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輩赴美後改姓 華裔移民後代尋找族譜還原中文姓

2021-01-11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祖輩赴美後改姓 華裔移民後代尋找族譜還原中文姓氏

中新網6月1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祖輩來自中國臺山,並在赴美後將本姓「溫」改為King的第四代華裔移民溫佑華(Tony King),從8年前對家族歷史產生興趣,自學掌握了諸多搜尋家族歷史和材料的技巧,在無法讀寫中文的情況下,找到祖上在臺山的村落,還意外在祖籍村落房屋拆遷過程中發現家族的族譜。

溫佑華講述家族歷史搜尋技巧。(圖片來源:美國《世界日報》記者金春香/攝影)

溫佑華說,家族作為華裔,卻有看著非華人的姓氏King,原因是祖父溫三就(Wan Sam Jow)從臺山到美國時,與邊境官報名字時,先被誤寫為Sam Jower。之後他在美國做裁縫,為了擴大生意,自己添了個更美國化的姓King,從此名字變成Sam Jower King,King這個姓氏也被家族後代沿用至今。

溫佑華表示,從祖輩的真實中文姓氏和在中國居住的村落出發,來搜尋家族歷史是關鍵,譬如自己母親雖然姓Lee,但她真實中文姓氏卻為陳,通過姓氏可以找到祖上在中國的村落,通過村子裡重要人物,千絲萬縷中就能找到與家族相關信息。

溫佑華說,他曾多次返回臺山村落試圖找尋族譜未果後,前不久接到同鄉的電話,被告知在溫家房屋拆遷過程中,在牆壁內發現族譜,令他喜出望外。

溫佑華還說,母親一年前去世,他與兄弟姐妹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父親當年在美國的從軍紀錄,這對他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文件,因為此前他試圖在密蘇裡一家檔案機構尋找父親的從軍紀錄,但該機構的2000萬多份文件都在1973年的一場大火中燒毀;在母親遺物中找到的從軍文件,幫他將父親的信息記錄到華裔美國二戰老兵認可項目中。

