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校園欺凌,十招告訴孩子如何正確應對!

2020-12-17 悅然節氣詩教

近日,江蘇南通初三男生被同學打死的消息引發網友義憤熱議。

受害人小盛15歲正值花季,是南通市小海中學學生,被同班同學範某(14歲)夥同蔡某(19歲)施暴打死。

而起因還是因為小盛試圖制止一起校園欺凌事件被「引火上身」。犯罪嫌疑人範某、蔡某已經被依法刑事拘留,等待他們的將會是法律的懲戒和一生都無法洗脫的罪名。

15歲小盛和媽媽最後的照片

儘管有法律追訴,但我想任何一位家長都不會甘心正值花季的少年就這樣離別父母、悲慘夭折,也沒有一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窮兇極惡的欺凌者乃至社會公敵。緬懷逝者之際,校園欺凌事件值得每一個家長重視和深思。

那麼如何避免孩子在校園被欺凌?如果孩子遭遇欺凌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教導孩子正確應對呢?

如果家長能夠提早進行正確疏導,防患於未然,孩子不僅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而且還會藉此學會以同理心更好地處理和解決同學關係問題,從而擁有更主動、更積極的人生。

孫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首先需要從認識校園欺凌的現象與本質開始,再進一步採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而培養孩子從根本上扭轉弱勢局面的意識和能力。

讓孩子學會正確面對校園欺凌

一.認識校園欺凌,它離每個孩子並不遠

校園是社會的縮影,是成人世界的映射。孩子不僅帶著原生家庭的各種印記、模式加入學校生活,同時也在不斷地從社會生活中習得各種思維與行為習慣。校園欺凌應該說是世界性難題,在各個國家學校均存在,發生在我國的校園欺凌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5年針對10個省(區、市)的5864名中小學生調查的數據顯示,偶爾被欺負的學生佔 32.5%,有6.1% 的學生經常被高年級的學生欺負;當自身遭受欺凌時,45%的學生選擇不向老師、家長或警察報告;看到他人遭受欺凌時,有59%的學生選擇不向老師、家長或警察報告。

而南通這位不幸的15歲少年,如果他能及早讓家長、學校了解其遭受校園欺凌的情況,學會借用社會的力量來保護自己的話,我想悲劇不一定會發生。

被欺凌的有可能就是你的孩子

為什麼會有欺凌行為?

有研究者發現,「落單」是校園欺凌的根源,即孩子進入學校之後接受校規、考試等社會性評價,那些在學習中找不到樂趣、成績差、在生活中找不到價值認同的,生理或心理存有弱勢的孩子就會被其他同學所忽視、孤立甚至排斥,這些「落單」者就容易成為欺凌者和被欺凌者。

落單的孩子易被捲入欺凌

誰最容易成為欺凌者?

不合群的「落單」者中,欺凌者往往有著不良的心理特徵,例如極強自尊心、嫉妒心和報復心理,在遇到家庭、學校某些事情的打擊和挫折時不知道該如何對待自己情緒的宣洩,最終選擇了暴力這種方式,通過攻擊尋求維持或恢復自尊而欺凌行為又讓他們再度陷入「落單」的惡性循環中。其中的一小部分,就會集聚同類,發展成為校園「霸主」,他們以欺凌的行為宣示自己的權威,小群體內贏得價值認可

欺凌者往往有不良的心理特徵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成為欺凌者的目標呢?

大部分的「落單」者,就成為校園欺凌的「受害者」,諸如身體肥胖、矮小、過於瘦弱、殘疾、口吃、衛生差等,受到譏笑或歧視,難以被其他同學所認同和接納,容易被排斥在同伴群體之外,從而導致其自卑、敏感、內向的心理特徵,容易成為受欺凌的對象;

另有一些中小學生因為性格懦弱、生性比較膽小、性格孤僻、自信心不足,又對同學的言行過分敏感,也易遭受欺凌。

軟弱的落單者容易成為被欺凌者

二.校園欺凌不同於打架,是一種強對弱的不公平對待

美國學者史蒂芬·弗蘭佐認為,攻擊是故意傷害他人的行為,校園欺凌是一種具有特定目標的理性行為,欺凌者「傾向於使用沉著冷靜的先發制人的暴力方式來達到他們的目的」

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學研究專家宗春山表示:欺凌本質上是權利不對等欺凌不同於打架,打架多半是勢均力敵,欺凌是強對弱的不公平對待,很可能是一群人對一個人的霸凌。

