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聲明:
先說說教材和老師:《電磁學》梁燦彬第三版,任課老師:潘江洪。
本人發布的所有資料為私人筆記。上課期間寫得比較快,我自己有些地方也不一定搞得很清楚,資料中可能會出現錯誤。發現有問題的地方可以私信我,由於公眾號推送不能更改,我會定時發布勘誤推送,指出原資料的錯誤之處。
本人本科就讀於廣西師範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2016級物理學班。這個公眾號是我沒事寫寫隨筆、記記筆記用的,不以任何盈利為目的。開公眾號只是為了方便有需要的師弟師妹們。本人不是學霸,請不要鑽牛角尖,請不要問我很高深或者奇怪的問題,答不出來的我看到了也不回你。╭(╯^╰)╮
公眾號的規定是如果私信48小時之內沒有回覆就不能回復了,所以私信我的小可愛們儘量選在周末哦。本人很忙,而且相當佛系,人間蒸發的話請不要打我。^^
本人發布的筆記、資料、重點,均只代表2016級考試。如因年級不同而造成教材、章節、考試重點等的不同,本人概不負責。另外,所有資料只作為參考,想拿這些東西臨時抱佛腳的風險還是比較大滴,各位師弟師妹還是認真聽課為妙。
物理是個大坑,但是已經選了就大家一起加油吧~
——愛你們的師姐
註:電磁學這門課的筆記其實寫得很不好,我當時學習和備考的方法不太對。那時候很想把這門課學紮實,前面部分就看得很深,擴展了一堆矢量分析啊什麼亂七八糟的,後來證明什麼張量啊散度啊根本沒用,徒有裝X之嫌。┑(╯^╰)┍
而且我那個學期又太忙了,以至於學習進度很慢,磨磨蹭蹭看完靜電場的時候才突然發現要考試了,就沒有再學下去,後面部分尤其是磁場部分幾乎就沒看,匆匆忙忙上了考場(這也是我離掛科最近的一次)。
其實電磁學是比較難的一門學科,它和我們熟悉的力學體系不一樣,力學是從牛頓第二定律出發,不斷地引入新的物理量和條件,形成不同的東西,它是從一個點輻射到一個面,最終建立起整個力學體系的框架。而電磁學不同,電磁學是從各種實驗、公式、現象出發,最終歸納總結成麥克斯韋方程組(這也是我覺得麥克斯韋神一般牛逼的地方),所以在我們學習的時候會覺得知識點很散,細節很多,而且老覺得沒有聯繫,這是正常的,因為電磁學體系本來就是由四面八方的東西聯通起來,最終匯聚到一個點(這個點就是麥克斯韋方程組)。學習電磁學不能著急,力學和電磁學體系構架方式的不同,導致我們一定要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它,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
等我準備考研的時候,會重新系統地學一遍電磁學,梳理出框架然後以專題的形式錄製一些視頻,來講解電磁學的知識點。建議師弟師妹們看這篇筆記的時候不要太過糾結和執著。如果我的視頻出了就看視頻,沒出的話參考一下我的筆記然後還是以你們自己的方法複習,多看看作業題和課件什麼的,畢竟等我考研還有一段時間(而且我又喜歡拖)~
編輯: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