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元勳」夫人追憶鄧稼先:這輩子嫁給他,我等了28年也值得

2020-12-18 人物會說話

1

1958年,北太平莊一處普通的住宅樓裡,一個男人正在與自己的妻子告別。

他低著頭,不敢看妻子的眼睛,只是盯著家裡的裝修,水泥地,白灰牆,到處都是裸露的電線與管道。

看了一會,他心裡有些酸,這麼多年,委屈妻子了。

但接下來的事情,他更要委屈妻子了,因為他要遠赴外地工作,歸期不定。

女人見他低頭,知道男人是不捨得離開老婆孩子。

但她想,不過就是幾個月,再不濟就是一年,他肯定會回來的。

於是,她問:「你去哪兒,做什麼工作?」

男人回:「不能說。」

女人理解,她說:「我不問,你到地方把那的信箱號碼告訴我,我給你寫信。」

男人苦澀的說:「不能寫信,不能通信。」

之後,兩人就陷入了沉默,良久,男人抬起頭,看著妻子哽咽:

「以後這個家就靠你了,我走後就顧不得這個家了,我的生命就獻給將來要做的這個工作了,如果做好這件事,我這一輩子就值了,死了也值。」

女人聽了,看著眼前眉頭緊皺的男人,一時間千言萬語說不出話。

最後,她嘆了一口氣,說:「你去吧,我支持你。」

為了這一句支持,女人撐起了這個家,也陷入了茫茫無盡的等待。

她萬萬沒有想到,男人這一走,從此便如人間蒸發一般,再也沒有蹤跡。

男人離家的時候34歲,她30歲,兩個孩子,一個4歲,一個2歲。

男人回來的時候,是61歲,滿頭白髮,步履蹣跚,嘴裡時不時吐一口血,身為醫生的她,一看就知道,癌症晚期。

這個走了28年的男人,是「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這個等了28年的女人,是他的妻子,許鹿希。

2

世家之交,青梅竹馬

我愛你,所以我支持你

鄧稼先和許鹿希的愛情,放到現在,就是一部偶像劇。

兩家是世交,鄧父是國學大師鄧以蟄,許父是九三學社創始人許德珩,兩人同為北大教授。

兩家人交好,自然兩家的孩子也來往頻繁,鄧稼先與許鹿希從小就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1953年,兩人在大家的祝福下,結為夫妻。

在眾人眼裡,這兩人可謂是郎才女貌,佳偶天成。

新郎是留美歸來的博士,任職研究所副研究員,前途無量;

新娘是醫學院老師,教書育人,工作體面;

兩人婚後,琴瑟和諧,羨煞眾人。

鄧稼先工作不忙的時候,總會騎著自行車,去接許鹿希下班,兩人下班回家,一起做飯,讀書,聽歌劇。

之後,一對兒女接連出生,這讓鄧稼先更是喜不自勝,他陪著女兒捉迷藏,跟著兒子捉蛐蛐,放炮仗,一家四口其樂融融,那時候的兩人可謂是過了一段神仙日子。

直到1958年,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調你去做這項工作怎樣?」

鄧稼先一聽:「大炮仗」,隨機反應過來說的是原子彈,他激動了一會,想了想,隨機點頭,「我去」。

他能不去嗎?不能,因為報效祖國就是他畢生心願。

他想起自己當初赴美留學的時候,有朋友問他:「現在天快亮了,你為什麼不留在國內呢?」

鄧稼先回答:「你們放心,我學成一定回來,我去美國留學就是學技術,學完了我就回來。」

正如他所言,到了美國之後,他玩命似的學習,只用了23個月,就完成了博士答辯,被導師和同學們稱為「娃娃博士」。

在很多人眼裡,鄧稼先年輕有為,照這個發展趨勢,他未來極有可能衝擊諾貝爾獎。

但誰也沒想到,拿到學位的第9天,鄧稼先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返回祖國。

這讓很多同學和導師大為不解,他們勸他留下,因為美國的發展條件遠比國內好的多,可鄧稼先還是義無反顧了上了回國的輪渡·····

他知道,國家的發展,需要人才,他知道,自己的胸腔裡,跳動的是一顆中國心。

於是,當錢三強來找他的時候,他立刻就接受了這項任務。

他明白,接受就意味著,從此他要隱姓埋名,奔赴荒蕪的戈壁,去做一份不知道何時才能做完的工作;

