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孩子討論欺凌——給家長的建議

2020-12-16 百度基金會

【內容來源: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看著自己的孩子被欺凌或網絡欺凌而身心痛苦,很令人心碎。

有些家長不清楚怎麼幫孩子應對欺凌和暴力。還有些家長可能還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受害者、旁觀者,甚至是欺凌者。

如何就這一話題與孩子展開對話呢?請看下面的一些建議: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了解基本情況

欺凌的概念

通常,符合「有意為之」、「反覆發生」和「恃強凌弱」這三個特點的行為即可定性為欺凌。恃強凌弱者意圖通過對身體的傷害或者帶有傷害性的言語或行為造成對方的痛苦,而且反覆進行。男孩更有可能遭到身體欺凌,而女孩更可能遭受心理欺凌。

欺凌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種行為模式。實施欺凌行為的兒童通常屬於地位更高或更有力量的群體,例如那些年齡更大、身體更強壯或群體中更受捧的孩子。

困境兒童遭遇欺凌的風險會更大。他們往往是來自邊緣化社區的兒童、貧困家庭的兒童,或是有不同性別身份認同的兒童、殘障兒童,以及移民和難民兒童。

欺凌既可以面對面發生,也能夠發生於網絡上。網絡欺凌常常發生在社交媒體、簡訊或即時消息、電子郵件中,或任何兒童用於互動的在線平臺上。因為家長不能無時無刻地監督孩子在這些平臺上的行為,也就很難知道孩子何時會受到影響。

如果孩子遭到欺凌,我有理由去幹預

欺凌會為孩子帶來長期的有害後果。除了身體傷害,欺凌還可能給孩子帶來情感和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抑鬱和焦慮,這些還可能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等一系列問題。與面對面的欺凌不同,網絡欺凌隨時隨地都會發生。它帶來的傷害影響深遠,因為它能迅速地大範圍傳播,並在網絡上留下永久的痕跡。

您的孩子有權擁有安全、有尊嚴且有利於其健康成長的校園環境。《兒童權利公約》規定,所有兒童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並有權受到保護,免受一切形式的身心暴力、傷害或虐待。欺凌也不例外。

從預防開始

我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免受校園欺凌?

要讓孩子遠離面對面的欺凌或網絡欺凌,首先要確保他們認識到這個問題。

告訴孩子什麼是欺凌。孩子了解了欺凌,就能更容易地識別是否有欺凌發生在自己或別人身上。經常和孩子坦誠溝通。和孩子討論欺凌的次數越多,他們看到或遭受欺凌時就越容易告訴你。每天都和孩子交流,詢問他們在學校的情況和在網上的活動,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和活動情況,還要了解他們的感受。幫助孩子成為積極的榜樣。欺凌行為涉及三方:受害者、欺凌者和旁觀者。即使孩子不是欺凌的受害者,如果他們能以包容、尊重的態度善待身邊的每個同學,也能幫助預防欺凌行為的發生。當孩子目睹欺凌行為時,可以去維護受害者,為他們提供支持,或是譴責欺凌行為。幫助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鼓勵孩子參加喜歡的班級或社會活動。這樣做有助於孩子培養自信心,結交到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做出表率。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向孩子展示如何以友善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包括在有人遭受欺凌時挺身而出。孩子在生活中都以家長為榜樣,模仿家長的行為,包括在網絡上的行為。參與孩子的網絡體驗:熟悉孩子使用的網絡平臺,向孩子解釋線上和線下世界是如何關聯的,並讓他們對網上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保持警惕。注意孩子受到欺凌的跡象

仔細觀察。觀察孩子的情緒狀態,因為有些孩子可能不會口頭表達自己的擔憂。需要注意的跡象包括: 身體上的傷痕,如不明原因的瘀傷、劃傷、骨折和癒合的傷口;害怕上學或參加學校活動;情緒焦慮、緊張,或非常警惕;在校內外幾乎沒有朋友;突然不和朋友來往了或逃避社交場合;衣物、電子產品或其他個人物品丟失或遭到毀壞;經常要錢;學習成績差;曠課,或者從學校打來電話要求回家;總想要靠近大人;睡眠不好,可能會做噩夢;抱怨頭痛、胃痛或其他身體不適;上網或使用手機後常常情緒低落(而且沒有合理的解釋)變得不同尋常的遮遮掩掩,尤其是上網時;富有攻擊性或暴怒。坦誠溝通。與孩子討論他們認為在學校、社區和網絡中的良好行為和不良行為。坦誠溝通非常重要,這樣,孩子才會自在地告訴你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應對欺凌

如果孩子遭到欺凌或威脅,我該怎麼辦?

