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偶遇鄧稼先博士論文

2020-12-13 清華大學新聞網

普渡偶遇鄧稼先博士論文

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3-5-23 郭英劍

  由於原定上午9點飛往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的飛機晚點,導致我到普渡大學會議賓館時,已是當天晚上的11點了。此次到普渡大學,是為了參加「第六屆中美比較文學雙邊討論會」。會議由清華大學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和美國普渡大學比較文學與宗教研究中心共同發起主辦,主題為「比較文學、宗教與社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會議期間,承辦方普渡大學在該校圖書館舉行了一個與中國有關的「普渡大學檔案資料與特殊展品展覽」,使參會者對於該校有了更多的認識,也使我們對該校與中國的聯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普渡大學實際有六大校區,主校區位於(芝加哥南部的)西拉法葉特,也就是我們這次參會的所在地。該校成立於1869年,從1874年第一屆只有6位指導教師和39位學生,已經發展到今天40000人的規模,其中本科生約佔四分之三。該校在2012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大學排行榜上,位列公立大學第26位,在全美大學中排名第65名。該校的航空學歷史悠久,為美國首個授予四年制本科航空學歷的大學,也是第一個有自己機場的大學。普渡有美國「太空人的搖籃」之稱,曾經培養出了23位太空人,其中就包括首位登上月球者阿姆斯特朗,而最近登上月球的賽爾南也是這裡的畢業生。

  展覽時,該校有關人員介紹說,普渡的國際化程度很高,國際學生人數之多位居全美高校中第四位,而僅來自中國的學生就佔了全體學生人數的10%!換句話說,中國學生應該有4000人之多。

  面對來自中國的學者,介紹人自豪地說,普渡與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接收來自中國留學生是在1909年。這類信息固然吸引人,但我在現場的一個「小小的發現」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看到展覽桌上擺放著鄧稼先的博士論文。確認無疑之後,我即招呼大家過來一起觀看。見此,介紹人驕傲地向我們說到,他是我們普渡的畢業生。我詢問:這論文是原版嗎?答覆為是。

  雖然與會者都是文科學者,但大家對鄧稼先的名字都不陌生。鄧稼先作為我國「兩彈元勳」和中國核武理論研究的奠基人,為新中國的核武研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1986年因病去世。能夠在普渡看到鄧稼先的博士論文,令所有在場的中國學者感到意外、驚奇和欣喜,紛紛拍照留念。

  這篇博士論文只有薄薄的一本。外面的封面是一層牛皮紙,裡面是普通的白紙,系全英文撰寫的列印本,但顯然使用的是舊式打字機列印而成。論文有幾個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鄧稼先的英文名字使用的是威妥瑪式拼音法:Chia Hsien Teng。其導師的名字,因為寫的是花體而看不清楚。但從作者的「鳴謝」中的第一人為Dr看,與有關資料所說相符楊振寧先生說,鄧稼先的導師是荷蘭人,叫德爾哈爾。

  第二,該博士論文上只寫了「哲學博士」,未寫明具體的專業或者方向。但若與其所學的物理學相連,應該是「物理學博士學位」。

  第三,博士論文上的籤字日期為1950年8月15日。我後來在普渡的e-Archives上查到,鄧稼先獲準被授予博士學位的時間為:1950年8月20日。當天同被普渡授予博士學位者不過54人。

  第四,論文不長,除了前言和參考文獻兩章外,只有三章,第二章為詳細討論,第三章是數值結果與圖表算法,第四章為數學附錄。若不算第五章參考文獻部分,內文僅38頁。有趣的是,可能是由於那個時候的打字機比較落後,很多公式打不出來,因此,論文當中有很多應該是作者親手添加的內容。其中,也有地方是因為打錯而作者用水筆改正的地方。

  第五,博士論文的題目,內行人譯為《氘核的光致蛻變》。對物理學我是外行,對這樣的題目自然一竅不通,但我看有關報導稱,楊振寧先生早就認為這個題目屬於理論核物理的範疇,在當時是很時髦的研究,並稱由於其導師是搞核物理研究的,所以鄧稼先很自然地也作了核物理方面的研究。

  我感到好奇的是:在上世紀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研究核物理,哪怕是理論核物理應該算得上是敏感學科了,但在這篇博士論文上寫的是:呈圖書管理員:本論文不涉密。為此,導師還籤了字。不知詳情究竟如何。

  說到鄧稼先的留美經歷,據一般文字資料介紹,他於1947年通過了留美考試,1948年10月到普渡大學讀研究生。令人驚奇的是,他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就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也就是說,從他入學的1948年10月算起,到他獲得博士學位的1950年8月,他在普渡大學的學習和研究時間只有22個月。

