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發生在校園的欺凌和事件屢見不鮮
辱罵毆打、強迫脫衣、拍照侮辱……
不斷引發社會關注
家長們都很關心
如果自己的孩子
碰到這樣的問題怎麼解決
平江校園中學生圍毆同學
5月21日,有關「中學生打架鬥毆」視頻,瘋傳微信群,一群說著平江話的學生,言語低俗,圍著看其他幾個男生對站在牆邊的男生拳打腳踢。根據被打男孩母親聊天截圖中得知,被打學生就讀於平江縣童市鎮十一中學,屬於留守兒童。
後來當地教育和政府部門通報的情況是:5月21日上午,平江十一中八年級149班學生張佳興與吳瑤琪發生小矛盾,社會青年羅××等兩人得知情況後,於下午2點10分翻越圍牆入校,與該校張佳興等對吳瑤琪實施欺凌行為,並被圍觀學生用手機拍攝上傳至網絡。
以自殺對抗校園欺凌
三好學生、學習成績年級第一、學校合唱指揮、英語能力出眾……在家人和朋友的印象裡,陳琪琪是「學霸」級的存在。
而就是這樣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女孩,卻在花一樣的年紀裡跳樓身亡。
陳琪琪跳樓墜亡後,身上的筆跡、所留遺書、夾在作業本的字條以及課本上留下的隻言片語,都次把死因指向了校園欺凌。
從陳琪琪的遺物裡,她的母親發現了很多同學威脅她的小紙條,一張紙條上寫的內容是,「下課後,六樓等你,不見不散」。
在陳琪琪的課本上更寫滿了自己遭到校園欺凌的訴說:「你替她們背黑鍋,被她們侮辱,被打,被罵!」、「我是欠你錢了,還是吃你家大米了??針對我?啊!」、「何必呢,活得這麼累,都是一個宿舍,真當我不知麼,在背後說我壞話?可笑!」、「離開這個宿舍」……
在貼吧裡,更是有不少人稱陳琪琪自殺前被多名同學堵在校門口,陳琪琪身上的抓痕是同學留下來的,而且很早時候就說了自己要輕生。
女學生遭人輪流掌摑
1月15日,一段湖北嘉魚縣某中學女生遭同學輪流掌摑的視頻在網上引發關注。據視頻顯示:有打人者還嬉笑稱,「打重一點啊」,「我還要來一次」。被打者不敢動彈,滿臉發紅。
當日下午,嘉魚縣教育局通報此事:經查實,視頻中打人者和被打者均為南嘉中學七年級女生。事件具體情況為:該校七年級學生XX因同學之間糾葛,為報複本班女生XXX,於1月10日下午放學後,邀約本年級其他幾名女生,將XXX帶到女生公寓架空層進行毆打。現場有學生拍攝了視頻,並在微信上進行了傳播。
校園霸有多麼普遍,傷害有多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眼中的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突然多了起來。而且每一次,基本都配著大量的施暴圖片和視頻,手段之殘忍超出想像,不斷挑戰人們的底線。
這種傷害足以毀掉一個孩子的美好一生,甚至會奪走孩子的生命。
江西一男孩小洋,六年級時去了當地最好的寄宿學校,而他一生的噩夢,卻始於這裡。
由於天性乖巧,又是第一次住校,小洋在宿舍遭到了室友肆無忌憚的欺辱,他們將他的衣服脫光,用衣架狠狠抽他,用腳踩他的臉,吐口水在他的身上……最後甚至變本加厲:
「他們串通好積攢了一周的尿液放在一個盆裡,一人躲在廁所,等我進廁所一下子把整個盆傾倒過來。」
出於恐懼,小洋不敢將這件事告訴老師:「總覺得告密了會被整得更慘」。他不願將此事告訴家人,因為生長於單親家庭的他不想讓唯一的母親擔心,於是,幼小的他只能默默承擔這一切。
他變得沉默寡言了,經常失眠,經常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跟母親吵架,也曾兩次嘗試自殺,因為遭到霸凌,他得了抑鬱症,直到如今,小洋都無法擺脫那段夢魘般的日子。
就像電影《《救救我》中,女主的哥哥因為身體缺陷,一進學校就成為了被欺負的對象。
小混混們逼迫他脫褲子拍照,將唾沫吐進餐盤裡逼他吃下這些飯。
一次次的霸凌讓哥哥陷入了痛苦與絕望,本就少言寡語的他開始漸漸崩潰。在小混混的多次欺凌之下他選擇了跳樓自殺,選擇用死亡結束這種身心的侮辱和痛苦。
在知乎上,也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同學遭霸凌致死的親身經歷:
校園霸凌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身體上的傷痛,而是難以擺脫的心理折磨,這種自尊心被侮辱的心理陰霾,將會伴著孩子一生,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產生的巨大傷害,難以估量。
而遺憾的是,校園霸凌仍然被許多家長當做同學間的「小矛盾」,沒有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
大多數霸凌被隱藏在看不見的角落,又有多少孩子深陷校園霸凌的魔爪裡,正在被校園霸凌一步步吞噬著人生,我們的父母和學校的老師,可能根本不知道。
校園霸凌,為何屢禁不止?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使用暴力,只有找到「病根」在哪,才能對症下藥。校園欺凌事件之所以頻發,與多方面教育缺失有關。
家庭
家庭教育對人性塑造至關重要。有些家長忙於生活,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孩子為引起注意,便開始採取一些極端方式。孩子犯錯時,父母則通常採用打罵作為教育手段,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灰暗心理,導致未來在強烈的心理衝突中,一點小小的刺激就會引發孩子激烈的反應。
另外,孤獨缺乏陪伴也會成就暴力。父母忙於工作,給予孩子陪伴的時間太少。事實證明,缺乏陪伴、內心孤單的孩子,處事走極端的機率更高。