如果你了解到孩子正遭受欺凌,你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步驟來幫助他們:

平靜地傾聽孩子訴說。重點是讓孩子感到你的傾聽和支持,而不是試圖找到被欺凌的原因或是解決問題。確保孩子認識到,這不是他們的錯。告訴孩子你相信他們。讓孩子知道,你很欣慰他們能告訴你發生了什麼;這不是他們的錯;你會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與老師或校方溝通。你和孩子不必獨自面對欺凌。詢問校方是否存在針對欺凌行為的政策或相應的行為準則。既包括面對面欺凌,也包括網絡欺凌。做孩子的後盾。對孩子而言,在面對欺凌的影響時,擁有家長的支持至關重要。確保孩子知道隨時都能與你溝通,並向他們保證,情況一定會變好的。如果孩子欺凌別人,我該怎麼辦?

如果你認為或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欺凌別的孩子,重要的是要記住,他們並非天生如此,而是可能有其他原因引發。欺凌他人的孩子通常只是想融入同伴,尋求關注,或者僅僅是想弄清如何處理複雜的情緒。某些情況下,欺凌者本身就是家庭或社區暴力的受害者或目擊者。幫助孩子停止欺凌應該採取若干步驟:

溝通。了解問題的根源才能採取有效的幫助措施。他們是否在學校感到不安全?他們是否和朋友或兄弟姐妹打架?如果他們無法和你解釋自身行為,你可以向心理諮詢師、社工或心理健康專家等能夠與兒童打交道的專業人員諮詢。採取健康的處理方式。讓孩子說明一個讓他們感到沮喪的情景,並為他們提供建設性的應對方式。藉此討論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景和無害的應對方法。鼓勵孩子「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想像自己遭到欺凌的情況。提醒孩子,在網絡上傷害別人也能造成傷害。做自我檢查。有欺凌行為的孩子往往是模仿自己在家裡看到的行為。他們是否受到你或其他看護人的身心傷害?坦誠反思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承擔後果並找機會補救。如果發現孩子欺凌他人,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承擔適當的、非暴力的後果。這可以包括:限制他們的活動,特別是那些鼓勵欺凌的活動(社交聚會、上網/使用社交媒體時間)。鼓勵孩子向遭受欺凌者道歉,並設法讓他們在未來變得更加包容。