  雖然我注意到那個時候的人們讀博士的時間好像都比較短(比如楊振寧在芝加哥大學,也不過是用了兩年多的時間,1946年到1948年),但還是感到有點惋惜,對鄧稼先這樣一位聰慧而優秀的學生在普渡的學習情況,無論是現場的資料還是現在的文字介紹,無論是英文還是中文,大都語焉不詳。普渡對他的介紹文字,只是說「鄧稼先1950年在普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我後來看到有網上資料介紹時,也只是說由於鄧稼先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就讀滿了學分並通過了博士答辯,且因為他當時年僅26歲,被人稱作是「娃娃博士」。

  對於這樣一位為了祖國事業曾經隱姓埋名長達28年之久,為中國的核武事業作出如此卓越貢獻的英雄,其早年的事跡還是應該為更多的人所知道。我想,如果有傳記作家能夠挖掘出更多的資料,那該是多麼勵志的文章啊。

 

相關焦點

  • 像佛學院的「普渡大學」,鄧稼先在此考上博士,還是吃貨「天堂」
    導語:像佛學院的「普渡大學」,鄧稼先在此考上博士,還是吃貨「天堂」現在大家都喜愛旅遊,在外出遊玩的時候非常能放鬆平日間的一些煩惱,比起星期天可是好處多多。「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讓許多年輕人吹捧,更有人辭職開啟了這段旅程,很多人對此做法也是褒貶不一,在我們中國就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像武漢大學的櫻花也是非常著名,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國外一個很像佛學院的「普渡大學」,名字頗有佛家「普渡眾生」的感覺。
  • 五年不漲學費,鄧稼先的母校普渡大學簡直是一股清流……
    普渡大學是一所綜合實力非常強的大學:然而,這所大學不僅僅以實力取勝,尤其在國外的學費瘋漲的趨勢下,普渡大學成為了國外眾多大學中的良心院校——普渡大學不僅學費不高,還從2012年起就沒有漲過學費,不得不說,普渡大學真的是一所良心大學,也是大學中的一股清流了。
  • 五年不漲學費,鄧稼先母校普渡大學簡直是一股清流……
    「普渡」不由讓人聯想到佛教的「普度眾生」,所以有的小夥伴開玩笑說,「你哈佛,我普渡,都是宗教大學,哪來的什麼你強我弱,我們眾生平等,阿彌陀佛。」雖然皮這一下很開心,但是你有考慮過創始人普渡先生的感受嗎?
  • 鄧稼先的事跡
    於1945年自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畢業,1948年到1950年赴美國普渡大學讀理論物理!他從青少年時代就有了科技強國的夙願,將個人的事業與民族的興亡緊密相連。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這位取得學位剛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棄了在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
  • 「普通人」鄧稼先
    26歲那年,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的第9天,他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34歲那年,他回家告訴妻子說:我要調動工作了,明天走。妻子問他:你要去哪兒?你要去做什麼?你要做多久?他卻回答:不能說。61歲那年,作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理論設計的總負責人,他一共獲得了國家獎金20元。其中,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
  • 兩彈元勳—鄧稼先
    鄧稼先,安徽懷寧人,出身書香世家,曾祖父鄧繩候是書畫家,祖父鄧藝孫是教育家,父親鄧以蟄是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哲學系教授。鄧氏家族「潛德不耀」的家風、「學行篤實」的學業精神深深地影響了鄧稼先的一生。 鄧稼先出生不久即隨父親鄧以蟄來到北平生活,1947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先到北大任教,後考取美國留學生,被美國普渡大學錄取學習核物理。
  • 普渡大學的那些著名華人校友
    普渡大學的那些著名華人校友普渡大學是世界著名高等學府,美國一級國家大學,該校學術聲望極高,在美國和國際上都有較強的影響力,培養了無數的人才,其中也有很多著名的華人校友,他們都是誰呢?一起來看一看吧。鄧稼先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
  • 鄧稼先26歲考取博士回國,美國教授熱情挽留,他說:一刻都等不了
    血氣方剛的鄧稼先對此怒火滿腔,扯毀手中的紙旗,狠狠地踩在地上。沒想到,這一剛烈的舉動卻被人大做文章。迫於無奈的鄧老先生只好將鄧稼先南遷到大後方的昆明。面對離別,母親和姐姐們淚眼婆娑,而年僅16歲的鄧稼先卻異常冷靜,留下了一句擲地有聲的剛性,他說:「我只有仇恨,沒有眼淚!」
  • 國士鄧稼先,最後彌留之際的一句話,表達了他對這個國家的愛
    鄧稼先在從事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意識到,想要真正將科學技術轉化為建設祖國的力量,在國內閉門造車是完全不行的,他必須要去國外學習,於是他就開啟了自己一年八個月的留學生活。鄧稼先進入的是美國普渡大學,這是好友楊振寧幫他聯繫的學校,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和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故交,順帶著鄧稼先和楊振寧也是多年好友。
