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案例大曝光,保護孩子,我們該做些什麼?

2020-12-17 球球衝鋒號

近年來

發生在校園的欺凌和事件屢見不鮮

辱罵毆打、強迫脫衣、拍照侮辱……

不斷引發社會關注

家長們都很關心

如果自己的孩子

碰到這樣的問題怎麼解決

平江校園中學生圍毆同學

5月21日,有關「中學生打架鬥毆」視頻,瘋傳微信群,一群說著平江話的學生,言語低俗,圍著看其他幾個男生對站在牆邊的男生拳打腳踢。根據被打男孩母親聊天截圖中得知,被打學生就讀於平江縣童市鎮十一中學,屬於留守兒童。

後來當地教育和政府部門通報的情況是:5月21日上午,平江十一中八年級149班學生張佳興與吳瑤琪發生小矛盾,社會青年羅××等兩人得知情況後,於下午2點10分翻越圍牆入校,與該校張佳興等對吳瑤琪實施欺凌行為,並被圍觀學生用手機拍攝上傳至網絡。

以自殺對抗校園欺凌

三好學生、學習成績年級第一、學校合唱指揮、英語能力出眾……在家人和朋友的印象裡,陳琪琪是「學霸」級的存在。

而就是這樣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女孩,卻在花一樣的年紀裡跳樓身亡。

陳琪琪跳樓墜亡後,身上的筆跡、所留遺書、夾在作業本的字條以及課本上留下的隻言片語,都次把死因指向了校園欺凌。

從陳琪琪的遺物裡,她的母親發現了很多同學威脅她的小紙條,一張紙條上寫的內容是,「下課後,六樓等你,不見不散」。

在陳琪琪的課本上更寫滿了自己遭到校園欺凌的訴說:「你替她們背黑鍋,被她們侮辱,被打,被罵!」、「我是欠你錢了,還是吃你家大米了??針對我?啊!」、「何必呢,活得這麼累,都是一個宿舍,真當我不知麼,在背後說我壞話?可笑!」、「離開這個宿舍」……

在貼吧裡,更是有不少人稱陳琪琪自殺前被多名同學堵在校門口,陳琪琪身上的抓痕是同學留下來的,而且很早時候就說了自己要輕生。

女學生遭人輪流掌摑

1月15日,一段湖北嘉魚縣某中學女生遭同學輪流掌摑的視頻在網上引發關注。據視頻顯示:有打人者還嬉笑稱,「打重一點啊」,「我還要來一次」。被打者不敢動彈,滿臉發紅。

當日下午,嘉魚縣教育局通報此事:經查實,視頻中打人者和被打者均為南嘉中學七年級女生。事件具體情況為:該校七年級學生XX因同學之間糾葛,為報複本班女生XXX,於1月10日下午放學後,邀約本年級其他幾名女生,將XXX帶到女生公寓架空層進行毆打。現場有學生拍攝了視頻,並在微信上進行了傳播。

校園霸有多麼普遍,傷害有多深?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眼中的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突然多了起來。而且每一次,基本都配著大量的施暴圖片和視頻,手段之殘忍超出想像,不斷挑戰人們的底線。

這種傷害足以毀掉一個孩子的美好一生,甚至會奪走孩子的生命。

江西一男孩小洋,六年級時去了當地最好的寄宿學校,而他一生的噩夢,卻始於這裡。

由於天性乖巧,又是第一次住校,小洋在宿舍遭到了室友肆無忌憚的欺辱,他們將他的衣服脫光,用衣架狠狠抽他,用腳踩他的臉,吐口水在他的身上……最後甚至變本加厲:

「他們串通好積攢了一周的尿液放在一個盆裡,一人躲在廁所,等我進廁所一下子把整個盆傾倒過來。」

出於恐懼,小洋不敢將這件事告訴老師:「總覺得告密了會被整得更慘」。他不願將此事告訴家人,因為生長於單親家庭的他不想讓唯一的母親擔心,於是,幼小的他只能默默承擔這一切。

