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移民子女閱讀不「尋根」 華裔少年獨喜中文書

2020-12-25 搜狐

  中新網8月17日電據美國僑報網編譯報導,紐約法拉盛和皇后區的華裔移民鍾情於起著「浪漫花」(Romantic Flower)和「心有千千結」(The Heart With a Million Knots)這樣標題的書籍,而住在布魯克林的俄羅斯移民則偏愛飲食指導。多元的移民文化充斥著全美大街小巷的書攤和圖書館的書架。

  據《紐約時報》報導,在紐約市,公立學校系統中有近200種語言正在通用,約40%的人口出生在美國境外。正如他們的飲食習慣一樣,移民對於文學的喜好也各不相同。

  不過,在美國熱銷的他國語言書籍,有時在那個國家反倒可能無人問津。有時,身在異鄉的讀者希望讀些故鄉的經典名著,聊以慰藉思鄉之情。還有一些人,急切地投入到新鮮的美國文化中,讀著如《費恩歷險記》之類的譯本。

  儘管美國本土暢銷書通常會翻譯成多國語言來滿足移民的需求,但很多時候卻受到移民冷落,顯得多此一舉。

  「移民的文化口味也各不相同,」紐約公立圖書館的國際語言協調員詹森·鮑曼(Jason Baumann)如此表示。正因如此,該圖書館87家分館中收有60種語言的書籍,其中皇后區公共圖書館(Queens Borough Public Library)收藏的外語書籍數量在過去十年中翻了一倍。

  「很多移民的子女並不閱讀原籍國語言著寫的書籍,」一家波蘭語書店的店主表示。他存有一些《暮光》系列的波蘭語譯本,但是鮮有關注。他稱,「這是全美的普遍現象,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這位店主的女兒也看英文版《暮光》,他稱「青少年根本不會跨進這家書店,他們生活在美國,不讀波蘭語就會忘記,這就是無法改變的現實。」

  不過,說著中國話的小女孩卻成批湧進位於皇后區法拉盛的圖書館中,一如他們的父母祖輩對圖書館的鐘情。每到周末,成群的華裔青少年沿著樓梯一路跑到頂層,盤著腿做在書架前,手裡拿著浪漫愛情小說。

  浪漫文學一直是在中國受熱捧的題材,很多讀者都認為,此類書籍是紐約圖書館最熱門的分類。在唐人街上,紐約公立圖書館下屬的且林士果分館也不例外。鮑曼稱,「你經常能看見人們尋遍書架找浪漫小說的場景。」

  6月份,整個紐約公立圖書館系統中,最受歡迎的浪漫主義題材中文系列小說共借出約300次,同比之下,最熱門的英文小說也只借出195次。(馬柯斯)

