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再次登上熱搜,這些孩子為什麼總是被欺凌?

2020-09-13 薇薇安心理

伴隨著九月的到來,各個學校陸續開學,神獸們馬上歸籠,經歷了特殊又漫長的假期,對於家長們來說,孩子回校是值得好好慶祝的,但近日發生在四川樂山的校園霸凌事件讓家長對孩子感到擔憂。


在過去幾天裡,各大新聞網站、微信、朋友圈都傳播著幾段涉嫌&34;的視頻,引起了許多家長的關注。


視頻中的黃色衣服的小女孩被幾個同齡孩子緊緊圍住,施暴者有人拎她耳朵、有人掌摑她、不僅沒有懺悔之意反而在鼓掌歡笑,並將此拍視頻散播,被圍住的黃衣少女被打到流鼻血……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在憤怒之餘也會更加擔心自己的小孩。今天小lu給大家科普下,哪幾種孩子容易遭遇校園欺凌?


中國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從小學到大學屢屢發生,這是不應該被忽視的嚴重問題。許多被欺凌的孩子不少心理扭曲抑鬱,內心留下難以平復的傷害。甚至有些孩子在遭受欺凌之後,被學校、社會、身邊的人二次傷害,而結束生命,令人扼腕嘆惜。


孩子能比成年人更狠毒!


提起校園欺凌,不了解的人總覺得孩子是鬧著玩、開玩笑、惡作劇,十多歲的孩子能做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啊?如果你這麼認為就是大錯特錯了。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永遠不要低估小孩的惡,原因是他們對作惡毫無自控能力。


看了去年熱映的電影《少年的你》的人一定會有很深的觸動,這部影片講述的就是校園暴力,陳念是一名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同校女生胡曉蝶跳樓自殺讓她的生活陷入了困頓之中。胡曉蝶死後,陳念代替了胡小蝶的&34;身份,遭到了以魏萊為首的三人組的霸凌。



電影中的施暴者魏萊,是個外表可愛乖巧的富家女,內心卻十分陰暗,仗著自己家裡有錢有背景,在學校為所欲為,驕橫霸蠻,冷漠且毫無敬畏之心。


陳念的座位被魏萊潑灑鮮紅色液體羞辱以示警告、被圍觀群嘲、上下學回家的路上被拳打腳踢、被剪頭髮、被拍羞辱性的不雅視頻……所以說孩子作妖作惡起來毫無自控力,讓你難以想像有多醜惡。



家長們以為孩子在學校讀書,處於安全單純的環境裡,但誰又能想到,本應單純善良的孩子卻做出這些比成年人還惡毒的事情呢?所以,父母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更要關注孩子每天在學校的生活,經歷了什麼,和誰一起玩,避免遭遇校園欺凌事件。


哪些孩子容易遭遇校園欺凌?


性格自卑、內向、軟弱的


這種孩子給人的感覺比較弱勢,一副很好欺負的樣子,往往發生什麼事情也不敢告訴老師或家長,在學校好朋友不多,又比較膽小怕事。


喜歡取笑人,愛打小報告


因為成績好或者某方面突出就取笑比自己不如的同學,這種孩子容易招人記恨。或者是什麼事情都喜歡告訴老師,同學在遭受老師處罰後心生報復。

個性太強,經常虛榮炫耀


過於有個性的孩子,在班裡不合群,容易被孤立。某些女孩虛榮愛打扮,如果長得又很漂亮,在青春期極易招嫉妒,成為欺凌對象。還有某些男生家境富裕,在學校炫耀,也容易被盯上勒索錢財。



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絕不是偶然,和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作為父母平時一定要關注孩子在校的表現和身心變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協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三觀,養成良好的性格,即便面對校園欺凌,也有能力去應對。

家長是孩子最堅實的依靠,一旦發現有欺凌的苗頭,就應該將竄起的火苗掐滅。即便孩子被欺負,父母最起碼要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是可靠的,永遠都會站在他那邊。



心理學家認為校園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童年和少年的傷害會深深地的留在受害者心裡,他們可能一輩子活在陰影之中自卑羞愧,缺乏與人交往的信任感,不敢付出,害怕背叛,甚至性格變得冷血自私。


為人父母,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孩子,呵護他們的心靈,守護他們內心的美好善良、正義公道,這樣孩子長大後才能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關注公眾號【薇薇安Vivian心理】了解更多與心理學息息相關的生活小知識。

