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校園欺凌者,不應該害怕,更應該的是同情他

2020-12-25 騰訊網

在一項關於紐約北部870名孩子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從受測兒童8歲一直跟蹤到他們30歲。

結果發現,那些急於挑起鬥爭和習慣使用武力的孩子,最有可能中途輟學,而且到30歲的時候,最有可能出現暴力犯罪記錄。

校園欺凌者

校園欺凌者本身可能就是在家庭暴力的環境下長大的。

當他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會狠狠的懲罰他,若是心情好的話可能僥倖會逃過家庭暴力。因此,他受到懲罰往往不是因為他們的行為,而是由於父母的感受,這樣他會因此產生無用感和無助感,同時也會感到威脅無處不在,並且會隨時來襲。

為了擺脫這種感覺,在學校他們好勇好鬥,想要戰勝周圍的一切來彌補之前父母帶給他的創傷。欺凌別人的快感和周圍人的「尊重」與生活中其他方面的處處碰壁形成鮮明對比,使其更為沉浸其中,因為他們只能在這裡面找到存在感。

他們的這種好鬥還可能傳給下一代。除去遺傳方面的因素不談,當他們在學校闖禍後被通知家長,往往等待他們的還是父母的暴力。

他們的父母習慣性以暴力解決問題,然後等到他們自己做父母之後,很可能繼續重複這種教育模式,他們的孩子童年遭遇可能跟他們現在的一樣,除非他們能突破暴力這層「枷鎖」。

校園欺凌者的黨羽

這一群人大部分都是在班級裡面學習不太好,他們參與校霸的「團體」有的並不是因為跟校霸一樣的家庭遭遇,更多的是無聊和盲目從眾。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是為了「不受別人欺負」,但是後來發現這樣可以隨意地欺負別人,就會產生一種虛假的「優越感」,從而助長了他們欺凌的行為。

被欺凌者

他們往往身材比較瘦小,害羞,敏感和內向。往往會因為害怕而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他們會認為即使告訴了老師和家長依然無法避免被欺負,因為還會在同一所學校待一年或者兩年,欺凌者還是有機會直接或間接地欺負他,甚至比之前的更為強烈。

若是知道欺負別人對自己有利,可能會經常欺負他人。

若是知道欺負別人對自己毫無用處,可能不經常欺負他人。

若是知道欺負別人對自己也有傷害,可能想欺負別人的時候就需要經過思考。

若是知道欺負他人會對自己產生成倍的傷害,這時候可能就該畏懼了。

所以被欺凌者要做的就是讓欺凌者清楚意識到傷害自己的後果。

比如報警,讓欺凌者感受下警局的氛圍,感受下警局「記錄在案」的威脅,讓他們知道可能欺負你會對他們之後的生活產生不可挽回的影響。

在電影《少年的你》中,陳念剛開始也是經常受欺負,後來認識了小北,小北讓那些欺凌者認識到欺負陳念的後果,也沒人再招惹陳念。不能放縱欺凌者的行為,他們會更變本加厲,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意識到欺負人會給帶給他們壞的後果。

校園欺凌往往發生在青春期,這時候他們往往意識不到欺凌本身是沒有任何好處的,除了那虛假的「優越感」,甚至有時還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傷害。

同樣在電影《少年的你》中作為欺凌者的魏萊,最後的結局是被忍無可忍的陳念不小心推下樓梯,就這樣凋謝在花樣年華。現實中我們也聽聞過類似的例子,這些都給了我們警示。

而與魏萊一起欺負別人的羅婷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那種家庭暴力受害者,她是一個在單親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女孩。

父親酗酒,她經常遭受家庭暴力,在暴力的成長環境中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把暴力習性帶進校園,是一個只懂得用拳頭解決問題的叛逆少女,最後魏萊的死亡給她心理上帶來不小的打擊。

