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家長要出頭嗎?家長這樣做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

2020-09-14 天星教育

孩子的交際,家長的永恆焦慮

開學後,老師們除了忙備課,忙開會,還要忙著當保姆:處理孩子們之間的小摩擦,有時候甚至需要當法官:當孩子間發生矛盾,有家長加入的時候,就變成了兩個家庭的對抗。
開學季新生季,家長們最擔心的問題裡,票數最多的基本總是這兩個:

一是孩子的學習,

二是孩子的同學關係。


前幾天,「家長趴牆外看孩子」的視頻火了:開學第一天,山東濟寧一家幼兒園的圍牆外,趴滿了彎腰「偷看」孩子的家長們。網友們評論:全國統一姿勢。


其實不只有幼兒園,小學、中學的家長,一樣會擔心孩子在學校遇到各種問題:


孩子性格內向,會不會吃虧?

他不愛說話,能不能跟同學老師相處好?

換了新班級(新學校),會不會被同學欺負?

孩子經常跟小夥伴產生摩擦,我該怎麼處理比較好?


可以說,學校是孩子接觸到的第一個群體生活環境。未成年的孩子們,活潑、稚嫩,對社交方面的認知也不夠成熟,因此,「被欺負」或是「欺負別人」的情況就很可能會出現。

家長對孩子校園生活的擔心,也大多都是聚焦於孩子的「社交能力」。


這種擔心也不是杞人憂天,校園也是一個小的社會縮影,群體交際中,孩子們的關係親疏,有無數種排列組合方式。而有關係存在的地方,就一定會有衝突。


孩子在學校,在群體生活中學習人際交往,作為家長,需要學習的是,在孩子遇到「交際衝突」時應該如何處理。


哪種孩子容易被人欺負?


根據觀察和統計,容易受到欺負的孩子,通常有以下幾種特點:


1.天生膽小,害羞


害羞內向的孩子,在學校可能熟悉夥伴比較慢,甚至會成為孤零零的一個。

而相比於明顯的、能及時被老師發現並教育引導的激烈衝突,孩子被孤立通常是逐漸的、無聲的、無法被立刻發現的。有時候孩子回家也羞於啟齒,就會導致家長也很難發現孩子的困境。


2.受到過度保護


孩子在家的時候,往往是一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到了學校,老師對大家「一視同仁」,同學之間隨性玩耍。

被過度保護,太過自我中心的孩子,常常無法跟大家和平相處,就很容易產生摩擦。日常又都依賴家長幫忙解決問題,那麼在這種同學矛盾的時候,就不會主動的解決問題,往往是被動的尋求幫助。


3.力氣小,動作慢


校園裡的「恃強凌弱」雖然不像社會上那麼惡劣,但是孩子的很多行為,也是成人世界的映射。


欺負人的孩子也是分人的,他們輕易不會挑選人高馬大的對手。這也是為什麼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容易被大班的孩子欺負,低年級的孩子容易被高年級的孩子欺負,女孩子容易被男孩子欺負。


4.特別懂禮貌特別懂事

有一位媽媽曾說,她家寶貝回家說幼兒園總有個小朋友搶她的玩具和書,還會用指甲劃她。這位媽媽聽完很心疼,問孩子為什麼不告訴老師或者還手反擊,孩子回答:打小報告不好,而且我是大孩子了,他打人不對我不能學他,我不能打人。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孩子的性格容易受欺負,就強迫他們變成另外一種性格,否則就是對孩子的另一重傷害。


讓大家了解這些,是為了讓家長們對這些性格的孩子更加關心,不要讓孩子受到欺負卻無人得知。而家長在知道後,也需要用恰當合理的方式處理,所有行動的宗旨只有一條:幫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為了自己出氣。


如何判斷孩子可能遭到欺凌


孩子如果剛開始在學校被人欺負甚至欺凌,是不敢或者不好意思跟家長直接開口的,這就需要家長注意觀察孩子回家後的言行,及早判斷,以便於正確介入。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怎麼做


