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

2020-12-27 騰訊網

面對校園欺凌,

班主任應該怎麼做……

在日前舉行的

第二批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授牌

暨專題培訓會上,

河南省王紅玉名班主任工作室

和河南省李鳳婷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員

以「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為主題

進行了沙龍研討。

他們給出了哪些妙招?

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迪和思考?

一起來看——

大家下午好!我們本期沙龍的主題是「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之所以選擇這一論題,是因為11月份電影《少年的你》的熱映,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直面校園欺凌問題,有效預防和應對,是我們班主任的責任和擔當。

沙龍研討人員:

主持人:

王紅玉濮陽市第五中學

參與者:

成普選濮陽市第四中學

崔寶玉、李曉萌、雷利鳴濮陽市第五中學

李鳳婷、明朝尉濮陽市第九中學

宋麗婷濮陽市油田藝術高中

孔 鼐清豐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助理

一、受欺凌的她,為什麼找小混混保護?

王紅玉:我們先來看一個視頻片斷。看完這樣一段視頻,相信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內心都是壓抑的、心痛的。影片中受欺凌的女孩叫陳念,高三畢業班的學霸,面對這樣受欺凌的處境,她找了一個名叫小北的混混來保護自己。

我們平時都會告訴孩子,受人欺負一定要告訴父母、老師,甚至要報警。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很多像陳念一樣受了欺凌的孩子,寧可找小混混來保護,也不告訴父母、老師和警察呢?讓我們先來共同分析其中的原因。

李曉萌:我先來說一下。我認為孩子在受到欺凌時不去找父母,首先是因為父母普遍有一種錯誤的教育理念。強勢的父母會告訴我們:「你怎麼那麼慫!不會打回去嗎?」相反弱勢的父母會說:「離他們遠點,別惹他,他就不會欺負你了。」

其次對於那些寄宿的、託班的、留守的孩子來說,父母陪伴的缺失,導致他們在受到欺凌的第一時間找不到父母,漸漸地他們對父母不再抱有希望。而這一類父母在疏於對孩子照顧關心的同時,也把責任推卸到學校和老師身上。

雷利鳴:其實孩子受到欺凌,未必第一時間就找老師。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因欺凌帶有傷自尊的色彩,害怕丟人,不願意說。二是擔心報復。比如幾年前我們班有兩個住校男生先後輟學,很久之後他們通過微信告訴我真正原因,原來有人欺負他們,讓他們打開水、洗襪子,甚至是交保護費。現在想來我這個高大的人也無法保護他們,實在傷心、遺憾!

宋麗婷:雷老師的回答正戳到了我的痛處,作為一名高中的女班主任,面對校園欺凌,很難做到果斷有力。甚至,我還會對我們班高高大大的男孩子說:「你們有責任好好保護我!」所以,當我面前站著來勢洶洶的施暴者時,班主任的師道尊嚴不堪一擊,我的內心深處是恐懼的。此時此刻,我心裡最大的念想是警察能夠隨叫隨到!

崔寶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學生也很少主動去找警察。一方面由於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認為找警察有點小題大做,小孩子打架沒有必要去驚動警察。另一方面,警察在處理未成年人案件時,也往往採取家長協商調解的方式解決,對欺凌者起不到多大的震懾作用,甚至後續還留下很大的隱患。

王紅玉: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問一下孔檢察官了,是不是警察在處理校園欺凌案件時存在這種現象?

孔鼐: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這也是當下公安機關建立少年司法制度的缺陷。目前法院有審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少年庭,檢察院有專門辦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未檢科,而公安機關還沒有相應的配套機制,造成警察處理未成年人事務的模式就是叫來家長和老師:你們調解一下,賠償結案,這樣會出現很多問題。

不過目前公安部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在全國設置試點,建立專門辦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少年警務,探索適合未成年人的辦案模式。

二、作為班主任,如何保護受欺凌的她?

王紅玉:哦,那讓我們拭目以待,通過大家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孩子的自身原因,另一方面,不管是父母、老師,還有警察都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責任缺失,才使得像陳念這樣受了欺凌的孩子,認為求救於我們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覺得依靠小混混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應對校園欺凌,似乎更有效,這不得不使我們反思。那麼,作為班主任,面對校園欺凌,我們應該如何從積極應對呢?