校園暴力本身就是一種不成熟的體現,而在身處那個年齡階段和特殊環境下的學生們恰恰會受到它的吸引和傷害,校園欺凌者與被欺凌者都是受害者。關於這些問題的處理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
    面對校園欺凌, 班主任應該怎麼做…… 我們本期沙龍的主題是「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之所以選擇這一論題,是因為11月份電影《少年的你》的熱映,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直面校園欺凌問題,有效預防和應對,是我們班主任的責任和擔當。
  • 小學生遭欺凌衣服被塞鞭炮,面對校園欺凌家長該怎麼辦?
    一方面我們應該教育孩子不能對他人實施暴力、要知法懂法!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告訴孩子如何面對校園暴力,如果遭遇了校園暴力應該怎麼辦?但要避免使用恐嚇性的言語,以免反而激發攔截者的逆反心理。父母要告訴孩子!1、如果遭遇校園暴力事件一定要及時跟家長老師溝通情況,不要在忍氣吞聲中一個人默默承受身體和心理上的創傷。
  • 在學校裡遭遇校園欺凌,學生應該如何應對?
    結合以上可能導致校園暴力存在的原因,我們不難看出,校園暴力的存在與環境有著一定的關係,這些可能是受欺凌的學生無法決定的,但是學生在面對校園欺凌的時候應該做些什麼?首先我們要了解,無論是什麼原因,學生面對校園欺凌的時候都不能忍氣吞聲,在這種情況之下,一昧地順從忍讓只會助長欺凌者的囂張氣焰,對於解決事情並沒有幫助,反而有可能讓欺凌者變本加厲。
  • 觸目驚心丨面對校園欺凌,應該如何應對?
    這樣層出不窮的校園暴力讓小編看著都毛骨悚然,令人髮指。甚至是像強迫吃糞這種連成人世界都難以想像的暴行卻發生在我們的學校,一群未成年的孩子身上。更讓人憂心忡忡的是,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庇護下,法律卻不能給施暴者任何實質處罰。
  • 面對校園欺凌要勇敢說不,校園欺凌的危害,及解決辦法你知道嗎?
    校園生活應該對很多人來講都是美好的,但是最近幾年,校園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噩夢,原因是校園欺凌越來越頻繁化,很多人因此走上不歸路。一次又一次的欺凌,早已讓人觸目驚心,最讓人生氣的是有很多學校為了自己的聲譽問題選擇迴避此話題,即便是有學生受到傷害也是私底下偷偷解決,同樣有一些被欺凌者因為害怕欺凌者的打擊報復,只能忍氣吞聲,但正因為他們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忍氣吞聲才讓那些欺凌者一次又一次的變本加厲。當然也有一些欺凌者因為其父母在當地的地位,更是為所欲為。
  • 專家談校園欺凌:被欺凌者若缺乏及時疏導 易轉為欺凌者
    在回答網友關於校園欺凌的提問時,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學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表示,學校應該給孩子培養規則意識、公平意識,不能倚強凌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提醒,被欺凌者若缺乏疏導幹預,容易轉變成欺凌者,因此,欺凌發生後要第一時間處理,傾聽孩子的痛苦、進行安撫,及時幫助解決。
  • 面對校園霸凌,應該如何做?掌握正確方法拯救脆弱的生命
    面對校園霸凌,應該如何做?掌握正確方法拯救脆弱的生命。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校園霸凌」這個詞被提上了臺面,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開始對其進行深挖報導,也有越來越多的影視娛樂開始直面這個話題。前兩天開始看《隱秘的角落》,看到朱朝陽在學校被人欺負卻選擇隱忍不敢反抗,這正為後面他參與犯罪活動埋下了伏筆,前幾年有個電影叫《悲傷逆流成河》,女主易遙跳河那段真的是看哭了廣大觀眾,任敏飾演了易遙這個角色,曾患上抑鬱有兩月之餘,一個扮演者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更何況真真正正受到欺凌的人呢?
  • 當欺凌者變成被欺凌者,他該如何反抗暴力?
    2003年上映的瑞典影片《校園規則》(《Ondskan》)講述的就是由學生制定規則的校園生活。當曾經的施暴者被欺凌,他將如何反抗?艾裡克和他的母親和繼父生活在一起,並不代表他就生活的幸福。在男權社會下,家裡由繼父說了算,而這個繼父又總是會對艾裡克皮鞭伺候,母親對此也無可奈何。
  • 面對校園欺凌,你該如何做?
    被霸凌者往往內心很痛苦,在外界尋找不到支持,自身的力量又不足以和霸凌者抗衡,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些校園欺凌事件。當然不止我們國家,在每個國家都會遇到校園欺凌事件。2015年6月 日本政府公布了《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在為期6年 的追蹤調查中,發現近九成學生曾遭遇過校園欺凌。
  • 面對校園欺凌事件,家長、老師、學校應該怎麼做,能避免事情發生
    周圍的學生不僅不制止事情的發生,還作欺凌者的幫兇去取笑他、羞辱他,並將欺凌的過程用手機錄了下來發上網。還有發生在2017年的欺凌事件,一名叫張超凡的15歲學生因為在學校不斷的被同學欺負毆打逼迫輟學。但是,就算這樣他還是沒有逃脫被欺凌的命運,在他上班的網吧再次遇見以前欺凌他的六名同學。隨後,六名學生將張超凡抓到附近的叢林裡對他進行毆打。周圍的路人都裝沒看見,有的人甚至拍照發朋友圈。