秦昊曾在一期綜藝節目中因為說起女兒被男生欺負,掩面而泣。

當時很多家長很有共鳴:自己的成功或者社會地位,會影響成人世界的交際,卻在孩子遇到校園交際難題時候,依然無能為力。這種挫敗感,才是讓家長們最心痛和焦慮的。



在孩子的身邊,難免會遇到一些「壞」孩子,面對孩子之間的矛盾,作為父母,我們要不要介入呢?當孩子被欺負了,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


01

我們要摒棄最可怕的處理方式,那就是不問緣由,先批評自己家孩子。


豆瓣小組裡曾經有過問題討論,當受到欺負時,最大的傷害有時候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老師或者家長的那句:一個巴掌拍不響,為什麼是你,不是別人?


當孩子向家長求助的時候,讓孩子一味忍讓,或者不把孩子受欺負當回事,這都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所以家長首先要做的,是詳細了解事件經過,對自己孩子不偏聽偏信,是應該的,但也不要直接否定孩子。



如果確認了自己的孩子是無辜被欺負了,那麼家長要學會幫孩子說話,批評欺負人的熊孩子是錯的,這樣做的好處有:


1、讓孩子知道不是拳頭硬嗓門大就是真理,明白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規則以及是非對錯。


2、安撫自己的孩子,讓他知道自己是值得保護的,培養孩子安全感。


3、間接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是在意自己感受的,培養健康的家庭依戀關係。



02

要告訴孩子,學會分析形勢,把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作為首要考慮因素。


一般當家長對孩子說,「他打你,你就打他」時,其實已經預設了一種立場,即自己的孩子打得過、能在對峙中佔便宜,而且也並沒有考慮後果:


如果孩子打贏了,以後不會被欺負了,但可能會因此愛上暴力,變成欺凌者。

如果打輸了,孩子再次受到傷害,並且會陷入自我否定。


所以,教會孩子處理矛盾方法的同時,更要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03

要讓孩子有顆強大的內心,直面欺凌的勇氣更勝施暴者的囂張。


也許對家長來說,最簡單的是自己出面,為孩子擺平一切。但直接為孩子矛盾出頭,會讓孩子失去更多成長的機會。


所以與其幫孩子出面或者教孩子「以暴制暴」,都不如教會孩子勇於面對欺凌的勇氣。家長們更應該站在孩子身後,給他們足夠的愛和力量,當孩子退無可退時,給他們強有力的支持,成為子女追求正義的最終保護傘。

