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對話俞敏洪:孩子被欺負家長要出頭嗎?

2020-09-10 jason媽咪有辦法

01.李玫瑾對話俞敏洪

剛才看了李玫瑾教授對話俞敏洪的直播欄目,兩位大咖在育兒現象和育兒方法上談了自己的很多觀點和辦法,非常喜歡兩位教育專家的觀點,最後,他們還就網友一些很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這裡面包括:孩子被欺負了家長一定要出頭嗎

這個問題真的是很多家長的困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孩子正處於「能動手就別吵吵」的年紀裡,俗稱愣頭青時期,更是容易通過動手來解決問題。

在這個問題的解答上,李玫瑾教授重點說了3點:

1.孩子被欺負了,家長可以帶著兩個孩子去找對方家長理論,但不能直接上手去教訓對方孩子;

2.孩子要強身健體,保護自己不受欺負;

3.孩子要善於交朋友,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結交朋友,可以拿一些好玩的好吃的分享給大家,在孩子過生日時給孩子搞個生日party,孩子有了朋友,即使被欺負也會有人來幫助他。

很喜歡李教授的這3個觀點,很多父母在遇到自己孩子被欺負時,直接就上去替孩子出頭,讓孩子認為自己在外邊一點都不能吃虧,一旦吃虧就要想辦法找回來,這樣的孩子走上社會後往往也是不肯吃一點虧。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一句話:孩子的問題一定是滯後的。的確,孩子幼年時期,少年時期沒有教育好,到了青年時期出現各類問題也就很正常了。

02.尹建莉老師是如何對待孩子被欺負的?

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尹建莉老師曾經講過女兒圓圓小時候被欺負的一件事。

圓圓上小學時,有個小男孩孫小力總是欺負圓圓,坐在圓圓後邊揪圓圓的小辮子,下課後,把圓圓課本扔到遠處,有時候圓圓正在其他同學玩時,他突然從後邊推圓圓一下。

如果是普通家長,看到女兒這樣被欺負,肯定會義憤填膺,特別生氣,恨不得直接追進教室裡把那個「壞小子」揪出來教訓一通,但是尹老師並沒有那麼做,因為她從女兒圓圓的口氣上感覺,這件事並沒有對女兒造成過多的心理幹擾,另外,她覺得小男孩是比較調皮,但不算是太大的事。

有一天,圓圓回家非常氣憤,要馬上換衣服,洗頭髮,經詢問,孫小力趁圓圓不注意,直接上去抱住她,還親了她,圓圓爸爸聽了這件事,也是氣壞了,衝動地想馬上去找對方家長,尹老師攔住了,但是第二天尹老師和圓圓一起去了學校。

找到孫小力後,他最初很緊張,以為來找他算帳,沒想到,尹老師只是蹲下來問他圓圓身上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孫小力說:圓圓沒缺點。尹老師說:圓圓是好同學,要是有人欺負她,你說對嗎?孫小力搖搖頭,尹老師繼續引導他說:那你會欺負她嗎?

孫小力遲疑了一下,搖了搖頭,尹老師就開心地拍了拍他的胳膊說:真是個好孩子。

同時,還送了一本童話書《皮皮魯》給他,之後孫小力果真不欺負圓圓了,過了不久,尹老師又讓圓圓送了一本書給孫小力,事情就這樣圓滿地解決了。

尹建莉老師說:每個孩子都可能遇到壞同學,家長如果出面,目的應該是去解決問題,化解矛盾,而不是報復。

03.當孩子被欺負時父母是否需要出頭?

首先,可以先觀察

先觀察兩個孩子只是打鬧著玩還是真的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如果只是孩子鬧著玩,可以不必過多幹涉,如果孩子之間出現危險動作,比如一個孩子拿石頭丟另一個孩子時,要及時制止。

如果對方家長在旁邊,可以提醒一下對方家長,如果對方家長不在身邊,在遇見對方家長時,也要提醒一下,孩子有很危險的行為和舉動。

小時候,鄰居有個嬸子,有一天慌慌張張地跑到我家說,不得了,我那孫子拿著一把小刀到處找我,我先躲一躲。當時真的很詫異,因為他孫子也就6、7歲,後來聽老媽說,那個小孫子一直被驕縱,誰的話也不聽,奶奶說他時,他就拿著刀子威脅奶奶。

如果,遇到這類被驕縱得過分的孩子,而且根本沒有規則和安全意識的孩子,那就建議不要再和他玩。

其次:要讓自己實力增強

之前一篇文章裡曾經提到過,朋友的女兒,從小體弱多病,很容易被人欺負,而且不敢做聲,後來她的媽媽帶她報了跆拳道班,學過了幾期之後,孩子明顯性格變了很多,外向開朗了,也開始不再害怕別人的欺負了。這裡不是要崇尚武力,而是要讓孩子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實在不行,李玫瑾教授說,那也得跑得快呀,看打不過,那就趕緊跑呀。

所以,平日裡讓孩子強身健體很重要。

另外:幫助孩子交朋友

孩子一定是需要朋友的,在學校裡,沒有朋友就很容易被孤立,小學的孩子集體觀念強一些,孩子與孩子之間也不會有那麼多小心思,是很容易成為好朋友的;上初中後,孩子可能不需要家長來幫助孩子交朋友,這時候需要關注孩子交的朋友是什麼類型,如果有不良習性的,則要提醒孩子。

良師益友,好的老師和好的朋友才會讓孩子更上進。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籤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讚並轉發!

