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他去世前曾說: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鄧稼先院士去世前,曾對愛人說:「要是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選擇核武器事業,選擇你!」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34年前的今天,他走了,鞠躬盡瘁了一輩子,嘔心瀝血了一輩子,而絕大多數人直到他去世前一個月才第一次聽說了他的名字——鄧稼先。

1986年7月29日

鄧稼先於北京逝世

享年62歲

鄧稼先是誰?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

兩彈元勳

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然而

有多少人真正明白

在他62年的生命軌跡中

活得究竟有多偉大?

走得到底有多壯烈?

「娃娃博士」

不足兩年修滿學分並通過論文答辯

獲得博士學位那年

他只有26歲

也正因此

鄧稼先有了一個綽號

「娃娃博士」

抗日戰爭勝利那年

鄧稼先圓滿完成大學學業

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畢業

他回到北京

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

助教生涯很短暫

因為他一心想著

學習、掌握更先進的知識

才能報效國家

1948年,鄧稼先遠渡重洋

進入美國普渡大學就讀物理系

1950年8月,獲得博士學位

就在同一年

他毅然踏上歸國的輪船

迫不及待投入祖國的懷抱

「老鄧」

1958年

鄧稼先接受了一項特殊的任務

——

「為國家放個大炮仗」

二機部在北京成立核武器研究所(九所)

設立兩個研究室

鄧稼先是理論研究室的主任

帶領剛畢業的大學生

開始原子彈理論的白手起家

鄧稼先對待大學生們

就像對待弟弟妹妹

常常把自己的糧票分給大家

剛開始

大學生們還「主任」、「主任」地叫

但是鄧稼先一再聲明:

「你們就叫我老鄧!」

據當年與鄧稼先朝夕相處的同事回憶

「翻他的衣袋找煙抽

翻他的抽屜找糖和點心吃」

是常有的事

平易近人、謙遜隨和的外表下

是強大的責任心和巨大的壓力

原子彈該怎麼搞?

誰也不知道

在嚴格的保密規定下

一切的壓力、苦惱、焦慮

都只能自己消化

鄧稼先全家

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回憶說:

「我問他,調哪兒去?他說不能說

我問幹什麼?他說不能說

我說你到了那地方把信箱的號碼給我,我給你寫信

他說不能寫信,不能通信

他說這個家以後都靠你了

他說

『我的生命就獻給將來要做的這個工作了。』

他這句話說得非常堅決

他說

『如果做好了這件事,

我這一輩子就活得很值得,

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

「兩彈元勳」

那時的新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

原子彈研究難度之大不言而喻

可他們能夠利用的科研設備

簡陋之極

電子管計算機、手搖計算機、

計算尺甚至算盤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最早輪廓

就來源於那些無窮無盡的計算

1962年底

鄧稼先領導起草了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

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

他經常深入實驗現場

與實驗人員研討實驗方案和測試結果

指導理論部工作人員

做好實驗預估和結果分析

1964年10月16日下午十五點整

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場

驚天動地的巨響伴隨強烈的閃光

蘑菇雲沖天而起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來不及慶功和休整

鄧稼先又全身心投入到氫彈的研究中

僅僅三年之後

1967年6月17日

中國第一顆氫彈核爆炸成功

研製核武器

有一個最可怕的惡魔

就是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傷害

更不必說多年承擔沉重的任務壓力

夜以繼日的工作強度

……

1985年

鄧稼先被確診為直腸癌

住院期間

他動了三次手術

每一天都疼痛不止

止痛針

從每天一針發展到一小時一針

全身大面積溶血性出血

臨終前

他思考的

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

他最後留下的

是這樣一句話

「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這是中國「兩彈城」內鄧稼先舊居的書房。新華社記者劉坤攝

從1958年至1986年

28年間

我國共進行了32次核試驗

其中有15次是鄧稼先親自指揮的

100%獲得成功

28年

他隱姓埋名

沒有公開發表過一篇論文

除了組織

沒有人知道他的工作地點、工作內容

28年

他把自己的一切

都奉獻給了國家

君視名利如糞土

許身國威壯河山

「鄧稼先」

歷史的天空

會永遠鐫刻下這個名字!

我們

會永遠銘記!

網友評論:

(原標題:記住!他是鄧稼先!)