  • 女生遭欺凌患抑鬱 遇到校園暴力應該孩子應該怎麼辦?
    女生遭欺凌患抑鬱 打人者家長卻不願接受學校調解賠償  17歲女生小宜看到陌生人靠近,就會渾身發抖,蜷縮起來說「別打我」,而她這樣的反應,只是因為連續兩次遭受同宿舍小宜害怕極了,發簡訊向其他同學求救,隨後班主任老師就趕到了小宜宿舍。  從小宜的手機上還可以看到5月14日下午4時11分小宜給同學發出的求救簡訊,「你馬上讓班主任來我宿舍,要不我就沒命了。」小宜姑父說,小宜從來沒跟家人說過在學校被打,這次他們一再追問,才知道小宜之前也被打過,但是被威脅不許告訴老師和家人,否則會被打得更慘。
  • 青苗行動 | 面對校園欺凌,請勇敢say「No」
    拾星者青少年社工服務中心主任陳雅萍通過案例和視頻生動的為孩子們講述了「校園欺凌」的定義、表現形式、主要施暴者類型、校園欺凌的現狀以及如何應對這五個方面展開。   ▶▶▶   - 什麼是校園欺凌 -   「在《悲傷逆流成河》片段中,我想請大家一起來找找視頻中有哪些校園欺凌行為以及哪些人是欺凌者?」什麼是校園欺凌?
  • 日本校園欺凌:比影視更加殘酷的是現實!
    大家應該對《聲之形》這部動畫電影不陌生,電影講述了校園欺凌。一個患有聽力障礙的少女西宮硝子在學校被孤立、欺負,而欺負他的少年石田將在東窗事發後,反而被全班同學孤立、欺負。五年後,成長的兩人再次相遇,在跌撞的青春中,少年少女學會接受別人、接納自己。
  • 面對校園欺凌 該怎麼辦?
    長城新媒體記者 萬前進 攝婁延果委員:及早疏解幹預,從源頭上杜絕欺凌「校園欺凌對青少年的身心影響巨大,要杜絕校園欺凌現象,我們應該在學校加強法治教育和培養建立學生的規則意識。」婁延果表示,校園欺凌現象發生的原因多是孩子們之間遇到了矛盾和成長過程中的煩惱,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導致一些學生採用強烈衝突的方式表達不滿,形成校園欺凌。所以,婁延果建議,在減少校園欺凌上,除了培養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作為學校,要更多地深入學生當中,了解學生的心理上和日常交往中發生的變化,對他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煩惱,及早進行疏解幹預,從源頭上杜絕欺凌的發生。
  • 五個社交故事,教會孩子面對校園欺凌
    這幾天北京中關村二小的校園欺凌事件被大家討論得熱火朝天,今天我們請來石薈老師來講講,如何用社交故事幫助我們的孩子面對欺凌。  五個社交故事,教會孩子面對校園欺凌  文/石薈  這兩天,微信朋友圈裡和各個教育有關的微信群裡面被北京一個孩子遭到校園欺凌的事情刷屏了。我深深地同情這個孩子和家庭的遭遇,但是我也感謝他們勇敢地將這件事情說出來,讓類似的事情得到學校、家長以及整個社會的重視。大家終於開始關注這個早就需要拿出來說一說的事兒了。
  • 女生遭遇校園暴力被欺凌,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勇於反抗
    面對欺凌,為何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但更重要的是被欺負的女生的反應,她在對方的暴力行為之下,完全沒有反抗的意識。全程唯唯諾諾任由對方施暴,甚至還跟黑衣女子道歉,自己一臉的麻木和無所謂,似乎已經被長久施暴,讓人看了又心疼又著急。
  • 【校園欺凌】武力、言語欺凌 | 反抗!
    請不要一個人默默承受,因為這個年齡你不應該承受這麼多。 不要因為施暴者的行為而懷疑自己,相信我,你很好,你值得被愛。 我有查閱一些面對武力欺凌應該如何反抗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處於校園欺凌卻不知道該 如何辦的孩子。如果是一個人打你,要學會還手。不要怕,因為你不反抗他只會覺著你好欺負,之後可能會 出現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負你。
  • 【微公益】關愛未成年人——對校園欺凌說「不」
    關愛未成年人——對校園欺凌說「不」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及敲詐勒索等,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複雜的互動狀態,被欺負同學會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多發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欺凌(暴力)。
  • 杭州校園欺凌研討會:一半被欺凌者不敢說,三類人易成霸凌者
    伢兒在校園裡被欺負了,家長應該怎麼辦?反之,如果你家孩子成為了欺負別人的那一個,你又該怎麼辦?校園霸凌,一個持續了數月的全國性熱點話題,日曆翻篇到了2017年,依然有無數家長關注。1月10日,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家長學校總校開了一個研討會,講的就是我們杭州的校園霸凌現象。
  • 如何讓孩子避免被「校園欺凌」
    開學之際,如何讓孩子避免被「校園欺凌」?越來越多的人已開始重視 「校園欺凌」事件,我們都有孩子,都會擔心!2.告訴孩子在受到欺負時,不能懦弱,要與之對抗,你變強了別人就不敢動你。3.告訴孩子,不能漠視和縱容欺凌事件,看到同學被欺負,要伸出援助之手,安慰同學,要告訴老師或警察。4.面對危險時,不要放棄,保持冷靜,利用機智拖延時間,找機會逃跑,打電話報警求救。5.教孩子如何自我防衛的動作。6.多交朋友,上學放學都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