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老人花十年時間寫成《重慶方言辭典》 草稿重達27公斤

2020-12-11 上遊新聞

05-07 16:02:04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一罈子泡蘿蔔——抓不到姜(韁)」「荷心炒粉條——無孔不入」「盯不倒秤」「滴滴尕尕兒」「賣蝦不拿秤——抓瞎(蝦)」……這些有意思的重慶民間方言,短短一兩個字卻蘊藏許多道理、經驗。當下,有些方言依然在人們的交流中使用,而另一部分已少有人提及,再過數年,可能就會瀕臨失傳。

為讓這些老祖宗留下的語言文化寶貝流傳下來,並讓後代更清晰了解其含議。重慶巴南區木洞鎮的一位退休幹部,歷時十年,爬涉巴渝山水,走家串戶,海量收集,整理編輯,優選出30000餘條民間方言詞條,併集結出版《重慶方言辭典》。

十年收集草稿重達27公斤

這位65歲的老人名叫李元烈,是巴南區木洞鎮文化服務中心事業幹部,於2015年10月退休。作為深耕基層文化的工作者,退休前,他因工作關係,與普通群眾接觸較多,經常會接觸到民間俗語,他深感這些巴渝民間方言文化,含議深刻,博大精深,應該得到傳氶和發揚。

在十年前,他便萌生了將這些方言、俗語、歇後語,集結成冊,以辭典的方式收錄,注音、釋義,讓它們都能流傳下去。

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在平時的工作中就注意收集,有時走村串戶他就會特意去和一些年長者溝通,一聽到有意思的方言,便馬上掏出紙筆記錄。

「我的草稿中,大部分是煙盒紙。」李元烈說,有時遇到沒帶紙張,他便將香菸取出,用煙盒紙現場記錄,生怕錯過一個有意思的方言。

數年時間,他的草稿加在一起重達27公斤。這些都是他收集的原始素材,因工作時間緊張,他沒時間整理草稿,就著重收集,等有時間再進行精選。

辭典初稿多達120萬字

2015年,李元烈退休,他有了更多時間來收集整理民間方言。

在退休後的幾年時間裡,他上山下鄉,走家串戶,問尋民間百姓、親朋好友,繼續擴大方言詞彙量。遇到不懂的,他就一再向別人請教,有時一句方言,每個人說出的意思都不一樣,他就不斷尋找多人求證,得到最接近原意的表達。

雖然是方言的收集,但李元烈相當嚴謹。在收集過程中,遇到一些口語,根本查不到這個字該如何寫,為一個字,李元烈上網、向人請教,查遍十多本詞典,最終這個字的寫法、讀音、意思,準確呈現。

還有一些民間口語,他在注釋時,就會將口語轉化為書面語言,「作為辭典,就應該有傳播教化功能,讓更多年輕人、外地朋友能夠看懂。」

最終,李元烈經過海量收集,民間成語、諺語、格言、警句、歇後語、俗語、慣用辭等,形成多達120萬字的初稿。

新書出版獲專家稱讚

「這些民間方言,流行於普通勞動人民中,是人民群眾生產經驗和生活經驗的總結,語言智慧的結晶。」李元烈說,這些方言中也存在一些糟粕,於是他在整理過程中,進行了提煉去粗,將重複的、粗俗或有色情意味的詞條全部去掉。

經李元烈幾年的整理,最終形成85萬字、30000餘條民間方言詞條,按首字的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並逐條註解加定義,編印成辭典,最終形成《重慶方言辭典》。

李元烈將書稿郵寄到中國教育科學出版集團。中國教育科學出版集團責任總編陳鐵棟在給李元烈的信函中稱:《重慶方言辭典》收集的3萬餘詞條舉世無雙!《重慶方言辭典》的詞條解釋加定義舉世無雙!

《重慶方言辭典》於今年4月第一版印刷出版。全書752頁,共計85萬字。

新聞多一點>>

這些方言你都曉得是啥子意思嗎?

