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校園欺凌,
班主任應該怎麼做……
在日前舉行的
第二批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授牌
暨專題培訓會上,
河南省王紅玉名班主任工作室
和河南省李鳳婷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員
以「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為主題
進行了沙龍研討。
他們給出了哪些妙招?
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迪和思考?
一起來看——
大家下午好!我們本期沙龍的主題是「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之所以選擇這一論題,是因為11月份電影《少年的你》的熱映,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直面校園欺凌問題,有效預防和應對,是我們班主任的責任和擔當。
沙龍研討人員:
主持人:
王紅玉濮陽市第五中學
參與者:
成普選濮陽市第四中學
崔寶玉、李曉萌、雷利鳴濮陽市第五中學
李鳳婷、明朝尉濮陽市第九中學
宋麗婷濮陽市油田藝術高中
孔 鼐清豐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助理
一、受欺凌的她,為什麼找小混混保護?
王紅玉:我們先來看一個視頻片斷。看完這樣一段視頻,相信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內心都是壓抑的、心痛的。影片中受欺凌的女孩叫陳念,高三畢業班的學霸,面對這樣受欺凌的處境,她找了一個名叫小北的混混來保護自己。
我們平時都會告訴孩子,受人欺負一定要告訴父母、老師,甚至要報警。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很多像陳念一樣受了欺凌的孩子,寧可找小混混來保護,也不告訴父母、老師和警察呢?讓我們先來共同分析其中的原因。
李曉萌:我先來說一下。我認為孩子在受到欺凌時不去找父母,首先是因為父母普遍有一種錯誤的教育理念。強勢的父母會告訴我們:「你怎麼那麼慫!不會打回去嗎?」相反弱勢的父母會說:「離他們遠點,別惹他,他就不會欺負你了。」
其次對於那些寄宿的、託班的、留守的孩子來說,父母陪伴的缺失,導致他們在受到欺凌的第一時間找不到父母,漸漸地他們對父母不再抱有希望。而這一類父母在疏於對孩子照顧關心的同時,也把責任推卸到學校和老師身上。
雷利鳴:其實孩子受到欺凌,未必第一時間就找老師。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因欺凌帶有傷自尊的色彩,害怕丟人,不願意說。二是擔心報復。比如幾年前我們班有兩個住校男生先後輟學,很久之後他們通過微信告訴我真正原因,原來有人欺負他們,讓他們打開水、洗襪子,甚至是交保護費。現在想來我這個高大的人也無法保護他們,實在傷心、遺憾!
宋麗婷:雷老師的回答正戳到了我的痛處,作為一名高中的女班主任,面對校園欺凌,很難做到果斷有力。甚至,我還會對我們班高高大大的男孩子說:「你們有責任好好保護我!」所以,當我面前站著來勢洶洶的施暴者時,班主任的師道尊嚴不堪一擊,我的內心深處是恐懼的。此時此刻,我心裡最大的念想是警察能夠隨叫隨到!
崔寶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學生也很少主動去找警察。一方面由於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認為找警察有點小題大做,小孩子打架沒有必要去驚動警察。另一方面,警察在處理未成年人案件時,也往往採取家長協商調解的方式解決,對欺凌者起不到多大的震懾作用,甚至後續還留下很大的隱患。
王紅玉: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問一下孔檢察官了,是不是警察在處理校園欺凌案件時存在這種現象?
孔鼐: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這也是當下公安機關建立少年司法制度的缺陷。目前法院有審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少年庭,檢察院有專門辦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未檢科,而公安機關還沒有相應的配套機制,造成警察處理未成年人事務的模式就是叫來家長和老師:你們調解一下,賠償結案,這樣會出現很多問題。
不過目前公安部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在全國設置試點,建立專門辦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少年警務,探索適合未成年人的辦案模式。
二、作為班主任,如何保護受欺凌的她?
王紅玉:哦,那讓我們拭目以待,通過大家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孩子的自身原因,另一方面,不管是父母、老師,還有警察都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責任缺失,才使得像陳念這樣受了欺凌的孩子,認為求救於我們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覺得依靠小混混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應對校園欺凌,似乎更有效,這不得不使我們反思。那麼,作為班主任,面對校園欺凌,我們應該如何從積極應對呢?
