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五個社交故事,教會孩子面對校園欺凌

2021-01-11 網易

  

  這幾天北京中關村二小的校園欺凌事件被大家討論得熱火朝天,今天我們請來石薈老師來講講,如何用社交故事幫助我們的孩子面對欺凌。

  石薈

  哥倫比亞大學特殊教育

  幼兒教育及雙語教育碩士

  紐約市幼兒特殊教育融合教師

  哥倫比亞大學幼兒教育專業實習教師導師

  長期從事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實踐與科研

  在美國國家級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和介紹研究成果

  是「正面強化社交繪本」的聯合創始人。

  五個社交故事,教會孩子面對校園欺凌

  文/石薈

  這兩天,微信朋友圈裡和各個教育有關的微信群裡面被北京一個孩子遭到校園欺凌的事情刷屏了。我深深地同情這個孩子和家庭的遭遇,但是我也感謝他們勇敢地將這件事情說出來,讓類似的事情得到學校、家長以及整個社會的重視。大家終於開始關注這個早就需要拿出來說一說的事兒了。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通過幾個我自己在工作中編寫的社交故事,來跟各位家長和老師們聊一聊究竟應該怎樣教會我們的孩子如何面對欺凌。

  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欺凌,我們要做到三步

  第一, 告訴孩子如何識別哪些行為屬於欺凌

  第二, 對孩子進行心理建設,告訴孩子怎樣理解自己為什麼會被欺負。

  第三, 教會孩子具體的應對方法。

  

  1

  怎樣識別欺凌的行為

  下面咱們利用社交故事,將上面的每一步都分解開來講一講。

  第一個社交故事《有意的傷害和無意的傷害》,是為孩子們講如何識別欺凌行為的,教會孩子們將欺凌的行為和普通朋友之間鬧矛盾分開來。

  

  

  首先我們要告訴孩子,生活中的確存在互相的傷害,而這些傷害有些是有意造成的,有些是無意造成的。對於有意和無意的傷害,我們要區別對待。

  哪些是無意的傷害呢,我們要為孩子們舉幾個例子作為說明:

  

  

  孩子年級小的時候,之間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尤其是在操場上玩捉迷藏等遊戲的時候,有時候動作會比較大一些,「捉」其他小朋友的時候有可能抓得過緊,或者拍得過重。

  老師和家長可能經常會聽到孩子們來告狀,「鵬鵬打我!」這個時候,我們要教會孩子識別什麼是真的傷害,什麼是同學間的小摩擦。

  對於朋友間的小摩擦,如果是無意的,我們要鼓勵孩子們原諒對方。我們要告訴孩子們,每個人都會受到傷害,也都會傷害到別人。如果我們原諒別人無意的傷害,那等我們無意中傷害別人的時候,會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原諒。

  

  但是,作為老師和家長,切勿將真正的欺凌當成同學間的小摩擦來處理!

  究竟哪些屬於欺凌行為呢?

  

  

  

  

  

  上面的幾頁社交故事,列舉了四種最常見的欺凌行為。除了這四種之外,在年級比較大的孩子們當中,另外一種欺凌傷害程度更大,那就是網絡欺凌(cyber bullying)。

  例如 ,將同學出醜的視頻放在網絡上,在同學之間用簡訊或電子郵件傳遞謠言等等。

  在這幾種欺凌行為中,我個人認為對孩子心理的傷害要遠遠大於打人或者搶東西。很多欺凌行為是隱形的,沒有肢體上的衝突,但是對孩子的傷害更大,更難以讓老師和家長發現。

  例如 ,傳別人的謠言或壞話,聯合其他同學孤立孩子,威脅孩子的好朋友不讓他們跟咱們的孩子玩,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也屬於欺凌的範圍,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提高對於這種行為的重視程度。

  講這本社交故事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舉出足夠多的例子,來確保孩子們能夠在現實生活中識別這些行為。最後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如果不能確定某個事件是不是欺凌,一定要告訴大人,請大人來幫忙判斷,千萬不要自己憋在心裡。

  2

  怎樣理解自己為什麼會被欺負

  教會了第一步——怎樣識別欺凌的行為,我們便要開始跟孩子們講為什麼會有這種行為的發生,如何理解這種行為。這一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如何理解欺負別人的人,二是理解自己為什麼會成為欺凌的對象。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二個社交故事,《他們為什麼要欺負別人》,便是來告訴孩子如何理解那些欺負其他孩子的人。我們首先要告訴孩子們,那些欺負別人的孩子也需要幫助,他們其實在內心裏面是最脆弱的。

  

  

  下面的幾頁社交故事,告訴了孩子們一些比較常見的欺凌者的內心需求。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欺凌行為,都是由於欺凌的實施者內心的焦慮造成的。我們不但要幫助被欺負的同學,也要來幫助欺負人的同學。

  

  

  

  

  告訴孩子們欺凌者的內心需要的原因,一是為了讓孩子們理解他們的行為,二是讓幫助被欺負的孩子建立自信,讓他們心裡明白那些欺負別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弱者。

  

  但是,我們要告訴孩子,我們希望他們理解欺凌者的心理,並不是為他們找藉口,更不是讓孩子們隨便就原諒欺凌者。不管是什麼原因,欺凌是不對的,要嚴肅對待,欺凌者和被欺凌者都需要幫助。

  那麼,對於被欺負的孩子,我們應該告訴他們如何從心理上面對呢?

