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前,每個家長應該都會擔心孩子會不會被人欺負,能不能和其他孩子和睦相處。
尤其在看了《少年的你》之類反應校園暴力的影視作品之後,當媽的心裡總是會想「要是我家孩子遇到這樣的事該怎麼辦?」
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告老師」不是上策!
最高法曾發布過15年-17年的校園暴力案件數據報告,雖然這些被拿到明面上的校園暴力事件只是一部分,但其中已經有55.12%是因發生口角、小摩擦等瑣事而引發的。
而更多的「沒那麼嚴重」、「不被人注意」的校園暴力事件則多是一些平常「小事」,比如用紙團打人、推搡等。
孩子告訴老師之後,老師最多也只能「多關注」、批評對方而已,最多請家長,但在老師看不到的時候,施暴者可能會變本加厲。
而且,在幼兒園和學校這樣的「小社會」中愛告老師的孩子往往不招人待見,要是孩子只會告老師,很可能還會影響其他同學對孩子的態度,得不償失。
那麼,當孩子遇到校園暴力時,到底該怎麼做呢?
李玫瑾老師建議這樣做!
李玫瑾教授曾參加過一個和俞敏洪對話的直播,兩位探討了一些育兒、教育方面的問題。
李玫瑾教授提到「校園暴力」時就為家長提了3點建議。
1、要讓孩子強身健體
李玫瑾教授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到強身健體這件事了,李玫瑾老師雖然不提倡以暴制暴,但卻支持孩子反抗校園暴力,向施暴者傳遞一個「我不好惹」的信號。
李玫瑾教授建議,家長可以從小讓孩子學一些拳擊、跆拳道或者其他孩子感興趣的體育運動,身體有了力量就不容易成為被人欺負的對象。
還可以讓孩子練跑步,在校外遇到事情打不過還可以跑!
2、幫助孩子廣交朋友
李玫瑾教授在多年的工作中發現,很多被欺負的孩子性格都比較內向、老實,不會主動惹事但卻容易被壞孩子盯上。
大部分欺負人的壞孩子,都是成幫結夥的欺負人,而被欺負的則多半勢單力孤。
其實校園暴力中的施暴者往往是欺軟怕硬,盯著一些內向的孩子就是因為他們知道欺負他也不會有人幫著說話。
所以李玫瑾教授建議,應該讓孩子多交朋友,學會分享。
這樣孩子在遇到壞孩子的時候,身邊有朋友幫助,受欺負的機率就會少很多。要知道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但如果孩子有幾個交心的朋友團結起來就不容易被欺負了。
3、教會孩子學會求救
李玫瑾老師還提到了一個家長們很關心的問題:孩子被欺負了,家長要不要替孩子出頭?
李玫瑾老師認為,家長不應該想著幫孩子打架,解決孩子的問題需要用智慧。
家長不可能永遠跟在孩子身邊,所以與其糾結要不要親自下場,不如教會孩子自己處理,教孩子身邊有朋友就團結起來對抗,打不過就跑,跑不過就先低頭示弱。
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因為反抗造成的結果,都有家長幫著兜底,不用因為「怕」就瞻前顧後的任人欺負、不告訴父母。
就像保冬妮老師的平安童謠《不惹事也不怕事》中說得:
強大不能欺負人,弱小也不怕欺凌。遇事一定告家長,成人應做保護神。
這個平安童謠出自《幸運的米拉》安全教育繪本中「不許欺負人」的故事,故事中小雪狼大維是個幼兒園中的「小霸王」,經常欺負人,米拉和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歡他。
但在老師、大維父母和小朋友們的幫助下,大維終於改掉了欺負人的壞習慣。
這個故事告訴孩子,欺負人是不對的行為,被人欺負了要想辦法反抗。
這套繪本是國內唯一一套將心理安全和生理安全結合起來的原創繪本。
通過北極熊米拉身上發生的趣味故事教孩子如何在社交、家庭、戶外等場景中保護自己,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保持心理健康。
這套繪本共50冊,分為5個篇章:行為篇、心理篇、意外篇、戶外篇、家居篇。
「不許欺負人」是《幸運的米拉》行為篇中的一個故事。
這裡是水兒媽媽育兒分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