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句話是這樣子說的: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父母總是牽掛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明星也不例外。明星也會牽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生活怎麼樣,有沒有收到欺負,肯定給最好的東西給自己的孩子。
前段時間,秦昊自爆自己的女兒在學校受人欺凌,自己感到無能為力,留下眼淚上了熱搜。節目播出的當天,以&34;佔據熱搜榜的第一位。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子的:當伊能靜和秦昊媽媽在聊起搬家的事情,無意之中就說到自己的女兒小米粒在學校大家都不理睬她,甚至有個小男孩欺負小米粒。那個小男孩把小米粒推到牆邊的時候,小米粒沒有任何反抗。當秦昊向老師反饋這樣的情況的時候,小男孩反而變本加厲的欺負小米粒。秦昊對於自己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女兒而感到愧疚,因此而落淚。
1、父母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衝突,在學校當中,學生是佔多數的,老師是少部分的。老師很難在任何時間都能兼顧到所有的學生,能夠及時解決問題。霸凌的現象時常都會存在,不能光依靠老師解決問題。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跟自己的孩子說:做人不要太懦弱,面對別人欺負你的時候自己要硬氣一點,及時向老師或者父母求助。但是很少時候跟自己的孩子說:你不能欺負別人,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心寶,要懂得愛惜別人。
要想別人不欺負自己的孩子,首先要從根源下手。我們不能一味叫自己的孩子反抗,更重要的是叫欺負人的人停止這樣的行為。
有這麼一個調查顯示:霸凌者對自己的行為認知程度較低,認為幾次的並不算欺凌。這種調查結果反映了,霸凌者很少意識到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傷害,以及事情後果的嚴重性。反而煽動夥伴孤立同學或者作出惡作劇等等。當問到這樣的行為算是霸凌嗎,他們覺得這種行為並不算霸凌行為,只是很普通的一種行為。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清楚的意識到什麼是霸凌行為。應該怎么正確處理和同學之間的關係。從根源入手來解決問題,分析問題。
2、要讓欺負人的孩子知道事情發展的後果
每個家長都會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我們當遇到孩子遭人欺負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呢?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對這個問題曾經說過:肯定是要打回去的,孩子不能欺負別人。同時防止孩子被欺負,也是父母要教會的問題。
當然,當育兒專家這樣告訴父母的時候,父母肯定認為當孩子受到欺負的時候一定要打回去。
但是專家所提的&34;並不是讓孩子豁出去與其&34;,而是應該有底氣去回應霸凌者,告訴他我也不是好欺負的。
比如,當孩子收到欺凌的時候要學會反抗,學會告訴老師告訴家長,讓霸凌者收到一定的懲罰。這樣霸凌者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做錯事的時候是要承擔相對應的責任的,下次作出這種行為的時候要三思而後行。
當霸凌者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這種行為的時候,要嚴格批評他們,指正他們的錯誤。並且與他們共同承擔相對應的後果。不能夠包庇孩子,縱容孩子。包庇孩子就會默認孩子這種做法,這樣孩子永遠都不會正視自己的錯誤。
為了孩子的將來,一定要從小糾正他的某些錯誤觀念,讓他承擔起相對應的責任。
3、要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強大
當孩子面對問題的時候,很多時間都是孤身一人。這個時候就要讓孩子變得更強大,能夠從容面對這樣的問題。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15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校園裡面發生校園暴力的機率是6.1%,主要是由行為兒童(也稱品行障礙)、學困生(個子高大體格強壯,成績差的男生佔大部分)和適應障礙者(對環境、人際關係的適應有障礙的)。
而被欺負的人主要的性格特點是內向的靦腆的,不反抗隱忍。但是一旦長時間被人欺凌,而沒有及時的得到幫助的話那麼他的人格就會受到影響。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即使以後在學術獲得很高的成就,但是依然是沒有自信的。
面對上述所講的情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家庭的幹預。作為父母要陪伴和教育孩子,給予孩子關愛,幫助孩子走出心理障礙。
在《老師請回答》這個節目當中,專家建議孩子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個是勇敢的反抗;第二個是不吃眼前虧;第三個是明辨是非。
家長要告訴孩子:當遇到被霸凌的時候,要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情緒。當看到別人被欺負的時候,要勇敢的向前阻止。面對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時候,要積極向老師和家長求助。
1、家長要反思自己的行為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欺凌其他同學是由於家庭教育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所做所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孩子的行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會有意無意的模仿父母的行為。父母的日常行為會直接反映在孩子的日常生活方面。
這個時候,當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霸凌的時候,我們不能一昧的責怪孩子,首先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沒有實行棒打教育,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從自身的教育方法找到問題。
2、與孩子共同面對欺凌
當孩子回到家之後跟父母說自己在學校受到鼓勵的時候,父母要和孩子一同商量對策。一切的方案絕決定都可以和孩子進行探究和商量。父母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在孩子的身邊,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也不可能每時每刻都能第一時間求助父母。所以父母在平常的教育當中應該告訴孩子應該怎麼樣保護自己。要告訴孩子家永遠是他的避風港,可以向父母傾訴自己內心的情感。讓孩子更加勇敢的面對霸凌的行為。
校園欺凌其實離我們的生活並不是很遙遠,只是我們很幸運沒有碰到而已。之所以讓孩子和父母都要認識校園霸凌是因為反對校園霸凌是孩子和父母必須上的一課。有助於以後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能夠從容面對。
當校園暴力的出現時候,是由多個因素組成引起的。因此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不能光靠一方的努力。我們應該結合多方的力量例如學校,家庭,孩子,社會機構和政府機構共同聯合,攜手解決校園暴力的問題。孩子才能夠真正的遠離校園暴力,健康的成長。
我是吳媽育兒,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