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校園暴力該怎麼處理?李玫瑾教授來教你

2020-12-15 豫見天下

最近幾年,校園暴力事件開始被更多的人所關注。校園暴力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人們最頭痛的還是如何去應對,去解決這類問題,尤其是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時候。李玫瑾教授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她在一檔節目中就和大家講述了應該如何正確地處理校園暴力。

在青春期,就是在小學後期到中學,是孩子暴力行為的一個高發期。我們要防兩個問題,一是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負別人,一個是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別人欺負。在家教方面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不能做,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負比你弱的。

在防止孩子被欺負方面,一個方法是你的孩子從小要進行一些體力鍛鍊,只要孩子有運動就有爆發力,有爆發力就不容易被人欺負。另一個就是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防身術,對於女孩子尤為重要,在被人侵犯的時候可以有還手的餘地。

而且由於校園暴力事件的隨機性,許多同學都對其產生了焦慮甚至恐懼。在自身真正遭遇了之後往往選擇忍氣吞聲,不向老師和家長反映情況,更別說報警了。所以在自己或者發現他人遭遇緊急情況時,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向老師、家長或者警察求助,採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也希望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能對青少年有更正確的引導,將校園暴力扼殺在搖籃中,能給廣大孩子們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相關焦點

  • 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別只教他「告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樣做
    尤其在看了《少年的你》之類反應校園暴力的影視作品之後,當媽的心裡總是會想「要是我家孩子遇到這樣的事該怎麼辦?」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告老師」不是上策!最高法曾發布過15年-17年的校園暴力案件數據報告,雖然這些被拿到明面上的校園暴力事件只是一部分,但其中已經有55.12%是因發生口角、小摩擦等瑣事而引發的。
  • 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家長只會讓娃找老師?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李先生很驚訝地問道:「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你還讓他告訴老師?這是屬於校園暴力,不僅僅只是讓孩子告訴老師,還是得讓孩子懂得反擊才好,不然就會一直被欺負。」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在學校被欺凌的情況吧,有的時候家長都不到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才好。其實這種情況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過:「要打回去!」
  • 孩子遭遇校園暴力怎麼辦?教授:快還手
    ,也讓很多家長十分焦慮:萬一我的孩子被校園暴力怎麼辦?本文就給家長們分享孩子遇見校園暴力該如何做,教練都說這方式明確。1、報告教師很多家長習氣於通知孩子,假如遭到欺負報告教師,讓教師管束那個打人的孩子。一次兩次還好,打人的孩子遭到一時震懾,會誠實幾天。但是不斷這樣報告教師,教師以為這孩子總是給本人添費事,這孩子過於懦弱,不太想管。
  • 別只教孩子「告訴老師」!李玫瑾教授說要這麼做
    孩子第一次上學,每個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娃受欺負,或者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我們經常會跟孩子說,在學校不要去欺負別人,如果別人欺負你,一定要及時告訴老師。不過,事實證明當孩子欺負後告老師是沒有用的,李玫瑾教授說要這麼做!
  • 如何避免孩子成為校園暴力受害者?李玫瑾教授說了這三點
    在9月10日教師節這天,我看了李玫瑾教授與俞敏洪的直播節目。這兩位大咖在節目中談了很多自己對教育問題的觀點和方法。校園暴力這個現象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李玫瑾教授也在節目中談到了這個話題。現在的孩子,總是會為一點小事而大打出手,並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
  • 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欺凌?李玫瑾的方法很實用,預防是關鍵
    每次看到這類事件,我們除了對兇手的譴責,對逝者的哀悼,對家屬的同情,還給我們做父母的敲了個警鐘,我們做父母的不得不反思,該怎麼預防自己的孩子遠離校園欺凌?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該怎麼做,孩子該怎麼做?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家長最關心的關心的問題。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要普遍得多。
  • 孩子在校被欺負,你只教他「告訴老師」嗎?來看看李玫瑾的說法!
    為人父母,我們必然希望自家孩子是個乖巧懂事,待人有禮的好孩子,因此在這一想法的影響下,多數家長都會往這個方向教導孩子,但鮮少有家長會仔細的教導孩子在面對他人的欺負時該如何處理,這也就導致不少孩子面對欺負時都選擇"忍氣吞聲"不懂如何保護自己。
  • 孩子上學被欺負,是一種愈演愈烈的校園暴力,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
