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陝西漢中不「陝西」 反而一身「四川味」?

2020-12-17 騰訊網

俯瞰漢中市,遠處的漢江橫穿城市。攝影/趙洪濤

大河奔流謂之

不南不北謂之

漢中人很難說清楚自己到底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從行政區劃上看,漢中所屬的陝西赫然是西北大省,外鄉人對於三秦大地的第一印象總是停留在秦始皇、兵馬俑、黃土高坡大碗寬面,雄赳赳氣昂昂的老陝可以說是西北漢子的代表之一。

春天,洋縣梨園的牛頭山,山花爛漫。攝影/趙洪濤

可從地理角度講,秦嶺-淮河一線分割中國地理的南北,也隔開了關中平原漢水谷地,漢中處於秦嶺之南,到此不聞氣壯山河的安塞腰鼓,不見古老滄桑的巍峨雄城,反而是一派巴蜀風光。

山鄉春色——洋縣黨河水庫。攝影/趙洪濤

因此面對直擊靈魂的「南北之問」,漢中人只能挺起胸來回答:

「我就知道我是漢中人。對,漢江的漢,中央的中。

漢江之水天上來

漢中處在川、陝、甘三省之交,北邊矗立著千巖萬壑構成的秦嶺,往南倚靠著綿亙千裡的巴山,是在群山環抱中生長出來的一塊狹長盆地。

漢中地形圖。製圖/paprika

而在兩道天險之間,古老的漢江,從西南部的寧強縣發源,自西向東橫貫漢中全境,在盆地中留下了一塊廣袤的衝積平原,流經沔縣(現勉縣)稱沔水,再往東,自安康到丹江口段,即是「清可濯纓,濁可濯足」的滄浪之水,最後在漢口龍王廟匯入長江。漢中的「漢」、武漢的「漢」先後由此而來。

青木川古鎮,位於陝,甘,川交界處,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譽,是陝西最西的鎮,電視劇《一代梟雄》就改編自葉廣芩的小說《青木川》。/視覺中國

在先民的認知裡,「漢」,最早指的是天上的銀河,由於漢水與銀河夏季的走勢一致,故以此為名,華夏大地最早的「治水」傳奇,在這裡有過濃墨重彩的一筆,《禹貢》中有載「嶓冢導漾,東流為漢」

上圖,勉縣武侯鎮,鎮上有武侯祠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約50年,堪稱「中華第一武侯祠」。攝影/李平安;下圖,古羌州唯一遺存下來的古城樓。攝影/白玉超

至今在漢中境內的嶓冢山裡,茂密層林之間,還能見到古人認為是「漢江源頭」的石牛洞,洞中橫臥著石灰巖受流水侵蝕形成的「石牛」,正是傳說中大禹牽來的「鎮水神牛「。在這裡,穿過時空的隧道,仿佛能聽見先民們開山引流、疏通江河的鑿擊聲。

上圖,巴山雲海,拍攝於漢中寧強二郎壩鎮;下圖為漢水源。攝影/白玉超

從這點上講,漢中身處內陸卻有勝似南國的水利之便,以至於今天漢江成為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一環,與先民們篳路藍縷的功績密不可分。

如果說「治水」是屬於人類對地表徑流的改造,那麼北緯32°的天坑群,則是只能由大自然完成的造化之功

俯瞰西流峽谷上方的山脊,天坑群以及壁掛公路,就在西流峽谷。攝影/白玉超

2016年底,驚豔出世的漢中天坑群,身在北方,卻搶盡了「中國南方喀斯特」的風頭,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天坑群」地質遺蹟。任誰也沒想到,這一次姍姍來遲的「地理大發現」,竟然出現在中華文明的腹地,歷周、秦、漢、唐、宋、元、明、清,其間54處天坑,316個溶洞,卻唯有少數被往來老農所知曉,甚至熟視無睹。

要是古人們能早早發現這些「難以解釋」的大地之眼天生溶洞,或許本就足夠浪漫的中華神話裡,還得多上一兩則仙家傳說;終日雲遊的道長們,也不必扎堆於終南山,而是轉到這礦產豐富的「地下仙府」來煉丹求長生了。

