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警方調查校園欺凌 25%孩子選擇忍氣吞聲

2020-12-25 大蘇網

「六一」兒童節來臨,近年來頻頻見諸媒體的校園欺凌、校園暴力事件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那麼,當遇到此類事件孩子們會怎麼做呢?近日,南京秦淮警方走進校園進行了調查。讓人意外的是,受訪的100名學生中,有25%的人選擇了忍氣吞聲。

5月26日,南京秦淮警方走進校園,進行了一場有關校園欺凌的問卷調查。被調查的對象包括100名學生和100位家長,學生年齡段涵蓋了小學、初中和高中。問卷共5個問題,前三個針對學生,後兩個針對家長。

問題1:是否遇到過校園欺凌或暴力

調查結果顯示,72%的學生表示,從未接觸到校園欺凌;23%的學生表示,聽說或者見過校園欺凌;5%的學生表示,親身經歷或參與過校園欺凌。警方在調查中發現,參與調查的人員中,聽說、見過或遭遇過校園欺凌的,絕大部分為男生。

問題2:校園欺凌發生的年齡段

在學生眼中,發生校園欺凌的年齡段分布也有差異。有19%的人選擇了小學階段,72%的人選擇了初中階段,高中階段則為9%。

民警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一數據和警方接報的校園欺凌案件學生年齡段相符,這需要家長們尤其注意。初中階段,學生身體雖然成長但心智尚未成熟,是孩子最容易出問題的階段。

問題3:

你(學生)遇到校園欺凌或暴力會怎麼做

這一問題主要是檢測學生們對校園欺凌的應對能力。其中54%的人選擇了向家長或者老師反映,14%的人選擇向他人或警方求助,不過仍有25%的人選擇忍氣吞聲。調查結果讓警方意識到,不少未成年犯罪的隱患可能就源於此處,個別人選擇了報復,而這些報復的案例警方就遇到過。

今年4月,南京秦淮警方大校場派出所處理過一起學生間鬥毆案件,其中兩名學生受傷頗為嚴重,而事件的起因正是伺機報復。

問題4:

你的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或者暴力會怎麼做

這一問題由家長來答。讓人慶幸的是,沒有一位家長向校園欺凌妥協。71%的人選擇立即和校方溝通了解,8%的人找對方家長理論,還有20%的人選擇報警。

「對於校園欺凌,家長還是應該理性處理。」民警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朝天宮派出所曾處理過一起家長參與毆打學生的案件。結果,此學生家長被警方處罰,而他的孩子也被學校勸退。顯而易見,暴力最終不能解決問題。

問題5:

面對校園欺凌,作為家長你覺得正常嗎

此項調查結果出乎警方意料之外,32%的參與者認為,小孩子之間打架很正常;8%認為幾乎每個學校都有,能理解但不贊同;深惡痛絕者佔52%;認為與我無關者佔8%。

對於校園欺凌,幾乎有一半的家長沒有選擇重視,而是覺得正常或不關自己的事。民警表示,可能正是這種態度最終導致了不少未成年犯罪的發生。民警提醒,家長在子女遇到校園欺凌後,應該做好孩子的心理輔導,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未成年犯罪的發生。

讓孩子免遭侵害,需要全社會的關愛

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江蘇高院和常州市中院以校園內發生的暴力、性侵案件為主題,精選典型案例予以公布。希望藉此讓全社會都能夠高度關注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防治,重視維護未成年人的人身和財產權利。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為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長護航。

家長、學校缺位導致三起悲劇

●2016年5月25日,時年16歲的湯某某因瑣事與鄰班同學邱某某發生口角,繼而推搡。之後,邱某某找來劉某某等人教訓湯某某,結果劉某某被湯某某刺死。法院依法判處湯某某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

●2016年10月15日,時年16歲的程某某進入教室門時與同學陳某某發生衝突,在雙方扭打過程中,陳某某被程某某刺死。最終法院依法判處程某某有期徒刑五年。

●2017年2月21日下午,16歲的陶某某在課間與同學玩耍時用粉筆頭砸中同學張某某,兩人發生爭執繼而扭打。其間,陶某某從口袋裡掏出摺疊刀對張某某左胸部、左側胸背部等部位進行捅刺。經鑑定,張某某心包及右心室損傷程度屬重傷二級。法院依法判處陶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

