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看著自己的孩子被欺凌或網絡欺凌而身心痛苦,很令人心碎。
有些家長不清楚怎麼幫孩子應對欺凌和暴力。還有些家長可能還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受害者、旁觀者,甚至是欺凌者。
如何就這一話題與孩子展開對話呢?請看下面的一些建議:
了解基本情況
欺凌的概念
通常,符合「有意為之」、「反覆發生」和「恃強凌弱」這三個特點的行為即可定性為欺凌。恃強凌弱者意圖通過對身體的傷害或者帶有傷害性的言語或行為造成對方的痛苦,而且反覆進行。男孩更有可能遭到身體欺凌,而女孩更可能遭受心理欺凌。
欺凌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種行為模式。實施欺凌行為的兒童通常屬於地位更高或更有力量的群體,例如那些年齡更大、身體更強壯或群體中更受捧的孩子。
困境兒童遭遇欺凌的風險會更大。他們往往是來自邊緣化社區的兒童、貧困家庭的兒童,或是有不同性別身份認同的兒童、殘障兒童,以及移民和難民兒童。
欺凌既可以面對面發生,也能夠發生於網絡上。網絡欺凌常常發生在社交媒體、簡訊或即時消息、電子郵件中,或任何兒童用於互動的在線平臺上。因為家長不能無時無刻地監督孩子在這些平臺上的行為,也就很難知道孩子何時會受到影響。
如果孩子遭到欺凌,我有理由去幹預
欺凌會為孩子帶來長期的有害後果。除了身體傷害,欺凌還可能給孩子帶來情感和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抑鬱和焦慮,這些還可能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等一系列問題。與面對面的欺凌不同,網絡欺凌隨時隨地都會發生。它帶來的傷害影響深遠,因為它能迅速地大範圍傳播,並在網絡上留下永久的痕跡。
您的孩子有權擁有安全、有尊嚴且有利於其健康成長的校園環境。《兒童權利公約》規定,所有兒童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並有權受到保護,免受一切形式的身心暴力、傷害或虐待。欺凌也不例外。
從預防開始
我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免受校園欺凌?
要讓孩子遠離面對面的欺凌或網絡欺凌,首先要確保他們認識到這個問題。
告訴孩子什麼是欺凌。孩子了解了欺凌,就能更容易地識別是否有欺凌發生在自己或別人身上。經常和孩子坦誠溝通。和孩子討論欺凌的次數越多,他們看到或遭受欺凌時就越容易告訴你。每天都和孩子交流,詢問他們在學校的情況和在網上的活動,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和活動情況,還要了解他們的感受。幫助孩子成為積極的榜樣。欺凌行為涉及三方:受害者、欺凌者和旁觀者。即使孩子不是欺凌的受害者,如果他們能以包容、尊重的態度善待身邊的每個同學,也能幫助預防欺凌行為的發生。當孩子目睹欺凌行為時,可以去維護受害者,為他們提供支持,或是譴責欺凌行為。幫助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鼓勵孩子參加喜歡的班級或社會活動。這樣做有助於孩子培養自信心,結交到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做出表率。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向孩子展示如何以友善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包括在有人遭受欺凌時挺身而出。孩子在生活中都以家長為榜樣,模仿家長的行為,包括在網絡上的行為。參與孩子的網絡體驗:熟悉孩子使用的網絡平臺,向孩子解釋線上和線下世界是如何關聯的,並讓他們對網上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保持警惕。注意孩子受到欺凌的跡象
仔細觀察。觀察孩子的情緒狀態,因為有些孩子可能不會口頭表達自己的擔憂。需要注意的跡象包括: 身體上的傷痕,如不明原因的瘀傷、劃傷、骨折和癒合的傷口;害怕上學或參加學校活動;情緒焦慮、緊張,或非常警惕;在校內外幾乎沒有朋友;突然不和朋友來往了或逃避社交場合;衣物、電子產品或其他個人物品丟失或遭到毀壞;經常要錢;學習成績差;曠課,或者從學校打來電話要求回家;總想要靠近大人;睡眠不好,可能會做噩夢;抱怨頭痛、胃痛或其他身體不適;上網或使用手機後常常情緒低落(而且沒有合理的解釋)變得不同尋常的遮遮掩掩,尤其是上網時;富有攻擊性或暴怒。坦誠溝通。與孩子討論他們認為在學校、社區和網絡中的良好行為和不良行為。坦誠溝通非常重要,這樣,孩子才會自在地告訴你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應對欺凌
如果孩子遭到欺凌或威脅,我該怎麼辦?
如果你了解到孩子正遭受欺凌,你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步驟來幫助他們:
平靜地傾聽孩子訴說。重點是讓孩子感到你的傾聽和支持,而不是試圖找到被欺凌的原因或是解決問題。確保孩子認識到,這不是他們的錯。告訴孩子你相信他們。讓孩子知道,你很欣慰他們能告訴你發生了什麼;這不是他們的錯;你會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與老師或校方溝通。你和孩子不必獨自面對欺凌。詢問校方是否存在針對欺凌行為的政策或相應的行為準則。既包括面對面欺凌,也包括網絡欺凌。做孩子的後盾。對孩子而言,在面對欺凌的影響時,擁有家長的支持至關重要。確保孩子知道隨時都能與你溝通,並向他們保證,情況一定會變好的。如果孩子欺凌別人,我該怎麼辦?
如果你認為或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欺凌別的孩子,重要的是要記住,他們並非天生如此,而是可能有其他原因引發。欺凌他人的孩子通常只是想融入同伴,尋求關注,或者僅僅是想弄清如何處理複雜的情緒。某些情況下,欺凌者本身就是家庭或社區暴力的受害者或目擊者。幫助孩子停止欺凌應該採取若干步驟:
溝通。了解問題的根源才能採取有效的幫助措施。他們是否在學校感到不安全?他們是否和朋友或兄弟姐妹打架?如果他們無法和你解釋自身行為,你可以向心理諮詢師、社工或心理健康專家等能夠與兒童打交道的專業人員諮詢。採取健康的處理方式。讓孩子說明一個讓他們感到沮喪的情景,並為他們提供建設性的應對方式。藉此討論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景和無害的應對方法。鼓勵孩子「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想像自己遭到欺凌的情況。提醒孩子,在網絡上傷害別人也能造成傷害。做自我檢查。有欺凌行為的孩子往往是模仿自己在家裡看到的行為。他們是否受到你或其他看護人的身心傷害?坦誠反思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承擔後果並找機會補救。如果發現孩子欺凌他人,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承擔適當的、非暴力的後果。這可以包括:限制他們的活動,特別是那些鼓勵欺凌的活動(社交聚會、上網/使用社交媒體時間)。鼓勵孩子向遭受欺凌者道歉,並設法讓他們在未來變得更加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