相關焦點

  • 校園欺凌,為什麼家長總是最後才知道
    影院裡《少年的你》熱映,影院外有關校園欺凌的話題更是熱度不減。「她們一直在欺負我,你們為什麼不做點兒什麼?」影片中,女主角陳念的好友胡小蝶在生命即將終結時的詰問,撕裂了無數人的心。為什麼家長眼中可愛的孩子,會成為小夥伴們身邊的「惡魔」?
  • 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
    按照校園欺凌的方式進行分類,語言欺凌行為發生率佔23.3%。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褚宸舸認為,同學糾紛、校園欺凌、校園暴力三者是漸進的過程。校園暴力是校園欺凌的升級版,也是最嚴重的校園暴力欺凌。及至到了暴力階段,也往往最難控制並造成最嚴重的損失。從杜絕暴力和減少損失的角度來說,在穩妥化解熱暴力的同時,更應關注和預防語言欺凌。
  • 起侮辱性綽號屬於校園欺凌,我們的校園還能為學生做什麼?
    學校本應當是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地方,卻因「校園欺凌」,屢次登上熱搜榜。可是,在此之前為什麼校園欺凌並沒有引起重視呢?一是校園欺凌定義不清晰,很多行為都被誤認為是同學之間的打鬧,因為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很多行為都被不了了之。加之,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讓出現這一行為無法可依。二是校園欺凌責任主體不清晰,發生校園欺凌,到底是學校的責任,還是家長的責任,在很多方面沒有明確的界定。一般面對這種情況,學校都是約談雙方孩子的家長,私下解決,沒有更好的懲戒措施。
  • 潛伏在孩子身邊的校園欺凌
    所謂力量的差異可能是身體上、關係上、情感上或者心理上的,比如,一個孩子轉到了一個新的學校、一個身體有殘疾的孩子來到一個新的團體、一個學習成績很差的孩子在一個班集體裡等,都有可能發生欺凌事件。對受害者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欺凌。三欺凌者的特徵欺凌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由於欺凌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權力或體型等因素的不對等,受害者不敢或無法有效的反抗校園欺凌。
  • 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被欺凌了?遇上校園欺凌,我們又該怎麼溝通?
    我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去,是希望他能學習到知識,以及交到朋友玩耍的。但是就算在校園之中,還是有著我們想像不到的惡的,那就是校園欺凌。根據調查了解到,絕大部分的校園欺凌發生在高中時期,佔了全部欺凌事件的75%左右。其中,語言欺凌是絕大多數的。
  • 校園欺凌正在腐蝕著孩子的三觀
    諾達藥業提醒您:本文共:847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2.4億學生遭受校園欺凌,佔總學生數的三分之一,每65000名兒童中,至少會有一個10~14歲的孩子,因校園欺凌而自殺,校園欺凌已經成為等待解決的世界共性問題。
  • 預防校園欺凌|向校園欺凌說不!
    一、定義: 中小學生欺凌(下稱「學生欺凌」)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 欺凌事件是指的有圍觀者,並在班級、校園或校外產生一定不良影響的欺凌行為。 二、表現形式:
  • 面對校園欺凌要勇敢說不,校園欺凌的危害,及解決辦法你知道嗎?
    校園生活應該對很多人來講都是美好的,但是最近幾年,校園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噩夢,原因是校園欺凌越來越頻繁化,很多人因此走上不歸路。校園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音及網絡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時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校園欺凌通常會造成受害人心靈創傷,是一種反社會行為,是各國重點治理對象。
  • 【校園欺凌】武力、言語欺凌 | 反抗!
    我有查閱一些面對武力欺凌應該如何反抗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處於校園欺凌卻不知道該 如何辦的孩子。如果是一個人打你,要學會還手。不要怕,因為你不反抗他只會覺著你好欺負,之後可能會 出現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負你。 如果是一群人打你,要學會呼救、趁機逃跑。如果跑不掉,即使被群毆,也要學會去反抗, 不要讓他們覺著你是好欺負的。
  • 中小學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生,為什麼屢禁不止?