上圖,漢中天坑群的天坑,大都分布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基本未受到人為幹擾和破壞,堪稱原始程度高、科考價值大、開發前景好的世界級地質遺蹟。攝影/磨米 圖/視覺中國;下圖,天坑內部,坑壁飛瀑直下,峽谷幽深,暗河奔流,洞群相連,形態各異的鐘乳石美不勝收,國際探險家讓·波塔西稱讚其為「世界最美的天坑」。圖/視覺中國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漢中盆地北望關中,南通巴蜀的地理位置,先天決定了她與蜀道及蜀地的命運相連

噫籲嚱!蜀道難行,幸好能在漢中歇歇腳。圖/《地理中國》漢水漢中

至唐代,以漢中盆地為核心,北邊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子午道陳倉道、唐玄宗入蜀所經的褒斜道、姜維伐魏的儻駱道,每一條都直抵關中平原

南則有順江而下的米倉道、為楊貴妃送荔枝而得名的荔枝道、坐擁劍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的金牛道,皆連通巴蜀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難》。圖/視覺中國

漢中作為蜀道的核心地帶,是秦人入蜀,蜀人入關的必經之所;而連綿無盡的山地中一小塊被漢江澆灌的沃土,則讓漢中成為小型的「天府之國」「魚米之鄉」。因此無論是作為舉兵入關的「咽喉要地」,還是屯兵休養的「後方糧倉」,漢中皆為兵家所重。

古漢臺。攝影/蔣得好

張良劉邦入漢時,就指出此地平原廣闊,利於農植,據此沃土可休養生息,為楚漢爭霸保存實力。蕭何也以為可「養其民以至賢人,收用己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韓信則在此與劉邦君臣相會,指出「楚必亡、漢必興」的道理,史上有名的《漢中對》就此誕生,一個「草根逆襲」的傳奇也就此開始。

上圖:摩崖石刻;下圖:曹操寫的「袞雪」。攝影/蔣得好

四百年後,另一個「劉氏集團」在蜀地興起,同樣在漢中達到全盛。所謂「益州咽喉,若無漢中,是無蜀也」,漢中之險,在於聯結成都、雒城、劍閣等地,形成首尾相接的階梯級防禦體系,使得「劉氏集團」政權鞏固。可以說,三國之所以成為三國,決定這種格局的就是漢與蜀的連通。

按住圖片左右滑動查看

圖1,青木川古鎮;圖2、3,石門棧道。攝影/一佳one

時至今日,不知是不是出於對飛躍天險、徵服「蜀道」的執念,漢中人與飛機總有解不開的緣分。作為抗戰時期的後方重鎮,美國陳納德將軍領導的「飛虎隊」的戰機在這裡一次次起飛參戰;漢中自身也是一個飛機產業發達的地方,是一個「航空城」

空中俯看秦嶺,頓生豪邁。圖/視覺中國

而如今西安飛往漢中的飛機航線,恰好與當年從漢中到達關中最快也最險的儻駱道,有著部分的重合,古道途經寶雞太白山的一段「黃泉」險地,如今成了可通行的「太白鳥道」

北地南國也挺好

從地理上看,相比於四川關中,漢中不那麼南,也不那麼北,因而氣候乾濕適度,冬暖夏涼。兼之有大河橫貫東西,群山四方環繞,空氣品質更是絕佳。這樣的水土,養育出了古褒國那位「一笑亡國」的高冷美人,褒姒

面對這樣的景色,誰的心不會軟下來呢?攝影/牟改成

而到此投身軍旅的陸遊,到漢中也變得溫柔了。當他從春寒料峭的秦嶺北麓翻山而來,發現這裡已是春暖花開,草長鶯飛,於是欣然脫去外衣,「乍換春衫一倍輕」。而回到江南,每逢酷暑時節,還在想念漢中「夏中高涼最可喜,不省舉手驅蚊蛇」的快意。

詩情畫意的漢江之濱。攝影/徐鵬

漢中的氣候除了適宜人類居住,同樣是動植物的樂土四川人的吉祥物大熊貓,在漢中也活得逍遙自在,滾圓喜人;被封為漢中「市鳥」的朱䴉,當年全球僅在秦嶺南麓發現過唯一7隻野生種群,在保護下,而今數目已逾兩千,歸巢之處,赤霞漫天。

