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臺灣霧峰林家花園五桂樓修復落成記(圖)

2020-12-17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月9日消息 臺灣霧峰林家第九代傳人、《北京日報》資深記者林為民今天投稿中國臺灣網:《特寫:「五桂」發新枝 一樓兩岸情——記臺灣霧峰林家花園五桂樓修復落成儀式》,講述了五桂樓這座別具歷史意義的建築物的傳奇故事,以及它寫就的一段兩岸情深的佳話。

  原文如下:

  臺灣的冬日,很像北京秋天,風和日麗,天高氣爽。去年12月18日,筆者和梁啓超孫女梁旋、北京臺灣街田曉彥董事長一行3人,應臺灣霧峰林家邀請,前往臺中市霧峰林家花園,參加著名的五桂樓修復落成典禮。

  五桂樓是被史學家譽為臺灣「第一家族」——霧峰林家具有歷史意義、中西合璧的建築,始建於清末1893年。1911年3月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國學大師梁啓超,應霧峰林家族長林獻堂邀請攜女兒梁令嫻訪問臺灣,在林家花園五桂樓小住5日,在此共商非武裝抗日大計,指導臺胞數10年非武裝抗日鬥爭,成為臺灣近代史一座具有愛國精神的標誌性建築。

  1999年,五桂樓被突如其來的「921」大地震震塌,只剩三面殘壁。經過多年籌備和一年半精心施工,終於在去年歲末修復。

  步入霧峰林家花園,映入眼帘的是環境優美的明臺高級中學。校園裡像過節一樣布置一新,彩旗飄舞,紅燈高掛,穿著整齊校服的學生們有的做引導員,有的當服務員。跨過木棉橋,紅磚灰瓦美麗精緻的五桂樓便矗立眼前,樓對面是一泓湖水上的飛觴醉月亭。100年前當梁啓超入住五桂樓時,有感於霧峰林家花園的精美,特為其12處景觀題寫了12首七言舊詩,其中描寫五桂樓的詩這樣寫道:「娟娟華月霧峰頭,汜汜光風五桂樓,傳語王孫應好住,海隅景物勝中州。」

  提起梁啓超與五桂的淵緣,還有一段感人的傳奇故事。霧峰林家是臺灣著名愛國世家,200多年前它的先祖林石從福建漳州移民臺灣拓荒創業,抵禦外誨;湧現過抗法名將林朝棟、辛亥革命烈士林祖密、中國遠徵軍抗日英雄林正亨,還有引領臺胞數十年非武裝抗日的林獻堂……2008年,馬英九先生訪問霧峰林家時,為這個家族題詞:「三代民族英雄,百年臺灣世家」;2010年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參觀林家後,也寫下「滿門忠烈」4個大字。1895年,清政府甲午戰敗,將臺灣割讓日本,抗日烽火席捲全島,數萬人遭日本殖民者殺害。此起彼伏的武裝鬥爭慘遭鎮壓,而臺灣人又不甘心被異族奴役,他們苦悶、彷徨,溫文儒雅的世家子弟林獻堂便是其中一位。

  1907年秋天,27歲的林獻堂聽說戊戌變法領袖梁啓超在日本橫濱辦報,便立即赴日訪梁,尋求抗日之策。他在橫濱撲了空,卻在返臺途經奈良時,在一個小旅館中巧遇梁公。由於兩人語言不通(梁不會閩南語,而林不通普通話),只好鋪紙筆談。林獻堂在紙上傾訴了臺人不幸,梁公寫道:「中國今後30年,斷無能力幫助臺人爭取自由。故臺胞切勿輕舉妄動,而供(作)無謂之犧牲。最好仿效愛爾蘭人對付英本國之手段,厚結日本中央政界之顯要,以牽制臺灣總督府之政治,使其不敢過分壓迫臺人」。林獻堂認為梁公之論極有道理,當即邀請梁啓超擇日訪臺。1911年3月,梁任公攜女梁令嫻應獻堂之邀住進林家花園五桂樓,他們徹夜暢談,賦詩唱和,共商非武裝抗日大計。此後,林獻堂在14年間領導了15次席捲臺灣的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為臺胞爭平等自由。他和蔣渭水一起成立啟蒙臺胞民族覺悟的臺灣文化協會,倡導中華文化,抵制日本殖民者在臺灣實行的「去中國化」政策,在島內保留下中華民族文化之根。1945年臺灣光復後,林獻堂率領臺灣光復致敬團赴南京謁中山陵,去陝西祭黃帝陵,因而被譽為「臺灣中華民族之父」、「一百年來臺灣第一人」。在島內有著崇高的歷史地位。

