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上學,在學校被欺負,家長要幫孩子出頭嗎?

2020-09-15 弘益

孩子的交際,家長的永恆焦慮

開學後,老師們除了忙備課,忙開會,還要忙著當保姆:處理孩子們之間的小摩擦,有時候甚至需要當法官:當孩子間發生矛盾,有家長加入的時候,就變成了兩個家庭的對抗。

開學季新生季,家長們最擔心的問題裡,票數最多的基本總是這兩個:

一是孩子的學習,

二是孩子的同學關係。

前幾天,「家長趴牆外看孩子」的視頻火了:開學第一天,山東濟寧一家幼兒園的圍牆外,趴滿了彎腰「偷看」孩子的家長們。網友們評論:全國統一姿勢。

其實不只有幼兒園,小學、中學的家長,一樣會擔心孩子在學校遇到各種問題:

孩子性格內向,會不會吃虧?

他不愛說話,能不能跟同學老師相處好?

換了新班級(新學校),會不會被同學欺負?

孩子經常跟小夥伴產生摩擦,我該怎麼處理比較好?

可以說,學校是孩子接觸到的第一個群體生活環境。未成年的孩子們,活潑、稚嫩,對社交方面的認知也不夠成熟,因此,「被欺負」或是「欺負別人」的情況就很可能會出現。

家長對孩子校園生活的擔心,也大多都是聚焦於孩子的「社交能力」。

這種擔心也不是杞人憂天,校園也是一個小的社會縮影,群體交際中,孩子們的關係親疏,有無數種排列組合方式。而有關係存在的地方,就一定會有衝突。

孩子在學校,在群體生活中學習人機交往,作為家長,需要學習的是,在孩子遇到「交際衝突」時應該如何處理。

哪種孩子容易被人欺負?

根據觀察和統計,容易受到欺負的孩子,通常有幾下幾種特點:

1.天生膽小,害羞

害羞內向的孩子,在學校可能熟悉夥伴比較慢,甚至會成為孤零零的一個。

而相比於明顯的、能及時被老師發現並教育引導的激烈衝突,孩子被孤立通常是逐漸的、無聲的、無法被立刻發現的。有時候孩子回家也羞於啟齒,就會導致家長也很難發現孩子的困境。

2.受到過度保護

孩子在家的時候,往往是一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到了學校,老師對大家「一視同仁」,同學之間隨性玩耍。

被過度保護,太過自我中心的孩子,常常無法跟大家和平相處,就很容易產生摩擦。日常又都依賴家長幫忙解決問題,那麼在這種同學矛盾的時候,就不會主動的解決問題,往往是被動的尋求幫助。

3.力氣小,動作慢

校園裡的「恃強凌弱」雖然不像社會上那麼惡劣,但是孩子的很多行為,也是成人世界的映射。

欺負人的孩子也是分人的,他們輕易不會挑選人高馬大的對手。這也是為什麼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容易被大班的孩子欺負,低年級的孩子容易被高年級的孩子欺負,女孩子容易被男孩子欺負。

4.特別懂禮貌特別懂事

有一位媽媽曾說,她家寶貝回家說幼兒園總有個小朋友搶她的玩具和書,還會用指甲劃她。這位媽媽聽完很心疼,問孩子為什麼不告訴老師或者還手反擊,孩子回答:打小報告不好,而且我是大孩子了,他打人不對我不能學他,我不能打人。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孩子的性格容易受欺負,就強迫他們變成另外一種性格,否則就是對孩子的另一重傷害。

讓大家了解這些,是為了讓家長們對這些性格的孩子更加關心,不要讓孩子受到欺負卻無人得知。而家長在知道後,也需要用恰當合理的方式處理,所有行動的宗旨只有一條:幫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為了自己出氣。

如何判斷孩子可能遭到欺凌

孩子如果剛開始在學校被人欺負甚至欺凌,是不敢或者不好意思跟家長直接開口的,這就需要家長注意觀察孩子回家後的言行,及早判斷,以便於正確介入。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怎麼做

