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孩子出現這五種跡象 可能是遭到了校園欺凌

2020-12-17 環球網

孩子出現這五種跡象 可能是遭到了校園欺凌

近日,網上一則消息顯示,雲南2名小學生遭遇校園欺凌,被5名學生強行脫褲後用開水燙傷。施暴者是三年級小學生。

「媽媽你不要送我讀書了,我怕那些人再打我,欺負我。」其中一名遭欺凌的男孩兒哭著乞求媽媽。

類似的校園欺凌事件,除了國家出臺治理方案,家長該怎麼辦?有專家指出,作為家長,應該及時發現校園欺凌的徵兆,防患於未然。

【事件】

2名小學生被用開水燙傷

11月28日,雲南2名小學生小航和小龍遭遇校園欺凌,被5名同學強行脫褲後用開水燙傷。

被欺凌後,小龍和小航並沒有告訴老師和家長,而是選擇「忍氣吞聲」。

最早發現孩子不對勁的,是小航的外婆。

小航騙外婆說:「外婆,我被開水燙了,我好痛,走不了路,你帶我去打針吧。」

再繼續問,外婆還發現,小航已經兩天沒吃飯了。

醫生說病情太重,必須到縣裡的醫院看。然而次日抵達建水縣醫院後,醫生稱傷口已感染,必須轉院。

如今,建水縣公安局青龍派出所已接到報案。

2名受傷學生已分別由家長送往醫院治療,青龍鎮黨委、政府及時協調涉事學生家屬到醫院看望受傷學生並先期墊付了醫療費。

據醫生介紹,2名學生傷情穩定,正在康復中。目前,該事件正在進一步處理中。

校園欺凌事件

近兩年屢遭曝光

而河南商報記者搜索發現,近兩年全國各地曝光了不少校園欺凌事件。

2016年7月18日,一段網絡視頻中,女孩平萍被打火機灼燒皮膚和頭髮;冷水從頭潑到腳,扒光衣服被拍裸照。2016年12月13日,因與人發生口角,中關村二小一名學生被脫光上衣拍照。拳打腳踢扇耳光,威脅恐嚇,下跪扒衣等侮辱行為頻頻出現在校園欺凌場景中,本應最讓人安心的校園,卻成了最令人擔心的地方。

為何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層出不窮?鄭州四中初中部教務主任鍾衛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學生之間發生衝突,學生不依賴學校處理。

近年社會上的心理病直接影響到了校園,像好吃懶做、一夜暴富等思想,也慢慢進入校園。

「其實,很多惡性的校園暴力事件,都不是發生在校內,雖然矛盾觸發在校內,但是事情多發生在校外,老師也鞭長莫及,學校想管,可手段、職權有限。」鍾衛民說。

【影響】

校園欺凌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

事情發生一個月了,小航和小龍的母親發現,孩子變了。

「他原來特別活潑,現在脾氣變得很怪,早上醒很早,然後說睡不著,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小龍母親白會珍說。

小航的母親尹麗飛也一直沒再去打工,她說:「我只能對那5個孩子的父母說,請他們好好教育孩子。」

但是,她還說,一旦問當日發生的事,小航就會哭,他現在一刻都不願離開母親。

鄭州市47中政教處副主任展慶領認為,不能把校園欺凌當做簡單的孩子打架,它的後果嚴重得多,甚至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

比如,受虐者會產生報復心理,施虐者會變本加厲等,長期下去,孩子的心性可能會扭曲。

那麼,面對一件件觸目驚心的校園欺凌事件,難道就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法嗎?

【應對】

十一部門聯合下文打擊校園欺凌

一個最新的可喜消息:教育部、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簡稱《方案》)。

12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方案》詳細內容。

《方案》從學生欺凌的界定,到對實施欺凌行為的學生進行教育懲戒,都進行了明確規定。其中,對屢教不改或者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必要時可將實施欺凌學生轉送專門(工讀)學校進行教育。

四項具體措施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方案》明確了積極有效預防學生欺凌的四項舉措:

一、學校加強教育

各中小學校通過每學期開學時集中開展教育、在道德與法治等課程中專門設置教學模塊等方式,定期對中小學生進行學生欺凌防治專題教育。

二、開展家長培訓

通過組織學校或社區定期開展專題培訓課等方式,加強家長培訓,引導廣大家長增強法治意識,落實監護責任,幫助家長了解防治學生欺凌知識。

三、強化學校管理

加快推進校園視頻監控系統、緊急報警裝置等建設,建立健全防治學生欺凌工作各項規章制度,學校根據實際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