【法官評析】法官表示,這3起案件均是典型的由校園欺凌、校園暴力引發的暴力案件。究其成因,首先是青少年心智不成熟。中學生正值青春期,逆反心理較為嚴重,行事較為衝動,不能理性控制情緒,合理解決衝突。其次,家長監管責任缺失。湯某某常年隨爺爺生活,父母在外地工作;陶某某父親正在監獄服刑,母親在外打工,其一直跟隨奶奶生活。再次,學校安全管理不到位。三起案件中,3名被告人平時均有隨身帶刀到學校的表現,學校如能及時發現並制止,或許可以避免慘案發生。

與班上男生發生性關係,初中女教師獲刑3年

●常州市金壇區某中學女教師黃某,與其班上的男學生王某多次發生性關係,因犯猥褻兒童罪,該女教師被判刑3年。

據了解,黃某2013年時擔任受害人王某(男,2001年生)所在初一某班班主任。黃某在明知其學生王某未滿十四周歲的情況下,仍於2014年3月至8月間,在家中、賓館等地多次與王某發生性關係。案發後,黃某被金壇區檢察院以涉嫌猥褻兒童罪起訴至法院。常州市金壇區人民法院審理後判決:被告人黃某犯猥褻兒童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據了解,該起案件中,黃某30歲左右年紀,離異。黃某與王某多次發生關係後,王某的家人從王某的聊天記錄中發現有些不正常,結合該段時間孩子成績下降、經常不回家、甚至夜不歸宿,感覺到情況異常,於是反映到學校,由此案發。

黃某為何沒有被以強姦罪論處?該案辦案法官介紹,因為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強姦罪,侵犯的客體是婦女性的不可侵犯的權利。也就是說,強姦罪的受侵害對象,必須是女性。因此,該起案件中,黃某不構成強姦罪,而以猥褻兒童罪論處。不滿十四周歲的男童女童都可以作為該罪的受害人或猥褻對象。

●汪某某是江蘇某小學教師。2015年6月上旬、中旬,其先後兩次在其辦公室內採用親吻嘴部、撫摸隱私部位等方式對7歲的湯某某進行猥褻。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汪某某猥褻不滿十四周歲的兒童,其行為已構成猥褻兒童罪,依法應當從重處罰。依法判處汪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

●孫某同樣是某小學教師,還是班主任。孫某於2016年3月至6月,多次在學校教室內將手伸進女學生的衣服內撫摸隱私部位,對女學生進行猥褻。涉及被害人4人,均未滿14周歲。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孫某行為已構成猥褻兒童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六年;禁止孫某在五年內從事教育及相關工作。

【法官評析】法官表示,教師猥褻學生的刑事案件雖屬極少數,但犯罪性質嚴重,社會影響惡劣,危害學生終身。對未成年人和家長要加強法制教育,使學生和家長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及有關保護青少年學生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內容,要根據不同年齡、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認知接受能力,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和性安全教育,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敢於揭發性犯罪行為,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抵禦不法侵害、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陶維洲 劉國慶 秦公軒 趙祥 沈法軒 常法宣)