最後,我們還得告訴孩子,世界不光是童話中的美好,也是有矛盾和衝突的。你可以做一個善良的人,但是善良不等於懦弱,當有人侵犯你的權益,你必須勇敢的保護好自己。

相關焦點

  • 孩子剛上學,在學校被欺負,家長要幫孩子出頭嗎?
    未成年的孩子們,活潑、稚嫩,對社交方面的認知也不夠成熟,因此,「被欺負」或是「欺負別人」的情況就很可能會出現。家長對孩子校園生活的擔心,也大多都是聚焦於孩子的「社交能力」。如何判斷孩子可能遭到欺凌孩子如果剛開始在學校被人欺負甚至欺凌,是不敢或者不好意思跟家長直接開口的,這就需要家長注意觀察孩子回家後的言行,及早判斷,以便於正確介入。
  • 孩子被欺負家長要出頭嗎?你會怎麼辦?
    孩子被欺負家長要出頭嗎?你會怎麼辦?校園霸凌一直是威脅孩子安全的重要問題,如果孩子在校園裡被同學欺負了,作為家長的我們該怎麼辦?要為孩子出頭嗎?要以暴制暴嗎?可你知道嗎?這首《玫瑰少年》是為反對「校園霸凌」而被創作出來的,蔡依林、五月天都曾經演唱過。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怎麼辦?家長:如果有人打你,你要這樣做
    結果是我同桌「一戰成名」,成為我們班的「扛把子」,之後再也沒有人剛找他的麻煩,對於校園欺凌,我們家長又該如何去預防孩子在學校免受欺凌。鍛鍊孩子的身體弱肉強食永遠是這個世界的法則,校園欺凌本質就是強大的欺負弱小的,我看到過許許多的校園欺凌的事件,從來沒看到過有說一個強大的人受到欺負。
  • 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李玫瑾的方法很實用,預防是關鍵
    每次看到這類事件,我們除了對兇手的譴責,對逝者的哀悼,對家屬的同情,還給我們做父母的敲了個警鐘,我們做父母的不得不反思,該怎麼預防自己的孩子遠離校園欺凌?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該怎麼做,孩子該怎麼做?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家長最關心的關心的問題。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要普遍得多。
  • 李玫瑾對話俞敏洪:孩子被欺負家長要出頭嗎?
    01.李玫瑾對話俞敏洪剛才看了李玫瑾教授對話俞敏洪的直播欄目,兩位大咖在育兒現象和育兒方法上談了自己的很多觀點和辦法,非常喜歡兩位教育專家的觀點,最後,他們還就網友一些很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這裡面包括:孩子被欺負了家長一定要出頭嗎?
  • 當孩子被欺負:「打回去」之前,請家長深思這三個問題
    這幾年,校園欺凌正走出校園,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頻繁上熱搜的校園暴力視頻,以及以《少年的你》為代表的電影電視劇作品,讓不少家長擔憂,自己的孩子是否正成為下一個受害者。當孩子被欺負,家長肯定不願意袖手旁觀,但是以暴制暴的方法,並非解決問題的良策。就像這位家長,最終鋃鐺入獄,宣判死刑,硬生生地把兩個家庭都給毀了。我認為,孩子被欺負的時候,家長肯定是要站出來做點什麼,但是在「打回去」之前,務必請你深思這三個問題,再做決定。
  • 3類孩子容易被「校園霸凌」,聰明的家長教孩子三步「還回去」
    看著那些在校園裡被欺負的孩子,作為旁人都會覺得很心疼,何況是孩子的父母呢?想必家長的心裡會更難過。相信任何家長都不希望自己孩子,成為被「霸凌」的那一個,畢竟這種傷痛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將來。這些被欺負的回憶,會伴隨著孩子一生,成為他永遠也走不出去的陰影。
  • 這4類孩子容易遭遇校園欺凌,父母要重視,但願你家孩子不在其中
    文丨貞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最近這幾天鄰居沒少往學校跑,原來鄰居家的孩子前段時間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事後鄰居很是放心不下,這才總是去學校觀察孩子的情況。鄰居家的孩子生性內向,平時比較喜歡獨來獨往,但是沒想到也是因為偏內向的性格而讓他成了同學們欺凌的對象。
  • 秦昊因女兒被欺負落淚,孩子在校園受欺負,要教孩子還手嗎
    什麼是校園欺凌很多人都認為校園欺凌一定就是暴力行為,一個孩子打了另一個孩子,或者說一群孩子毆打一個孩子,只有被打了,才算是被欺負。但是從嚴格意義上講,不只是身體上受到了傷害才叫做被欺凌,這其中還應該包括心理方面的欺辱。
  • 孩子遭校園欺凌,導致抑鬱與人交流困難,校方:家長讓賠100萬
    毆打辱罵、心理上面的一些惡意欺凌以及輿論謠言壓力,一系列的行為都成為了校園欺凌當中最主要的手段。而最終造成的結果也讓很多人都感覺到非常的不寒而慄,原本認為孩子在學校裡面能夠接受最愛好最安全的教育,但是卻沒想到在學校裡面遭受了這樣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可怕的欺凌事件。
  • 孩子一直被同學欺負,家長怎麼教育孩子?
    如果是這樣的話,父母就應該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努力上進。與此同時,多幫助同學,做些善事,參加一些有能力的公益活動。那樣,會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同學們自然會轉變觀念,由看不起變成學習的榜樣,會變得目中無人,也不會對他動手。