溫佑華建議有意搜尋家族歷史者,要多留意家中的照片、以及任何有中文字樣的東西,目前很多專門提供家族信息搜查的網站,也是極好的搜尋方式。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廖姓族譜
    楚穆王四年滅英、立二國,其後子孫有以國為氏;或以姓為氏,即為廖氏。源流四據《小溪廖姓祖祠房譜廖姓考源》所載,繆、顏二姓皆皇帝所賜,商末,殷紂王執政時,殘酷無道,繆、顏二姓有隱居於黃河西北(今陝西與山西交界處黃河段),改姓為廖。源流五據《廖氏大宗譜》所載,明代福建人張元入贅廖家,改姓廖,其子孫遂為廖姓。
  • 中文是優勢 美國華裔新移民學生不應放棄
    大會特設中文專場,紐約大學紐約州大都會地區中心教育專員、前新城高中華裔副校長金世芸強調,中文是新移民子女的優勢,在學好英文的同時不應放棄。金世芸指出,許多新移民的子女初次赴美後,暫時無法跟上學校同學的英語水平,需要另外上英語課。一般來說,英語非母語的移民學生入校後,學校會以英語測試確定學生的英語水平,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語言補習和課程安排。
  • 紐西蘭華裔後代與中國文化的一次重逢:學中文很酷
    但是,移民們一方面在擇校擇園(幼兒園)時希望選取西方學生佔比偏大的教育機構,以期讓孩子儘快掌握英語和融入當地主流文化,另一方面又頭痛於孩子母語能力的缺失與削弱,這當中無奈和矛盾的心理也可謂是一言難盡。  移民們討論親子教育時,一個常見的話題就是:你孩子在家講中文嗎,你會不會強制他們學中文,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引誘」他們學習?
  • 美移民子女閱讀不「尋根」 華裔少年獨喜中文書
    中新網8月17日電據美國僑報網編譯報導,紐約法拉盛和皇后區的華裔移民鍾情於起著「浪漫花」(Romantic Flower)和「心有千千結」(The Heart With a Million Knots)這樣標題的書籍,而住在布魯克林的俄羅斯移民則偏愛飲食指導。多元的移民文化充斥著全美大街小巷的書攤和圖書館的書架。
  • 美華裔創作現代舞再現百年前移民與命運抗爭故事
    美華裔創作現代舞再現百年前移民與命運抗爭故事 圖為李小玉  這也是迪·楊博物館本年度駐館舞蹈家李小玉和作曲家王世明再次合作,用音樂和舞蹈講述華裔移民的歷史。他們此前曾共同創作了《旅客》、《倒影》等,分別在美國東西兩岸舞臺及大學校園表演。  李小玉對中新社記者介紹說,1874年誕生的金美倫堂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是舊金山華裔移民女子的庇護天堂。
  • 父親要給女兒改姓,只因這姓太尷尬!
    他家族中本家兄弟,哥哥的孩子,以及他的大女兒也都由苟姓改成了敬姓,大女兒是在2014年左右改的姓,當時有苟姓改敬姓政策。由於當時苟先生在外打工,因此未能改姓。苟先生說,沒想到這一次卻遇到了難題,女兒出生的醫院不開新生兒出生證明,稱要先讓派出所出相關證明,而他到派出所戶籍室時對方表示這樣不符合規定,也無法出具。「這該咋辦?"
  • 秦國國姓嬴氏現有數萬人 90後後人慾重修族譜(圖)
    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作為秦國國姓的嬴姓,如今卻幾乎成了罕見姓。這是什麼原因?  近日,讀者嬴楠致電河南商報記者,稱她正在聯繫全國的嬴氏族人,重修《嬴氏族譜》。這個90後姑娘,為什麼要主動承擔這項艱巨的任務?
  • 大溪地島上的華裔後代:守著國民黨支部,卻忘記了自己的姓氏
    大溪地,是毛姆筆下《月亮與六便士》中男主角獻身藝術之地;是藝術家高更兩度隱居,流連忘返之地;1865年,一群華人勞工陰差陽錯地來到大溪地的種植園;思鄉之情使然,建立起南太平洋唯一一座關公廟;一百年多年後,華人人口已經佔當地人數的1/10,掌握著當地經濟命脈;而如今,講著法語的年輕一代,是否還能在煙霧繚繞的關帝廟前
  • 閩臺姓氏族譜勾連歷史 「六桂」故事體味兩岸鄉情
    據記載,在宋朝時,翁氏鎮守邊關,後來被陷害,被迫將六個兄弟改姓,也即後來的六個姓氏。不過「六桂」的後代並沒有被這場變故所擊倒,反而因為挫折而更上進。  臺灣「六桂」宗親總會副總幹事洪長成說,由於「六桂」後代不斷有考取功名者,早期「六桂」實為「六貴」,後來為了低調起見,才改為現在的「六桂」。
  • 在美國憑姓氏難斷定是否為華人 洋姓洋面孔華人多
    中新網8月19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長著洋面孔,並擁有洋姓氏Gil的河濱加大就業指導中心首位華裔主任甄少仁(Sean Gil),常遇到不相信他是華裔後代的華人。他指出其姓所以與傳統甄姓英文拼音Gin 不同,是因為他的父親來自哥斯大黎加,西文甄姓拼法是Gil。事實上,在美國若想從姓氏判斷對方是否是華人或是哪裡人,誤判的機率很高。  不過甄少仁對姓氏與眾不同,也有過不同版本說法。過去受訪時,指出是因父母移民美國時,海關人員不小心將Gin寫成Gil,以致將錯就錯。但他的長相所以比傳統華人更像西方人,是因為其父有二分之一哥斯大黎加血統。