秦昊曾在一期綜藝節目中因為說起女兒被男生欺負,掩面而泣。

當時很多家長很有共鳴:自己的成功或者社會地位,會影響成人世界的交際,卻在孩子遇到校園交際難題時候,依然無能為力。這種挫敗感,才是讓家長們最心痛和焦慮的。

在孩子的身邊,難免會遇到一些「壞」孩子,面對孩子之間的矛盾,作為父母,我們要不要介入呢?當孩子被欺負了,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

01

我們要摒棄最可怕的處理方式,那就是不問緣由,先批評自己家孩子。

豆瓣小組裡曾經有過問題討論,當受到欺負時,最大的傷害有時候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老師或者家長的那句:一個巴掌拍不響,為什麼是你,不是別人?

當孩子向家長求助的時候,讓孩子一味忍讓,或者不把孩子受欺負當回事,這都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所以家長首先要做的,是詳細了解事件經過,對自己孩子不偏聽偏信,是應該的,但也不要直接否定孩子。

如果確認了自己的孩子是無辜被欺負了,那麼家長要學會幫孩子說話,批評欺負人的熊孩子是錯的,這樣做的好處有:

1、讓孩子知道不是拳頭硬嗓門大就是真理,明白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規則以及是非對錯。

2、安撫自己的孩子,讓他知道自己是值得保護的,培養孩子安全感。

3、間接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是在意自己感受的,培養健康的家庭依戀關係。

02

要告訴孩子,學會分析形勢,把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作為首要考慮因素。

一般當家長對孩子說,「他打你,你就打他」時,其實已經預設了一種立場,即自己的孩子打得過、能在對峙中佔便宜,而且也並沒有考慮後果:

如果孩子打贏了,以後不會被欺負了,但可能會因此愛上暴力,變成欺凌者。

如果打輸了,孩子再次受到傷害,並且會陷入自我否定。

所以,教會孩子處理矛盾方法的同時,更要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03

要讓孩子有顆強大的內心,直面欺凌的勇氣更勝施暴者的囂張。

也許對家長來說,最簡單的是自己出面,為孩子擺平一切。但直接為孩子矛盾出頭,會讓孩子失去更多成長的機會。

所以與其幫孩子出面或者教孩子「以暴制暴」,都不如教會孩子用於面對欺凌的勇氣。家長們更應該站在孩子身後,給他們足夠的愛和力量,當孩子退無可退時,給他們強有力的支持,成為子女追求正義的最終保護傘。