成普選:我認為首先要關注家庭教育,學生成為欺凌事件中的哪個角色,跟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以前我遇到過一個女學生,滿嘴髒話,欺負弱小。我讓她媽媽來學校共同教育,她媽媽還沒有進辦公室門,就開口大罵,進來後揚手就打。我想正是這樣的家庭教育才把女兒影響成了欺凌者。所以我們班主任要帶領兩支隊伍,一支是學生,一支是家長。
我們班主任可以通過微信群、校訊通和家長會等渠道,不定時給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比如針對預防和發現孩子是否遭受到校園欺凌這個問題上,就應該告知家長多留心觀察孩子的身體和情緒,如果還在身體有傷痕或者情緒發生了變化,就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或者與班主任聯繫。
如果發現孩子遭遇了校園欺凌,家長最該說的話是什麼?「這不是你的錯!」 家長一定先跟孩子拉近關係,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他最好的朋友,最信任的人,最堅強的後盾。父母千萬不能說「為什麼不打回去?為什麼單單欺負你?」這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關上求助的大門。
李曉萌:成老師說得沒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然而孩子從上了小學開始,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那麼學校教育也尤為重要。我一直認為,好的性格,讓一個人具有積極的處事態度與積極的情緒。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我很注重孩子們良好性格的養成。
班裡有一個長期住託班的男生,很乖很聽話。但是性格孤僻,總是一個人,甚至和同桌都沒有交流。剛開始,我試著和他進行單獨談話,他給我的回應都是淡淡的。日常教學中,我讓他做我的小助手,幫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慢慢的他會因為一些事情和我多說兩句。那一段時間我放下手中的工作,課下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和孩子們一起上體育課,一起跑步,參與到他們的競爭比賽當中。
在玩樂中幫助他搭配合適的玩伴,在比賽中給他和同伴加油鼓勁。漸漸的他的話多了,他的笑容多了,他的朋友多了,更讓人驚喜的是他學會了開玩笑,他說:李老師,你笑起來很可愛,我給你起個名字叫武林萌主,萌萌噠的萌。那一瞬間,陽光照在他臉上,那燦爛明媚的笑容我能記一輩子。他變了,現在的他才真正的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小學生。
明朝尉:剛才小萌談到了性格培養,我覺得還不夠,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我們第九中學有省級心理諮詢室和17名心理諮詢師,早在我帶初一年級的時候,我就通過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從抑鬱、焦慮、學習壓力等量表中測試孩子是否存在緊張、厭學、怕考試、不服氣等情緒。結果在對300多名學生進行的測試中,發現98%以上的孩子都沒有問題,但還真有個別學生亮了黃燈。
事後,我單獨找這幾個孩子溝通,發現他們有共同點:表面樂觀,開朗,實際卻很自卑,覺得比不上人家。他們中的相當比重是單親家庭,或者父母在家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吵過以後拿孩子出氣,而且還生硬的給他們制定學習目標,完不成就打,只不過他們在同學們之間礙於面子,表現得很樂觀。
這時候我及時結合心理諮詢師,通過沙盤遊戲等形式了解他們的心理問題,讓他們把負能量的情緒在情緒宣洩室發洩出來,因為有些飛揚跋扈的學生很可能變成欺凌者。這其中有個呂某平時上課喜歡畫畫,我問她怎麼回事,她說她的爸爸重男輕女,家裡已經有了她和妹妹,但他的爸爸還想要個男孩。
課下,我和他的爸爸溝通,勸解他要把重心放在孩子的培養上,結果還沒等我說完,他爸爸就說:「明老師,那不中,我咋著也得要個小」。之後我和他爸爸談到了目前孩子的現狀和問題的嚴重性,他的爸爸最終表態,要重點培養孩子。
而對這個孩子,我通過沙盤和繪畫,更進一步了解了她的心裡問題,通過優缺點的梳理,讓她理清了學習的方向,最後這個孩子的自信心越來越滿,美術專業和文化課成績也變得更好了。其實,這個孩子還算好的,知道用繪畫排解心中的抑鬱,但如果班主任提前幹預不及時,這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可能變成受害者,一旦他們在沉默中爆發,變成欺凌者,後果會更嚴重。