    再加上《未成年保護法》中的部分條款對未成年人進行了過度保護,校園裡學生當中出現不算少的「小霸王」、「大哥大」、「大姐大」,於是校園欺凌現象屢禁不止。上傳於網絡,見之於報端的欺凌事件只不過是冰山一角。面對這些現象,老師們只能苦口婆心是、和風細雨地勸說教育,甚至連嚴厲批評都不敢用,只能是吃力不討好而又不得不疲於奔命。那麼校園欺凌事件為什麼屢禁不止呢?以下筆者夢溪泛舟做詳細分析。
  • 面對校園欺凌,班主任應該怎麼做
    影片中受欺凌的女孩叫陳念,高三畢業班的學霸,面對這樣受欺凌的處境,她找了一個名叫小北的混混來保護自己。 我們平時都會告訴孩子,受人欺負一定要告訴父母、老師,甚至要報警。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很多像陳念一樣受了欺凌的孩子,寧可找小混混來保護,也不告訴父母、老師和警察呢?讓我們先來共同分析其中的原因。
  • 起侮辱性綽號也算欺凌,可開除學籍!這個省對校園欺凌出手了!
    三、欺凌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屢教不改或者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 (一)經過學校教育再次恃強凌弱的; (二)在社交媒體上傳被欺凌者受欺凌圖像的; (三)行為違反治安管理法規,但未滿十四周歲不予處罰的;
  • 心理報告—校園欺凌
    這些受訪者如今都已成年,但對於校園時代的「陰影」卻一直揮之不去。這足以看出校園欺凌的嚴重性。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校園暴力和欺凌》數據顯示,32.5%的學生遭到過校園欺凌。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每年2.46億學生因欺凌而痛苦。2018年,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
  • 中學生遭校園霸凌:預防子女被欺凌或欺凌人的5大技巧,錯過可惜
    原來這已經不是自己女兒第一次被欺凌了,第一次學校的幾個惡棍欺負孩子,企圖脫掉孩子的褲子,孩子幸運地跑掉了。第二次被欺凌時,霸凌者把胸罩套在了他女兒的校服外面,還拍了視頻。同樣作為一位母親,其實曦曦媽非常理解作為父母當得知自己孩子被欺凌時的憤怒,以及自己還無從得知的後悔。這些年網上盛傳一種調侃:「從我女兒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我便做好了坐牢的準備。」
  • 「為什麼被欺負的總是我」,校園欺凌背後這幾種特徵,你家有嗎?
    校園欺凌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恃強凌弱也是生存環境必經的一個提煉過程,每一個孩子自出生以來都是家裡面的掌心寶貝,時刻都精心呵護著不讓孩子受到委屈和傷害,但是再精心的呵護孩子也總有一天要成為獨立的個體,隨著校園欺凌事件升級又頻繁增多,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訓練,畢竟成績
  • 校園欺凌|為什么女學生越來越暴力?
    又是校園欺凌。又是女學生。網上流傳的一段時長2分07秒的視頻顯示,數名女學生在寢室圍著一名身穿粉紅色外套的女生,多次對其拳打腳踢,邊打邊問「錯沒得」。或許是不想讓父母為自己擔心,或許是擔心再次遭到同學的報復,挨打之後,她沒有告訴父母也爺爺奶奶,只是給父親打了個電話,說不想去上學了。那次校園欺凌的經歷,皮外傷是次要的,嚴重的後果,是心理創傷,是校園恐懼。
  • 校園欺凌何時休?法律法規的健全,將會有效制止校園欺凌事件發生
    不知自什麼時候開始校園欺凌這個詞走入了大家的視野,而且總是時不時就會通過各類平臺知曉一些關於校園欺凌的事件。一些少男少女,不知受到什麼影響,竟然會對曾經熟悉的人伸出惡毒的雙手,並且極盡侮辱之能。而在近日又一次傳出了校園欺凌事件!
  • 到底是什麼情況引發了校園欺凌呢?
    近年來校園暴力欺凌事件不斷發生,今天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最轟動最惡劣最著名的校園暴力事件施暴者手段殘忍令人髮指。絕非孩子之間的嬉戲打鬧。家長們一定要重視校園暴力。為什麼他們都要說我?我說過他們這一系列的問題讓我很奇怪。在校園裡給別人取外號,罵別人,用拳頭開口等,這些都是校園欺凌嗎?是的,這些是校園欺凌,說不說就動手打人的,這樣的人都是沒心沒肺的,我們不能和他們做夥伴,我們要去體諒體諒受害者,理解理解受害者的心情。到底是什麼情況引發了校園欺凌呢?校園裡的人不和諧,見到同學受欺負,就在當旁人,不去告訴老師。
  • 校園欺凌發生時 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新近發布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增加了有關防控學生欺凌的強制報告制度和預防教育機制,近期熱播的電影《少年的你》也讓人們再次聚焦校園欺凌這個世界性難題。
  • 觸目驚心丨面對校園欺凌,應該如何應對?
    前段時間有一條新聞上了微博熱搜——北京一中一名患有小兒麻痺的男同學,在校內歧視、欺負,被逼迫在廁所手掏吃糞便。同樣也是一條真實新聞——2016年5月19日,王某在北京昌平新東方外國語學校的教室裡,侵犯女同學姚某並將其殺害」,2017年6月26日王某被因構成故意殺人罪、強姦罪,數罪併罰,被判處無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