從兩位專家基於欺凌問題的研究,我們不難看出,校園欺凌現象有這麼幾個特點:

欺凌行為是故意的,不是無意的、不小心的;欺凌行為是有特定目標的,是挑人下手的,不是隨機的;欺凌行為是欺凌者先動手的,並依靠自己絕對的「優勢」實施暴力;欺凌行為是欺軟怕硬的,只對認定為「軟弱」的對象下手;此外,校園欺凌都是中小學生,由於年齡限制有了「保護傘」,其行為有些是囂張狂妄的。

恃強凌弱的不公平對待

三. 教孩子正確應對校園欺凌

1、善於觀察,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培養孩子善於觀察、自我保護的好習慣,主動去發現哪些同學是脾氣暴躁、沉默寡言、情緒反覆無常的,儘量避免與他們產生身體或者語言上的衝突,採取「敬而遠之」的平常心態與之交往即可。

同時感覺到別人有壓力、憤怒或者受到嘲弄的情況下,一定不要去激惹別人,有選擇的話儘量避開這樣的潛在危險場景,因為很有可能會有施暴行為發生

如孟子所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2、勇敢的打回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如果被欺凌,就勇敢的打回去,要讓欺凌者知道你並不是那麼「好欺負的」。欺凌者雖然有一定的優勢,但其欺負別人的行為總是見不得光的,因此在心理上總會選擇自認為「好欺負」的人下手;而被欺凌者表現出一定的氣勢,並勇敢的反擊,在心理上一定會挫敗欺凌者,即使身體方面吃點虧,也會讓欺凌者覺得你不是那麼「好欺負」的。

但要注意,要做正當防衛,而不是主動攻擊。正如毛主席所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3、打不贏就跑,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遇到實力懸殊的欺凌者,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欺凌者施暴時總是希望通過自己的暴力行為宣洩自己的情緒和壓力,而一旦遇到打不著的、追不上的人,自然容易氣餒、作罷。而且跑著跑著,自己就變得越來越強大起來了。記得跑向人多的地方,切忌跑向偏僻的地方。

《阿甘正傳》裡的傻孩子阿甘,從小因為智商低和腿腳的殘疾被人欺凌,好夥伴珍妮給他的建議就是:「阿甘,快跑,跑到誰也追不上你」,「阿甘,你若遇上麻煩,不要逞強,你就跑,遠遠跑開」。剛開始阿甘是逃跑,但他跑著跑著,他跑進了校橄欖球隊,再後來跑進了大學,跑得了學位。在越戰戰場上,他仍是牢記珍妮的話,跑回了自己的生命,也跑回榮譽和友情。

學習阿甘,練習跑步,跑著跑著孩子就變得強壯起來了。

阿甘躲避欺凌而逃跑

4、跑不了就喊,語言威懾欺凌者

欺凌者往往會選擇弱小的人下手,但也會忌憚被大人、老師發現和懲罰,因此施暴後往往會威脅被欺凌者:你要是敢告老師,我……。其實,這正是欺凌者的薄弱點,當跑不了的時候,更當勇敢而堅定的大聲表達自己的態度:「你不要逼我,否則我會告老師的」,「你最好別動我,我認識校長的」,「你敢欺負我,我爸爸一定會找你來算帳的」。讓欺凌者知道自己不會屈從於他,而且你是會拉外援的,他自然就會有所忌憚,進而轉移欺凌目標。

5、沒人來就裝「死」,保護好重要部位

如果身處於勢單力孤的情況,被人拳打腳踢又無力還手的情況下,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重要部位:選擇靠牆的位置,蹲下,雙手抱頭,肘部抵住膝蓋,整個後背死貼牆壁。

同時,儘量保持冷靜,不要激惹欺凌者的情緒,如果持續5分鐘依然沒有停止,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裝死」:面朝下倒地裝死,儘量屏住呼吸,誰打都不動。

一般校園欺凌以情緒發洩為主,並不會故意致人死地,因此當欺凌者發洩完之後,自然就會罷手。尤其是感覺打「死」人了,欺凌者跑的比誰都快。

抱頭蹲下姿勢也適用於防禦地震

6、留存證據,勇敢投訴,借力打力

如果欺凌事實發生,一定要勇敢維權,在第一時間向老師、學校、家長反應欺凌情況,情況嚴重時直接110報警。維權期間面對欺凌者,一定要目光直視、義正言辭地要求欺凌者賠禮道歉、賠償相應損失甚至追究其違法行為責任,學會藉助學校、社會的力量對欺凌者進行打擊震懾。一旦向欺凌者示弱,等待的必將是更頻繁的騷擾和欺凌。