成普選:我認為首先要關注家庭教育,學生成為欺凌事件中的哪個角色,跟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以前我遇到過一個女學生,滿嘴髒話,欺負弱小。我讓她媽媽來學校共同教育,她媽媽還沒有進辦公室門,就開口大罵,進來後揚手就打。我想正是這樣的家庭教育才把女兒影響成了欺凌者。所以我們班主任要帶領兩支隊伍,一支是學生,一支是家長。

我們班主任可以通過微信群、校訊通和家長會等渠道,不定時給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比如針對預防和發現孩子是否遭受到校園欺凌這個問題上,就應該告知家長多留心觀察孩子的身體和情緒,如果還在身體有傷痕或者情緒發生了變化,就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或者與班主任聯繫。

如果發現孩子遭遇了校園欺凌,家長最該說的話是什麼?「這不是你的錯!」 家長一定先跟孩子拉近關係,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他最好的朋友,最信任的人,最堅強的後盾。父母千萬不能說「為什麼不打回去?為什麼單單欺負你?」這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關上求助的大門。

李曉萌:成老師說得沒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然而孩子從上了小學開始,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那麼學校教育也尤為重要。我一直認為,好的性格,讓一個人具有積極的處事態度與積極的情緒。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我很注重孩子們良好性格的養成。

班裡有一個長期住託班的男生,很乖很聽話。但是性格孤僻,總是一個人,甚至和同桌都沒有交流。剛開始,我試著和他進行單獨談話,他給我的回應都是淡淡的。日常教學中,我讓他做我的小助手,幫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慢慢的他會因為一些事情和我多說兩句。那一段時間我放下手中的工作,課下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和孩子們一起上體育課,一起跑步,參與到他們的競爭比賽當中。

在玩樂中幫助他搭配合適的玩伴,在比賽中給他和同伴加油鼓勁。漸漸的他的話多了,他的笑容多了,他的朋友多了,更讓人驚喜的是他學會了開玩笑,他說:李老師,你笑起來很可愛,我給你起個名字叫武林萌主,萌萌噠的萌。那一瞬間,陽光照在他臉上,那燦爛明媚的笑容我能記一輩子。他變了,現在的他才真正的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小學生。

明朝尉:剛才小萌談到了性格培養,我覺得還不夠,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我們第九中學有省級心理諮詢室和17名心理諮詢師,早在我帶初一年級的時候,我就通過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從抑鬱、焦慮、學習壓力等量表中測試孩子是否存在緊張、厭學、怕考試、不服氣等情緒。結果在對300多名學生進行的測試中,發現98%以上的孩子都沒有問題,但還真有個別學生亮了黃燈。

事後,我單獨找這幾個孩子溝通,發現他們有共同點:表面樂觀,開朗,實際卻很自卑,覺得比不上人家。他們中的相當比重是單親家庭,或者父母在家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吵過以後拿孩子出氣,而且還生硬的給他們制定學習目標,完不成就打,只不過他們在同學們之間礙於面子,表現得很樂觀。

這時候我及時結合心理諮詢師,通過沙盤遊戲等形式了解他們的心理問題,讓他們把負能量的情緒在情緒宣洩室發洩出來,因為有些飛揚跋扈的學生很可能變成欺凌者。這其中有個呂某平時上課喜歡畫畫,我問她怎麼回事,她說她的爸爸重男輕女,家裡已經有了她和妹妹,但他的爸爸還想要個男孩。

課下,我和他的爸爸溝通,勸解他要把重心放在孩子的培養上,結果還沒等我說完,他爸爸就說:「明老師,那不中,我咋著也得要個小」。之後我和他爸爸談到了目前孩子的現狀和問題的嚴重性,他的爸爸最終表態,要重點培養孩子。

而對這個孩子,我通過沙盤和繪畫,更進一步了解了她的心裡問題,通過優缺點的梳理,讓她理清了學習的方向,最後這個孩子的自信心越來越滿,美術專業和文化課成績也變得更好了。其實,這個孩子還算好的,知道用繪畫排解心中的抑鬱,但如果班主任提前幹預不及時,這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可能變成受害者,一旦他們在沉默中爆發,變成欺凌者,後果會更嚴重。

