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看了李玫瑾教授對話俞敏洪的直播欄目,兩位大咖在育兒現象和育兒方法上談了自己的很多觀點和辦法,非常喜歡兩位教育專家的觀點,最後,他們還就網友一些很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這裡面包括:孩子被欺負了家長一定要出頭嗎?
這個問題真的是很多家長的困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孩子正處於「能動手就別吵吵」的年紀裡,俗稱愣頭青時期,更是容易通過動手來解決問題。
在這個問題的解答上,李玫瑾教授重點說了3點:
1.孩子被欺負了,家長可以帶著兩個孩子去找對方家長理論,但不能直接上手去教訓對方孩子;
2.孩子要強身健體,保護自己不受欺負;
3.孩子要善於交朋友,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結交朋友,可以拿一些好玩的好吃的分享給大家,在孩子過生日時給孩子搞個生日party,孩子有了朋友,即使被欺負也會有人來幫助他。
很喜歡李教授的這3個觀點,很多父母在遇到自己孩子被欺負時,直接就上去替孩子出頭,讓孩子認為自己在外邊一點都不能吃虧,一旦吃虧就要想辦法找回來,這樣的孩子走上社會後往往也是不肯吃一點虧。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一句話:孩子的問題一定是滯後的。的確,孩子幼年時期,少年時期沒有教育好,到了青年時期出現各類問題也就很正常了。
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尹建莉老師曾經講過女兒圓圓小時候被欺負的一件事。
圓圓上小學時,有個小男孩孫小力總是欺負圓圓,坐在圓圓後邊揪圓圓的小辮子,下課後,把圓圓課本扔到遠處,有時候圓圓正在其他同學玩時,他突然從後邊推圓圓一下。
如果是普通家長,看到女兒這樣被欺負,肯定會義憤填膺,特別生氣,恨不得直接追進教室裡把那個「壞小子」揪出來教訓一通,但是尹老師並沒有那麼做,因為她從女兒圓圓的口氣上感覺,這件事並沒有對女兒造成過多的心理幹擾,另外,她覺得小男孩是比較調皮,但不算是太大的事。
有一天,圓圓回家非常氣憤,要馬上換衣服,洗頭髮,經詢問,孫小力趁圓圓不注意,直接上去抱住她,還親了她,圓圓爸爸聽了這件事,也是氣壞了,衝動地想馬上去找對方家長,尹老師攔住了,但是第二天尹老師和圓圓一起去了學校。
找到孫小力後,他最初很緊張,以為來找他算帳,沒想到,尹老師只是蹲下來問他圓圓身上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孫小力說:圓圓沒缺點。尹老師說:圓圓是好同學,要是有人欺負她,你說對嗎?孫小力搖搖頭,尹老師繼續引導他說:那你會欺負她嗎?
孫小力遲疑了一下,搖了搖頭,尹老師就開心地拍了拍他的胳膊說:真是個好孩子。
同時,還送了一本童話書《皮皮魯》給他,之後孫小力果真不欺負圓圓了,過了不久,尹老師又讓圓圓送了一本書給孫小力,事情就這樣圓滿地解決了。
尹建莉老師說:每個孩子都可能遇到壞同學,家長如果出面,目的應該是去解決問題,化解矛盾,而不是報復。
首先,可以先觀察
先觀察兩個孩子只是打鬧著玩還是真的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如果只是孩子鬧著玩,可以不必過多幹涉,如果孩子之間出現危險動作,比如一個孩子拿石頭丟另一個孩子時,要及時制止。
如果對方家長在旁邊,可以提醒一下對方家長,如果對方家長不在身邊,在遇見對方家長時,也要提醒一下,孩子有很危險的行為和舉動。
小時候,鄰居有個嬸子,有一天慌慌張張地跑到我家說,不得了,我那孫子拿著一把小刀到處找我,我先躲一躲。當時真的很詫異,因為他孫子也就6、7歲,後來聽老媽說,那個小孫子一直被驕縱,誰的話也不聽,奶奶說他時,他就拿著刀子威脅奶奶。
如果,遇到這類被驕縱得過分的孩子,而且根本沒有規則和安全意識的孩子,那就建議不要再和他玩。
其次:要讓自己實力增強
之前一篇文章裡曾經提到過,朋友的女兒,從小體弱多病,很容易被人欺負,而且不敢做聲,後來她的媽媽帶她報了跆拳道班,學過了幾期之後,孩子明顯性格變了很多,外向開朗了,也開始不再害怕別人的欺負了。這裡不是要崇尚武力,而是要讓孩子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實在不行,李玫瑾教授說,那也得跑得快呀,看打不過,那就趕緊跑呀。
所以,平日裡讓孩子強身健體很重要。
另外:幫助孩子交朋友
孩子一定是需要朋友的,在學校裡,沒有朋友就很容易被孤立,小學的孩子集體觀念強一些,孩子與孩子之間也不會有那麼多小心思,是很容易成為好朋友的;上初中後,孩子可能不需要家長來幫助孩子交朋友,這時候需要關注孩子交的朋友是什麼類型,如果有不良習性的,則要提醒孩子。
良師益友,好的老師和好的朋友才會讓孩子更上進。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籤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讚並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