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中,介詞是相對簡單的一類詞,介詞沒有詞形和時態的變化,因此便於記憶。但是,介詞也具有其兩大語法特點。如下所示:
一是介詞後面的代詞要用賓格
如:He is afraid of her
他怕她。
這裡的her就是賓格,可不是be afraid of she (x)!
二是介詞後面的動詞要加上-ing,也就是加上「動名詞」形式:be afraid of doing sth(擔心某事或某情況會發生,但實際上未必會發生)
如:Don’t be afraid of losing face.
不要怕丟面子。
親,在練習英語口語的過程當中,Don’t be afraid of losing face(別怕丟面子),大聲說出來吧!
She is afraid of waking her baby.
她生怕吵醒她孩子。
好了,以上內容是兩個很簡單的記憶點。不過,今天暫且不去細論介詞的語法功能如何,而是主要分享這兩個介詞短語的用法,即:in the tree和on the tree。此時,或許有同學會問:兩個短語的意思都是「在樹上」,有何不同嗎?當然有不同,切莫混淆通用。首先,舉兩個例句,如:
例句1:There’re some oranges on the tree
那棵樹上長有一些桔子。
There be句型之結構1:
There are+複數的可數名詞+地點狀語
複數的可數名詞:some oranges
地點狀語:on the tree
由此可見be動詞是隨著主語的單複數而改變的,這裡的主語是some oranges,是複數,所以be動詞就是複數「are」(就近原則除外).
例句2:There’s a bird in the tree.
樹上有隻鳥兒
There be句型之結構2:
There is+單數的可數名詞+地點狀語
單數的可數名詞:a bird
地點狀語:in the tree
此外,還可以有there is +不可數名詞+地點狀語
如:There is some furniture in the office.
辦公室裡放了些家具。
由此可見,以上兩個例句都是使用「there be」句型來表示「某地有某物」(還可以是「某地有某人」,但是翻譯的時候不一定要譯出「有」,只要涵蓋了「有」的意思就行)。不過,當句子末尾的地點狀語是in the tree和on the tree的時候,出現了個特殊性,就是兩個例句中各自帶的那個名詞是不能隨意變換(some oranges幾顆桔子和a bird一隻鳥兒),因為例句1中的地點狀語是on the tree,指在樹上的東西本身是屬於樹的一部分,如:葉子、果實等。顯然,桔子是果實,長於桔樹上,生命來源於桔樹。因此,例句1中的地點狀語是:on the tree,此處用的介詞是「on」;
而例句2中的地點狀語是in the tree(在樹上),指在樹上的東西本身不是樹的一部分,是外來的,如:鳥、人、動物等。顯然,世界上是沒有「鳥樹」的,所以a bird(鳥兒)是自己飛到樹上去的。因此,例句2中的地點狀語是:in the tree,此處用的介詞是「in」。
說到這,或許有同學會問,我們以前學There be句型時,老師經常會舉例這樣的一個句子: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桌子上有本書)。可是,這個書(a book)不是桌子的一部分啊,為什麼也用介詞on呢?在這裡,介詞on就是按照它本身的語法功能來用的,並沒有特殊性了,如同:There are two girls on the playground.(操場上有兩個姑娘)。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單獨分析in the tree和on the tree的不同之處了。如果按照前兩個例句來看,如果句子是「There is a bird on the tree」,好像是那麼一回事,因為介詞on的意思是「在…上「,其實這樣是錯誤的用法,正確的用法應該是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因為地點狀語in the tree是在表示「某物或某人不屬於樹的一部分」的時候使用的。因此,我們需要特別留意記憶in the tree和on the tree的不同之處 。
由此可見,當介詞與其他詞彙搭配使用時,含義是靈活多變的。實際上,英語中的介詞數量並不多,但使用頻率高,甚至被語言學家稱為「英語的靈魂」,可見其地位的特殊性。在平日的英語口語表達中,尤其是在英語寫作過程當中,務必得注意準確使用有關介詞。講真的,介詞雖小,但事兒可不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