相關焦點

  • 中文話劇「金色少年營」美國首演 講述華二代故事
    (美國《世界日報》/唐嘉麗 攝) 中國僑網8月28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美國近400名華人在麻薩諸塞州Foxborough鎮Marilyn Rodman劇院欣賞中文話劇「金色少年營」首演,為來自麻薩諸塞州、加州、康州九個中文學校的青少年演員的精彩演出歡呼喝彩。話劇「金色少年營」講述一位名校畢業的華裔二代毅然辭去華爾街高薪、投身教育。
  • 美媒:美華裔學生創辦在線家教平臺 免費輔導新移民子女
    來源:中國僑網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新冠疫情期間,紐約的公校開展在線教學,這一舉措給許多學生帶來挑戰,尤其許多英文不好的新移民學生更難聽懂課程,三名華裔高中生創辦免費在線家教計劃,為低年級學生提供免費的課後輔導,讓他們不因疫情而落後學業。
  • 美華裔學生創辦在線家教平臺 免費輔導新移民子女
    中新網8月24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新冠疫情期間,紐約的公校開展在線教學,這一舉措給許多學生帶來挑戰,尤其許多英文不好的新移民學生更難聽懂課程,三名華裔高中生創辦免費在線家教計劃,為低年級學生提供免費的課後輔導,讓他們不因疫情而落後學業。
  • 中文是優勢 美國華裔新移民學生不應放棄
    大會特設中文專場,紐約大學紐約州大都會地區中心教育專員、前新城高中華裔副校長金世芸強調,中文是新移民子女的優勢,在學好英文的同時不應放棄。金世芸指出,許多新移民的子女初次赴美後,暫時無法跟上學校同學的英語水平,需要另外上英語課。一般來說,英語非母語的移民學生入校後,學校會以英語測試確定學生的英語水平,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語言補習和課程安排。
  • 紐西蘭華裔少女尋根之旅:歧視自己 但想改變世界
    (紐西蘭《中文先驅報》)中國僑網3月15日電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報》報導,一部講述華裔尋根故事的話劇在紐西蘭上演,其幕後主創大多是海外長大的華人移民後代。記者採訪了該話劇的製作人Julie Zhu,聽聽這個華裔女孩講述她的「尋根」故事。文章摘編如下:二月末三月初,暑氣將逝,《根》(Roots)在奧克蘭連映六場。
  • 祖輩赴美後改姓 華裔移民後代尋找族譜還原中文姓
    原標題:祖輩赴美後改姓 華裔移民後代尋找族譜還原中文姓氏中新網6月1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祖輩來自中國臺山,並在赴美後將本姓「溫」改為King的第四代華裔移民溫佑華(Tony King),從8年前對家族歷史產生興趣,自學掌握了諸多搜尋家族歷史和材料的技巧,在無法讀寫中文的情況下
  • 3749名海外華裔青少年雲集「尋根」 書寫中華文化的「傳」與「承」
    :龐然丹、應浩然 加拿大湖南商會:範與書、劉一一 美國菁英學院:史琢玉、張文樂 USCA美中教育文化聯盟 :賈盈盈、李陽陽 西班牙烏蘭語言學校:韓昊澤、陳蕭旭 第4期
  • 陶「醉」南風古灶 海外華裔少年尋根祖輩文化
    昨天,來自緬甸的華裔王子豔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做的「全家福」陶泥作品塞進書包。    昨日,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活動走進佛山。來自全球亞、歐、南美、北美、非、澳六大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個團組1000名營員不顧風雨,參觀了有五百餘年歷史的南風古灶,並現場玩起了陶藝。    「我們去了廣州、深圳,但佛山的南風古灶更有風韻,很新鮮。」
  • 美國華裔移民的文化認同
    人是群居的動物,需要有認同感才能有歸屬感有安全感,是安身立命的後盾,孔老夫子也說﹕「吾從眾」,而文化認同始終是維繫社會秩序的黏合劑,黏合起相同的價值觀念,相似的理想,過的才是有夢想的未來,華裔美國人卻遇上了認同的困境。  黃皮膚黑頭髮雖是美國生美國長,有一位女士被選為陪審團法官竟然對她說:「你英文講得很好。」
  • 漢語熱催生海外華裔青少年祖籍國「尋根」
    摘要:(記者 唐小晴)全球興起的漢語熱正在催生海外華裔青少年回到祖籍國「尋根」。這些海外華裔青少年都有自己的中文名字,年紀最小的7歲,最大的19歲,大部分的祖籍是湖南。 中新社長沙7月6日電 (記者 唐小晴)全球興起的漢語熱正在催生海外華裔青少年回到祖籍國「尋根」。
  • 海外華裔青少年回閩尋根 重走朱子求學路