雷利鳴:青春期的孩子確實需要特殊關懷,我們會發現,一般欺凌者往往是學習成績不好,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和愛,青春期荷爾蒙分泌過剩,身體高大強壯,性格怪異,語言行為很具有侵略性,喜歡拉幫結派。

我之前的班裡就有這樣一個孩子,老師都不喜歡他,同學們也很厭惡他。為了改變他,我讓同學們一起為他過生日,讓他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我請任課老師在生日賀卡上寫上祝福,讓他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我還為他組建了籃球隊,讓他釋放自己無處安放的青春激情。這些都給他很大的觸動,也給了他很大的改變。

成普選:雷鳴老師說的很對,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豐富而強烈,遇到小事容易衝動,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很難把握好一個度,沒有底線意識。相對於肢體欺凌,言語的欺凌往往被忽視。比如有的學生愛開玩笑、愛起綽號。叫別的同學「大胖子」「真娘炮」「真白痴」「你傻啊」等。他認為這樣是開玩笑,但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所有的玩笑背後都是有意義的,是一種隱蔽的攻擊行為」。

作為班主任,就應該告訴學生,玩笑是沒有惡意的,對方也能接受的。如果玩笑中包含著惡意,故意令對方難堪,並且發展到侮辱對方,傷害到對方尊嚴的地步,這就發展成言語欺凌了。玩笑與欺凌有三個重要的區別,即「重複發生性、傷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

所以班主任應教育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把握好一個度,前提是尊重,其次要學會換位思考,最後還要因人而異。

三、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大人」?

王紅玉:說到這兒,我忽然想到《少年的你》裡陳念說:「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該怎樣成為一個『大人』」,這句話應該道出了很多處在少年時期的孩子的痛苦迷茫和無助。其實為孩子們的成長煩惱解疑答惑,也是班主任的職責,比如剛才我們幾位老師所談到的,關於人際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導都非常必要。李老師,剛才我關注到您一直在認真的傾聽,我們也想聽聽您的高見。

李鳳婷:剛才,幾位老師更多的把關注的目光放在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身上,其實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群體,那就是旁觀者。在欺凌案件中,旁觀者實際上起到了助長欺凌的作用,冷漠的旁觀者也是施害者,旁觀者的默許是欺凌者最大的幫兇。

如果有一群人旁觀、起鬨、嘲笑,欺凌者會更加膨脹,圍觀者越多,他就越來勁,越猖狂,這就是一種舞臺效應。因此,作為班主任,我們有必要喚醒旁觀者的良知,讓他們成為善意的積極的幹預者。我曾經開過一個《孩子,別哭》的微班會。班會上,我首先讓同學們做了一個實驗。幾個學生被蒙上雙眼,一群人反覆推搡,下面觀看的人忍不住發出笑聲。

實驗停止後,我問這些被蒙眼推搡的學生有什麼感受,他們說,被推來推去很不舒服。尤其是那些笑聲讓我感覺更痛苦。接著我又播放了一段視頻。《悲傷逆流成河》的電影中,易遙再也忍受不了大家的欺凌,決定跳河自殺。這時,她向站在河堤上圍觀的同學說:「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又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你們就跟著做什麼,你們都不是什麼好人。」

這段話給同學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讓談自己的感受時,有的同學說:「冷漠的旁觀者原來是人間最大的惡意,我們堅決不做冷漠的旁觀者,要勇於發出響亮的聲音,匯聚正義的能量。」

王紅玉:李老師的發言也震撼了我們。李老師的這段話讓我想到了一組數據,芬蘭的一個防校園欺凌調查中顯示:在校園欺凌中,8%是欺凌者,12%是受害人,剩下的80%是旁觀者。喚起旁觀者的良知,是我們在防欺凌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李老師的這節微班會值得我們借鑑學習。那麼,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崔寶玉:沒錯,利用班會直面校園欺凌問題,應該能取得比較好的教育效果。另外,我也可以站在學科教師的角度,根據學科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我是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的課程會學到人際交往、情緒控制、生命教育、法律教育等內容,尤其是關於法律內容的學習,比如未成年人特殊保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正當防衛、一般違法與犯罪的關係等。我想這些知識的學習,都會潛移默化的增強學生的規則意識和法律意識。