最後,我們還得告訴孩子,世界不光是童話中的美好,也是有矛盾和衝突的。你可以做一個善良的人,但是善良不等於懦弱,當有人侵犯你的權益,你必須勇敢的保護好自己。

相關焦點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家長要出頭嗎?家長這樣做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
    讓大家了解這些,是為了讓家長們對這些性格的孩子更加關心,不要讓孩子受到欺負卻無人得知。而家長在知道後,也需要用恰當合理的方式處理,所有行動的宗旨只有一條:幫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為了自己出氣。如何判斷孩子可能遭到欺凌孩子如果剛開始在學校被人欺負甚至欺凌,是不敢或者不好意思跟家長直接開口的,這就需要家長注意觀察孩子回家後的言行,及早判斷,以便於正確介入。
  • 孩子被欺負家長要出頭嗎?你會怎麼辦?
    孩子被欺負家長要出頭嗎?你會怎麼辦?校園霸凌一直是威脅孩子安全的重要問題,如果孩子在校園裡被同學欺負了,作為家長的我們該怎麼辦?要為孩子出頭嗎?要以暴制暴嗎?可你知道嗎?這首《玫瑰少年》是為反對「校園霸凌」而被創作出來的,蔡依林、五月天都曾經演唱過。
  • 李玫瑾對話俞敏洪:孩子被欺負家長要出頭嗎?
    01.李玫瑾對話俞敏洪剛才看了李玫瑾教授對話俞敏洪的直播欄目,兩位大咖在育兒現象和育兒方法上談了自己的很多觀點和辦法,非常喜歡兩位教育專家的觀點,最後,他們還就網友一些很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這裡面包括:孩子被欺負了家長一定要出頭嗎?
  • 家長沒學會這種方法教孩子,孩子在學校很可能被欺負
    孩子總有自己面對一切的時候,從上幼兒園開始,剛開始一個人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孩子總免不了膽小害怕,這個時候家長不要責怪,也不要在幫他出頭,一定要好好引導,告訴他該怎麼面對解決,可以偷著幫幫他。我幫她擦了擦眼淚說:「別哭了,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明天必須把這五支鉛筆給我拿回來」,然後就給他們班主任打電話協助她拿回鉛筆。我媽說我小題大做,不就幾支鉛筆嗎?
  • 孩子被欺負,父母要出頭嗎?秦昊媽媽的說法很正確
    如果孩子真的在學校受了欺負的話。身上肯定會有一些抓傷,衣服可能也會有破舊感。父母一定要細心一些,在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表現後要第一時間的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同時讓自己保持鎮定,切不可盲目的用暴力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 容易被欺負的孩子三種特徵,家長們早了解,幫孩子養成硬氣娃
    他們不僅完全沒有脾氣,甚至面對別人的欺負,他們也不敢吭聲。生活小案例:最近王女士就遇到了這個難題,王女士的兒子浩浩今年上二年級,但是剛入學不久就嚷嚷著不想去上學,王女士非常疑慮,兒子的成績明明很好,為什麼還厭惡上學呢?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家長應該說「打回去」嗎?
    孩子上學了以後,當家長的會一直被兩件事所打擾,首先就是自己的孩子欺負其他小朋友。還有一件就是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回來不和我們講!這兩件事都會讓家長很頭大,特別是第二種,眼看著自己孩子被欺負了,當家長的怎麼做,才算得上是「插手」而顯得不明確,並解決問題呢?可以說是家長處理的稍有不當,就會對孩子的成長留下很大的陰影,甚至還會讓孩子對學校留下很不好的印象,有的還會產生厭學的心理!
  • 孩子被欺負、不想上學?家長的回答裡藏著孩子未來的模樣
    孩子在學校磕了碰了被小朋友欺負了向你哭訴不想上學……每個家長都曾經遇到過這些棘手的問題。>孩子之間的打鬧是無心的,但孩子被欺負,我會心疼。理智型家長孩子有時候不想上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會讓孩子明白,上學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會告訴你必須準時上學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家長應該採取的措施
    孩子放學回家,告訴父母,自己在學校被欺負了,家長這時候應該怎麼做呢?幫孩子打回去?還是報告學校?那萬一在校外又被欺負了怎麼辦?校園欺凌或是社會小混混惹是生非都是現在常有的現象,孩子一個人上學的時候有可能就會遇到這樣的事情,那該如何處理呢?幾種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 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了,你會怎麼做
    外婆看著心疼,對母親說:「你總要管一管,去找找校長或者其他孩子的家長。」母親瞟了孩子一眼,問了一個孩子根本不可能回答的問題:「為什麼那些孩子只欺負你,卻不欺負別人?」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了,外婆認為家長應該去「找校長或者其他孩子的家長」;母親認為孩子自身有問題,只是淡然的問了一句:「為什麼那些孩子只欺負你,卻不欺負別人?」顯然這兩種態度和方法都不足取。它體現了家長沒有做好孩子人生的引領者。