  2011年12月18日在五桂樓前舉行的揭幕儀式,有數百位臺灣當局領導人、文化精英,社會賢達人士出席。下午2點半,臺灣民意機構負責人王金平率先到達會場,他與筆者及來自北京的一行人握手合影,並為修復五桂樓的技師專家頒發獎狀、獎金,還在會上講了話,他高度評價霧峰林家對臺灣近代史所作的貢獻和修復五桂樓的歷史意義。這時,臺中市長胡志強也趕來參加五桂樓修復落成剪彩儀式。代表霧峰林家致詞的是林獻堂的孫媳、明臺高級中學董事長林芳媖女士,她向社會各界人士在修復五桂樓中給予的巨大支持表示欽佩,同時對參加落成典禮的貴賓表示感謝。她特別對從北京趕來參加盛典的梁旋女士說:「100年前的1911年,你的祖父梁啓超住進五桂樓,和我的公公林獻堂在這裡共謀抗日大計:100年後的2011年你又來到五桂樓和我們一起重溫歷史,這是多麼值得回味和紀念的事情。一座五桂樓承載了兩岸人民的深情,我們是一家人啊!」

  18日盛典的高潮出現在下午3點半,馬英九先生在明臺高級中學師生夾道歡迎下步入會場。他同霧峰林家長輩及後人一一握手。在會上致詞時高度讚揚霧峰林家在建設和保衛臺灣中所作的傑出貢獻。他說,要不是1885年霧峰林家族長林朝棟率林家子弟兵在基隆獅球嶺打敗法國侵略軍,現在的臺灣人恐怕要改說法語了。說起五桂樓的重要性,在日據時代,林獻堂以非武裝方式推動議會自治。五桂樓即是當時抗日文化詩社「櫟社」的集會場所。如今五桂樓風華再現,當可讓更多後人了解那段臺灣精彩的歷史。

  馬英九在五桂樓揭匾儀式後,參觀了五桂樓內展出的歷史文物。林芳媖董事長特地將筆者介紹給馬英九說:「這是抗法名將林朝棟的曾孫子,從北京趕來參加典禮的林為民先生。」馬英九熱情地與筆者握手,並為筆者籤了名。

  在五桂樓修復落成典禮期間,梁旋女士將他父親、中國科學院院士梁思禮親手抄錄的梁啓超為五桂樓題詩的書法作品,贈給林芳媖女士。田曉彥董事長也特地將在北京臺灣街仿建霧峰林家五桂樓的精美像冊贈予臺灣五桂樓。

  提起北京仿建的五桂樓,還有段兩岸情深的佳話。那是2009年初夏一天,投資臺灣商業街的國新投資公司董事長田曉彥找到筆者,他認為北京臺灣商街不能光做買賣,還應該具有臺灣文化氣息。而霧峰林家是臺灣最具文化影響力的家族,應該在臺灣街仿建一座林家標誌性建築,問我仿建哪個建築最好。我講了梁啓超和林獻堂在五桂樓策劃非武裝抗日的故事,他當即拍板在北京臺灣街仿建五桂樓。當年10月2日在臺灣街舉行奠基儀式,第二年5月初便宣告落成,林芳媖特地率代表團來京參加北京五桂樓的開幕典禮。5月6日,五桂樓舉辦了宣揚霧峰林家愛國事跡的圖片展《滄海百年 忠義千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攜夫人前來參觀。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市長郭金龍,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等領導人都來參觀。筆者擔任講解員,向他們講述了霧峰林家幾代人抗日抗法、建設臺灣的愛國事跡。貴賓們在五桂樓前栽下五棵桂花樹,連戰先生還為梁啓超書寫的五桂樓匾額揭匾。北京五桂樓將與臺灣的五桂樓結為姊妹樓,在此平臺上加強兩岸文化交流,促進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據田董事長透露,北京臺灣商業街的五桂樓在今年裝修工程完成後,將開闢展區長期展覽霧峰林家的愛國事跡。(作者為霧峰林家第九代傳人、北京日報資深記者 林為民)