來源:綜合新華網 人民網 網友評論

流程編輯:TF020

相關焦點

  • 鄧稼先:要是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選擇核武器事業、選擇你
    「要是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選擇核武器事業,選擇你!」這22個字讓億萬網友淚目近日,在央視《故事裡的中國》節目中,鄧稼先生前的警衛員遊澤華回憶,鄧稼先去世前對愛人許鹿希說了這番話,這句話飽含著對祖國的深情,對愛人的真情。正如他自己說的:「我對自己的選擇,終生無悔!」在西南聯大,我遇見了你鄧稼先,出身書香門第,畢業於西南聯大,後來赴美留學。
  • 鄧稼先為中國核事業奉獻一生,臨終前對妻子說了一句話,令人敬佩
    他們刻苦鑽研,終於研發出了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讓中國徹底站起來了。鄧稼先也是其中之一,一生都在為中國地核事業做貢獻。1950年,鄧稼先獲得了美國普渡大學物理學的博士學位,隨後計劃回國。美國政府早已經注意到了鄧稼先,並打算用更好的生活條件、科研條件留住他,鄧稼先的老師、同學都勸他留在美國。但他婉言謝絕了,因為他要回國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 「普通人」鄧稼先
    26歲那年,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的第9天,他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34歲那年,他回家告訴妻子說:我要調動工作了,明天走。妻子問他:你要去哪兒?你要去做什麼?你要做多久?他卻回答:不能說。61歲那年,作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理論設計的總負責人,他一共獲得了國家獎金20元。其中,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
  • 鄧稼先真實的28年
    自1986年解秘以來,「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但對於他投身核武器研製的那28年,還是存在不少誤讀。 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兩彈一星」科技功臣授勳20周年,關於鄧稼先的報導又多了起來。
  • 緬懷鄧稼先 揭秘「兩彈元勳」感人生平事跡
    1986年7月30日,鄧稼先因癌症逝世。在《鄧稼先》一文中,鄧稼先的好友楊振寧這樣寫道:「……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鐘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誠真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
  • 「兩彈元勳」鄧稼先:如果我能做好這件事,就是為它死也值得
    鄧稼先問同事,昨晚你們吃夜宵了嗎?你們餓不餓?同事回答說,飯還吃不飽呢,哪有糧票吃夜宵呀。這時,鄧稼先從兜裡拿出幾斤糧票,分給在場的同事每人四兩。事情雖然已經過去40多年了,當時的同事回想起來依然十分激動:「那時候,每人每月只有28斤糧票,又沒有副食,糧票是多麼珍貴呀!當時,我們拿著老鄧給的這四兩糧票的感覺,今天就是給我四兩黃金也無法相比!」
  • 「兩彈元勳」夫人追憶鄧稼先:這輩子嫁給他,我等了28年也值得
    孩子們也大了,她也老了,她想,鄧稼先是不是快回來了。只可惜,鄧稼先還是沒有回來,他繼續在沙漠,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核試驗。他說:「我不愛武器,我愛和平,但為了和平,我們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終結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 「兩彈元勳」鄧稼先逝世已34年,2個子女現狀如何?結局讓人敬佩
    在祖國最需要人才的時候,總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寧願放棄優厚的待遇和舒適的工作環境,不為任何虛名,只希望祖國能夠強大起來。比如錢學森、梁思禮、朱光亞、錢三強、鄧稼先等。他們衝破重重阻撓前往海外留學,學成後毅然決定回到祖國,不圖榮華富貴,只求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他們將原本漆黑的中國科學點亮。在那戈壁灘上升騰而起的蘑菇雲,便是他們永遠無法磨滅的勳章。
  • 【致敬】今天是他誕辰106周年紀念日!中國由大向強,尤需大師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望一位偉人。他的身上有光芒璀璨的標籤——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 ……有人說他一個人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他曾說:「我是大唐的後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的根在中國。」
  • 用一生奉獻詮釋中國脊梁——鄧稼先先進事跡激勵科技工作者愛國奮鬥
    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在觀看演出後說:「鄧稼先先生是我們九三學社的楷模、中華民族的英雄!」雖然已經逝世32年,「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依然活在無數國人心中,他的先進事跡在中華大地上傳頌,激勵著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愛國奮鬥,爭當中國脊梁。