    孩子上學被欺負,愈演愈烈的校園暴力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說道:當前世界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校園暴力,尤其出現在孩子上小學後期到初中的階段。這個階段是校園暴力的一個高發期,在我們的孩子進入校園的第一天,家長便不應稱他們為孩子,他們已經是一名學生了。有些在學校欺負同學的人,;老師會找這個學生的家長到學校來,緊接著這位家長會去學校求情,給孩子個機會。
  • 李玫瑾教授:孩子被打,忍氣吞聲還是以牙還牙?和想像的不一樣
    朋友一時陷入了困境,拿不定主意,於是就來問我,應該怎麼處理校園暴力才好。多數家長選擇跟朋友一樣找老師溝通,但幼兒園有這麼多孩子,老師真的能事無巨細的照顧到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所以這並不是面對校園暴力後的上策選擇。曾經大寶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的選擇是讓他用自己的方式讓對方記住,他不是可以隨便欺負的。
  • 校園凌霸頻頻發生,家長要怎麼教孩子「自保」?李玫瑾教授支招
    導讀:校園凌霸頻頻發生,家長要怎麼教孩子「自保」?李玫瑾教授支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校園凌霸頻頻發生,家長要怎麼教孩子「自保」?李玫瑾教授支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拒絕校園暴力,孩子被欺負了,家長就要「打回去」?
    所以,孫女受欺負之後,回去跟奶奶李玫瑾說,李教授就給孫女支了一招:如果他再這樣對你,你就用手拽他的耳朵,他一疼,自然就鬆手了。李玫瑾教授是這樣回答的:如果被欺負的孩子不還手,欺負別人的孩子會認為對方好欺負,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負對方。長此以往,甚至有可能演變成嚴重的校園暴力。
  • 遭遇校園暴力怎麼辦?李教授...
    學校本該是尋夢的地方,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恃強凌弱的修羅場?可不得不承認的是,更多這樣的暴力可能就在你的孩子身邊。3面對校園暴力父母的態度很重要李教授在參加中央電視臺《開講啦》節目的時候,有觀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您的小孩有一天跑過來跟你說『我同學欺負我,他們打我』,你會不會跟他們說『打回去』呢?」
  • 「你孩子真好欺負」開學了,別讓孩子挨打哭著回家,李玫瑾建議
    這個孩子,該有多痛啊。施暴者沒有道德和法律的約束,沒有父母的良好教育,沒有悲天憫人之心。然而這些施暴者的手段並不僅僅只是毆打這麼簡單。在同學眼睛裡塞紙片;讓同學跪下來叫爸爸;堵在衛生間讓其吃糞便;扒掉衣服拍裸照等等。
  • 《圓桌派》:李玫瑾教授教你如何識別渣男
    現在車馬很快,女孩子談戀愛稍有不慎遇到渣男,可能賠的是一條命。這一期請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做嘉賓,她不僅是犯罪心理學老師,還是犯罪畫像師,能通過犯罪的蛛絲馬跡,用文字描述出罪犯的性格和人格特徵。
  • 孩子在校被欺負,你還在教「告訴老師」?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從電影到書籍再到新聞,校園霸凌事件從未停止出現過,近些年來由於信息傳播更快,法制更加嚴謹,校園霸凌不再被藏於黑暗之下而是被展現在大眾面前。我們對於孩子更多行為舉止的教育就是教他們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行為舉止得體,但是很少會有家長教孩子怎樣面對欺負自己的人,所以很多孩子在受到欺負時不知道怎樣的反擊和保護自己。
  • 孩子在校被欺負,你還在教「告訴老師」?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的
    我們對於孩子更多行為舉止的教育就是教他們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行為舉止得體,但是很少會有家長教孩子怎樣面對欺負自己的人,所以很多孩子在受到欺負時不知道怎樣的反擊和保護自己。熟悉李玫瑾教授的家長都知道,她除了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還在育兒領域,有獨特的育兒觀。
  • 孩子有暴力傾向怎麼辦?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李玫瑾教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至少在青少年心理問題方面,李玫瑾教授是十分有發言權的。孩子的暴力行為一般出現在爭吵或者孩子想急於表達一類情況的時候,由於在無法獲得優勢情況下表現出來的暴力行為。孩子為什麼會暴力?
  • 「我,被校園暴力了」,怎麼辦?
    這部電影從一上映就引發熱議,總票房高達15.58億,這個驚人的數字,讓我們直面校園暴力:我們究竟要怎樣教育我們的孩子。01、校園暴力有多恐怖?很多人認為,校園暴力離我們很遠。「我的孩子那麼乖,怎麼會欺負別人呢?」「我的孩子從來沒跟我說過,應該沒事吧!」直到悲劇一次次上演,才發現校園暴力就在每個孩子身邊。
  • 李玫瑾教授:「打回去,我支持!」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告訴家長:「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有不被傷害的氣場。」「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跑過來跟你說『我同學欺負我,他們打我』,你會不會跟他說『打回去孩子,我支持你』呢?」李玫瑾教授堅定地回答:「打回去,我支持!」遇到事情只會讓孩子進行自我反省,這反而是對不良行為的縱容,導致校園暴力事件的不斷發生。而教育孩子「打回去」並不是對暴力的縱容,而是用另一種方式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讓孩子少受傷害。
  • 孩子在學校被打,你還在教他"告訴老師"?李玫瑾的方法是上策
    想必這個問題不少父母都被問到過,但家長們的回答各有不一,可父母的處理方法不當,很可能影響到孩子的心理成長。甚至更有可能讓其遭受校園暴力,因此,若孩子被同學打家長的態度很關鍵。當然也有一部分家長會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就會教給孩子忍讓,可就像上面我們所說的小張兒子一樣,過度的懦弱會讓孩子遭受更多的痛苦,也會長期處在校園暴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