    來自美國的華裔少年曹晨曦在福建武夷山尋找到了一片清涼。7月19日-31日,2018「親情中華」夏令營在福建舉辦。在活動期間,曹晨曦遊覽了武夷山的大紅袍、天遊景區,在巖峰幽谷之間,感受「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的山水畫意。  與曹晨曦同行的小夥伴有32人,他們都是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的華裔青少年。
  • 美華人為學中文各顯神通:舉家搬遷 僱普通話保姆
    美華人為學中文各顯神通:舉家搬遷 僱普通話保姆 華人家長和孩子參加雙語故事會  據《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報導,該報的華裔記者常辛迪(Cindy Chang,音譯)幼年時隨家人移民來美。當開始上學時,她很不情願說中文,因為全班只有她一個亞裔,她覺得說中文很格格不入。於是,父母同意了常的做法,家裡也只說英文、用刀叉。  常稱,那時「全球化」的說法還沒發明,移民都希望能融入新文化,而非繼承原文化。
  • 美國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開放報名
    美國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開放報名
  • 澳洲華裔藝術家楊威廉講述尋根故事 探討身份認同
    澳洲華裔藝術家楊威廉講述尋根故事 探討身份認同
  • 認祖宗不亦樂乎 24年尋根之旅牽回幾多中國心(組圖)
    」一行15人抵達廣州;兩天後,英國華裔青年烹飪夏令營團也抵穗,雙雙拉開今年「尋根之旅——相約廣東」大型華裔尋根夏令營帷幕。面對滄桑的祖屋,向祖先燒香叩首,喝一口家鄉水,捧一把故鄉土,這些自小在海外長大的華裔新生代,興奮難抑:我找到根了!  自此,以「尋根。中華文化」為主題的華裔夏令營活動持續至今,已有24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廣東各級僑辦共舉辦的「華裔尋根夏(冬)令營」達300多期,營員來自五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人數超過萬人。
  • 美國移民不願承認華裔身份 丟棄中文和華人傳統
    「不願讓別人認出我是華裔」  本報特約撰稿 白文靜  老丁和我認識很多年了,他早在10多年前移民美國,從餐廳跑堂幹到經理,最後在北加州灣區開起了屬於自己的、有200多個餐位的高級餐廳。他的別墅在灣區「高尚住宅區」,上下三層,前後有花園,顯得既舒適又雅致。
  • 美華裔創作現代舞再現百年前移民與命運抗爭故事
    美華裔創作現代舞再現百年前移民與命運抗爭故事 圖為李小玉  這也是迪·楊博物館本年度駐館舞蹈家李小玉和作曲家王世明再次合作,用音樂和舞蹈講述華裔移民的歷史。他們此前曾共同創作了《旅客》、《倒影》等,分別在美國東西兩岸舞臺及大學校園表演。  李小玉對中新社記者介紹說,1874年誕生的金美倫堂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是舊金山華裔移民女子的庇護天堂。
  • 越南華裔青少年赴廣西防城港「尋根」
    越南華裔青少年赴廣西防城港「尋根」 >   中新社防城港6月18日電 (譚海東 馮抒敏)6月18日,2013年越南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在廣西東興市開營。
  • 加拿大華裔家長寄望子女語言學習擁有「三把刀」
    語言的學習,不僅困擾著第一代新移民,華裔子弟也要為此奮鬥不息。  孩子母語差 父母也無奈   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正在全國各地進行,根據2006年人口普查資料,華語是加拿大僅次於英法的第三通用語言,母語(Mother tongue)為華語者超過100萬人,較1971年的不足10萬人成長10倍以上。
  • 中國尋根之旅:160餘名海外華裔青少年來遂寧遊學 體驗農耕
    菲律賓等7個國家的162名華裔青少年在遂寧展開了為期三天的「尋根」之旅和遊學活動。  據了解,本次活動為2016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四川營活動的一部分。整個活動由國務院僑務辦主辦,省外事僑務辦公室、相關地市州承辦,希望能進一步做好海外華文教育工作,涵養僑務資源,培養海外華裔新生代對祖籍國文化的認知與感情。  「四川太好玩,太精彩了。大熊貓、許願樹、武術,孩子們都特別喜歡,也對祖籍國中國的很多東西好奇。」印尼團帶隊老師黃老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