  

  

  

  

  

  

  上面這個社交故事裡面列的這四件事,對於幫助孩子理解自己被欺負的事實,和幫助孩子建立強大的內心,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要告訴孩子們:

  ? 被別人人欺負不是你的錯;

  ? 被別人欺負不代表你軟弱;

  ? 你不是唯一一個受到過欺負的人;

  ? 欺負你的那個人才是弱者,才需要幫助。

  通過這幾點,我們要讓孩子們知道:

   別人欺負不代表你「沒出息」,這不是由你的弱點造成的,不要責備自己,不要只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們也要讓孩子們知道:

  你不是一個人,很多人都受到過欺負,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你說出來之後,大家都會理解你,幫助你。

  跟孩子講這些的時候,家長和老師不妨將自己以前被欺負的經歷拿出來跟孩子說一說。這樣做不僅會幫助我們拉近跟孩子的關係,讓孩子更能夠向我們敞開心扉,更是讓孩子知道連老師、父母這樣在孩子心中有偉岸形象的人也有可能受到欺負,讓他們知道受欺負的真的不是只有他一個,受欺負不代表他是弱者

  我們這樣跟孩子們講,也要說到做到。在孩子們向我們傾訴自己被欺負的情景的時候,我們萬萬不要從孩子自己身上找原因,更不要責備孩子的軟弱,不要說一些「你怎麼這麼沒出息!」「你就不會也去打他嗎?」這類的話。

  英文中有一個詞,叫做second victimization——二次傷害,講的就是在惡性事件發生之後,社會的輿論經常會從受害者身上找原因,使受害人再次受到傷害。作為孩子們的家長和老師,我們一定要避免從受害的孩子身上找原因,無論孩子有什麼樣的弱點,都不能成為欺凌事件的藉口。

  我們一定要記住,需要幫助的不只是被害的孩子,欺負人的孩子更加需要幫助。我們做事後處理的過程中,要避免將受害人一直放在焦點中,而是要將欺凌者放在焦點中;

  要避免從被害者身上找原因,而是要多從欺凌者者身上找原因,分析他們為什麼欺負別人的心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幫助欺凌者,避免他們再次實施欺凌,避免更多的孩子成為受害者。

  3

  具體的應對方法

  在幫助孩子進行一些心理建設之後,我們要具體怎樣教孩子們怎麼做呢?針對不同的欺凌行為,我們要教孩子不同的做法。

  對於言語上的欺凌,例如叫外號,嘲弄等,我們要告訴孩子們轉身走開。

  

  

  

  

  

  我們要告訴孩子,我們轉頭走開不是因為我們軟弱,轉身走開正是顯示了我們內心的強大。我們要告訴孩子,那些人對你進行言語上的戲弄,是因為他們想通過這種方式引起你和他人的注意,如果你在言語上進行回擊,便正中了他們的下懷。而你轉頭走開,他們看到無法引起你和其他人的注意,這種行為便會不攻自破了。

  對於身體上的欺凌,或者被搶東西的時候,我們要教孩子大聲地呵斥對方,並迅速向大人求助。

  

  

  

  

  

  在跟孩子講的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進行一些角色扮演,教會孩子怎樣呵斥,用怎樣的音量,說什麼,怎麼說,等等。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如何有效地求助,如何迅速並具體地向周圍的老師表達發生了什麼。

  但是,教會孩子如何處理欺凌事件遠遠不只在於教孩子在事件發生的當時如何做,更重要的是要告訴孩子在事後一定要告訴大人事情的經過,由老師和家長介入,幫助孩子處理。

  

  

  我們要告訴孩子,不管發生了什麼,一定要告訴一個孩子可以信任的人。在爸爸,媽媽,和老師當中,一定要至少告訴一個人。在這裡,我們在要求孩子告訴我們的同時,也要做到成為孩子可以信任的人,做到認真地聆聽孩子的聲音,積極地幫助孩子處理好整個事件。

  如果孩子第一次告訴我們的時候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沒有有效地防止孩子不再受到欺負,或者怪孩子沒出息,我們便很容易失去孩子的信任,今後發生更嚴重的事情之後,孩子有可能因為不信任我們而選擇不告訴我們了。

  我們需要注意到的一點是,很多欺凌者會警告受害人不許告訴家長或老師。這時候,我們要告訴我們的孩子,無論欺凌者如何威脅,我們還是一定要告訴大人,因為我們這麼做不僅僅是幫助我們自己,也是在幫助那些欺凌者,更是在幫助那些其他同樣受到欺負的同學,防止更多人受到傷害。

  ?PS

  石薈老師在文中提到的5個關於如何面對欺凌的社交小故事,已經結集成為《社交故事繪本》出版啦!