  梁啓超孫女梁旋在臺灣五桂樓落成展覽廳。

  左三為作者林為民,左一為田曉顏。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相關焦點

  • 臺灣霧峰林家五桂樓重現風華 馬英九揭牌
    中國臺灣網12月18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今天在臺中市參加霧峰林家五桂樓修建落成儀式表示,霧峰林家是臺灣傳奇家族,對臺灣歷史文化影響深遠,五桂樓等古蹟的修復極具價值,讓更多人了解臺灣精彩的歷史。
  • 霧峰林家花園五桂樓北京複製完工 臺中縣長將剪彩
    霧峰林家花園五桂樓北京複製完工 臺中縣長將剪彩 2010年04月23日 15:3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走訪"臺灣第一家"霧峰林家:不沉迷過去 看向未來
    臺中縣霧峰鄉,有一處臺灣最大的清代官宅,它的主人是曾被稱為「臺灣第一家」的霧峰林家。霧峰文史工作者謝仁芳帶著新華社記者,一起探訪了霧峰林家花園。源於乾隆年間的霧峰林家與板橋林家並列為臺灣兩大望族。在多次臺灣抵禦外敵的戰爭中,林家名將輩出,載入史冊。時至今日,其後代族人仍活躍於政商兩界。
  • 臺灣「霧峰林家」老宅重見客 再展傳奇家族史(圖)
    臺灣「霧峰林家」老宅重見客 再展傳奇家族史(圖) 林家先人於200多年前赴臺拓墾,曾協助清朝平定太平天國之亂,並參與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事業,在「日據」時期還在臺灣發起過籌設議會的請願運動。可以說,林家的家族故事與臺灣近代歷史緊緊相扣。
  • 臺灣四大名園之首霧峰林家花園 梁啓超曾入住
    臺灣北部最知名的園林,為板橋林家花園;而在臺中霧峰,也有處林家花園隱身明臺中學校園,並被譽為是臺灣四大名園之首,清末梁啓超還曾入住。記者邱淑玲/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來到臺中,不能錯過位於明臺中學裡的萊園,萊園即是霧家林家闢建的私家園林。臺中霧峰林家,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的辜家、高雄的陳家並稱為「臺灣五大家族」。當中霧峰林家,因發跡於霧峰(古稱阿罩霧)得名。
  • 霧峰林家花園——是具有中國傳統建築與造園藝術的古蹟之一
    建於1893年(清光緒十九),主人是臺灣文化界巨子林獻堂先生的父親林文欽。這座園林邸宅與臺北板橋林家花園並稱為臺灣舊式邸宅的兩大典型,是具有中國傳統建築與造園藝術的古蹟之一。其面積較之臺北板橋林家花園略小,但豪華程度卻不遜於後者。園內有景薰樓、蓉鏡齋、宮保第、二房宅第、萊園、祠堂、墓園等建築群。
  • 景燻樓 古樸有味的臺灣五大家族霧峰林家故居
    景燻樓為林家頂厝代表建築。記者邱淑玲/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記者邱淑玲/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曾是臺灣五大家族的霧峰林家,不僅擁有臺灣四大名園之首的萊園,林家宅邸—頂厝和下厝,一樣保有古色古香的傳統建築。當中頂厝景燻樓為林家頂厝代表,前後花費30年打造;宮保第則是林家下厝代表,為規模恢宏的五進宅院。
  • 臺海記憶:霧峰林家與板橋林家
    終有一天,我會行走在臺灣的城鄉之間,尋找閩地文化的痕跡!把《鷺客社》做到臺灣去!—— 林鴻東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霧峰林家,祖籍在漳州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清代乾隆11年(1746)開臺祖林石渡臺,數十年間開拓有成。
  • 臺中霧峰林家花園
    臺中市南七公裡的霧峰區,有個著名的林家花園。該園是臺灣文化界巨子林獻堂先生之父林文欽(允卿)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為娛親而興工建造的。這座園林邸宅與臺北板橋林本源家花園同被稱為臺灣舊式宅邸的兩大典型。前者面積略小於後者,但其豪華美飾卻不遜於後者,而且保護較好,至今仍不失煙潤之氣。
  • 《中華家風》系列報導:霧峰林家告訴你什麼是硬核愛國
    弘揚時代家風 傳播核心價值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系列融媒體報導《中華家風》第一季③ 霧峰林家國比家大霧峰林家  記者手記:國比家大 文/呂貝娜2018年8月準備採訪霧峰林家第九代林義旻老師。故去的人對家對國的情長,在時間滌蕩後熠熠生光。如今的人切切追憶和述說,是對兒女們最好的教養。願老師安康。」