  • 孩子遇到「校園欺凌」,「打回去」是最好的辦法嗎?
    首先,拾月要說的是,這件事並不能完全意義上的「校園欺凌」,因為欺凌的定義是蓄意並反覆的作出挑釁行為,帶給他們身體上的傷害或令他人感到不適。而這位網友的孩子只有四五歲,欺負他的孩子也是同齡的小朋友,這個時候小孩子的心智都不成熟,沒有一個固定的三觀觀念體,所以也不會有那麼複雜的思想。但是這並不代表那位小朋友沒有錯,並不能成為其欺負同學的藉口。
  • 孩子被欺負,家長別成為最後才知道的人!面對校園暴力該怎麼辦?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老師、家長和學生每天都在為上學做準備,每個人都希望對校園暴力的恐懼不是他們主要關心的問題。可悲的是,這樣或那樣的暴力行為在今天的許多學校中隨處可見。
  • 《三十而已》顧佳打人:孩子被欺負,家長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秦昊當時表示恨不得到學校,教訓欺負女兒的男生,看得出來也是愛女心切了。經常有人問我: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了,作為家長要不要教訓回去?但孩子之所以會這樣,還與她的教育有關,因為每次遇到孩子的矛盾,她總忍不住第一個為娃出頭。
  • 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生,這到底是誰的錯?家長又該如何保護孩子?
    這段時間有一部電影非常火,電影就是由周冬雨與易烊千璽主演的《少年的你》,這是一部以校園欺凌為主旋律的電影。在之前也有一部題材相似的電影《那悲傷逆流成河》,這兩部影片敘述的都是校園欺凌帶給同學們的傷害。很多家長一般都以為在學校孩子是最安全的,因為有老師和校長的保護。但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學校也是多數校園案件頻發的地點。
  • 孩子被欺負,父母態度很重要,遭受校園欺凌的孩子,家長難推其責
    跟阿姨詳細說一下好嗎?媽媽會幫你解決。孩子說,自己根本不是不小心被碰到,她本來在排隊上滑梯,結果那個小孩跑過來擠到她前面,然後自己就被擠倒了。最後,兩個媽媽帶著孩子去找到了那個小男孩,讓他道歉後,小公主才停止了哭泣。
  • 面對校園欺凌,家長如何教給孩子正確反擊?打回去不是最好的辦法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除了在教育過程中,去引導小學生健康發展,更要去教會他們怎麼保護自己,面對欺凌正確的反擊。在電影《少年的你》中,受到欺凌的學生,幾乎都沒有得到家長的保護。「就是孩子的玩笑」、「別人怎麼專打你呢」、「小打小鬧,你去告訴老師就好了」,於是本該我們重視的校園欺凌,在家長眼裡都變成了理所應當。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家長應該採取的措施
    孩子放學回家,告訴父母,自己在學校被欺負了,家長這時候應該怎麼做呢?幫孩子打回去?還是報告學校?那萬一在校外又被欺負了怎麼辦?校園欺凌或是社會小混混惹是生非都是現在常有的現象,孩子一個人上學的時候有可能就會遇到這樣的事情,那該如何處理呢?幾種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 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家長該怎麼辦?比起大吵大鬧,這樣做會更好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到了該上學的年紀,家長就會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裡,讓孩子學到一些啟蒙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但是近些年來,幼兒園裡也發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情,比如說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受到了欺負,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該怎麼做呢?其實比起去幼兒園大吵大鬧,這樣做或許會更好。
  • 秦昊自爆女兒被欺凌:孩子被欺負直接打回去?打回去也要講究方法
    但是很少時候跟自己的孩子說:你不能欺負別人,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心寶,要懂得愛惜別人。要想別人不欺負自己的孩子,首先要從根源下手。我們不能一味叫自己的孩子反抗,更重要的是叫欺負人的人停止這樣的行為。當問到這樣的行為算是霸凌嗎,他們覺得這種行為並不算霸凌行為,只是很普通的一種行為。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清楚的意識到什麼是霸凌行為。應該怎么正確處理和同學之間的關係。從根源入手來解決問題,分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