雷利鳴:青春期的孩子確實需要特殊關懷,我們會發現,一般欺凌者往往是學習成績不好,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和愛,青春期荷爾蒙分泌過剩,身體高大強壯,性格怪異,語言行為很具有侵略性,喜歡拉幫結派。
我之前的班裡就有這樣一個孩子,老師都不喜歡他,同學們也很厭惡他。為了改變他,我讓同學們一起為他過生日,讓他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我請任課老師在生日賀卡上寫上祝福,讓他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我還為他組建了籃球隊,讓他釋放自己無處安放的青春激情。這些都給他很大的觸動,也給了他很大的改變。
成普選:雷鳴老師說的很對,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豐富而強烈,遇到小事容易衝動,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很難把握好一個度,沒有底線意識。相對於肢體欺凌,言語的欺凌往往被忽視。比如有的學生愛開玩笑、愛起綽號。叫別的同學「大胖子」「真娘炮」「真白痴」「你傻啊」等。他認為這樣是開玩笑,但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所有的玩笑背後都是有意義的,是一種隱蔽的攻擊行為」。
作為班主任,就應該告訴學生,玩笑是沒有惡意的,對方也能接受的。如果玩笑中包含著惡意,故意令對方難堪,並且發展到侮辱對方,傷害到對方尊嚴的地步,這就發展成言語欺凌了。玩笑與欺凌有三個重要的區別,即「重複發生性、傷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
所以班主任應教育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把握好一個度,前提是尊重,其次要學會換位思考,最後還要因人而異。
三、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大人」?
王紅玉:說到這兒,我忽然想到《少年的你》裡陳念說:「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該怎樣成為一個『大人』」,這句話應該道出了很多處在少年時期的孩子的痛苦迷茫和無助。其實為孩子們的成長煩惱解疑答惑,也是班主任的職責,比如剛才我們幾位老師所談到的,關於人際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導都非常必要。李老師,剛才我關注到您一直在認真的傾聽,我們也想聽聽您的高見。
李鳳婷:剛才,幾位老師更多的把關注的目光放在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身上,其實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群體,那就是旁觀者。在欺凌案件中,旁觀者實際上起到了助長欺凌的作用,冷漠的旁觀者也是施害者,旁觀者的默許是欺凌者最大的幫兇。
如果有一群人旁觀、起鬨、嘲笑,欺凌者會更加膨脹,圍觀者越多,他就越來勁,越猖狂,這就是一種舞臺效應。因此,作為班主任,我們有必要喚醒旁觀者的良知,讓他們成為善意的積極的幹預者。我曾經開過一個《孩子,別哭》的微班會。班會上,我首先讓同學們做了一個實驗。幾個學生被蒙上雙眼,一群人反覆推搡,下面觀看的人忍不住發出笑聲。
實驗停止後,我問這些被蒙眼推搡的學生有什麼感受,他們說,被推來推去很不舒服。尤其是那些笑聲讓我感覺更痛苦。接著我又播放了一段視頻。《悲傷逆流成河》的電影中,易遙再也忍受不了大家的欺凌,決定跳河自殺。這時,她向站在河堤上圍觀的同學說:「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又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你們就跟著做什麼,你們都不是什麼好人。」
這段話給同學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讓談自己的感受時,有的同學說:「冷漠的旁觀者原來是人間最大的惡意,我們堅決不做冷漠的旁觀者,要勇於發出響亮的聲音,匯聚正義的能量。」