  • 當孩子被欺負:「打回去」之前,請家長深思這三個問題
    4、自我傷害傾向:有任何自殘、自殺行為或語言傾向,要高度重視。5、不願上學:突然開始討厭上學,甚至逃學、裝病。6、自尊心受挫:孩子總是帶著傷心、沮喪的情緒,可能受到語言暴力了。如有以上幾種情況,那麼家長應該有所警惕了。
  • 孩子被欺負,該不該還手?(家長必讀)
    正因為這樣,班上總有一兩個調皮的同學經常欺負他,輕則扇一兩個耳光,重則拳腳交加。和以往的套路一樣,剛開始這個同學據實向老師反映,換來的結果就是被打的更嚴重,還被威脅再跟老師反映就殺了他,作為孩子是不會理解這句話的分量的。時間長了,這種凌辱變成了家常便飯,其它同學也看慣了。
  •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聰明的家長這樣處理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聰明的家長這樣處理 一般在孩子3歲的時候,很多家長就會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裡面學習。畢竟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一方面可以減輕自己的重擔,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接觸小團體,對他們的成長教育有很深層次的意義。
  • 《三十而已》顧佳打人:孩子被欺負,家長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內心很受觸動,因為沒有一個家長能忍受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負。秦昊當時表示恨不得到學校,教訓欺負女兒的男生,看得出來也是愛女心切了。經常有人問我: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了,作為家長要不要教訓回去?晨媽覺得要「教訓」回去,但所謂的教訓並不是建立在,大人幫孩子打回去的基礎上,而是要多方面考慮問題的解決辦法。界定孩子被欺負的性質。
  • 孩子上學被欺負,是一種愈演愈烈的校園暴力,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
    編 輯:柔山「我家孩子在學校總是被同學欺負,該怎麼辦?」類似這樣的問題正在困擾著家長,家長們的想法很單純,只要我的孩子不欺負別人,別人就不回來欺負自己。孩子上學被欺負,愈演愈烈的校園暴力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說道:當前世界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校園暴力,尤其出現在孩子上小學後期到初中的階段。
  • 孩子剛上一年級就被同學欺負?這本書告訴家長和孩子應該怎麼辦
    學校開學剛兩個星期,一年級學生家長們的興奮勁頭還沒過去,一些問題就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一些家長發現,剛上一年級的孩子開始出現這樣的現象:衣服丟失或者被撕壞,甚至手上、臉上出現小傷口,對上學恐懼、焦慮,情緒低落,一改往日活蹦亂跳的模樣。
  • 孩子受欺負了,家長要站出來幫他解決嗎?
    首先,要說這位媽媽好樣兒的!看到寶寶受欺負,要毫不猶豫地指出這一錯誤行為。親愛的,你知道「忍氣吞聲」會帶來什麼結果嗎?此刻的「優雅轉身」,只會給孩子錯誤的示範,誤以為受到欺負要遠遠地躲開,會讓孩子覺得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是合理的。
  • 得知孩子在學校受到了欺負,家長該如何替孩子討回公道!
    所以當孩子被欺負時,父母必定要有所反應,到底如何做更好呢?一、搞清楚孩子被欺負前前後後的細節是接下來處理的前提!了解清楚了以上問題,我們才能掌握起第一手資料,不至於像有些家長一樣,得知孩子被欺負的第一時間,就著急忙慌的拉著孩子去學校找人理論,結果發現原來不是孩子說的那樣,反而變得很尷尬!
  • 上學後容易被欺負的3類孩子,家長需要更加留心,別讓娃被欺負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長們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會不會受到別人的欺負,如今校園暴力也是很值得關注的問題,很多孩子即使在學校受到欺凌,也不敢向老師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的狀態,多多關心孩子的校園生活,不要讓孩子生活在陰影之中。
  • 李玫瑾:性格懦弱的孩子,在學校裡容易被欺負,家長要多多關注
    當孩子性格過於的懦弱,加入到集體生活中,孩子很容易會遭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負,而這往往是家長最擔心的問題。你家娃曾在學校裡被欺負過嗎?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不可避免要加入集體生活,這時候是離開了父母的視線中,自己進行學習,交友和社交了。有的孩子很容易與其他人打成一片,而有一部分孩子卻總是容易遭受到他人的欺負,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