  • 兩彈元勳—鄧稼先
    鄧稼先立刻就明白了,由於事情過於重大,一時有些惶恐,「我能行嗎?」回家後他對妻子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鄧稼先一生的命運隨之發生改變,他的名字在公開發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隱姓埋名、默默無聞,直至他離開人世。 鄧稼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原子彈理論設計是幾大研製環節中的的龍頭,被排到最前沿,責任重大。
  • 鄧稼先妻子許鹿希33年不願搬家,因為…… | 共和國記憶
    身為醫生,她知道身體受了這樣大劑量的輻射已不可逆,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鄧稼先能離開工作崗位,休息一段時間!許鹿希:「後來他不聽我的話,馬上要走,要回去!多少年以後我才知道,當時他們在突破中子彈,非常需要他,所以我只好放他回去。」鄧稼先最終沒有答應妻子的請求,他選擇回到梓潼的大山裡,回到核武器研製基地。
  • 中國民眾以多種方式紀念毛澤東逝世37周年(圖)
    當天是毛澤東逝世37周年紀念日,中國民眾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懷念這位偉大領袖。毛澤東生於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在北京去世。中新社發 楊華峰 攝       9月9日,北京毛主席紀念堂外排起了長隊。2013年9月9日是毛澤東逝世37周年忌日,紀念堂也於當日調整了開放時間,延長半天開放,以便於民眾前來瞻仰、紀念。
  • 金鐘鉉逝世周年,IU唱《憂鬱時鐘》紀念,粉絲:他是個天使!
    今天是2018年12月18日,是金鐘鉉去世一周年的日子,而SM公司公開一則紀念視頻,首語寫道:「鍾鉉,永遠懷念你,會永遠愛你。SMTOWN家族全體。」其實我並不追星,也很少知道韓國的明星,但是在他去世的那一天,本來只是有些唏噓一個生命的流逝,但是後來看了他一個演唱會唱歌的視頻,第一印象就覺得他的歌聲是很有感染力的,但是在那個視頻當中,感覺到他很壓抑的,好奇之下,就去聽了他的歌《Let me out》,在歌詞出現了「拜託誰來抱抱這厭倦了世事的我,誰來擦擦被淚沾溼的我吧,拜託先注意到疲憊不堪的我吧...
  • 鄧稼先的事跡
    在北京外事部門的招待會上,有人問他帶了什麼回來。他說:「帶了幾雙眼下中國還不能生產的尼龍襪子送給父親,還帶了一腦袋關於原子核的知識。」 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是後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6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中國男兒,要將只手撐天空」——楊振寧追憶鄧稼先-清華大學新聞網
    這讓楊振寧的心裡有了一個解不開的疙瘩:是不是寒春曾參加過中國的原子彈工作?   1971年楊振寧第一次回國訪問。在北京的10天裡,他與鄧稼先多次見面,一直想解開心中的這個結,卻不便深問。在離開北京快上飛機的時候,他終於忍不住問前來為他送行的鄧稼先:中國的原子彈是不是完全由中國製造的?鄧稼先想了想說,據他了解是中國人自己製造的,他說再去核實一下。
  • 林肯公園的樂隊主唱逝世一周年,網友:為他驕傲!
    林肯公園的樂隊主唱逝世一周年,網友:為他驕傲!林肯公園樂隊是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的。但是唯一遺憾的就是林肯公園樂隊的主唱7月20日,也就是今天,是查斯特逝世一周年。他們的成員曾說沒有了查斯特,他們也非常的痛苦,而且樂隊中也有很多的問題,大家沒有查死的也非常難解決,所以說查斯特對於林肯公園樂隊的整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現在查斯特已經去世了,我們大家只能是緬懷一下查斯特,並且表示沒有查斯特日子真的是非常的痛苦。
  • 除了屈原,今天我們紀念96歲誕辰的他
    臨走時,父親只囑咐了他一句話:「稼兒,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不要像我這樣,不要學文。學科學對國家有用。」而鄧稼先在與弟弟告別時說:我現在只有仇恨,沒有眼淚。儘管只有14歲,從離開家的那一刻起,愛國,成了鄧稼先一生的選擇!
  • 楊振寧問鄧稼先研發兩彈獎多少錢?鄧老答:原子彈十塊,氫彈十塊
    在這些人中,有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叫鄧稼先,是中國近代著名核物理學家和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被譽為「兩彈元勳」,去世時才62歲,他的英雄事跡應該讓更多人知曉和銘記。直到28年後,鄧稼先的名字才被解禁,他與妻子聚少離多,在一起僅僅363天。鄧稼先去世那麼早,源於一次航投原子彈試驗事故。由於降落傘出現了問題,原子彈墜地時被摔裂。
  • 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
    中國原子彈之父:  1958年8月的一天,時任二機部(核工業部)副部長的錢三強,對一個34歲的青年人說:中國要放一個大炮仗,要調你去參加這項工作。      這個大炮仗,指的就是原子彈。而這個青年人接到錢三強交與的任務後,就開始消失在親戚朋友的視線裡,開始了長達28年的隱姓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