草繩拔河——經不住扯:教導義。本指草繩用來做拔河運動的繩經不住拉。實指因經濟或時間的關係,再也經不起拖延、折騰。

草帽當鑼——響(想)不起來:健忘義。本指草帽質軟,當鑼打時沒有撞擊聲,所以不會有響聲。實指所指之事已經忘記,一時想不起來。

結孽子:本指結仇,實指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中得罪了人,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盯不到遭頭:借指看不到事情的徵候。

滴滴尕尕兒:戲謔義。本一象聲詞。實指很少的事或物。

覿起幹:針鋒相對義。本指當著他人的面幹事。實指雙方因故面對面不的,互不相讓針鋒相對。

噔啦麻糖:戲謔義。本指像麻糖那樣黏扯。特指男女之間關係暖昧。

繃重八重:誇張義。本指重,很重。實指物體十分的沉重。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野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六旬老人出版《重慶方言辭典》 草稿重20多公斤
    六旬老人出版《重慶方言辭典》 草稿重20多公斤 2020-05-27 09:3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一位「老濟南」花數十年編纂濟南方言俗語辭典
    平時一些張嘴就來卻難寫難解釋的濟南俗語方言,在這裡都有了出處釋義。近日,一位普通的「老濟南」歷經數十年搜集整理的《濟南方言俗語辭典》創作修改完畢。記者先睹為快,看到了這本《濟南方言俗語辭典》的部分稿樣,並電話採訪了該書的作者董文斌。說起這本書稿的源起及寫作過程,他滔滔不絕。  董文斌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濟南人。從上小學起,董文斌就對濟南的方言感興趣。
  • 3月起重慶65歲以上老人申辦免費公交IC卡 可到14個服務網點
    華龍網2月28日22時05分訊(記者劉豔)3月1日起,重慶65歲以上老人乘坐主城區公共運輸,可以使用免費公交IC卡啦。今(28)日,記者從重慶城市通卡公司了解到,前期集中申辦的65歲至70歲敬老卡現已全部寄送到位。
  • 86歲獨自出國,還將遊歷寫成書,這是人家的退休生活
    86歲獨自出國,還將遊歷寫成書,這是人家的退休生活 2020-12-17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海寧方言「電子辭典」出爐 北大學霸宅家開發方言翻譯神器
    就讀於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金融專業的高材生陳熙元幹的事兒跟大家都不一樣,他利用這個「超長假期」開發出了一個海寧方言辭典小程序。這個小程序簡單來說就是電子版的「海寧方言辭典」,輸入漢字就可以查詢相應的海寧方言讀音,還有音頻教你怎麼發音。同時,在詞彙查詢部分還能做到普通話和海寧方言互查,可以說是學習了解海寧方言的「神器」,感興趣的可以去體驗一下。
  • 重慶「棒棒」十年扛出一套房,曾經扛過235公斤的貨物!
    十年前,重慶「棒棒」冉師傅帶著兒子背著貨物的照片紅遍網際網路。 十年後,冉師傅用自己的力量在重慶解放碑市中心「扛」出了一套房。這是愛的力量,是堅持的結果。冉師傅高興的是,他成長中的兒子理解自己所肩負的愛和責任。他說父親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張父子照片曾經傳遍全國,現在他們的故事比照片更感人。
  • 世界上最奇葩的吉尼斯,第二項紀錄的紙飛機重達680公斤!
    這其中當然有很多讓人覺得十奇葩的紀錄,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世界上最奇葩的吉尼斯,第二項紀錄的紙飛機重達680公斤!1、世界上最長的懸挑空中玻璃走廊這個創造世界紀錄的懸挑空中玻璃走廊位於中國重慶萬盛的一個主題公園內,懸在百米高的峭壁上,向外延伸了69.6米,為了更好的景觀,這座橋的橋面全是透明玻璃。
  • 追尋失落的「黃金國」:重達兩公斤的黃金面具、手戴戒指的木乃伊……
    三百多年裡的時間裡,先後有幾百支探險隊,懷著瘋狂的「黃金夢」來到南美叢林,但進去的多,出來的少。他們的目的地,是一個由黃金鑄造的國度——「黃金國」。雖然人們前赴後繼,但那個神秘的「黃金國」卻還是無法找到。如今,這個神秘國度所誕生的精美黃金製品,卻在端午節假期的第一天來到重慶了。
  • 美國男子患病下體異常腫大 陰囊重達36公斤(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6日報導,美國密西根州巴特爾克裡克市(BattleCreek)40歲男子丹·毛雷爾(DanMaurer)因患陰囊淋巴水腫,陰囊重量增至36公斤,對其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 這個老外花18年編出首部「廈英辭典」