相關焦點

  •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語言欺凌是主要形式
    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20日在中南大學舉辦「社會風險與校園治理」高端論壇,集中討論中國社會風險演化及其防控、校園安全治理現狀與發展方向等內容。當天,《中國應急教育與校園安全發展報告——2017》、《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在論壇上發布。其中,《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的數據來源由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和中南大學社會風險研究中心聯合發布。
  •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發布:語言欺凌是主要形式
    據湖南紅網報導,為增強社會風險防控能力,進一步樹立安全發展理念,紮實做好校園治理工作,昨日(5月20日),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在中南大學舉辦「社會風險與校園治理」高端論壇。 論壇上發布了《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與《中國應急教育與校園安全發展報告——2017》。《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指出,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
  • 南京中學生調研「校園欺凌」議題帶到全國兩會
    &nbsp&nbsp&nbsp&nbsp參與「校園欺凌」調研的杜從周本人供圖&nbsp&nbsp&nbsp&nbsp近日,南京外國語學校國際部中英班高二(2)班的杜從周和同學們做了一項調查,發現超過90%的受訪者在青少年階段存在生理、心理上的問題。
  • 校園欺凌 ,南京說「不」!
    意見提出,各所學校實行安全工作校長(園長)負責制,「保安」的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0周歲,校園及周邊一定範圍內劃設學生安全區域,禁止設立上網服務、娛樂、彩票專營等營業場所,向校園欺凌行為「亮劍」,使校園成為最安全、最陽光的地方。
  •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發布 語言欺凌佔比高
    中新網長沙5月20日電 (張雲)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20日在中南大學舉辦「社會風險與校園治理」高端論壇,集中討論中國社會風險演化及其防控、校園安全治理現狀與發展方向等內容。當天,《中國應急教育與校園安全發展報告——2017》、《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在論壇上發布。
  • 心理報告—校園欺凌
    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有57.5%的校園暴力案件為故意傷害案件。其中,高達88.74%的案件導致受害人存在傷亡情況。據騰訊發起的一次校園欺凌樣貌調查數據顯示: 3萬6千名網友參與調查,超過一半的人表示親身經歷過校園欺凌。多麼令人震撼的數據,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的發達,校園欺凌現象愈來愈嚴重,其手段也愈來愈可怕。
  • 潛伏在孩子身邊的校園欺凌
    所謂力量的差異可能是身體上、關係上、情感上或者心理上的,比如,一個孩子轉到了一個新的學校、一個身體有殘疾的孩子來到一個新的團體、一個學習成績很差的孩子在一個班集體裡等,都有可能發生欺凌事件。對受害者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欺凌。三欺凌者的特徵欺凌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由於欺凌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權力或體型等因素的不對等,受害者不敢或無法有效的反抗校園欺凌。
  • 面對校園欺凌要勇敢說不,校園欺凌的危害,及解決辦法你知道嗎?
    校園生活應該對很多人來講都是美好的,但是最近幾年,校園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噩夢,原因是校園欺凌越來越頻繁化,很多人因此走上不歸路。校園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音及網絡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時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校園欺凌通常會造成受害人心靈創傷,是一種反社會行為,是各國重點治理對象。
  • 校園欺凌問卷調查題目怎麼設置?學校如何防治校園欺凌
    ­  根據學者調查研究發現,日本學生的網絡欺凌,隨學習水平不同,呈現的特點也不同。學習水平低的學生多通過社交平臺直接貶低,屬於「誹謗中傷型」,學習水平高的學生多是向非特定人群公開信息的「信息洩露型」。該調查還發現,僅依靠家庭中規定孩子的「使用網際網路原則」是不足的,被調查的中學生中,27.4%的學生家裡有明確規定,然而這些學生中發生網絡欺凌的佔6.0%;沒有明確規定的學生中發生網絡欺凌的佔4.9%。因此需要學校進一步指導學生規範使用網際網路。
  • 提醒:孩子出現這五種跡象 可能是遭到了校園欺凌