相關焦點

  • 俞敏洪對話李玫瑾:父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老師
    本文整理自9月10日《俞敏洪對話李玫瑾:聊聊為人之師》直播俞敏洪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李玫瑾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第一個是學生在學校被欺負了,家長應不應該為孩子出頭,怎樣對孩子影響最小?第二個說女孩剛上三年級,因為長得瘦小經常被男孩子欺負,孩子回家也不敢說,媽媽該怎麼辦。對於這樣的校園暴力我們怎麼處理?
  • 李玫瑾對話俞敏洪:孩子被欺負,家長別只會教「告老師」
    最近看了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與俞敏洪老師的訪談節目。這兩位育兒大咖互相交流了彼此的育兒方法和最近關注的育兒現象,結果雙方都發現家長們最近很關注一個問題。其實隨著孩子們逐漸的長大,開始融入集體,很多家長都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被欺負。所以家長們就會囑咐孩子,如果遇到欺負第一時間一定要「告老師」,讓老師來想解決辦法。可這樣的方法只會招致壞孩子們的報復,讓孩子受到更多的欺負。
  • 孩子被欺負怎麼辦?李玫瑾教授:不但要打回去,家長還要這麼做
    文/小易育兒達人一個孩子自出生以來就是家裡的寶貝,全家人自己捨不得吃穿,恨不得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留給孩子,錢也都給孩子花,更是捨不得讓自己的孩子受一點委屈。當孩子漸漸長大後,他們也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去上幼兒園了。而在幼兒園中,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欺負了。那如果這種情況剛好發生在你家孩子身上,作為家長你該怎麼辦呢?
  • 孩子被欺負家長要出頭嗎?你會怎麼辦?
    孩子被欺負家長要出頭嗎?你會怎麼辦?校園霸凌一直是威脅孩子安全的重要問題,如果孩子在校園裡被同學欺負了,作為家長的我們該怎麼辦?要為孩子出頭嗎?要以暴制暴嗎?可你知道嗎?這首《玫瑰少年》是為反對「校園霸凌」而被創作出來的,蔡依林、五月天都曾經演唱過。
  • 李玫瑾教授:害怕孩子被欺負,就從小培養他「不好惹」的實力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可是三歲起孩子就去了幼兒園,進入「集體」從此開始了孩子社會化的生涯,孩子開始了每天都獨立面對生活,學習,社會好長一段時間,家長最擔心的還是孩子的安全問題。李玫瑾教授斬釘截鐵的說:「打回去」,但是同時李玫瑾教授補充說,但是孩子要有正面反抗的能力,如果實力相差懸殊,還是要選擇先保護好自己,避免更嚴重的傷害。所以,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給出了更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法。要想孩子不被欺負,一定要培養孩子這三種能力。
  • 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別只教他「告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樣做
    李玫瑾教授曾參加過一個和俞敏洪對話的直播,兩位探討了一些育兒、教育方面的問題。李玫瑾教授提到「校園暴力」時就為家長提了3點建議。1、要讓孩子強身健體李玫瑾教授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到強身健體這件事了,李玫瑾老師雖然不提倡以暴制暴,但卻支持孩子反抗校園暴力,向施暴者傳遞一個「我不好惹」的信號。
  • 犯罪心理學專家:不想孩子被欺負,要從小培養他「不好惹」的能力
    但若是選擇息事寧人、萬事忍耐、或者不當回事兒,那孩子將來八成會成為軟柿子被人捏。直到在《開講啦》這檔節目中,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一番話才給了我啟發,若不想孩子被欺負,上幼兒園之前,就要培養他這三種不好惹的能力。在演講中有青年代表提問,孩子被欺負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斬釘截鐵地回答當然要打回去,但李玫瑾教授後來也對這種打回去,給出了更科學的策略。
  • 犯罪心理學專家:不想孩子被欺負,要從小培養他「不好惹」的能力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會遇到很多讓家長措手不及的問題,比如:有一天我兒子突然回來跟我說:「媽媽,有個小朋友打我了,怎麼辦?我順嘴就說了一句:「那你就打回去啊?」他又說:「那他打我更用力怎麼辦」?問完我這個問題,我瞬間語塞。我發現,面對孩子被欺負這件事兒,僅僅用一句「打回去」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 俞敏洪對話李玫瑾從學校教育到家庭教育,教育我們應該關注什麼?
    近年來李玫瑾教授成為許多家長推崇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她曾對很多青少年犯罪案件進行過詳細的調查,發現在血淋淋的案件背後,是一個個因為撫養不當而造成的心理扭曲,所以她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 孩子剛上學,在學校被欺負,家長要幫孩子出頭嗎?
    讓大家了解這些,是為了讓家長們對這些性格的孩子更加關心,不要讓孩子受到欺負卻無人得知。而家長在知道後,也需要用恰當合理的方式處理,所有行動的宗旨只有一條:幫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為了自己出氣。當孩子被欺負了,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01我們要摒棄最可怕的處理方式,那就是不問緣由,先批評自己家孩子。