他變得沉默寡言了,經常失眠,經常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跟母親吵架,也曾兩次嘗試自殺,因為遭到霸凌,他得了抑鬱症,直到如今,小洋都無法擺脫那段夢魘般的日子。

就像電影《《救救我》中,女主的哥哥因為身體缺陷,一進學校就成為了被欺負的對象。

小混混們逼迫他脫褲子拍照,將唾沫吐進餐盤裡逼他吃下這些飯。

一次次的霸凌讓哥哥陷入了痛苦與絕望,本就少言寡語的他開始漸漸崩潰。在小混混的多次欺凌之下他選擇了跳樓自殺,選擇用死亡結束這種身心的侮辱和痛苦。

在知乎上,也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同學遭霸凌致死的親身經歷:

校園霸凌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身體上的傷痛,而是難以擺脫的心理折磨,這種自尊心被侮辱的心理陰霾,將會伴著孩子一生,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產生的巨大傷害,難以估量。

而遺憾的是,校園霸凌仍然被許多家長當做同學間的「小矛盾」,沒有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

大多數霸凌被隱藏在看不見的角落,又有多少孩子深陷校園霸凌的魔爪裡,正在被校園霸凌一步步吞噬著人生,我們的父母和學校的老師,可能根本不知道。

校園霸凌,為何屢禁不止?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使用暴力,只有找到「病根」在哪,才能對症下藥。校園欺凌事件之所以頻發,與多方面教育缺失有關。

家庭

家庭教育對人性塑造至關重要。有些家長忙於生活,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孩子為引起注意,便開始採取一些極端方式。孩子犯錯時,父母則通常採用打罵作為教育手段,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灰暗心理,導致未來在強烈的心理衝突中,一點小小的刺激就會引發孩子激烈的反應。

另外,孤獨缺乏陪伴也會成就暴力。父母忙於工作,給予孩子陪伴的時間太少。事實證明,缺乏陪伴、內心孤單的孩子,處事走極端的機率更高。

學校

教師關愛教育缺失

對於問題學生,有些教師不主動接近學生,而是用簡單生硬的辦法懲罰或者孤立歧視他們。表面上似乎有效果,其實學生口服心不服。有些學生由懼怕、壓抑過渡到對抗,最後導致發生暴力事件。

學生法治意識薄弱

當前有些中小學依然盛行應試教育,老師們僅抓學習,而忽視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忽視了教育孩子應該如何尊重生命,這使得孩子缺少對自我行為的把控意識,做事不計後果。

學校管理鬆懈

一些學校對學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常常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出了事要麼輕描淡寫,要麼大事化小。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從而助長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

社會

社會上的「哥們」義氣,初中生由於年齡尚輕,會產生盲目崇拜,希望從中獲得「存在感」與「成就感」,比如通過暴力手段能夠實現個人目的,炫耀自己的能力,甚至藉此勒索財物,從而產生欺凌他人的現象。

當看見校園暴力發生的時候,很多學生不是去制止、勸阻或報警,而是饒有興趣拿起手機拍攝,以一種娛樂的心態看待身邊的暴力行為,並在網絡中傳播散發。這些或麻木沉默的旁觀者都會使校園暴力的影響更大。而這種心理上的漠視,一部分就來自於當前的盛行的「網絡暴力」。

校園霸凌,我們能做些什麼?