  • 緬懷鄧稼先 揭秘「兩彈元勳」感人生平事跡
    1986年7月30日,鄧稼先因癌症逝世。在《鄧稼先》一文中,鄧稼先的好友楊振寧這樣寫道:「……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鐘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誠真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
  •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他去世前曾說: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
    鄧稼先院士去世前,曾對愛人說:「要是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選擇核武器事業,選擇你!」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娃娃博士」不足兩年修滿學分並通過論文答辯獲得博士學位那年他只有26歲也正因此鄧稼先有了一個綽號
  • 《鄧稼先》練習題與答案
    鄧稼先  【積累·感知】  一.給加點字注音  可歌可泣___ 鮮為人知___ 鞠躬盡瘁___ 鋒芒畢露___  熱淚滿眶___ 馬革裹屍___ 層出不窮___ 風悲日曛___  二.據拼音寫漢字  至死不xi&e......
  • 6月25日是中國兩彈元勳鄧稼先的生日,祝福天堂的您,生日快樂!
    當年還只有13歲的鄧稼先,內心無法忍受國破之屈辱,不服危險地將一面日本膏藥旗當眾撕得粉碎,再扔到地上,他還上去踩了幾腳。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成立於抗戰極端困難時期,由清華、北大、南開大學三校合併而成,條件簡陋,生活清苦。1941年鄧稼先進入了西南聯大,四年後,他以優異成績圓滿完成了大學學業。
  • 到了告別普渡之時,有什麼值得想念?(一)
    我的身份也將從普渡學生,變成普渡應屆畢業生,將來會成為普渡校友。在即將畢業之際,我真心想為大家安利一下這所中部的好學校,也想和分享這些年我和普渡的緣分。讓我自豪的校友普渡也是個傳奇誕生的地方,我無時無刻不為成為一個普渡的學生而感到驕傲。
  • 五年不漲學費,普渡大學簡直是美國高校的一股清流
    這個才是……然而,這所大學不僅僅以實力取勝,尤其在國外的學費瘋漲的趨勢下,普渡大學成為了國外眾多大學中的良心院校——普渡大學不僅學費不高,還從2012年起就沒有漲過學費,不得不說,普渡大學真的是一所良心大學,也是大學中的一股清流了。
  • 清華黨委書記:鄧稼先為「中國夢」奉獻了一切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記者 袁勃)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胡和平今天做客人民網,同網友分享了「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的相關內容,揭開了清華大學創編鄧稼先為主角的話劇《馬蘭花開》的一些幕後故事。
  • 普渡大學!省溧中國際部學子錄取喜報!
    Schwinger, 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任普渡大學物理系教授Edward Mills Purcell,1952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該校電機工程學學士、碩士Vernon Smith,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渡榮譽博士,該校Krannert學院教授,曾在普渡開始其學術職業生涯並工作
  • 工科男:我要和「兩彈元勳」鄧稼先一起為普渡大學代言!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08月22日訊(通訊員 餘琳)中國人對普渡大學並不陌生,「初次相見」應該是從中國的「兩彈元勳」鄧稼先開始,因為這是他的母校。當有更多的人從普渡學成歸來,這所學校的工程、農學、商科都成了學生的「偶像級」專業。  姚同學現在美國普渡大學就讀電子工程本科專業,典型的工科男。
  • 鄧稼先62歲因癌症大出血去世,臨終: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之後北平淪陷,原本打算南遷的鄧稼先一家因為鄧父的病情不得不流滯北平。幾年後,為了安全起見鄧稼先輾轉去到昆明。這一路上,鄧稼先看到了太多由於戰火導致的人間悲劇。此時的他早已在心中立下宏偉志向,要為了祖國的和平穩定好好讀書。進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讀書的鄧稼先,開始了夜以繼日的苦讀生涯。
  • 鄧稼先先生的母校:美國普渡大學
    美國普渡大學對於國內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美國遠近聞名的理工科老牌名校——美國普渡大學。美國普渡大學是美國一級國家大學,世界著名的高等教育學府,位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的西拉法葉市,也是美國大學協會成員,公立常春藤盟校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