7、整理情緒重建精神力,必要時尋求心理援助

在經歷過欺凌之後,必須要及時關注和疏導孩子的情緒,積極支持孩子客觀理性的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欺凌事件,以避免孩子埋下情緒壓抑、孤僻自卑的負面心錨。

當孩子度過情緒難關的時候,可以幫助孩子進一步進行「案情」復盤,和孩子一起分析為什麼會被欺凌,是一方過錯還是雙方過錯,是自己平時太孤單、敏感還是自己不夠強壯?

當孩子能夠自己認識到受欺凌的某種原因之後,就是精神力重建的最好時機,例如可以鼓勵孩子從此發奮學習不再被人看不起,從此加強身體鍛鍊強健體魄,從此待人友善熱情大方認識更多新朋友。

這個階段,必要時可以尋求心理諮詢老師或者專家的幫助。

幫助孩子重建精神力

8、多參加社團活動,結交新朋友,建立自己的聯盟

一個經常活躍於學校社團活動,有著眾多朋友的孩子,自然就擁有調動和影響更多人幫助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正是對欺凌者的最好防禦。同時一旦遭遇欺凌,眾多的朋友也會出言、出力威懾欺凌者。

曾有心理學家對208位被欺凌者的追蹤研究發現,其中72%都在兩年內脫離欺凌,而交到新朋友是他們不被欺負的重要原因。

這就是孫子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一技之長融入團隊結識新朋友

9、鍛鍊身體增強體魄,培養一技之長增強自信

經常鍛鍊的孩子才會有爆發力,擁有一技之長更是容易贏得尊重,不論對於性格懦弱、生性比較膽小、性格孤僻、自信心不足的孩子,還是對於肥胖、矮小、瘦弱、殘疾等的孩子,體育鍛鍊是唯一一個普適的提高自信力的方法。

10、增強同理心,積極視角「感化」欺凌者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從教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開始,在孩子能夠理解他們自己的感受之後,他們就離理解他人的感受近了一步。一旦同理心這個「開關」在孩子心中被激活,將會促使孩子行為發生更加積極正面的變化。

他會看到「欺凌者」的痛苦:你欺負別人,其實你自己也從沒好受過!

他會發現「欺凌者」的優點:往往具有一定社會技能,也有著真性情,在同學中更有號召力和組織力。

同理心是暴力欺凌的心理疫苗。有同理心的孩子,以積極視角來看待眼前的欺凌者和欺凌行為,將更有力量和方法去影響、感化對手;而且這種能力還將幫助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創造和改變人際關係,贏得豐盛的人生。

同理心是暴力欺凌的心理疫苗

總之,面對校園欺凌,最怕的就是孩子的「軟」,這種軟不是單指身體弱小,更多的是精神軟弱,不敢捍衛自己,不敢表達自己。因此,我們要幫助孩子鼓起強大的精神力,父母要成為孩子堅強的後盾。