王紅玉:李老師的發言也震撼了我們。李老師的這段話讓我想到了一組數據,芬蘭的一個防校園欺凌調查中顯示:在校園欺凌中,8%是欺凌者,12%是受害人,剩下的80%是旁觀者。喚起旁觀者的良知,是我們在防欺凌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李老師的這節微班會值得我們借鑑學習。那麼,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崔寶玉:沒錯,利用班會直面校園欺凌問題,應該能取得比較好的教育效果。另外,我也可以站在學科教師的角度,根據學科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我是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的課程會學到人際交往、情緒控制、生命教育、法律教育等內容,尤其是關於法律內容的學習,比如未成年人特殊保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正當防衛、一般違法與犯罪的關係等。我想這些知識的學習,都會潛移默化的增強學生的規則意識和法律意識。
宋麗婷:沒錯,我覺得除了運用課程育人外,班主任還可以設計一些具體的團體活動,來增強學生之間的情感關懷和合作意識。新課改關注「人的生命發展」。我們學校是油田藝術高中,藉助我們的專業特色,我們參與了濮陽市的大量文體活動:我們的音樂生參加了歷年的春節晚會、五四晚會、「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拍攝、敬老愛老慰問演出等等,我們的美術生參加了「我家桃李四月天」學生習作展、「一筆一畫總是情」師生書畫展等等,同學們用正確途徑獲得了自信,學會了彼此欣賞、收穫了友誼,人際關係更加和諧。
為什麼在大森林中,每棵樹都長得又高又直呢?因為它們都在努力爭取陽光。這就是「森林效應」。這種「效應」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就是要通過各種德育活動涵養美好心靈,創設陽光氛圍。在這種氛圍裡的每一位同學,都會選擇微笑與善良,從而有效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
四、我們該怎樣向法治借力?
王紅玉:說得真好,對於校園欺凌,我們可以通過班會、學科滲透和團體活動來有效預防。其實,我們看到每一位班主任想盡各種方法為讓欺凌者、被欺凌者和冷漠的旁觀者不從我們手中產生而努力著。儘管我們的力量可能很微弱,但是只要我們能堅持做,一直做,相信校園欺凌的發生會少一點,再少一點。孔檢察官,在校園欺凌的問題上,您對我們還有什麼其他的建議嗎?
孔鼐:說到建議,我也談論一下我的想法吧。在面對校園欺凌上,首先要有預防機制,我建議各位校長或者負責學生事務的相關負責人,跟轄區派出所充分溝通一下,派出一到兩名處理學生案件較多,熟悉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警官,常駐學校警務室或者一周駐校兩天這種模式,更好地幫助學校處理發生在學生之間的相關矛盾,將校園欺凌的苗頭扼殺在搖籃中。
其次,就是要提高老師面對校園欺凌的處理能力,我建議咱們市教育局和市檢察院結合一下,由我們濮陽市檢察機關「法治進校園」宣講團派出優秀的宣講員,分別進入到省級名班主任工作室,參加我們工作室的日常活動,特別是對校園欺凌、校園安全、校園案件的處理上,結合各位工作室成員提供的實際案例,給予一些專業的指導,並進一步制定解決方案,這樣更有利於班主任面對實際情況得到切實有效指導和幫助。
再次,還是法律框架的建立。近日正在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兩部法律,力爭解決現實中存在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面臨突出問題。我們最高人民檢察院針對校園的問題,向教育部發出了高檢院的第一號檢察建議書。與其說是監督,倒不如說是服務,目前各地檢察官擔任學校法治副校長的工作也在有序推進當中,我想這項工作也會對校園問題的解決起到良好的作用。
最後,還是法治宣傳的問題。學校增設法治課或「法治進校園」的常態化,讓法治的聲音穿越時間,抵達犯罪的前面,讓它在課堂響起,讓它在網絡傳播,讓它伴隨著每一位班主任和法律人的諄諄教誨傳遍所有孩子的心田,只有這樣,校園欺凌問題才能得到真正解決!謝謝!
王紅玉:孔檢察官的建議特別具體,也很鼓舞人心,這讓我們在面對校園欺凌的問題時更有信心和底氣!都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世界都掌握在他們的手中,我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是為保護世界而生!而我們也願意勇敢而堅定地對孩子們說一句:你保護世界,我們保護你!
來源|河南班主任微信公眾平臺。作者:河南省王紅玉名班主任工作室,河南省李鳳婷名班主任工作室。(聲明:「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
審核|陳 凱
責編 | 黃髮強
你保護世界,我們保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