也意味著,從此,他要離開自己的妻子,孩子,切斷與家人的任何來往,不知何時是歸期。

鄧稼先走後,音信全無。

剛開始,孩子們總是問:「爸爸去哪兒了,怎麼還不回來?」

她總是假裝鎮定的哄:「爸爸去出差了,過幾天就回來了。」

一天,又一天,一個月,又一個月,一年,又一年。

孩子們問爸爸回來的次數,越來越少,他們似乎漸漸明白,爸爸好像不回來了,可能是不要他們了吧。

鄰居們也由剛開始的猜疑,變成了肯定,大家都開始背著許鹿希議論,

「那家男人走了,不要他們母子了,真可憐啊。」

「就是,走了這麼多年,還不回來,聽說連個口信都沒有?」

「哎,真是的,男人這一走,就是28年,不知道那家女人怎麼熬過來的。」

怎麼熬的?許鹿希也不知道。

她一個人,撫養兩個孩子,贍養四位老人,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人,也懷揣希望的等待。

她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男人回來的時候,她要保證家還在,她說過要支持鄧稼先,那就不管一切代價,要相信他。

只是,28年的煎熬和等待,許鹿希吃過的苦,流過的淚,除了她自己,誰又知道呢·····

3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捨棄「小愛」,以身報國

當許鹿希在家裡默默等待的時候,鄧稼先此刻正跟著警衛員,在茫茫戈壁裡公用一個飯盒吃飯。

他用飯盒盛飯,警衛員用盒蓋盛,這架勢,愣誰見了,都不敢相信他是一個留美歸來的物理專家。

在這裡,他是物理專家,也是建築工,領著一群剛出校門的大學生,日夜不停地撿磚頭,拾瓦片,愣是在亂墳堆裡,建造出一個實驗基地;

他是建築工,也是翻譯員,在蘇聯專家撤走後,他們沒有參考資料,鄧稼先就自己找外文資料學,學會了再翻譯成中文,印出來,發給大家看;

他是翻譯員,也是數據員,研究原子彈,需要大量計算數據,他們沒有電腦,就用算盤,為了演算一個數據,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個月;

就這樣,一群人忘我的工作,卻沒有一個人是為了自己。

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這兩朵蘑菇雲,高高的炸裂在西部大漠的上空,震驚了全世界。

遠在千裡之外的許鹿希,見到報紙上的蘑菇雲,她笑了,也哭了。

她終於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在做一份什麼樣的工作,此刻,距離丈夫已經離家9年了。

孩子們也大了,她也老了,她想,鄧稼先是不是快回來了。

只可惜,鄧稼先還是沒有回來,他繼續在沙漠,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核試驗。

他說:「我不愛武器,我愛和平,但為了和平,我們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終結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為了研究核武器,他親自上陣,核試驗經歷了32次,親自指揮15次,絲毫不顧忌這樣的工作量,核輻射對他的健康損害有多大。

最危險的一次,是在1979年。

他像往常一樣親自指揮,核彈空投試驗,只是這一次,天空沒有出現蘑菇雲,核彈直接從高空摔到地上,眾人看到這一幕,都驚呆了,立刻準備去事故區查看。

大家都知道,前去事故區查看意味著什麼?但在這份危險面前,沒有一個人退縮。

此刻的鄧稼先,走到了最前面,他說:「你們都年輕,我去。」

有人攔住他,「你是專家,核輻射是致命的,你不能去。」

鄧稼先說:「你們不知道什麼樣,去了也沒用,它是我設計的,我就要把它找出來。」

鄧稼先進去後,眾人默默掩面哭,誰都不敢出聲,大家都期望鄧稼先能夠平安出來。

此刻,分秒都是煎熬,終於,鄧稼先出來了,他見到大家疲憊的露出一個笑:「沒事,同志們,沒事了。」

事後,有人說他傻,進去就是送死,他說:「我不進去,誰進去,讓他們年輕人進去?責任書上簽字的人是我,再說,剛站起來的中國,可以沒有鄧稼先,但不能沒有原子彈。」

但這樣的捨生忘死,幾度赴險,除了實驗基地的人,再也沒有其他人知道。

1984年的時候,鄧稼先在會上說:「我現在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以後這份工作就靠你們了。」

大家聽他說完,都笑了,紛紛安慰他:「鄧老,你才60歲,潛力無限,別灰心。」

鄧稼先跟著笑,笑著笑著就哭了,他的身體狀況自己了解,一天不如一天,他突然想回家,想看看妻子和孩子,不知道家裡的他們,還好嗎?還記得這個20多年前離家的人嗎?

