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博採眾說
霧峰林家,是臺灣省臺中市霧峰區知名的望族,涉及政、軍、農、商等領域,沉浮約100多年,以佔地廣闊的霧峰林家宅園聞名。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並列為臺灣五大家族。
《博採眾說》,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先生為您講述這個「百年臺灣世家」不變的家國情懷。
點 擊 音 頻 收 聽
上期節目中,我們講到霧峰林家第五代林文察率兵鎮壓太平天國時,不幸戰死漳州萬松關。之後,他的弟弟林文明繼任新族長。由於林文察平亂時種下的新仇舊恨,再加上民間官司訴訟不斷,各路仇家布下了圈套,企圖殺害林文明,甚至連官府也忌憚林家勢力做大,想方設法壓制。
林家人常帶著佃戶一起打獵,也順便操兵,為作戰而準備
同治九年4月,林文明被控霸佔他人產業不還,以率領族人入堂搗亂為由,在公堂之上遭到斬殺,年僅38歲。林文明死後,林家族長由林文察長子、第六代林朝棟接任,林朝棟照著父親的路子捐銀獲官,以兵部郎中續用。為洗脫父親林文察之冤屈,林朝棟歷時12年,四次赴京上訴。
彼時,霧峰林家在臺灣家大業大,勢力不容小覷,林文察受此莫大冤屈,為何林家族人不選擇起兵反抗,而是照正常程序上訴呢?林家後代林光輝先生說:「臺灣當時是福建的屬地,我們是中國人,我們可以造反起義獨立嗎?不行!所以我們就含著淚,照正常程序控告。一審在臺灣,二審在福州,都輸了,三審到了北京督察院,前後歷經12年。到最後,還是沒能為林文察洗脫冤屈,但是我們從小獨聖賢書,誰是中央,我們就效忠。造反?我們不會!」
林朝棟
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福建巡撫岑毓英奉旨巡臺,治理大甲溪,聽聞霧峰林家家業龐大大又肯出錢出力,於是,找了林朝棟幫忙。林朝棟頗得岑毓英的讚賞,三年後,中法戰爭爆發,劉銘傳來臺辦理防務。岑毓英以林朝棟善於用兵,將他推薦給劉銘傳。林朝棟當即率領1000子弟兵趕赴基隆。
臺灣霧峰林家花園中林朝棟簡介
林朝棟在之後半年的戰役中多次以寡擊眾,使得法軍無法攻破防線。光緒十一年5月,林朝棟因助戰有功,深獲劉銘傳青睞重用。戰後,30多營鄉勇被裁撤,唯獨林朝棟與張李成兩營被保留納入清軍。林朝棟繼承了父親林文察的驍勇善戰,而且青出於藍,父子兩人都在清廷軍政界裡佔有一席之地。對此,林光輝先生頗感自豪:「劉銘傳特別欣賞我曾祖父林朝棟,允許他有一支部隊叫做『棟軍』,那是清朝正規軍。『棟軍』後來北從基隆,南到雲林,這一排線都是由『棟軍』負責。」
「春秋又八千」貼金壽匾,是書法家楊草仙為林朝棟夫人楊水萍81歲壽辰所書
公元1885年, 清廷決定在臺灣建省, 劉銘傳為首任巡撫, 他決心擴大開山規模並安撫臺灣少數民族, 由林朝棟出任局長。由於林朝棟深得劉銘傳的讚賞,劉銘傳特許林朝棟在中部山中荒地與近浮地開墾,尤其是開採樟腦,在1890年到1895年間,林朝棟與堂叔開林文欽合開的「林合號」樟腦銷量達到700萬鎊,臺灣的供給量更是幾乎佔了全世界一半以上,至此,霧峰林家的家業愈加雄厚。
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林朝棟率領「棟軍」跟日本人火拼許久。1895年,戰敗的清廷以一紙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臺灣人民悲憤不已!林朝棟自信自己的棟軍足以和日軍抗衡,於是招募鄉勇兩千多人,準備積極抗日。但清政府以「《馬關條約》為國際條約,不可違抗」,幾度下令讓林朝棟舉家遷回大陸,否則視為抗旨,林家上下以及所有官兵將面臨砍頭。
林朝棟徹底絕望, 考慮到數千子弟兵的生命安危,只好解散鄉勇, 舉家遷回大陸。林朝棟內渡後,兩度面見光緒皇帝, 還一度統領軍隊防衛海洲, 但與繼任的南洋大臣不合, 無奈之下只得辭官, 退隱廈門經營樟腦事業。公元1902年, 林朝棟轉住上海, 做起貿易生意, 兩年後過世,享年54歲。
可以說,林朝棟繼承了父親林文察的驍勇善戰和家國情懷,而這一優秀家風又延續到了下一代林祖密的身上,霧峰林家一族還有什麼感人至深的故事?《博採眾說》將繼續為您講述。
臺灣霧峰林氏.
故 事
未完待續
往期回顧:
【博採眾說】霧峰林家留青史 一門忠烈愛家國(一)
- End -
記者 謝映珊
排版 陳 鋒
編輯 鄭韶風
主編 聞 達
編審 郭福佑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