按住圖片左右滑動查看

漢中的秦嶺四寶,圖片依次為:朱䴉、金絲猴、大熊貓、羚牛。圖/視覺中國

而每逢春日,漢中成千上萬畝油菜花沖天怒放,山原交錯間湧入一片明黃色的花海,浮光躍金,極目難窮;勉縣武侯祠內四百餘歲的旱蓮,則傲然獨立,一任花開花落,默默守護著蜀相。

穿越油菜花海的高鐵和高速公路。上圖:攝影/史娟;下圖:攝影/一佳one

有異於陝北關中而更加溼潤的氣候,以及歷史上相對穩定富饒的環境,使得漢中能夠成規模地種植水稻陝南的漢中人也不像其他老陝那樣狂熱地愛吃,而更偏向於。不同於關中、河南一帶的涼皮,漢中人的麵皮就由米漿製作,口感上更為軟糯,吃法上也講究熱食

寧強縣巴山鎮的稻田,比起吃麵,漢中人更常吃米。攝影/張義宏

當一碗熱氣騰騰,足有指寬的漢中麵皮端上來,下面是黃瓜絲、黃豆芽、土豆絲、芹菜、菠菜等「底墊子」,上面澆上十縣一區各不相同、每家每戶又獨門熬製的「油辣子」這樣一口熱辣又軟糯的麵皮,是漢中人舌尖上的「溫柔鄉」。

沒有一個漢中人,不愛吃熱麵皮。圖/視覺中國

《武林外傳》裡的佟掌柜說是漢中人,卻操著一口濃濃的關中方言,事實上漢中人說話更多帶有一股「川味兒」,受西南官話影響較深而偏綿柔,就連印象裡高亢激越的秦腔,到漢中也變成了「漢調桄桄」,融了川劇、漢調二簧的柔和婉轉。