  • 美華人冠夫姓各有解讀:融入主流未必非取洋名
    入籍時,羅先生參照周圍朋友做法,將名字修改為英文名,中文原名放在中間名(middle name),以示美、中文化兼容。  東區居民李女士也採英文名、中文原名首字母縮寫、姓取名模式。她表示,因為中文原名拼音帶有x,大多數美國人第一次多半錯發成z的音,所以從學生到職場,不少美國人乾脆以姓代名稱呼。
  • 中國18000姓,那些皇姓、大姓、第一姓!
    媯姓之王為陳國公子完之後。陳國公子完避難奔齊,改姓田氏。田齊滅於秦後,王室子孫一部分改姓王氏。西周初年,虞舜後裔媯滿被封於陳(今河南淮陽),其子孫有的以國為氏,姓陳。陳國共傳20世、26王,其間陳國公子完曾避難奔齊,改姓田。數代後取得齊國政權。田齊政權滅於秦後,齊王田建第三子田軫遷至潁川(今河南長葛市),恢復陳姓,所以有的陳姓人奉陳軫為始祖。另外,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鮮卑族三字姓侯莫陳氏為單姓陳。
  • 「滴血認親」找到曹操9支後代,快來看看有你嗎?
    山東乳山的曹姓家族,是2011年發布結果後,才與課題組聯繫的,他們有家譜,最終也通過DNA比對,驗證了身份。南京周圍有個村都姓「操」,和曹氏有關麼?課題組介紹,此次研究也碰到了人類學的新問題,比如南京周圍有一個村莊,他們整個村都姓「操」,他們主動聯繫我們說他們是曹操的後人,因為受政治迫害所以改姓為「操」,這是一個人類學的問題,通過口述方法和各個方面的研究不能得到確證,我們也把他們納入進來,做了全體基因的採樣分析,發現跟曹家沒有關係。
  • 【薦讀】別跟我姓!男子執意給自己女兒改姓,原因很無奈…
    據2006年統計:全國苟姓人口現約有33萬,約佔全國人口的0.026%,是中國第237常見姓。約72%分布在四川、陝西、甘肅、湖北四省。其中四川省最多,約佔全國苟姓人口的29%。姓氏來源:出自黃帝、舜帝的後人姓氏。苟姓人為何會改姓敬呢?
  • 假如移民後,你還會讓後代還學習漢語嗎?
    在國內從一個城市移居到另一個城市,可以把家鄉的習俗禮節說給當地人聽,而時間長了自己或後代也會在無形中受到當地習俗禮節的影響。但是不管怎麼樣,這都是在中國的大地上,我們都說著中國話,寫著中國字。可是當我們從國內移居到國外,卻有些不一樣。
  • 該姓有3000年歷史,繁衍和分化出的姓氏有60多個,7000多萬後代
    與位列中華第一大姓、源於陳地鹿邑的李姓相比,我們會發現,李姓的特點是外姓併入者多,而陳姓是分化出來的姓氏多。如此說來,我們說陳姓是中華第一大姓也無不可。 源流一出自舜帝姚重華裔孫陳胡公媯滿,屬於以先祖封地為氏。周武王將長女太姬嫁給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
  • 常被叫"老苟"太尷尬,焦作"苟"姓男子要給女兒改姓!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像苟先生這樣,為子女改姓的行為國內並非個例,一些比較特殊的姓氏,如「醜」姓、「死」姓、「鬼」姓等。一些人也曾有過改姓的申請,但大多數情況下,改姓過程中法律並不支持。為中國第237常見姓。約72%分布在四川、陝西、甘肅、湖北四省。其中四川省最多,約佔全國苟姓人口的29%。姓氏來源:出自黃帝、舜帝的後人姓氏。 2008年,滎陽一村裡的苟姓村民找出了族譜,證明了苟姓祖上為「敬」,五代十國時期,後晉一「敬」姓大臣因為要避皇帝石敬瑭的名諱,忍痛減「文」改姓為「苟」。
  • 歐科雲鏈徵文:區塊鏈助力族譜編撰,一鍵查詢你的前世今生
    他撫摸著這本紅通通的《四川巴中塗氏族譜(2015)》,心中充滿了無限感慨。二十五年前他組織兄弟姐妹,用盡畢生儲蓄、精力編制的這本家譜轟動一時,得到了全國塗氏族人的讚揚和肯定,印刷十分精美,體現了愛國情懷,首次應用了金字塔型的族譜記載方式。然而有些遺憾的是,他與先祖湖北孝感的族譜還是沒有續接對上,大量的塗氏兄弟子妹分散各處,難以全面、準確收集信息,他查閱了涂姓國譜《中華塗氏家譜》也是一無所獲。
  • 85歲老人自稱系屈原70代孫 兩本族譜自證(圖)
    這位被稱為屈原後代的老先生名叫屈楚平,今年85歲,自稱為屈原的第70代子孫。屈楚平表示,其祖輩屈年永、屈年穩於清朝乾隆年間從湖南衡陽遷居成都華陽,他家中有兩本族譜為證。為了紀念屈原,他已連續10年邀請成都的詩友們去家中吟詩過端午節,今年更是節日前一天舉辦了隆重祭祖儀式。
  • 別跟我姓!這位父親執意給自己女兒改姓,原因竟是這個……
    據姓氏學研究專家、中國百家姓研究中心主任王大良說,苟姓其實來源於敬,早在南朝梁時,權臣侯景曾建立過一個漢朝,由於敬姓人的姓氏與他的名字同音,應加以避諱,於是便去「文」旁改姓苟。後來,敬姓由於與皇帝的名諱相同,曾遇到過多次改姓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