相關焦點

  • 觸目驚心丨面對校園欺凌,應該如何應對?
    校園欺凌是一種暴力調查顯示,全球每年2.46億的兒童受到校園欺凌以上的事件並不罕見中國32.5%的中小學生受到過欺凌在初中校園暴力中,各類欺凌的發生率言語欺凌49.6%社交欺凌37.7%身體欺凌19.1%網絡欺凌14.5%受到欺凌後30%的孩子選擇保持沉默
  • 面對校園欺凌,家長如何教給孩子正確反擊?打回去不是最好的辦法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除了在教育過程中,去引導小學生健康發展,更要去教會他們怎麼保護自己,面對欺凌正確的反擊。在電影《少年的你》中,受到欺凌的學生,幾乎都沒有得到家長的保護。「就是孩子的玩笑」、「別人怎麼專打你呢」、「小打小鬧,你去告訴老師就好了」,於是本該我們重視的校園欺凌,在家長眼裡都變成了理所應當。
  • 如何應對校園欺凌,保證孩子安全?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自有妙招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校園欺凌才有了滋生的土壤,對許多孩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對於孩子和家長而言,我們該如何防止校園欺凌,保證孩子的安全呢?儘早告訴孩子兩個重要的方面:第一,欺凌是一種惡行。孩子們該如何面對校園欺凌呢?1.要勇敢面對,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 面對校園暴力,該如何教會孩子應對
    那麼,面對校園暴力,家長該如何教會孩子去正確、積極的面對並解決呢?甚至是防患於未然。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平時與父母關係不好,也就不會及時地把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告訴父母。當校園欺凌發生時,回家又不敢講,拖久了勢必引起進一步嚴重的後果。只有親子關係融洽了,孩子深信父母會永遠站在自己的這一邊,他才有可能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回家告訴父母。這樣,一旦校園欺凌發生,父母便能及時知曉,聯繫學校,及早處理。
  • 在學校裡遭遇校園欺凌,學生應該如何應對?
    02學生如何應對校園欺凌?結合以上可能導致校園暴力存在的原因,我們不難看出,校園暴力的存在與環境有著一定的關係,這些可能是受欺凌的學生無法決定的,但是學生在面對校園欺凌的時候應該做些什麼?不要擔心因此而受到欺凌者更加嚴重的報復,很多時候,校園欺凌的現象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被欺凌的學生不敢及時發聲,從而給了欺凌者繼續橫行霸道的機會,要知道,很多欺凌者都是欺軟怕硬的,軟弱退縮並不會讓問題解決,因此,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在這類情況出現之後及時應對,第一時間阻止後續的影響。
  • 面對校園欺凌,你該如何做?
    被霸凌者往往內心很痛苦,在外界尋找不到支持,自身的力量又不足以和霸凌者抗衡,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些校園欺凌事件。當然不止我們國家,在每個國家都會遇到校園欺凌事件。2015年6月 日本政府公布了《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在為期6年 的追蹤調查中,發現近九成學生曾遭遇過校園欺凌。
  •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校園裡能安安心心、快快樂樂的學習和生活,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辱傷害。可現實是,雖然在各部門及學校和老師的努力下,這些現象有所減少,但畢竟還是有管理的盲區,還是有極個別家長的教育問題,校園欺凌或多或少還是存在。那麼,面對有可能發生的校園欺凌現象,作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 正確應對校園欺凌 提高自我保護法律意識
    正確應對校園欺凌 提高自我保護法律意識 廣西同望律師事務所律師為防城港市上思縣民族中學師生開展法律專題講座 時間:2020-10-29 09:29:59來源:華聲晨報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耳邊,甚至因為校園霸凌導致的悲劇也屢有報導,讓人也十分惋惜。那麼,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呢?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報導,報導裡一名15歲的孩子被6名教職生打死,並被掩埋在當地的一處農田裡,當人們發現時,這名15歲的孩子已經死亡。
  • 面對校園欺凌,學生和家長怎麼辦?
    若解釋,老師和家長說你強嘴,每次被欺凌,無處訴說,只有忍氣吞聲,也不敢告訴老師和父母。被欺凌的感覺痛苦極了,好象全世界都和你作對,很絕望,幾次想一死了之。可不知招誰惹誰了,沒等我高興多久,同學便潑冷水,給我起了個外號:&34;。我只好哭著回家脫掉褲子,告訴媽媽:&34;這位老師多麼偉大。我小時候要有一個這樣的好老師該多好啊!
  • 當孩子被欺凌時,你的反應是什麼?父母該如何正確面對孩子的欺凌?
    但是社會新聞上仍頻繁出現校園霸凌事件,而問題的產生,就是因為社會學校和家庭這些主體對學生個體產生的影響。當然,最重要的肯定是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如果孩子的家庭教育從小就做好了,就算以後會受到學校和社會的影響,只要價值觀正確,孩子就不容易走彎路。
  • 開學第一課|檢察官教你如何應對校園欺凌