  《社交故事繪本》精彩節選:

  

  

  

  

  

  

  

  

  

  ? 點擊左下方 閱讀原文,即可進入大米和小米微店購買。

  ,石薈老師線上課程《手把手教你「社交故事」》裡面也有關於這5個故事的詳細的講解,現在該課程仍然可以在騰訊課堂購買,報名截止日期為2017年1月15日,課程學習有效期到2017年4月2日。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課程頁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校園欺凌」頻發,父母應教會孩子這3步,才能保證孩子不被欺負
    導讀:「校園欺凌」頻發,父母應教會孩子這3步,才能保證孩子不被欺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校園欺凌」頻發,父母應教會孩子這3步,才能保證孩子不被欺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面對校園暴力,該如何教會孩子應對
    那麼,面對校園暴力,家長該如何教會孩子去正確、積極的面對並解決呢?甚至是防患於未然。我們明明是在談教會孩子怎樣處理校園暴力,這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也扯不上邊呀。其實啊,看似沒有關係,確實是最有關係的。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平時與父母關係不好,也就不會及時地把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告訴父母。當校園欺凌發生時,回家又不敢講,拖久了勢必引起進一步嚴重的後果。只有親子關係融洽了,孩子深信父母會永遠站在自己的這一邊,他才有可能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回家告訴父母。這樣,一旦校園欺凌發生,父母便能及時知曉,聯繫學校,及早處理。
  • 潛伏在孩子身邊的校園欺凌
    原創 水木之華 兒少心理一什麼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又稱霸凌,是指在生理力量、社交力量不平等的情況下發生, 無一例外都是故意的、長期的、有目的攻擊行為,並且在一段時期內持續、反覆發生的事件,不存在偶發的欺凌。
  • 當孩子遭遇校園欺凌時……
    」欺負了交談中爸爸情緒激動多次提到想要為孩子「拼命」考慮到事關隱私小編在這就不多透露了事情的始末可以一言以蔽之「校園欺凌」然而此四字背後卻飽含著對太多的血與淚校園欺凌一直以來是未成年人成長道路上的一大隱患不同程度、方式校園欺凌事件時常出現於各種社交媒體或新聞報導中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18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
  • 青苗行動 | 面對校園欺凌,請勇敢say「No」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形勢下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以及維護未成年人權益,南湖團區委在校園開展以「純淨校園,聚力護苗」為主題的系列「三禁三防三自」教育活動,引導青少年增強自我防範意識,促進其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 預防校園欺凌|向校園欺凌說不!
    ; (三)損壞他人財物,價值較低的; (四)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貶低或者侮辱他人人格言論的。 情節比較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 (一)對被欺凌者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髮等物理攻擊的; (二)捏造事實誹謗被欺凌者的; (三)在社交媒體用圖像貶低或者侮辱被欺凌者人格的; (
  • 面對校園欺凌,家長如何教給孩子正確反擊?打回去不是最好的辦法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除了在教育過程中,去引導小學生健康發展,更要去教會他們怎麼保護自己,面對欺凌正確的反擊。在電影《少年的你》中,受到欺凌的學生,幾乎都沒有得到家長的保護。「就是孩子的玩笑」、「別人怎麼專打你呢」、「小打小鬧,你去告訴老師就好了」,於是本該我們重視的校園欺凌,在家長眼裡都變成了理所應當。
  • 你的孩子可能正在受到「欺凌」,面對校園霸凌,家長怎麼教育孩子
    之前有一場很火電影,這場電影哪怕是現在已經播出很久,熱度卻一直未減,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讓很多人感同身受,也讓我們很多人揪心不已。有相關資料表明: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正在遭受校園霸凌,而這些傷害對於孩子是不可逆的。
  • 面對校園欺凌,你該如何做?
    被霸凌者往往內心很痛苦,在外界尋找不到支持,自身的力量又不足以和霸凌者抗衡,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些校園欺凌事件。當然不止我們國家,在每個國家都會遇到校園欺凌事件。2015年6月 日本政府公布了《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在為期6年 的追蹤調查中,發現近九成學生曾遭遇過校園欺凌。
  • 面對校園暴力,請教會孩子,勇敢說不!
    02 去年很火的電影《少年的你》就是以校園暴力為題材的,胡小蝶因為被欺負,忍受不了屈辱的她最終選擇了跳樓自盡。而女主陳念,因為幫小蝶屍體遮蓋衣服的舉動,成為了下一個被欺凌的對象。這部電影的熱映將「校園霸凌」這個詞又一次帶進了大家是視野。 昨天有一個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幾個十幾歲的男孩對著一名女孩拳打腳踢。
