習。
  • 患上白血病還能活多久?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很多人對疾病存在錯誤認知,認為某些疾病患上之後就等於宣告生命的結束。其實,疾病只要及時控制,積極配合治療,同樣有治癒的可能,例如白血病。患上白血病之後需要積極配合治療,保持良好的心態,對病情的緩解有很大幫助,這樣患者的壽命自然可以延長。總之,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 13歲天才小女孩考上東南大學 小學只讀兩年
    考上東大的13歲小姑娘宋文清。圖片由本人提供  19日,本報一篇《13歲天才小美女考上東大?》引來眾多讀者關注,2000年出生的她高考超本一線被東南大學少年班錄取了!昨晚當記者連線時,小姑娘媽媽表示,考上東大很高興,女兒正打算開學一個人帶著行李來報到呢!  打算獨自一人來南京上大學  「哦,考上啦,不錯,還行。」媽媽把考上東大的好消息告訴宋文清,但沒想到小姑娘回答得如此淡定。媽媽說,「她是對高考成績不滿意呢,但考上東大還是很高興的。」
  • 上海志願者「捐發」為白血病患兒帶去愛與希望
    陳靜 攝中新網上海6月26日電 題:上海志願者「捐發」為白血病患兒帶去愛與希望記者陳靜對於身患白血病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來說,治療過程中頭髮大把大把掉落,或許更讓他們灰心和難過。150多名愛心捐發志願者26日聚集一堂,紛紛剪短自己健康油亮的黑髮,集體「為愛捐發」。
  • 上海出現首家「臍血銀行」 幹細胞可治療白血病
    臍血幹細胞可治療糖尿病、白血病、癌症等數十種疑難雜症,其產業前景廣闊  ■文/本報記者朱斌 本報通訊員宓正明  上海首家臍血「銀行」——再勝源幹細胞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不到一個月,合作者已踏破門檻。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在上海,小兒腫瘤的年發病率男女分別為12/10萬人和10.2/10萬人。也就是說,長到20歲的人,每400個男性中就有一個腫瘤病患者,每500個女性中就有一個腫瘤病患者,這些患者都需要進行幹細胞移植治療。  臍血移植還可治療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糖尿病、帕金森症候群、白血病、惡性腫瘤等數十種疑難雜症。因此,自體儲存臍血幹細胞業務前景極為看好。
  • 長期染髮患白血病機率增加4倍
    如今,他在理髮店打工兼學徒兩年後被查出患上白血病。昨日,新橋醫院血液科副主任張曦副教授分析,李超的病與長期染髮且接觸染髮劑有關,並提醒市民,特殊工種應定期檢查身體。去年11月,他來到新橋醫院血液科檢查診治,診斷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這是一種惡性血液系統腫瘤。孩子年紀輕輕就患上這樣的重症,這對李超父母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隨後醫生仔細詢問了李超從事的職業,「在理髮店打工兩年,每天的工作是幫別人洗頭或上燙染髮藥水。」李超說,他想以後做一名髮型師,工作很認真,偶爾覺得頭暈,以為是自己太累了。
  • 上海交大附中第一學期高三第一次月考數學試題
    上海交大附中第一學期高三第一次月考數學試題 來源:學科網 2012-09-28 16:43:59 上海交大附中第一學期高三第一次月考數學試題
  • 高考:南京人想通過高考考上南京大學或東南大學是不是很難?
    ,南京自身應試水平省內中流,所以,能在南京考上南大,東大還是比較難的。網友3:保送南大的江蘇人路過,現在戶籍在南京。我是從蘇州保送的,前面有人說江蘇地方大,蘇州就出了90多個院士,其中不少是我校友,我母校(高中)圖書館有院士長廊,貼的都是院士校友的照片,好像有幾十個吧。說正題,我不是蘇州人,是從蘇北縣中考到省招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