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海南視窗12月20日電 (記者肖霈)以「郵輪遊艇新世界、新徵程」為主題的2011海南郵輪遊艇產業發展峰會將於12月21—24日在海南省三亞市海棠灣舉辦,這無疑為海南發展郵輪遊艇注入強大的「能量」。眾所周知,海南發展郵輪遊艇產業具有三大得天獨厚的優勢。
目前,海南省共有遊艇製造企業共6家,遊艇銷售、服務的企業有60多家,遊艇俱樂部(遊艇會)35家,全省已建成運營的遊艇碼頭4個共有400多個泊位;在建碼頭共1516個泊位。「十二五」期間,全省各市縣規劃建設遊艇碼頭泊位達13500多個。出入境遊艇逐年增多,2009年,僅有14艘次;2010年增加到120艘次。
2009年12月31日,《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上升國家戰略,明確提出:研究完善遊艇管理辦法,創造條件適當擴大開放水域,做好經批准的境外遊艇停泊海南的服務工作;支持海南舉辦國際大帆船拉力賽;積極推進遊艇碼頭建設;培育發展遊艇、輕型水上飛機等旅遊裝備製造業。明確將發展郵輪遊艇產業列入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重要內容。「從這兩年海南省郵輪遊艇產業發展的形勢來看,建設國際旅遊島戰略的實施,給處於起步階段的海南郵輪遊艇新興產業帶來極大的發展機遇,指明發展方向,對促進郵輪遊艇產業快速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相關負責人表示。
海南發展郵輪遊艇產業的優勢何在?一是環境優勢。首先是自然環境好。海南是我國唯一的熱帶海島,氣候溫和溼潤,一年四季長夏無冬,是開展郵輪遊艇活動的天堂,即使是冬季,東部、北部沿海冰封海面的時候,海南正是駕艇暢遊的好季節。這個優勢是其他地區無與倫比的。其次是區位環境好。海南地處我國最南端,緊鄰港澳臺和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與南中國海和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新加坡、菲律賓等東協國家一衣帶水。海南省海岸線最近處距歐亞海上國際航線僅55公裡,既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大洋洲、非洲、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海上交通要道,又是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圈、東協經濟圈、太平洋經濟圈的交匯點,是中國以海連接東協國家最多和對外開放的前沿要塞。三是交通環境好。我省有2個國際機場,已開通32條國際航線。全島有54個港口,其中海口、清瀾、三亞、東方、洋浦5個為對外開放的水運口岸。島內海口至三亞的東環高鐵和600多公裡的環島高速公路,全省已建成空中、陸地、海上立體多元、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二是資源優勢。郵輪遊艇業對海洋岸線、避風港灣、水文、氣候、觀光資源、運動資源都有較高的要求。海南省位於我國的最南端,是唯一的熱帶地區。海南管轄著我國三分之二的「藍色國土」,海岸線長達1823公裡,佔全國總海岸線的十分之一,環海南島四周有60多個優質自然海灣,環島遍布可以開發建設的旅遊資源。島上終年氣候宜人,四季林木蔥鬱,景色秀麗,鳥語花香,沿海島嶼星羅棋布,沙灘連綿,海上旅遊資源豐富。優越的氣候條件,常年保持適宜的氣溫,最適合發展遊艇產業和開展遊艇運動。港灣、沙灘、島礁、海釣、海浪、海洋生態等要素相當齊備,為郵輪遊艇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瑞吉、美高梅、喜來登、萬豪、假日、凱賓斯基、麗笙世嘉、港麗、希爾頓逸林、香格裡拉等40多家知名品牌高星級酒店及多樣性的旅遊景點,為郵輪遊艇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服務條件。
三是政策優勢。《海南省遊艇管理試行辦法》是中國第一部專門規範遊艇產業發展的地方性規章,《辦法》在檢驗登記、安全保障和出入境管理三個方面實現了15項政策突破。《海南省遊艇安全管理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海南省進出境遊艇及其所載物品監管暫行辦法》等,對海南遊艇出入境管理給予了優惠政策。這一系列法規政策的出臺,讓境內外遊艇在海南檢驗登記將更加寬鬆、認證更加靈活、出入境手續更加簡便、通關更加快捷、遊覽觀光的空間更大。為海南郵輪遊艇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另外,國家賦予我省的離境退稅、離島免稅、26國免籤證、落地籤證等一系列政策的已經落地,為推動海南旅遊業的發展給予了諸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人民網海南視窗 肖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