相關焦點

  • 市人大代表討論防範校園霸凌:建議"反校園欺凌"教育設為必修課
    原標題:建議「反校園欺凌」教育設置為必修課 前一段時間,影片《少年的你》再次引起對校園霸凌的討論。   昨天北京市人代會報到時,有代表提議將 「反校園欺凌」教育納入中小學課堂,設置為必修課;還有來自學校的代表分享了防範心得,如將小學廁所從密閉改成半密閉、加強安保制度等。   昨天,市人大代表劉峰、鍾亞利來到新京千龍「兩會」訪談間,討論對校園霸凌的防範。
  • 一場關於校園欺凌的思考與討論 讓「少年的你」向陽生長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萬禮修,渝北區教委副主任李發林,渝北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門檢察官王涵,渝北區公安分局李警官、楊警官,以及數名一線班主任代表、家長代表和「身在江湖」的學生代表參會。會上,各方人士圍繞「校園欺凌的界定」「如何發現、取證、處理」「如何預防」三個問題,從不同角度展開了熱烈深入的探討。
  • 孩子被欺凌是「打回去」還是「忍回去」,李玫瑾給出了正確建議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孩子有家教懂禮貌是好事。但是孩子總要離開父母,學會在社會中立足,家長不能事事出頭,也不能每天「陪讀」。因此一味地軟弱只會讓孩子在校園中被孤立,被欺侮。
  • 金堂校園欺凌 如何才能讓孩子不被欺凌
    看到這樣的視頻,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要去給自己家的女兒報拳擊散打!自己的孩子堅決不能被人如此欺負,那麼我們想想,真的就是報拳擊就能避免嗎?愛因斯坦說&34;接下來我們現在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欺凌行為是如何發生的?
  • 孩子間「小打小鬧」越界成為「校園欺凌」,家長該如何預防?
    ()這件觸目驚心的校園欺凌事件也引發了家長們的思考,甚至有些家長更是憂心忡忡,生怕自己的孩子遭受校園欺凌。確實,最近幾年,類似性質惡劣的校園欺凌案例頻發。當然,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孩子打鬧引發爸爸們鬥狠約架,一人頭被敲破。( )在這一案例當中,兩個小孩子只是普通嬉鬧,不涉及「校園欺凌」,孩子的爸爸們卻坐不住了,約架鬥狠。那麼,家長們究竟怎樣來區分是孩子間的「小打小鬧」還是「校園欺凌」?
  • 當孩子被欺凌,家長應該如何教育,才能把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因此,在孩子遇到被欺凌的問題時,在什麼情況下孩子要據理力爭,什麼情況下要退一步,怎麼引導孩子解決被欺凌的問題,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同時也不要成為施暴者,這些都需要家長思量的。學會尋找幫助孩子在6歲以前語言和自控能力還沒有成熟,在遇到矛盾的時候也不知道如何解決,但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藉助外界的幫助來解決問題,不會遇到欺凌忍氣吞聲。孩子在尋求家長幫助的時候,家長不要第一反應就是說,「是不是又被欺負了?」
  • 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生,這到底是誰的錯?家長又該如何保護孩子?
    我們不要以為校園欺凌離我們很遠,其實每年都會有多起校園暴力事件被爆出,而且還有很多校園欺凌事件沒被爆出。同樣作為家長,每次看到類似事件的發生,就揪心一樣的疼。因為為人父母,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自己的孩子自己會當作寶貝一樣捧在手心疼,卻遭到這樣的對待,試問哪一個家長不會覺得氣憤?那為何校園欺凌事件還頻頻發生?
  • 如何讓孩子避免被「校園欺凌」
    開學之際,如何讓孩子避免被「校園欺凌」?越來越多的人已開始重視 「校園欺凌」事件,我們都有孩子,都會擔心!當孩子被欺凌,不可能只有一次就結束了,有過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形成多次欺凌,往往都是一群欺凌一個,對受害者故意進行欺負、侮辱,給受害者造成身心上的傷害。
  • 孩子身上出現這四種異常,很可能是受到校園欺凌,家長不可不知
    ,建議大家回去檢查自己孩子的身體。幼兒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受到傷害也不知如何與父母正確表達。所以需要家長們重視孩子的狀態表現,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教會孩子正確應對。所以家長也需要關注孩子的物品狀況,對孩子的東西做到心中有數,不要缺失了也沒能及時發現。面對校園欺凌,除了關注孩子的狀態,發現異常之外,也要進行其他準備工作。尤其是以下三點,家長需要格外重視。
  • 【校園動態】防治校園欺凌暴力致家長的一封信
    教育部、公安部等部門先後印發了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防治工作方案。 學校堅決反對各種程度和形式的欺凌和暴力行為,嚴肅校規校紀,規範學生言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孩子的成長需要家校共育,學校家長要攜起手來,共同防範校園欺凌和暴力在我們孩子身上發生。請家長知曉並做到以下事項: 一、家長怎樣辨別孩子遭受欺凌暴力?
  • 面對校園欺凌,家長如何教給孩子正確反擊?打回去不是最好的辦法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除了在教育過程中,去引導小學生健康發展,更要去教會他們怎麼保護自己,面對欺凌正確的反擊。在電影《少年的你》中,受到欺凌的學生,幾乎都沒有得到家長的保護。「就是孩子的玩笑」、「別人怎麼專打你呢」、「小打小鬧,你去告訴老師就好了」,於是本該我們重視的校園欺凌,在家長眼裡都變成了理所應當。