    今天檢察官教你如何應對校園欺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講了什麼……高陵檢查 溫馨提示檢察官走進校園,化身同學們中的一員,通過案例還原校園欺凌的各種表現形式,教同學們分辨「什麼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危害有哪些」以及
  • "校園欺凌"再次登上熱搜,這些孩子為什麼總是被欺凌?
    今天小lu給大家科普下,哪幾種孩子容易遭遇校園欺凌?中國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從小學到大學屢屢發生,這是不應該被忽視的嚴重問題。許多被欺凌的孩子不少心理扭曲抑鬱,內心留下難以平復的傷害。甚至有些孩子在遭受欺凌之後,被學校、社會、身邊的人二次傷害,而結束生命,令人扼腕嘆惜。
  • 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
    我們本期沙龍的主題是「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之所以選擇這一論題,是因為11月份電影《少年的你》的熱映,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直面校園欺凌問題,有效預防和應對,是我們班主任的責任和擔當。影片中受欺凌的女孩叫陳念,高三畢業班的學霸,面對這樣受欺凌的處境,她找了一個名叫小北的混混來保護自己。 我們平時都會告訴孩子,受人欺負一定要告訴父母、老師,甚至要報警。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很多像陳念一樣受了欺凌的孩子,寧可找小混混來保護,也不告訴父母、老師和警察呢?讓我們先來共同分析其中的原因。
  • 如何教育孩子應對校園暴力
    在長期暴力欺凌的影響下,孩子的心理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他們要麼長大後去欺負別人,要麼形成極度的自卑心理而變成任人宰割的羔羊。所以及時關注孩子,幫助孩子應對校園暴力事件是十分必要的。對於這樣的孩子很容易成為被欺負的對象,父母需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並在生活當中經常以遊戲或者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孩子明白只有表達出來自己的感受才能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讓孩子明白欺負人的人不讓被欺負的對象告訴老師和家長的真相。
  • 面對校園欺凌 我們該做什麼?
    面對校園欺凌 我們該做什麼?日前,天津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天津市中醫藥大學的心理學專家,對天津市中小學校園欺凌情況,做了一次調查和研究。據了解,此次調查隨機抽取了天津市2390名中小學生。其中,包括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那麼,中小學校園欺凌情況如何?孩子被欺凌後,學校、老師和家長又該如何應對?
  • 公益「微課堂」:校園欺凌的識別與應對(10月10日)
    主題:《校園欺凌的識別與應對》課程內容:1、什麼是校園欺凌2、校園欺凌的識別3、如何發現校園欺凌4、校園欺凌的應對主講人:侯詩宜(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箱庭治療師、四川工商學院心理老師。)校園欺凌的類型包括:肢體欺凌、言語欺凌、社交欺凌、網絡欺凌、財物欺凌、性/性別欺凌三、如何發現校園欺凌關注孩子的變化生理變化:身體上有難以解釋的傷口(劃傷、淤青等);突然出現食欲不振,常常噁心等反常表現;突然表示胃痛、頭疼等部位疼痛;經常做噩夢,睡眠質量下降心理變化
  • 五個社交故事,教會孩子面對校園欺凌
    這幾天北京中關村二小的校園欺凌事件被大家討論得熱火朝天,今天我們請來石薈老師來講講,如何用社交故事幫助我們的孩子面對欺凌  五個社交故事,教會孩子面對校園欺凌  文/石薈  這兩天,微信朋友圈裡和各個教育有關的微信群裡面被北京一個孩子遭到校園欺凌的事情刷屏了。我深深地同情這個孩子和家庭的遭遇,但是我也感謝他們勇敢地將這件事情說出來,讓類似的事情得到學校、家長以及整個社會的重視。大家終於開始關注這個早就需要拿出來說一說的事兒了。
  • 開學第一課|西安高陵檢察教你如何應對校園欺凌
    【撰稿人:劉楠】開學了,同學們回到闊別已久的校園,迎來開學第一課。今天檢察官教你如何應對校園欺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講了什麼……檢察官走進校園,化身同學們中的一員,通過案例還原校園欺凌的各種表現形式,教同學們分辨「什麼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危害有哪些」以及「如何正確應對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是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行為。
  •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該如何去應對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的孩子,都經受過校園的欺凌。給很多讀書的孩子們心理造成了陰影,有的害怕到不敢到學校去,阻礙了許多學生的成長。他大概從小學到高中期間,一直經受著校園欺凌。那個時候的他非常內向,內心也自卑。我從沒有見他抬頭看過人,他跟我講他當時在學校裡,每天都會受到同學的打罵和嘲笑。甚至女孩子都要前去辱罵他,我當時問他,你為什麼不告訴老師呢?他說不敢,因為說完之後,他們會變本加厲。他當時的心理我覺得就已經自卑到低谷了,對別人訴說,他都覺得是一件很丟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