宋麗婷:沒錯,我覺得除了運用課程育人外,班主任還可以設計一些具體的團體活動,來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關懷和合作意識。新課改關注「人的生命發展」。我們學校是油田藝術高中,藉助我們的專業特色,我們參與了濮陽市的大量文體活動:我們的音樂生參加了歷年的春節晚會、五四晚會、「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拍攝、敬老愛老慰問演出等等,我們的美術生參加了「我家桃李四月天」學生習作展、「一筆一畫總是情」師生書畫展等等,同學們用正確途徑獲得了自信,學會了彼此欣賞、收穫了友誼,人際關係更加和諧。

為什麼在大森林中,每棵樹都長得又高又直呢?因為它們都在努力爭取陽光。這就是「森林效應」。這種「效應」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就是要通過各種德育活動涵養美好心靈,創設陽光氛圍。在這種氛圍裡的每一位同學,都會選擇微笑與善良,從而有效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

四、我們該怎樣向法治借力?

王紅玉:說得真好,對於校園欺凌,我們可以通過班會、學科滲透和團體活動來有效預防。其實,我們看到每一位班主任想盡各種方法為讓欺凌者、被欺凌者和冷漠的旁觀者不從我們手中產生而努力著。儘管我們的力量可能很微弱,但是只要我們能堅持做,一直做,相信校園欺凌的發生會少一點,再少一點。孔檢察官,在校園欺凌的問題上,您對我們還有什麼其他的建議嗎?

孔鼐:說到建議,我也談論一下我的想法吧。在面對校園欺凌上,首先要有預防機制,我建議各位校長或者負責學生事務的相關負責人,跟轄區派出所充分溝通一下,派出一到兩名處理學生案件較多,熟悉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警官,常駐學校警務室或者一周駐校兩天這種模式,更好地幫助學校處理發生在學生之間的相關矛盾,將校園欺凌的苗頭扼殺在搖籃中。

其次,就是要提高老師面對校園欺凌的處理能力,我建議咱們市教育局和市檢察院結合一下,由我們濮陽市檢察機關「法治進校園」宣講團派出優秀的宣講員,分別進入到省級名班主任工作室,參加我們工作室的日常活動,特別是對校園欺凌、校園安全、校園案件的處理上,結合各位工作室成員提供的實際案例,給予一些專業的指導,並進一步制定解決方案,這樣更有利於班主任面對實際情況得到切實有效指導和幫助。

再次,還是法律框架的建立。近日正在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兩部法律,力爭解決現實中存在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面臨突出問題。我們最高人民檢察院針對校園的問題,向教育部發出了高檢院的第一號檢察建議書。與其說是監督,倒不如說是服務,目前各地檢察官擔任學校法治副校長的工作也在有序推進當中,我想這項工作也會對校園問題的解決起到良好的作用。

最後,還是法治宣傳的問題。學校增設法治課或「法治進校園」的常態化,讓法治的聲音穿越時間,抵達犯罪的前面,讓它在課堂響起,讓它在網絡傳播,讓它伴隨著每一位班主任和法律人的諄諄教誨傳遍所有孩子的心田,只有這樣,校園欺凌問題才能得到真正解決!謝謝!

王紅玉:孔檢察官的建議特別具體,也很鼓舞人心,這讓我們在面對校園欺凌的問題時更有信心和底氣!都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世界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中,我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是為保護世界而生!而我們也願意勇敢而堅定地對孩子們說一句:你保護世界,我們保護你!

來源|河南班主任微信公眾平臺。作者:河南省王紅玉名班主任工作室,河南省李鳳婷名班主任工作室。(聲明:「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