1.加強學校日常管理

學校根據實際成立由校長總體負責,分管校長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和教職工、少先隊輔導員以及社區工作者、家長代表、法律顧問、校外專家等人員組成的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高中階段學校還應吸納學生代表),切實加強防治學生欺凌日常管理工作。

學校駐地公安、檢察、法院等政法機關委派1名法制副校長每學期定期駐學校辦公,普及宣傳防學生欺凌相關法律知識,指導、參與學校日常管理防控和學生欺凌事件調查處理,並將該校學生欺凌防控情況納入對法制副校長的考核內容。

學校制定完善防治學生欺凌工作制度,主要包括:相關崗位教職工防治學生欺凌的職責、學生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學生欺凌的早期預警和事中處理及事後幹預的具體流程、校規校紀中對實施欺凌學生的處罰規定等。

嚴格落實值班、巡查制度,禁止學生攜帶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進入學校,針對重點群體、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開展防治工作。

加快推進將校園視頻監控系統、緊急報警裝置等接入公安機關、教育部門監控和報警平臺,逐步建立校園安全網上巡查機制。

2.加強矛盾問題排查化解

加強師生聯繫,密切家校溝通,及時掌握學生思想情緒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關係狀況,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在校園公示欄等明顯位置公布預防學生欺凌舉報電話和學校責任人及聯繫方式,便於學生舉報、反映欺凌學生的行為。

對有心理問題、暴力傾向的學生要加強心理疏導,必要時聯繫專業部門進行心理矯治。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通過委託專業第三方機構或組織學校開展等方式,定期開展針對全體學生的防治學生欺凌專項調查,及時查找可能發生欺凌事件的苗頭跡象或已經發生、正在發生的欺凌事件,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

3.強化校園周邊綜合治理

各級綜治、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部門要加大校園周邊群防群治工作力度,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做好校園周邊地區安全防範工作。

公安機關要持續推進校園及周邊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優先布設視頻監控系統,加強學校周邊日常巡邏防控和易肇事肇禍人員的排查管控,完善「護學崗」和高峰勤務機制,強化校園周邊治安亂點整治,嚴厲打擊涉校涉生違法犯罪。

尤其要加強對治安情況複雜、問題較多的地區和學生上下學重要時段、學生途經重點路段的巡邏防控和治安盤查,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社會人員欺凌學生問題,及時進行預防處置,並通知學校和家長,做好防控工作。

父母和老師們,在孩子的眼裡,你們就是他們遭遇霸凌唯一的依靠,請一定要陪孩子堅決的向校園暴力說NO!

讓校園成為孩子教育學習的樂土,讓每一個孩子遠離校園霸凌,真正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是學校和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每一名政法幹警的使命。