四、定期開展排查

通過委託專業第三方機構或組織學校等方式,定期開展針對全體學生的防治學生欺凌專項調查。及時查找可能發生欺凌事件的苗頭或跡象。

【提醒】

校園欺凌早知道這些跡象要警惕

據專家稱,以下這些跡象很可能表示你家孩子正遭受校園欺凌或校園暴力。

1.身體出現人為傷痕

如果孩子上學期間身體表面突然無故出現人為傷痕,比如抓傷、淤青等,很有可能受到了校園欺凌或暴力。

2.心情、情緒等無故變得低落

如果孩子突然厭學、抵制去學校、裝病、逃學或者回到家中常常情緒沮喪,則有可能遭遇欺凌或暴力。

3.個人物品莫名丟失或破損

如果孩子的個人物品,如文具、鞋子、衣服等常常丟失或破損,家長則要警惕校園欺凌或暴力。

4.出現失眠、做噩夢等問題

如果孩子之前睡眠質量不錯,突然出現失眠、做噩夢、尿床等問題,應該引起家長重視,因為這些問題是孩子遭受暴力的一種表現。

5.自我傷害、自虐,甚至自殺

如果孩子出現自我傷害或者自殺等嚴重行為,家長應該高度重視了,要及時帶孩子看心理醫生或者諮詢專家。

相關焦點

  • 專家提醒:孩子5種表現可能是遇到校園欺凌的信號
    &nbsp&nbsp&nbsp&nbsp專家在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宣講活動上提醒家長——&nbsp&nbsp&nbsp&nbsp孩子的5種表現可能是遇到校園欺凌的信號&nbsp&nbsp
  • 孩子出現以下幾種變化,可能正在經歷校園欺凌,父母要多關注
    孩子出現以下幾種變化,可能正在經歷校園欺凌,父母要多關注所以,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後,他會拒絕去廁所,以免在遭遇校園霸凌事件,所以他更愛待在人多的地方,這就造成孩子不願意去廁所,就算想要去廁所也要憋著回家再上。
  • 7個可能表明孩子在學校裡遇到了麻煩或被欺凌的跡象
    任何一位家長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的,但從孩子上學開始,他們有大量的時間都是在遠離家長的地方度過的。因此,家長們可能很難知道孩子們一天裡都是怎麼過的,是否有遭遇欺負,甚至霸凌。但有一些跡象其實是有可能告知我們這一點的。這一次,就讓小編為你帶來,可能表明孩子在學校遇到麻煩的7個跡象。
  • 孩子身上出現這四種異常,很可能是受到校園欺凌,家長不可不知
    ,有些孩子可能家境不好,或者是嫉妒心作祟,所以喜歡搶奪他人物品。>哪些異常表現,意味著孩子可能受到了校園欺凌但是公共廁所往往是沒有攝像頭的,所以很多校園欺凌通常發生在這裡。如果孩子突然不願意在學校上廁所,總是把生理需求憋到回家解決,那麼家長就要警惕是不是孩子對學校的廁所有牴觸情緒了。
  • 如何與孩子討論欺凌——給家長的建議
    男孩更有可能遭到身體欺凌,而女孩更可能遭受心理欺凌。欺凌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種行為模式。實施欺凌行為的兒童通常屬於地位更高或更有力量的群體,例如那些年齡更大、身體更強壯或群體中更受捧的孩子。困境兒童遭遇欺凌的風險會更大。
  • 潛伏在孩子身邊的校園欺凌
    所謂力量的差異可能是身體上、關係上、情感上或者心理上的,比如,一個孩子轉到了一個新的學校、一個身體有殘疾的孩子來到一個新的團體、一個學習成績很差的孩子在一個班集體裡等,都有可能發生欺凌事件。校園欺凌在許多種場合下都有可能發生,不只發生在校園,也可能發生在校外,甚至網際網路上。比如:上下學途中、午休時間、課間休息、體育課、廁所裡、放學後的路上,甚至還會發生在校車上等成年人看不到的或人少僻靜的地方。
  • 五個社交故事,教會孩子面對校園欺凌
    這幾天北京中關村二小的校園欺凌事件被大家討論得熱火朝天,今天我們請來石薈老師來講講,如何用社交故事幫助我們的孩子面對欺凌。  五個社交故事,教會孩子面對校園欺凌  文/石薈  這兩天,微信朋友圈裡和各個教育有關的微信群裡面被北京一個孩子遭到校園欺凌的事情刷屏了。我深深地同情這個孩子和家庭的遭遇,但是我也感謝他們勇敢地將這件事情說出來,讓類似的事情得到學校、家長以及整個社會的重視。大家終於開始關注這個早就需要拿出來說一說的事兒了。
  • 女兒遭到校園欺凌,紐西蘭這位媽媽的處置方法亮了!
    在紐西蘭,一個女生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遭到同學的欺凌。這位母親忍無可忍,她是如何處理的呢?一天,這位母親衝進學校,揪出了霸凌自己女兒的學生,怒扇了她幾個巴掌並警告欺負自己女兒的學生說:你再欺負我女兒試試?!
  • 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被欺凌了?遇上校園欺凌,我們又該怎麼溝通?
    我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去,是希望他能學習到知識,以及交到朋友玩耍的。但是就算在校園之中,還是有著我們想像不到的惡的,那就是校園欺凌。根據調查了解到,絕大部分的校園欺凌發生在高中時期,佔了全部欺凌事件的75%左右。其中,語言欺凌是絕大多數的。
  • 校園欺凌何時休?每次欺凌事件都令人觸目驚心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生,欺凌者不僅對被欺凌者動粗、辱罵,甚至在這過程中還用手機記錄下,上傳到社交平臺,以進行炫耀。不僅不以之為恥,反而以之為榮,對被欺凌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侵害的同時,也極大地破壞了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影響了學生的正常成長。