一如漢中人的性情,在老陝的淳樸豪邁之外,更多了幾分溫和柔軟、典雅大方。

-END-

他們都在看

來源:地道風物

編輯:周 瑩 皇甫喜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再走吧~~~

相關焦點

  • 陝西漢中,四川味兒還是甘肅味兒?
    漿水的酸,不像山西老醋那麼氣衝霄漢,反而是厚重的酸、平和中正的酸,再配合青花椒的麻、辣子的香辣,同時直抵腦門,後勁十足,讓人瞬間上頭。 一碗漢中漿水面,把甘肅、四川、陝西三省的風味融合到了一起。
  • 陝西漢中和關中平原隔著秦嶺,為什麼不劃給四川?
    漢中位於大巴山、米倉山之北的漢中盆地,和關中平原之間隔著巍峨的秦嶺。崇山峻岭之間交通多有不便,為什麼漢中被劃歸陝西省管轄,而不劃給南面的四川省呢? 漢中南邊和四川之間隔著大巴山、米倉山,但是米倉山最高的山峰在2500米左右,高度和秦嶺比起來就要低很多。一寸高一寸險,從漢中向北翻越秦嶺的難度一點也不比向南翻越米倉山的難度小。
  • 漢中的文化風俗和巴蜀地區別無二致,為何行政上卻屬於陝西?
    如今,人們在提到"天府之國"時,往往會想到氣候溫和、水旱從人的四川,而說起"魚米之鄉",可能又會想到我國長江中下遊的大片平原地區。其實,在我國西北也有一個被譽為天府之國、魚米之鄉的"小江南",那就是陝西漢中。
  • 陝西漢中特色小吃「邊油花」,做法很獨特,外地人都說是鍋貼
    說到傳統小吃,那種類也是非常多的,而且每個地方的小吃都各具特色,例如北京的炸灌腸、上海的灌湯包、廣東的缽仔糕、四川的甜水麵等等,吃起來風味各異。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像在陝西漢中就有一種特色小吃,當地人稱作「鍋邊油花子」,簡稱邊油花或者鍋貼饃,估計很多人都沒有吃過吧,但是對於老陝西人來說,這可是地道的家鄉味,出了漢中就很難吃到了。
  • 四川馬三埡王氏宗親聯誼會第三次理事會在陝西漢中召開
    四川馬三埡王氏宗親聯誼會2019年第三次常務理事會暨「慶元旦 迎新春」座談會,於12月14日在陝西省漢中市漢江河畔濱江花園酒店隆重召開。大會由馬三埡王氏宗親聯誼會執行副會長王大海精心策劃、全程贊助。四川馬三埡王氏宗親聯誼會名譽會長王吉安出席並全程指導會議。
  • 陝西漢中方言「哪木家、拉毛帶草」是啥意思?
    今天是2020年12月15日,陝西漢中的天氣已經比較寒冷了,很多山區開始下大雪,景色當然很美,比如龍頭山景區。這會兒,我帶大家繼續聊聊陝西漢中的方言:哪木家和拉毛帶草。(方言音同,漢中表述或有差異)此人裝扮就是拉毛帶草哪木家,也讀作啦木家。陝西漢中人有的對於聲母那n和l不能有效區分,所以哪和啦往往容易混用。哪,什麼,作為一個語氣詞;某,假設的樣子;家,那樣,樣子。所以,哪木家的意思就是是什麼樣子?是什麼狀態?怎麼樣了?到底要如何或者到到底要怎麼樣?
  • 你不知道的絕味美食—陝西漢中特色小吃,讓你直流口水!
    好了,廢話不多說,閒扯開始,各位請落座,瓜子沒有,茶水管夠。小凳子自備,西瓜一人兩片,不夠就喝點茶水解渴,手機關至靜音,咱開始嘍!「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成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弱似春綿,強似秋練,氣勃鬱以揚布,香氣散而遠遍.行人垂液於下風,童僕空瞧而邪盼.擎器者舔唇,立侍者乾咽. 」——【餅賦】 來自作家束皙 。形容的是陝西一帶的美食。
  • 陝西漢中六天旅遊攻略,第一次來漢中旅遊必看
    漢中做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以"油菜花海、三國文化"為主題致力於打造宜居、休閒的旅遊城市。漢中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歡迎每一位來漢旅遊者。我以一名西安遊客為例提供一份漢中旅遊攻略供你參考:第一天,(放鬆心情,親近自然)早上西安出發走被稱為"秦嶺最美自駕國道"108國道,從周至進山後,可觀峽谷平湖"黑河水庫,中午到佛坪一睹世界唯一的棕色大熊貓,改變你對大熊貓黑白配的認識。下午從佛坪上西漢高速,晚上抵達歷史文化名城漢中。
  • 2020年陝西高校寶雞、漢中諮詢會來了
    出分在即,為方便寶雞、漢中地區考生家長就近諮詢目標高校,中國教育在線特聯合省內20餘所高校奔赴寶雞、漢中地區,為2020屆考生和家長帶來面對面諮詢交流機會參會高校名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大學 、長安大學、 陝西中醫藥大學、 西安外國語大學、陝西科技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西安石油大學
  • 陝西適合宜居的城市,被譽為「陝西小江南」,卻不是西安!
    要說陝西最有名的城市無疑是西安,一個國內外都很有名的城市,影響很大,畢竟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國十三朝古都,國家政策扶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大都市!西安作為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在陝西乃至西北地區有著無可爭議的核心影響力。然而,很多人說陝西是在全省的幫助下發展西安。2019年,西安GDP總量達到9321.19億元,第二位的玉林GDP為4136.28億元,可以說是一個藉助全省的城市。
  • 陝西一古鎮,一條街跨3個省,孫紅雷在此處拍過電視劇,就在漢中