相關焦點

  • 杜絕校園欺凌:拿什麼保護你 我們的少年
    青春、少年、校園,這些本該讓人聯想到「美好」的詞語,在電影《少年的你》中,呈現出另一般模樣。這部以「反校園欺凌」為題材的電影,截至11月13日票房已突破14億元。影片中那個被傷害到忍無可忍,最終用過失殺人的極端行為來掙脫絕望的少年,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校園欺凌到底該如何解決?怎樣才能保護孩子健康成長
    校園暴力一直是我們關心的話題,近年來,校園屢次發生欺凌行為,越來越多的校園欺凌事件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校園欺凌到底該如何解決呢?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和多人實施暴力。多發生在校園或校園周邊,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
  • 面對校園欺凌 我們該做什麼?
    面對校園欺凌 我們該做什麼?日前,天津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天津市中醫藥大學的心理學專家,對天津市中小學校園欺凌情況,做了一次調查和研究。據了解,此次調查隨機抽取了天津市2390名中小學生。其中,包括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那麼,中小學校園欺凌情況如何?孩子被欺凌後,學校、老師和家長又該如何應對?
  • 如果校園欺凌來自於老師,我們該怎麼辦?
    另一種形式的「校園欺凌」如今,校園欺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受到社會和媒體的關注。但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卻基本都是同學之間發生的欺凌事件。關鍵詞為「學生間,」也就是我們認定,發生在校園中的欺凌,是同學之間的。那某些老師對學生的冷暴力,甚至是公然羞辱算什麼呢?教育嗎?
  • 保護少年的你,保護我們的明天——防止校園欺凌
    當前,校園欺凌的話題已經屢見不鮮。就在剛過去的幾天,貴州畢節一高中女生就遭到幾個男生的暴力毆打,被送進了醫院。因此保護我們的孩子免受校園暴力欺凌,已經迫在眉睫。對於當下校園欺凌事件頻繁,我們要在源頭上加以預防。幫助學生樹立法治觀念,做事不要僅憑武力,教會孩子有效溝通的途徑,文明的解決彼此的矛盾。如有問題及時尋求老師的幫助,在做事之前先冷靜一下。同時對於那些遭受欺凌的同學也要做好心理疏導,避免產生二次傷害。另外在學校裡營造團結友善、互幫互助的氛圍,不要早早讓我們的孩子早早形成看客心理。
  • 校園欺凌帶來的是什麼?我們該怎麼做?
    校園欺凌這四個字,合併起來足以讓人觸目驚心。我們的校園本應該是學生學習知識、學習做人的場所,而不應該是欺凌弱小、打架鬥毆、羞辱捉弄、孤立同學的「樂園」。在網絡上,校園欺凌事件屢屢被曝光出來,撕衣服、拍裸照、扇耳光、下跪……讓我們這些在屏幕之外的看客揪心不已,誰也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或許你會想問,為什麼那些受到欺凌的人不起來反抗?跟他們反抗,告訴家長老師不就行了嗎?
  • 校園霸凌,我們了解多少、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從檢察辦案說開去…
    校園霸凌,這絕只不是電影中才出現的橋段,它真實地存在於我們的現實校園中!只是,有些霸凌現象,我們選擇沉默應對。  作為檢察機關的我們,並不只是辦完1個案子、批准逮捕1個侵害人,就算盡到了社會責任。  以下,是我們結合檢察辦案工作,對校園欺凌、校園暴力等事件的一些理解與體會。  這不是「打鬧」,是霸凌!
  • 40%孩子會遭受校園欺凌,99公益日我們可以做什麼?
    有40%孩子身邊發生過校園欺凌,但以暴制暴顯然無法徹底遏制。我們對於校園欺凌的想像依然非常局限。欺凌並不僅僅是我們印象中的毆打、「收保護費」之類的經濟糾紛。用教育終結欺凌或許從初中時第一次目睹男孩遭遇欺凌的時刻起,我就一直在思考著自己能做些什麼,而我越來越相信其答案是教育。
  • 面對校園欺凌,你該如何做?
    被霸凌者往往內心很痛苦,在外界尋找不到支持,自身的力量又不足以和霸凌者抗衡,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些校園欺凌事件。當然不止我們國家,在每個國家都會遇到校園欺凌事件。2015年6月 日本政府公布了《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在為期6年 的追蹤調查中,發現近九成學生曾遭遇過校園欺凌。
  • 面對諸多校園欺凌事件,你該這樣教育保護自己的孩子
    你保護世界而我想保護你前幾日,易烊千璽、周冬雨主演的校園欺凌《少年的你》電影上映 看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那時的我並不知道這叫做「校園欺凌」,我看過很多部校園欺凌的電影,每次都是哭著出來的,我很心疼他們,也很心疼過去的自己。周冬雨飾演的陳念:只因心善將自己的衣服蓋在了跳樓同學胡小蝶的屍體上,卻成為了下一個被欺凌對象。
  • 拒絕校園欺凌,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12.4」國家憲法日,民警進校園開展「法治之光,伴我成長」主題講座拒絕校園欺凌,如何保護「少年的你」「杜絕校園欺凌、遠離違法犯罪」活動現場。是不是只有打罵才叫欺凌?同學之間玩鬧要不要大驚小怪?講座中,長沙市雨花公安分局政工室副主任劉傑用生動的具體案例、真實案例改編的微電影,活潑易懂的語言,告訴了同學們什麼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有什麼壞處,遭遇校園欺凌怎麼辦,增強了同學們的法治意識和防範校園欺凌的能力。