  • 從河南省柘城縣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探討防止校園欺凌的方法
    結局令人意外也惋惜,但在發生圍毆事件過程中周圍的同學並無反映,是否應該反思一下當前教育環境對素質教育的培養是否合格,前段時間上映《悲傷逆流成河》就是一部反映校園欺凌事件的電影,這篇電影讓我們明白,在校園欺凌事件發生中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去保護別人,而不是做冷眼旁觀人,那樣無異於就是校園欺凌的合謀人。
  • 如何讓孩子避免被「校園欺凌」
    開學之際,如何讓孩子避免被「校園欺凌」?越來越多的人已開始重視 「校園欺凌」事件,我們都有孩子,都會擔心!當孩子被欺凌,不可能只有一次就結束了,有過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形成多次欺凌,往往都是一群欺凌一個,對受害者故意進行欺負、侮辱,給受害者造成身心上的傷害。
  • 校園欺凌案例大曝光,保護孩子,我們該做些什麼?
    在陳琪琪的課本上更寫滿了自己遭到校園欺凌的訴說:「你替她們背黑鍋,被她們侮辱,被打,被罵!」、「我是欠你錢了,還是吃你家大米了??針對我?啊!」、「何必呢,活得這麼累,都是一個宿舍,真當我不知麼,在背後說我壞話?可笑!」
  • 觸目驚心丨面對校園欺凌,應該如何應對?
    校園欺凌是一種暴力調查顯示,全球每年2.46億的兒童受到校園欺凌以上的事件並不罕見中國32.5%的中小學生受到過欺凌在初中校園暴力中,各類欺凌的發生率言語欺凌49.6%社交欺凌37.7%身體欺凌19.1%網絡欺凌14.5%受到欺凌後30%的孩子選擇保持沉默
  • 專家談校園欺凌:被欺凌者若缺乏及時疏導 易轉為欺凌者
    在回答網友關於校園欺凌的提問時,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學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表示,學校應該給孩子培養規則意識、公平意識,不能倚強凌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提醒,被欺凌者若缺乏疏導幹預,容易轉變成欺凌者,因此,欺凌發生後要第一時間處理,傾聽孩子的痛苦、進行安撫,及時幫助解決。
  • 校園欺凌發生時 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宗春山認為,在5種校園欺凌事件(身體欺凌、言語欺凌、財物欺凌、關係欺凌、網絡欺凌)中,首要的判斷指標是「不對等」。欺凌是一種不對等的攻擊行為,包括力量的強弱、地位的高低、年齡的大小,以及欺凌者的獲勝感與受害者的痛苦羞愧這種情緒的不對等。還有三個關鍵點是動機出於蓄意或惡意、行為上是欺負或侮辱、造成被欺凌者的身心傷害。
  • 心理報告—校園欺凌
    這些受訪者如今都已成年,但對於校園時代的「陰影」卻一直揮之不去。這足以看出校園欺凌的嚴重性。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校園暴力和欺凌》數據顯示,32.5%的學生遭到過校園欺凌。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每年2.46億學生因欺凌而痛苦。2018年,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
  • 校園欺凌正在腐蝕著孩子的三觀
    諾達藥業提醒您:本文共:847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2.4億學生遭受校園欺凌,佔總學生數的三分之一,每65000名兒童中,至少會有一個10~14歲的孩子,因校園欺凌而自殺,校園欺凌已經成為等待解決的世界共性問題。
  • 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種表現,可能正在經歷校園欺凌,家長要多關注
    當孩子成長到一定的年齡,要加入到校園生活,要學會與別人相處,這也意味著孩子要離開家長的保護,開始學會保護自己。學校也像是一個小社會,有的孩子會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負,而有的孩子卻能很好地保護好自己,這與家長的教育離不開關係。
  • 如果校園欺凌來自於老師,我們該怎麼辦?
    另一種形式的「校園欺凌」如今,校園欺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受到社會和媒體的關注。但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卻基本都是同學之間發生的欺凌事件。百度百科關於校園欺凌是這樣定義的:「校園欺凌,英文是School bullying,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和心理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