學校
教師關愛教育缺失
對於問題學生,有些教師不主動接近學生,而是用簡單生硬的辦法懲罰或者孤立歧視他們。表面上似乎有效果,其實學生口服心不服。有些學生由懼怕、壓抑過渡到對抗,最後導致發生暴力事件。
學生法治意識薄弱
當前有些中小學依然盛行應試教育,老師們僅抓學習,而忽視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忽視了教育孩子應該如何尊重生命,這使得孩子缺少對自我行為的把控意識,做事不計後果。
學校管理鬆懈
一些學校對學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常常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出了事要麼輕描淡寫,要麼大事化小。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從而助長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
社會
社會上的「哥們」義氣,初中生由於年齡尚輕,會產生盲目崇拜,希望從中獲得「存在感」與「成就感」,比如通過暴力手段能夠實現個人目的,炫耀自己的能力,甚至藉此勒索財物,從而產生欺凌他人的現象。
當看見校園暴力發生的時候,很多學生不是去制止、勸阻或報警,而是饒有興趣拿起手機拍攝,以一種娛樂的心態看待身邊的暴力行為,並在網絡中傳播散發。這些或麻木沉默的旁觀者都會使校園暴力的影響更大。而這種心理上的漠視,一部分就來自於當前的盛行的「網絡暴力」。
校園霸凌,我們能做些什麼?
1.加強學校日常管理
學校根據實際成立由校長總體負責,分管校長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和教職工、少先隊輔導員以及社區工作者、家長代表、法律顧問、校外專家等人員組成的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高中階段學校還應吸納學生代表),切實加強防治學生欺凌日常管理工作。
學校駐地公安、檢察、法院等政法機關委派1名法制副校長每學期定期駐學校辦公,普及宣傳防學生欺凌相關法律知識,指導、參與學校日常管理防控和學生欺凌事件調查處理,並將該校學生欺凌防控情況納入對法制副校長的考核內容。
學校制定完善防治學生欺凌工作制度,主要包括:相關崗位教職工防治學生欺凌的職責、學生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學生欺凌的早期預警和事中處理及事後幹預的具體流程、校規校紀中對實施欺凌學生的處罰規定等。
嚴格落實值班、巡查制度,禁止學生攜帶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進入學校,針對重點群體、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開展防治工作。
加快推進將校園視頻監控系統、緊急報警裝置等接入公安機關、教育部門監控和報警平臺,逐步建立校園安全網上巡查機制。
2.加強矛盾問題排查化解
加強師生聯繫,密切家校溝通,及時掌握學生思想情緒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關係狀況,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在校園公示欄等明顯位置公布預防學生欺凌舉報電話和學校責任人及聯繫方式,便於學生舉報、反映欺凌學生的行為。
對有心理問題、暴力傾向的學生要加強心理疏導,必要時聯繫專業部門進行心理矯治。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通過委託專業第三方機構或組織學校開展等方式,定期開展針對全體學生的防治學生欺凌專項調查,及時查找可能發生欺凌事件的苗頭跡象或已經發生、正在發生的欺凌事件,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
3.強化校園周邊綜合治理
各級綜治、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部門要加大校園周邊群防群治工作力度,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做好校園周邊地區安全防範工作。
公安機關要持續推進校園及周邊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優先布設視頻監控系統,加強學校周邊日常巡邏防控和易肇事肇禍人員的排查管控,完善「護學崗」和高峰勤務機制,強化校園周邊治安亂點整治,嚴厲打擊涉校涉生違法犯罪。
尤其要加強對治安情況複雜、問題較多的地區和學生上下學重要時段、學生途經重點路段的巡邏防控和治安盤查,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社會人員欺凌學生問題,及時進行預防處置,並通知學校和家長,做好防控工作。
父母和老師們,在孩子的眼裡,你們就是他們遭遇霸凌唯一的依靠,請一定要陪孩子堅決的向校園暴力說NO!
讓校園成為孩子教育學習的樂土,讓每一個孩子遠離校園霸凌,真正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是學校和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每一名政法幹警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