  • 臺灣霧峰林家故事:位居五大家族,八代傳人是地下黨壯烈犧牲
    霧峰林家左:霧峰林家一隅 右:霧峰林家戲臺臺灣省臺中市霧峰區知名的望族,集政、軍、農、商的勢力而興旺約100多年,以佔地廣闊的家族三合院建築(霧峰林家花園)聞名。
  • 全國臺聯會長梁國揚一行參訪臺中霧峰林家(圖)
    全國臺聯會長梁國揚一行參訪臺中霧峰林家(圖) 2010年02月03日 23:50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探訪臺中霧峰林宅:一棟林家宅半部臺灣史
    臺中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向記者介紹家族史。本報記者 馮學知攝建築是活著的歷史,若要在臺灣找一處近代臺灣歷史的見證,位於臺中霧峰的林家宮保第園區應該再合適不過了。作為昔日臺灣第一望族,林家的興衰與近代臺灣緊密相連,讓這座全臺最龐大、最精緻的私家建築群成為臺灣近代史的「活化石」。
  • 霧峰林家:任滄海百年 家國情不改
    近日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辦的霧峰林家歷史特展,通過翔實的史料和圖片,講述了滄海變遷中這個「百年臺灣世家」的不變情懷。兵馬從戎,守鄉衛國霧峰林宅是臺灣現存最龐大、最精緻的古建築群。展廳中,一幅規模宏大的霧峰林宅分布圖,讓北京觀眾一窺這個家族曾經的基業。
  • [視頻]臺中縣霧峰林家花園有望列入大陸遊客觀光景點
    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以臺中縣霧峰林家古宅為題材拍攝的《滄海百年》連續劇,在大陸創下回放四次紀錄,引起大陸民眾對林家好奇,許多人都想來臺看看林家古宅。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等一行人14號參訪了霧峰林家花園,表示會把霧峰林家花園列入大陸遊客來臺觀光的景點。
  • 閩臺都有一座宮保第——探訪臺中霧峰林家
    霧峰林家大宅  □本報駐臺記者 陳夢婕 文/圖  一家三代民族英雄  臺灣文化界有一說法:臺灣與大陸的關係到底有多密切?  從臺中高鐵站乘車近一個小時抵達霧峰,這個位於臺灣中部曾經被叫作「阿罩霧」的地方就是臺灣霧峰林氏的聚居地。入口處,一幅面積很大的霧峰林宅分布圖讓人一窺這個家族曾經的基業。霧峰林宅是臺灣現存最龐大、最精緻的古建築群,順著主建築群外圍走一圈就有一公裡之長。如今的林家老宅綠意盎然,三院落、五進深、十一開間的宏大規模仍可見當年的興盛。
  • 【博採眾說】霧峰林家留青史 一門忠烈愛家國(二)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博採眾說霧峰林家,是臺灣省臺中市霧峰區知名的望族,涉及政、軍、農、商等領域,沉浮約100多年,以佔地廣闊的霧峰林家宅園聞名。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並列為臺灣五大家族。《博採眾說》,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先生為您講述這個「百年臺灣世家」不變的家國情懷。點 擊 音 頻 收 聽上期節目中,我們講到霧峰林家第五代林文察率兵鎮壓太平天國時,不幸戰死漳州萬松關。之後,他的弟弟林文明繼任新族長。由於林文察平亂時種下的新仇舊恨,再加上民間官司訴訟不斷,各路仇家布下了圈套,企圖殺害林文明,甚至連官府也忌憚林家勢力做大,想方設法壓制。
  • 臺灣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臺灣光復後,我們又做回祖國子民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消息,「光復後,臺灣人終於不用再當日本殖民統治下的二等公民,我們終於又做回祖國的子民!我認為,這是臺灣光復最大的意義。」林光輝說。今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日。作為臺中霧峰林家的後人,年近七旬的林光輝對這個重要日子懷有特殊的感情。
  • 臺灣街簡介
    北京臺灣街五桂樓是仿建臺灣五桂樓而成。臺灣的五桂樓被公認是臺灣本土歷史與文化的代表。它位於臺中縣霧峰鄉林家花園——「萊園」(現明臺高中校園),是園內中西合璧的標誌性建築,1906年建成,得名自樓前種植的五棵桂樹,即因「桂」音同「貴」,並借《三字經》中「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說法,表達興建人林文欽對其子林獻堂、林烈堂等「頂厝」五位兄弟同富同貴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