    孩子出現這五種跡象 可能是遭到了校園欺凌近日,網上一則消息顯示,雲南2名小學生遭遇校園欺凌,被5名學生強行脫褲後用開水燙傷。施暴者是三年級小學生。「媽媽你不要送我讀書了,我怕那些人再打我,欺負我。」其中一名遭欺凌的男孩兒哭著乞求媽媽。類似的校園欺凌事件,除了國家出臺治理方案,家長該怎麼辦?
  • 15歲女生遭欺凌被扒光上衣扇耳光 警方已介入調查
    記者第一時間趕赴福建中華技師學院,多名學生證實,學校女生宿舍確實有發生欺凌事件。而該校保安稱,因領導不在,無法接受採訪。目前,閩侯縣祥謙派出所已介入調查。家屬:女生回家後,將自己「封閉」起來記者了解到,這是11月24日發生在福建中華技師學院宿舍內的一幕。
  • 校園欺凌現象調查:不容忽視的隱痛
    央廣網北京12月14日消息(記者孫瑩 劉會民)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最近,中關村二小學生涉嫌「欺凌」事件引爆網絡。一位學生家長稱,孩子被同班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造成重度抑鬱。昨天(13日),中關村二小披露事情基本經過及調查情況,認為涉事的三名學生屬於正常的同學關係,沒有明顯的矛盾衝突,該「偶發事件」不足以認定涉事學生的行為構成校園「欺凌」或「暴力」。
  • 孩子在學校遭「欺凌」,選擇忍讓還是反擊,這位父親的做法就很棒
    孩子是我們的心頭肉,我們肯定不想讓孩子受到一點的傷害。如果我們孩子在校園遇到了欺凌,我們該怎麼辦呢?很多人往往不知道怎麼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以暴制暴?忍氣吞聲?我想很多家長的第一想法是這兩種,但是我們想一下,這樣的做法有用嗎?能不能讓欺凌者受到懲罰。
  • 校園欺凌正在腐蝕著孩子的三觀
    諾達藥業提醒您:本文共:847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2.4億學生遭受校園欺凌,佔總學生數的三分之一,每65000名兒童中,至少會有一個10~14歲的孩子,因校園欺凌而自殺,校園欺凌已經成為等待解決的世界共性問題。
  • 南京一職高女生遭同班7名女生欺凌錯過畢業考,警方立案調查
    9月3日,江蘇南京。南京應用技術學校一女生於2019年9月轉專業到新班級後,遭同班七名女生聯合欺凌。七人多次對其進行毆打至身體多處受傷。目前,警方已立案調查
  • 小學生遭欺凌衣服被塞鞭炮,面對校園欺凌家長該怎麼辦?
    針對媒體報導的第二起打人事件,當地也已介入調查。一方面我們應該教育孩子不能對他人實施暴力、要知法懂法!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告訴孩子如何面對校園暴力,如果遭遇了校園暴力應該怎麼辦?父母要告訴孩子!1、如果遭遇校園暴力事件一定要及時跟家長老師溝通情況,不要在忍氣吞聲中一個人默默承受身體和心理上的創傷。2、如果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事件後,在心理上出現害怕上學、害怕出門、交友焦慮等情況,需要及時與專業人士交流,從心理層面給予幫助。
  • 四川樂山未成年女孩遭7人欺凌並拍視頻 警方:已介入調查
    來源: 紅星新聞連日來,幾段疑似「一名未成年人被欺凌」的視頻在四川樂山網友的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裡傳播,引發網友廣泛關注。8月27日,四川樂山馬邊警方發布警情通報,目前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並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處理。
  • 江蘇宜興警方:已對毆打欺凌一小女孩的涉事未成年人嚴肅訓誡 責令...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南京7月23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潤文)今天上午,江蘇宜興警方再次就昨日網傳「一名小女孩在宜興某公園被跪打欺凌」事件發布通報稱,事件發生在6月28日宜興市某公園內,警方已對涉事人員進行了嚴肅訓誡,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並依法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 面對校園欺凌,學生和家長怎麼辦?
    純真 見諸微信和報端的就有:被欺凌的孩子殺死了欺負自己七年的同學;被欺凌的孩子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被家長、老師欺凌的孩子從高樓一躍而下;幾個孩子打一個孩子,被打的孩子直到死也沒敢還一手肢體攻擊只是肉體傷害,可是精神欺凌之傷口,甚至一生都很難癒合。 小時候,我就經常被同學欺凌。往我的座位上放癩蛤蟆;把毛毛蟲放進我的衣領;我正在聚精會神地聽講,後座或用手指摸我的腋窩,或拽我後腦勺的小辮子;更有甚者,放學路上,被大同學用皮鞭子抽得遍體鱗傷。我忍氣吞聲,到頭來,卻總是我的錯。同學欺負我,老師卻體罰我。回家還得受父親的責罵和暴打。
  • 孩子遭校園欺凌,導致抑鬱與人交流困難,校方:家長讓賠100萬
    毆打辱罵、心理上面的一些惡意欺凌以及輿論謠言壓力,一系列的行為都成為了校園欺凌當中最主要的手段。而最終造成的結果也讓很多人都感覺到非常的不寒而慄,原本認為孩子在學校裡面能夠接受最愛好最安全的教育,但是卻沒想到在學校裡面遭受了這樣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可怕的欺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