  • 當孩子被欺負:「打回去」之前,請家長深思這三個問題
    在直播現場,有個家長提問:孩子被人打了,我該出頭嗎?之前在綜藝節目《婆婆和媽媽》中,秦昊、伊能靜夫婦就女兒米粒在幼兒園被欺負,也表達過擔憂,並上了熱搜,現場點評嘉賓的李玫瑾老師表示支持孩子「打回去」,因為不這麼做,孩子會一直受到欺負。
  • 李玫瑾:性格軟弱的孩子,在學校容易受欺負,家長要注意3個方法
    李玫瑾:性格軟弱的孩子,在學校容易受欺負,家長要注意3個方法孩子們到了上學的年紀之後,父母們最關心的除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之外,基本上就是孩子在學校有沒有被別人欺負了。其實不僅是幼兒園家長擔心孩子受欺負,很多孩子上了小學或者是中學的家長,也都很擔心孩子會被欺負。
  • 孩子被欺負時,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這樣說
    孩子被欺負時,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這樣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當這些小天使受到傷害時,是所有父母最不願面對的事。近期,孩子被欺凌事件的持續曝光,更是不斷地提醒父母,壞人真的存在,應對的方式刻不容緩。面對孩子被欺負,李玫瑾教授說:先要教孩子保護好自己。
  • 李玫瑾俞敏洪對談:明明知道給老師送禮不對,家長為何偏偏要做?
    今年教師節,在教育領域一直比較活躍的兩個人,李玫瑾和俞敏洪開直播來了一場大咖對話。俞敏洪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比較好玩的問題,這個問題十分普遍。那就是在家長群裡,只要老師說話,不管這個老師說得對不對,家長都會站隊支持點讚,紛紛附和老師。家長是毫無反思能力,識別不出老師不對的地方?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需要先告訴老師嗎?李玫瑾:堅決打回去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需要先告訴老師嗎?李玫瑾:堅決打回去校園暴力在近幾年受到了很大的重視,有不少電影以此為題材,記錄了如今和之前在校園生活中存在的校園暴力。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老師被提問道,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中受到了欺負,你會支持他打回去嗎,李玫瑾老師給出的回覆是:肯定會啊。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怎麼辦?李玫瑾教授建議打回去,家長看一看
    李玫瑾教授當時斬釘截鐵地回答「打回去」。李玫瑾甚至還分享了,自己平時教孫女如果被欺負時,該如何掙脫!但李玫瑾教授還強調,一定要給孩子灌輸不能以大欺小這樣的觀點。如果你只告訴孩子打回去,卻沒告訴孩子不能以大欺小,那麼孩子不但不勇敢,反而可能更懦弱。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多半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尤其是和兒時玩伴的相聚,總是讓人驚喜滿滿,曾經被家長說一身「臭毛病」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有出息! 我研究了心理學多年,才明白很多看似是「臭毛病」的行為,其實是情商高的表現。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也曾表示,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的孩子,暗示情商高!看看是你家娃嗎?
  • 李玫瑾:孩子在校被欺負,別只說「告訴老師」,家長還可以這樣做
    對此,家長們不妨參考一下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的方法。李玫瑾:支持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節目中表示:我肯定會支持啊,支持孩子打回去。或許大家會覺得,為什麼一個育兒專家會教導孩子與其他孩子打架,這不就違背了我們教育孩子彬彬有禮的初衷了嗎?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家長要出頭嗎?家長這樣做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
    讓大家了解這些,是為了讓家長們對這些性格的孩子更加關心,不要讓孩子受到欺負卻無人得知。而家長在知道後,也需要用恰當合理的方式處理,所有行動的宗旨只有一條:幫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為了自己出氣。當孩子被欺負了,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01我們要摒棄最可怕的處理方式,那就是不問緣由,先批評自己家孩子。
  • 李玫瑾:性格懦弱的孩子,在學校裡容易被欺負,家長要多多關注
    當孩子性格過於的懦弱,加入到集體生活中,孩子很容易會遭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負,而這往往是家長最擔心的問題。你家娃曾在學校裡被欺負過嗎?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不可避免要加入集體生活,這時候是離開了父母的視線中,自己進行學習,交友和社交了。有的孩子很容易與其他人打成一片,而有一部分孩子卻總是容易遭受到他人的欺負,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