    》(1848)、羅啻的《英漢廈門方言羅馬注音手冊》(1855)、麥嘉湖《廈門方言手冊》(1871)、杜嘉德的《廈英大辭典》(1873),打馬字的《廈門音個字典》(1894)、甘為霖的《廈門音新字典》(1913)、巴克禮《廈英大辭典補編》(1923)等。
  • 重慶老年人免費乘車卡年齡調整至65歲 10日起線上申請辦理
    根據重慶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的《重慶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老年人免費乘坐重慶公共運輸(公交車、軌道交通、凱旋路電梯、皇冠扶梯、長江索道等公共運輸工具)的年齡下限,由70歲調整為65歲,並於2018年3月1日起實施。
  • 保衛重慶方言:官方選70人錄音
    重慶市被教育部列為首批4個省市之一,萬州區、黔江區、涪陵區、渝中區、巴南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城口縣、巫山縣10個區縣為重慶首批試點區縣。試點從挑選方言發音人開始,據介紹,各區縣將在老城區(區縣行政中心所在地)遴選方言調查對象7名,其中方言發音人4名(分別為55-65歲老年男性、女性方言發音人各1名;25-35歲青年男性、女性方言發音人各1名);地方普通話發音人3名。
  • 7歲開始製作, 重慶風箏老人65年做了2000多隻風箏
    重慶發布消息,他從7歲開始製作風箏65年來製作了兩千多隻談到自己半個多世紀的風箏情緣老人說「只因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的楊興鍾是遠近聞名的「風箏老人」。跨進楊興鍾家,仿佛走進了「風箏世界」。從沒有支架的「無骨風箏」,到尋常的平板動物風箏,再到立體的「巨龍風箏」,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間裡,存放著近百隻風箏。
  • 重慶27所高中升為重點中學 優質高中覆蓋率達65%
    重慶27所高中升為重點中學 優質高中覆蓋率達65%   中新網重慶10月24日電 (劉相琳)記者24日從重慶市教委獲悉,重慶開展普通高中捆綁發展工作以來,27所被捆綁普通高中躋身重點中學行列,目前重慶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覆蓋率已提高至65%。
  • 重達2.65公斤!雲南一患者頸部巨大腫瘤被成功切除
    雲南網訊(記者彭錫)脖子上切除的腫瘤重達2.65公斤!近日,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下稱:省一院)乳腺甲狀腺外科順利完成一例右側頸部巨大腫瘤切除手術。 在省一院乳腺甲狀腺外科住院病房,患者張文(化名)表示,自己57歲,是曲靖宣威人,2017年曾發現右側的脖子上有腫物。
  • 2019年廣東人口超1.15億 65歲及以上老人首次突破千萬
    廣東常住人口 男性比女性多523萬  全省65歲及以上老人首次突破千萬  根據新近發布的2019年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2019年末廣東常住人口超1.15億,一年淨增175萬。
  • 為什麼一些獨居老人會感染愛滋病?這三位65歲的老人這樣說
    這三個65歲的獨居老人這樣說。李大媽/65歲我一個人住了我十年前去世了老伴兒,他走的時候,他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家庭,所以我一個人呆在家裡。張大媽/65歲八年前,我和前夫離婚了,從那以後,我就一個人住了,我周圍的人都勸我不要離開,但我們不能再繼續很久了,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忍受了度日如年,最後在孩子們結婚那一天時離婚了。
  • 重慶老人寫120萬字手稿還原長江船夫生活
    從田洪光家的窗戶望出去,是霧蒙蒙的重慶,長江就在幾百米外。  一臺款式過時的桌上型電腦擺在這扇窗邊。一塊皺皺巴巴的紅布小心地蓋在鍵盤上,椅子的扶手壞了,只能用一塊木板和兩根黃色皮筋將它綁起來。83歲的田洪光老人在這裡消磨每一天的大部分時光,他總是弓著後背,用自己榆樹皮一樣蒼老的雙手在電腦上敲打。
  • 山東65歲以上老人護照、港澳通行證等免費寄!
    據介紹,用白色信封寄遞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證件,申請人無需支付費用。  前來濟南市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廳辦證的湯阿姨進門就看到出入境又多了一項服務新舉措,65歲以上老人辦證可免費郵寄到家,今年75歲的她開心地說,「辦證取證來回跑,對我這樣上了歲數,腿腳又不好的老人來說還是不方便,免費郵寄不只是省幾十塊錢的事!」湯阿姨告訴記者,她的兒子、女兒都在國外,她常要辦理、領取各種證件,免費郵寄為她提供了極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