審核|陳 凱

責編 | 黃髮強

你保護世界,我們保護你

相關焦點

  • 面對校園欺凌你會怎麼做 這場公益探討會很有意義
    你遇到過校園欺凌嗎?面對校園欺凌你會怎麼做? 在現場交流過程中,有學生表示身邊就遇到過欺凌行為,但在面對欺凌行為時,不知道該如何分辨和處理。探討會上,張維加教授通過自身經歷告訴了孩子們,在面對這樣的行為時,要勇敢站出來。老師們還通過一個個的趣味短片和案例,繪聲繪色的讓學生們認識和了解到欺凌行為,同時也明白了,在面對欺凌行為時該如何處理,一起構建健康和諧的校園環境。
  • 青苗行動 | 面對校園欺凌,請勇敢say「No」
    - 預防校園欺凌-   拾星者青少年社工服務中心主任陳雅萍通過案例和視頻生動的為孩子們講述了「校園欺凌」的定義、表現形式、主要施暴者類型、校園欺凌的現狀以及如何應對這五個方面展開。   ▶▶▶
  • 面對校園欺凌,你該如何做?
    被霸凌者往往內心很痛苦,在外界尋找不到支持,自身的力量又不足以和霸凌者抗衡,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些校園欺凌事件。當然不止我們國家,在每個國家都會遇到校園欺凌事件。2015年6月 日本政府公布了《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在為期6年 的追蹤調查中,發現近九成學生曾遭遇過校園欺凌。
  • 觸目驚心丨面對校園欺凌,應該如何應對?
    校園欺凌是一種暴力調查顯示,全球每年2.46億的兒童受到校園欺凌以上的事件並不罕見中國32.5%的中小學生受到過欺凌在初中校園暴力中,各類欺凌的發生率言語欺凌49.6%社交欺凌37.7%身體欺凌19.1%網絡欺凌14.5%受到欺凌後30%的孩子選擇保持沉默
  • 面對校園欺凌要勇敢說不,校園欺凌的危害,及解決辦法你知道嗎?
    校園生活應該對很多人來講都是美好的,但是最近幾年,校園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噩夢,原因是校園欺凌越來越頻繁化,很多人因此走上不歸路。校園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音及網絡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時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校園欺凌通常會造成受害人心靈創傷,是一種反社會行為,是各國重點治理對象。
  • 面對校園欺凌事件,家長、老師、學校應該怎麼做,能避免事情發生
    近幾年不斷報導出來的校園欺凌事件,引起社會大眾對校園安全的關注。例如在2011年,北京某學校裡一名男生被多名同學抓到廁所,並且逼迫該男孩吃下廁所裡的糞便。男孩猶豫了一下便遭到他們的毒打,最終男孩屈於他們的淫威,拿起廁所裡的一塊糞便吃了下去。
  • 【校園欺凌防範治理專欄】 防範校園欺凌,共建平安校園
    校園欺凌案件的發生,不僅損害了學生的合法權益,更讓校園秩序混亂不堪,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整治校園欺凌已成共識,如何治理卻考驗智慧。各縣(市、區)教育局、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園欺凌防治工作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防治措施和工作機制。為持續高效加強校園欺凌防治工作,市教育局在官方微信公眾號開設「校園欺凌防治專欄」,及時公開相關政策措施,刊發各地各校成功的經驗做法和有效的措施機制,凝聚各方共識,持續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積極創建平安校園。
  • 面對校園欺凌,家長如何教給孩子正確反擊?打回去不是最好的辦法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除了在教育過程中,去引導小學生健康發展,更要去教會他們怎麼保護自己,面對欺凌正確的反擊。在電影《少年的你》中,受到欺凌的學生,幾乎都沒有得到家長的保護。「就是孩子的玩笑」、「別人怎麼專打你呢」、「小打小鬧,你去告訴老師就好了」,於是本該我們重視的校園欺凌,在家長眼裡都變成了理所應當。
  • 面對校園欺凌 該怎麼辦?
    長城網訊(記者張曉明)校園欺凌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如何減少校園欺凌事件?在2020年河北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石家莊市第一中學校長婁延果與省政協委員,滄州市第十四中學校長魏桂榮就此問題發表了看法。省政協委員、石家莊市第一中學校長婁延果。
  • 南京警方調查校園欺凌 25%孩子選擇忍氣吞聲
    「六一」兒童節來臨,近年來頻頻見諸媒體的校園欺凌、校園暴力事件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那麼,當遇到此類事件孩子們會怎麼做呢?近日,南京秦淮警方走進校園進行了調查。讓人意外的是,受訪的100名學生中,有25%的人選擇了忍氣吞聲。