  • 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李玫瑾的方法很實用,預防是關鍵
    每次看到這類事件,我們除了對兇手的譴責,對逝者的哀悼,對家屬的同情,還給我們做父母的敲了個警鐘,我們做父母的不得不反思,該怎麼預防自己的孩子遠離校園欺凌?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該怎麼做,孩子該怎麼做?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家長最關心的關心的問題。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要普遍得多。
  • 孩子世界「隱秘的角落」!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家長該怎麼辦?
    發生校園欺凌的背後原因在這些校園欺凌的背後,不只是實施欺凌的孩子的過錯,還有來自各個方面的原因,中青報寫到以下三點:1、家庭層面「問題學生背後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家庭環境、父母教養方式、父母對於事件的應對方式都會影響學生捲入校園欺凌的程度
  • 孩子世界「隱秘的角落」!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家長該怎麼辦?
    發生校園欺凌的背後原因在這些校園欺凌的背後,不只是實施欺凌的孩子的過錯,還有來自各個方面的原因,中青報寫到以下三點:1、家庭層面「問題學生背後一定有一個問題家庭」,家庭環境、父母教養方式、父母對於事件的應對方式都會影響學生捲入校園欺凌的程度。家長棍棒式教育對孩子自尊心和性格的成長都是不利的,會導致孩子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採取模仿家長行為的方式。
  • 3~6歲孩子面對的這五種挫折,教會你如何應對
    孩子面對的五種挫折一.如何面對拒絕1.我們應該教會孩子正確面對誤解,生活中會有很多這種情況,不必大驚小怪。2.教會孩子正確進行有效溝通,只要溝通順暢就能順利的化解這個誤解,否則會讓誤會越來越深。3.孩子態度應該積極,面對別人的誤解我們不能消極悲觀,而是主動去化解,儘量消除誤會。
  • 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
    我們本期沙龍的主題是「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之所以選擇這一論題,是因為11月份電影《少年的你》的熱映,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直面校園欺凌問題,有效預防和應對,是我們班主任的責任和擔當。那麼,作為班主任,面對校園欺凌,我們應該如何從積極應對呢?
  • 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被欺凌了?遇上校園欺凌,我們又該怎麼溝通?
    我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去,是希望他能學習到知識,以及交到朋友玩耍的。但是就算在校園之中,還是有著我們想像不到的惡的,那就是校園欺凌。根據調查了解到,絕大部分的校園欺凌發生在高中時期,佔了全部欺凌事件的75%左右。其中,語言欺凌是絕大多數的。
  • 校園心理危機識別與幹預之四 | 向校園欺凌說不
    在世界的各個國家,每天都會發生校園欺凌的事件,並不時有校園學生暴力案件的報導,其中還有一些性質惡劣、聳人聽聞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靈被扭曲的孩子們作案手段之殘忍,令人觸目驚心。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人暴力和多人實施暴力。實施環境地區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甚至是明目張胆地在校園公共區域進行欺凌,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
  • 「校園心理危機識別與幹預」之四 | 向校園欺凌說「不」
    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帶給他們的傷痛也是一輩子的,許多人因為年少時被欺凌,一直有著心理陰影。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紀律和整體風氣。所以,學校須正視並加以制止和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並且同學和家長的努力也非常重要,面對校園欺凌事件,我們要一起勇敢地站出來大聲說不!
  • 觸目驚心丨面對校園欺凌,應該如何應對?
    這樣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讓小編看著都毛骨悚然,令人髮指。甚至是像強迫吃糞這種連成人世界都難以想像的暴行卻發生在我們的學校,一群未成年的孩子身上。更讓人憂心忡忡的是,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庇護下,法律卻不能給施暴者任何實質處罰。
  • 一場關於校園欺凌的思考與討論 讓「少年的你」向陽生長
    中學校園欺凌防治座談會 羅東 攝面對這些情況,又該如何界定?渝北區公安分局的李警官回答,在判定是否屬於校園欺凌時,應從欺凌方是否有傷害對方的主觀意願和事件產生的影響後果這兩個方面來衡量。楊警官補充介紹了校園欺凌常見的五種表現形式:言語欺凌,如取侮辱性外號、當眾嘲笑;身體欺凌,如使用暴力、毆打推搡;社交欺凌,如編造八卦、謾罵侮辱、孤立排擠;網絡欺凌,如散播個人隱私、通過社交軟體辱罵;物質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