  • 幼兒園常見「隱形欺凌」,許多孩子在默默承受,家長卻糊塗不知
    文|文兒不少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以後,想著孩子在幼兒園餓了有東西吃、想玩了有同齡人陪,再加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沒有殺傷力,平時還有老師在旁邊照看,應該沒什麼值得顧慮的。如果家長這樣想留大錯特錯了。幼兒園其實也是一個小社會,裡面肯定會有矛盾,比如,這些幼兒園常見的「隱形欺凌」,許多孩子留在默默承受,可惜的事家長卻糊塗不知。被同齡人在背後惡意說長道短、散播謠言別以為只有成人私下才會使用惡意不實的語言攻擊別人,其實幼兒園的小朋友早就輕車熟路了。
  • 孩子世界「隱秘的角落」!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家長該怎麼辦?
    我們和對方家長溝通,但很多家長都只是表面教育孩子,而這種縱容往往導致欺凌現象更加嚴重。更令人擔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性格內向膽小,希望他們自己強大起來抵禦校園欺凌,幾乎不可能。家長的難處是,我們無法時刻保護孩子。而有時候其他小孩子「天真的惡意」很可怕,畢竟現在早熟現象越來越多,校園欺凌現象也越來越多。
  • 孩子世界「隱秘的角落」!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在遭受校園欺凌時,我們和秦昊一樣的心疼無奈。我們很難完美解決這個問題,給孩子轉學又影響孩子學業。和對方家長溝通,但很多家長都只是表面教育孩子,而這種縱容往往導致欺凌現象更加嚴重。更令人擔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性格內向膽小,希望他們自己強大起來抵禦校園欺凌,幾乎不可能。家長的難處是,我們無法時刻保護孩子。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家長要出頭嗎?家長這樣做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
    孩子在學校,在群體生活中學習人際交往,作為家長,需要學習的是,在孩子遇到「交際衝突」時應該如何處理。如何判斷孩子可能遭到欺凌孩子如果剛開始在學校被人欺負甚至欺凌,是不敢或者不好意思跟家長直接開口的,這就需要家長注意觀察孩子回家後的言行,及早判斷,以便於正確介入。
  • 校園欺凌發生時 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11月1日,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公開課「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邀請到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安全教育與安全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北京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和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嶽坤,討論如何預防和應對校園欺凌。兩位嘉賓尤其關注到校園欺凌中的隱性欺凌和改變旁觀者態度的關鍵性作用。
  • 校園欺凌對孩子傷害很大,家長和老師如何及時發現處理?
    現在網絡越來越發達,我們時常能看見一些校園欺凌的視頻,讓人觸目驚心。被爆出來的往往是少數,沒有被爆出來的更多,非常值得大家關注。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對孩子的傷害大。受到校園欺凌的孩子常常會擔驚受怕,抑鬱,整日惶惶不安。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嚴重影響學習。老師和家長都要重視。可以說,校園欺凌,越早發現,越早處理,對孩子的影響越小。
  • 如何辨別孩子正在受到欺凌
    很多欺凌事件,不管是在發生時,還是在發生後,都很難被當事人以外的人知曉。這是因為大多數受欺凌者會保持沉默,不願告訴家長,年齡越大的孩子越不輕易告知家長。旁觀者也害怕遭到打擊報復等原因而不敢告發。雖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具體情況不同,但是如果家長能夠更加敏銳的發現欺凌情形的出現,就能及時發現欺凌事件,做出合適的應對,防止悲劇發生。首先,家長要經常關注很容易受到欺凌的孩子——和其他人存在差異,比如身體差異,性格差異,社交差異等等。
  • 面對校園欺凌,十招告訴孩子如何正確應對!
    15歲小盛和媽媽最後的照片儘管有法律追訴,但我想任何一位家長都不會甘心正值花季的少年就這樣離別父母、悲慘夭折,也沒有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窮兇極惡的欺凌者乃至社會公敵。緬懷逝者之際,校園欺凌事件值得每一個家長重視和深思。那麼如何避免孩子在校園被欺凌?如果孩子遭遇欺凌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教導孩子正確應對呢?如果家長能夠提早進行正確疏導,防患於未然,孩子不僅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而且還會藉此學會以同理心更好地處理和解決同學關係問題,從而擁有更主動、更積極的人生。
  • 在幼兒園被小朋友「打頭」,家長的做法讓人點讚,遠離欺凌的3招學起來
    本來是真心想得到大家的幫助,沒想到有些家長直接說打回去。那為何會建議孩子直接打回去呢? 如果不想發生更多的欺凌行為,所以建議那些被欺負的小孩子來說,一定得打回去,要知道有時候忍一忍並不會解決問題,有時候反抗才會幫助孩子真正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