  • 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生,這到底是誰的錯?家長又該如何保護孩子?
    這段時間有一部電影非常火,電影就是由周冬雨與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這是一部以校園欺凌為主旋律的電影。在之前也有一部題材相似的電影《那悲傷逆流成河》,這兩部影片敘述的都是校園欺凌帶給同學們的傷害。很多家長一般都以為在學校孩子是最安全的,因為有老師和校長的保護。但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學校也是多數校園案件頻發的地點。
  • 孩子,遇到校園欺凌你要這樣做
    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許琴攝     「遇到校園欺凌,該怎麼辦?」「犯罪低齡化問題,法律層面如何應對?」    遇到校園欺凌,該怎麼辦    近年來,校園欺凌案件高發頻發,成為公眾關注焦點。校園欺凌已成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黑手」。    「遇到校園欺凌,該怎麼辦?」網談中,一名正在收看網絡直播的中學生向檢察員留言諮詢。     「校園欺凌不是孩子之間的玩笑,是一種暴力行為!」
  • 如果遭遇校園霸凌,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校園欺凌」,這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校園欺凌的存在,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普遍、要嚴重。美國人在這方面做得也不咋地。家住英國的7歲男孩達倫,8歲的好朋友康納也是接受過該組織保護的孩子。我們也無法期待,每個孩子上學的時候身後都跟著一群花臂壯漢。很多時候,能保護孩子的,只有孩子自己。網上看到一對俄羅斯父女的對話。「如果有同學欺負我怎麼辦?」
  • 悲傷逆流成河,聚焦校園欺凌案例
    悲傷逆流成河,聚焦校園欺凌案例 2019-12-24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從未停止努力
    得知孩子遭受欺凌,女孩的父母找到校方,校長承認確有此事,卻稱「這只是孩子們玩鬧,沒有惡意」。校園欺凌,豈能是玩笑。女孩父母選擇媒體曝光。最後,該市教育局發出通報:責令該校校長和班主任寫出深刻檢查,並全市通報;加強對涉事同學的心理疏導,避免出現二次傷害;鑑於涉事學生比較年幼,以批評教育為主。
  •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語言欺凌是主要形式
    據統計,2014年至2015年,媒體曝光的校園欺凌/暴力事件共43起。其中,2015年3月以來就有26起,發生地從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發達的廣西、雲南,從東北遼寧,到南端省份海南。「校園欺凌,不是指你和我因為什麼矛盾打了一架,而是指一個人或一群人對他人實施的肢體、言語或精神上的傷害和攻擊。
  • 一例校園欺凌的輔導案例
    但是我發現孩子有時候他出現了一些學習困難,或者說行為偏差,並不是他們的錯,要知道我們的孩子可能他也是一個受害者啊,他在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幫助和支持。是什麼導致他們會呈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的呢?前段時間諮詢的一個案例,現在想來很慶幸家長走進諮詢室,對孩子及時進行了心理幹預,然後這個孩子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 面對孩子遭受校園欺凌暴力問題,學校、老師、家長該怎樣做?
    校園暴力問題近年來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據《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校園霸凌最常出現在初中階段,其次是小學、高中,校園霸凌最容易發生在學校廁所、宿舍等私密場所,五成校園暴力案件因瑣事而起。面對孩子遭受校園欺凌暴力問題,學校、老師、家長該怎樣做?
  • 校園欺凌,遠比《少年的你》殘酷,我們該反思什麼?
    「你就放心把你的孩子生到這個世界上來嗎?」2019年10月,一部聚焦「校園欺凌」話題的電影《少年的你》在國內熱映,引發了社會輿論廣泛關注,而電影主人公「陳念」的反問句,像是在叩問屏幕前的每一位成年人。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9年發布的一則報告,全球32%的學生近1個月內都曾遭遇校園欺凌;最高法2018年發布的《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也顯示,2015-2017年3年間,法院一審審結的全部校園暴力案件中,超過55%是因發生口角、小摩擦等瑣事而引發;超67%的故意殺人案件是因瑣事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