  •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從未停止努力
    得知孩子遭受欺凌,女孩的父母找到校方,校長承認確有此事,卻稱「這只是孩子們玩鬧,沒有惡意」。校園欺凌,豈能是玩笑。女孩父母選擇媒體曝光。最後,該市教育局發出通報:責令該校校長和班主任寫出深刻檢查,並全市通報;加強對涉事同學的心理疏導,避免出現二次傷害;鑑於涉事學生比較年幼,以批評教育為主。
  • 面對欺凌,孩子、家長要這樣做!國家出手治理校園欺凌!
    《全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顯示,校園欺凌呈現「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部地區>東北地區」的分布形態。與傳統認知相反,女生、成績好、家庭背景好的加害者比例更高。實際上校園欺凌也不只包括肢體上的暴力還包括網絡欺凌、關係欺凌和言語欺凌肢體欺凌包括毆打、腳踢、掌摑、抓咬、推撞、拉扯、搶奪財物等行為是最常見也最易發現
  • 女生遭遇校園暴力被欺凌,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勇於反抗
    面對欺凌,為何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但更重要的是被欺負的女生的反應,她在對方的暴力行為之下,完全沒有反抗的意識。全程唯唯諾諾任由對方施暴,甚至還跟黑衣女子道歉,自己一臉的麻木和無所謂,似乎已經被長久施暴,讓人看了又心疼又著急。
  • 「面對校園欺凌,我該怎麼辦」
    【原標題:「面對校園欺凌,我該怎麼辦」】  「檢察官你好,我遭受到了語言欺凌!因為我長得胖了點,有的同學就嘲笑我是『曲美』,我聽了很難受,現在覺都睡不好,我該怎麼辦呢?」  「這種言語上的欺凌一般不構成犯罪,重要的是我們心理上的調節和認識上的改變。
  • 那些需要呵護的心靈——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
    也就是說,需要將學生對電影中校園欺凌的關注,轉移到現實中的校園欺凌來,電影不過是個引子,最終要回歸現實校園。作為班主任,對於校園欺凌的認知其實並不能算充分,許多成年人眼中的欺凌,與孩子眼中的欺凌,存在較大偏差,這在後面學生自我經歷講述中令我深深自責。
  • 在學校裡遭遇校園欺凌,學生應該如何應對?
    結合以上可能導致校園暴力存在的原因,我們不難看出,校園暴力的存在與環境有著一定的關係,這些可能是受欺凌的學生無法決定的,但是學生在面對校園欺凌的時候應該做些什麼?首先我們要了解,無論是什麼原因,學生面對校園欺凌的時候都不能忍氣吞聲,在這種情況之下,一昧地順從忍讓只會助長欺凌者的囂張氣焰,對於解決事情並沒有幫助,反而有可能讓欺凌者變本加厲。
  • 面對校園欺凌 我們該做什麼?
    面對校園欺凌 我們該做什麼?日前,天津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天津市中醫藥大學的心理學專家,對天津市中小學校園欺凌情況,做了一次調查和研究。據了解,此次調查隨機抽取了天津市2390名中小學生。其中,包括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那麼,中小學校園欺凌情況如何?孩子被欺凌後,學校、老師和家長又該如何應對?
  • 面對校園欺凌者,不應該害怕,更應該的是同情他
    校園欺凌者 校園欺凌者本身可能就是在家庭暴力的環境下長大的。 當他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會狠狠的懲罰他,若是心情好的話可能僥倖會逃過家庭暴力。
  • 小學生遭欺凌衣服被塞鞭炮,面對校園欺凌家長該怎麼辦?
    近日廣西小學生遭欺凌衣服被塞鞭炮事件被網友廣為關注,視頻中小男生被同學用腳踹、衣服被塞鞭炮,無助的哭喊聲十分讓人痛心。案件回顧11月12日,一段廣西柳州小學生遭欺凌的視頻在網絡流傳。一方面我們應該教育孩子不能對他人實施暴力、要知法懂法!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告訴孩子如何面對校園暴力,如果遭遇了校園暴力應該怎麼辦?
  • 校園心理危機識別與幹預之四 | 向校園欺凌說不
    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帶給他們的傷痛也是一輩子的,許多人因為年少時被欺凌,一直有著心理陰影。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紀律和整體風氣。所以,學校須正視並加以制止和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並且同學和家長的努力也非常重要,面對校園欺凌事件,我們要一起勇敢地站出來大聲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