    也許是因為在現代化的社會生活的太久了,現在的人們反而更傾向於那些比較有歷史氣息的古代建築,比如一些獨具特色的古鎮就非常受歡迎,比較著名的有湖南的鳳凰古城以及浙江的烏鎮等等。
  • 滄桑陝西,美味三秦
    黃河、秦嶺貫穿陝西,增加了陝西的地形魅力。歷史上多個朝代曾定都西安,這無形中為陝西的經濟文化發展注入了活力。而我們今天要談的是它的美味。陝西行政圖按照人文和地理環境,陝西可以劃分為陝北、關中、陝南。陝北地區人們大都愛吃羊肉、土豆;關中人大都愛吃麵食;陝南好山好水,環境優美,比較看中水源保護,環境保護,人們多食米飯。可以這麼說,陝西是一個三重飲食文化疊加的陝西。
  • 陝西漢中的這些特色美食小吃,看了讓你流口水
    有很多朋友一直在追問,漢中除了米皮之外還有什麼好吃的。五一期間,為了給朋友一個好的答案,我們來說幾個漢中的小吃,有欠缺的望朋友見諒。所以呀,陝西漢中的這些特色美食小吃,看了讓你流口水!麵皮:位於秦嶺之南,漢水之濱的漢中有一樁美食,名曰:麵皮。這種小吃究竟始於何時何事,從來沒有人去考證,只知道漢中人是離不了它的。一旦長時間沒了它,就會像小孩子沒了娘一樣,心心念念的,總覺得生活裡缺少了什麼,想得慌!
  • 陝西漢中仙毫開採節舉行 帶動當地上萬名茶農增收
    3月21日,春分時節,由漢中市茶產業辦公室、陝西省茶文化研究會、陝西省茶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陝西東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2019陝西漢中仙毫開採節在西鄉縣棗園湖畔的東裕生態茶園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東裕茗茶加盟商、經銷商、新老茶友、留學生代表以及20多家中省媒體參加了開採儀式,體驗茶葉採摘、殺青、加工、包裝等生產全過程,見證陝茶優良生長環境和安全健康的品質。
  • 旅行吃《早餐中國》,陝西、海南、臺灣、四川、河南、湖北攻略
    陝西西安油茶麻花(小賈麻花油茶:陝西西安蓮湖區五星街8號)油茶,以小麥麵粉和杏仁或油炸豆腐乾加花椒粉等調味料,用清油炒熟熬成湯。麻花,是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炸熟即可。漢中鍋貼(張家純菜油鍋貼:陝西漢中太白路段金地大酒店與天爺廟巷交接處)漢中鍋貼實際上是一種花卷饅頭。除了面以外,裡面僅有一點點由"鹽、花椒、肉末"組成的。把很多個這樣的「花卷」並排放進一種特製的帶孔紫砂圓底鍋裡,放入菜籽油,邊煎邊蒸。再搭配漢中特色的菜豆腐或者豆漿煮油條吃,回味無窮。
  • 陝西獼猴桃主產區產地行走進漢中城固
    12月17日,消費扶貧e起來探訪團來到了漢中市城固縣,探訪團先後走進齊峰果業城固基地、陝西禾和獼猴桃產業園、漢中佳源臻品果業。通過直播、代言、短視頻等方式,助推陝西獼猴桃銷售。陝西禾和獼猴桃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城固縣原公鎮投資建設禾和萬畝獼猴桃國際合作園區,位於秦嶺南麓張騫故裡,漢中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穿園而過,禾和獼猴桃與朱䴉一起成長。公司引進紐西蘭國際領先獼猴桃生產技術體系,與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合作全套引進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設施,園區引進的金龍二號黃肉獼猴桃是世界最大種植者和供應商。
  • 陝西菜為什麼沒入選八大菜系?
    「秦中自古帝王州」,早在3000多年前,西周在陝西定都,掀起了第一波餐飲發展高峰;在秦漢時期,呂不韋主編的《呂氏春秋.本味篇》,全面總結了先秦時期的烹飪成就,因此可以看作是「
  • 漢中人離不開的早餐—熱麵皮,全國人離不開的陝西美食—涼皮
    涼皮是很多女性的最愛,隔三差五得吃一回,陝西的涼皮最出名,陝西漢中熱麵皮最出名,那怎麼樣做的涼皮,熱麵皮最好吃呢?學會你也可以做出美味的陝西涼皮來。8.漢中麵皮的製作方法在陝西漢中有一種熱麵皮非常的好吃!很多陝西人都知道漢中熱麵皮,他們那的麵皮做法和以上給大家介紹的麵皮做法也不一樣!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下漢中麵皮的製作方法。
  • 舌尖上的陝西,念念不忘的美食,漢中風味小吃四絕之首——熱麵皮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由於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還有習俗的不同,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就拿今天小編要說的陝西漢中來說吧,一提到漢中想必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熱麵皮。漢中的麵皮是陝西漢中及周邊地區著名的特色風味小吃。
  • 陝西:漢中白玉木耳喜獲豐收
    陝西漢中引進的白玉木耳示範栽培取得了成功,近日,白玉木耳喜獲豐收,並已大量上市了。    據了解,白玉木耳是木耳新品種,是從毛木耳中發現的白色變異菌株,經分離純化、馴化栽培獲得的遺傳穩定的毛木耳新菌株。該品種菌絲潔白、生長勢強,菌絲最適生長溫度22~32℃,子實體白色,不易出現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