終於,在他61歲那年,他回家了。

他見到了妻子許鹿希,他老了,妻子也老了。

分離28年之後,他們夫妻倆終於團聚了。

可是鄧稼先的身體情況急劇日下,醫生看到診斷書的時候就哭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能遭遇這麼多核輻射,他全身的各個器官,幾乎都廢了。

許鹿希得知鄧稼先的診斷結果後,她很鎮定的走過去,緊緊扶住蹣跚的丈夫,她說:「我知道,我都知道,你什麼都不用說,好好養病。」

鄧稼先點點頭,看著同樣蒼老的妻子,他默默流淚,因為他的確診結果是:結腸癌,醫生說最好的結果,還有1年時間。

他們分開了28年,如今重聚了,卻只有不到1年時間,任誰也無法接受,但這就是現實。

4

要是有來世

我還是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選擇你

回到家之後的鄧稼先,幾乎都是在醫院度過的。

他躺在病床上,拉著老伴的手,兩人也不怎麼說話,就是默默看著彼此。

疼到忍不了,醫生就過來給他打杜冷丁,從一天一針,到一個小時一針。

許鹿希見了,心裡難受,也不敢當著鄧稼先的面哭。

遇到鄧稼先精神好的時候,他就坐起來,讓人給他在病床上支一個小桌子,他要整理這些年的研究資料,想交給年輕人繼續研究,他說,這些資料必須整理好,不能讓別的國家落我們太遠。

許鹿希見丈夫還在埋頭工作,她不忍阻止,只是盡力幫他,她說:「我知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不想讓他走的有遺憾。」

後來,鄧稼先再也沒有力氣工作了,他時刻都只能躺在病床上,許鹿希一刻也不敢離開,去世前一個月,鄧稼先連握老伴手的力氣也沒有了,換成許鹿希緊緊握著他。

看著淚流滿面的許鹿希,鄧稼先蒼老的臉上,流下兩行淚,他用盡全身力氣說:「這麼些年,我對不起你,苦了你了,如果有來世,我還選擇中國,我還選擇核武器事業,選擇你!」

許鹿希聽了,緊緊握著老伴的手,流著淚使勁點頭。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了,臨終時,他掙扎著說了四個字:「死而無憾」。

兩人分別了28年,重聚了363天,還差2天,就是一年。

鄧稼先走後,許鹿希崩潰了,她對著鄧稼先的照片,說了不曾對鄧稼先說的話。

「我以為年輕的時候,我們不能相守,到老了我們就能相依相伴,可你怎麼就把我丟下了。」

「稼先,你知道嗎?你走後,國家給了我們新房子,我沒搬,因為我覺得你就在這,這房子還是你離家時候的樣子,我就怕你回來,變樣子不習慣。」

「稼先,你怎麼捨得丟下我,你走了,我怎麼辦,我們本來重聚的時間就不多,我還有好多話都沒有給你說,我們想去的地方也沒去,你怎麼走了啊······」

「稼先,你知道這28年來,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嗎?我就是想著,有一天你能回來,突然喊我一聲『希希,我回家了』。」

只是斯人已逝,徒留生者悲傷。

消沉了一段時間後,許鹿希做了一個決定,她要用自己的餘生,完成鄧稼先在世的願望。

她開始著手整理鄧稼先留下來的筆記,研究資料,並跑遍了全中國,去拜訪那些曾跟鄧稼先一起工作的人們。

又28年過去了,此時的許鹿希已經85歲了,她手裡拿著的是親自撰寫的書---《鄧稼先傳》,這算是她為鄧稼先做的最後一件事情。

前28年等待,後28年追尋,許鹿希最好的青春,消磨在了等待裡,她的晚年,行走在追逐裡。

今年,許鹿希已經91歲了,生日那天,她說:「我今年91歲了,如果鄧稼先還活著,他今年就是95歲了。」說完,現場人全部淚奔。

有人說,鄧稼先和許鹿希的感情,是國家機密,是以身報國,他們是「舍小愛,成全大愛。」

但若是站在一個女人的角度:

有誰捨得讓自己的丈夫,離家28年,毫無音訊;

又有誰能夠因為一句:「我支持你」,苦等28年,獨自撐起一個家;

從私心來講,或許誰都不願意,但許鹿希卻做到了,她等了鄧稼先28年,之後又為鄧稼先的研究資料,追尋了28年。

這樣的感情,在那個時代,鄧稼先和許鹿希這樣的夫婦,並不是唯一一對。

還有很多很多「隱姓埋名」的人,為了報國,為了人民,他們默默無聞,捨棄小我,成全大我。

他們一輩子嘔心瀝血,卻沒有一個是為了自己;

他們奮鬥一生,或許到最後連名字都不被人所知;

「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山河。」

「熱血沸騰的來,悄然無聲的去。」

他們沒想過當英雄,只是希望自己的國家站起來,人民不再受壓迫;

他們也曾是丈夫,兒子,父親,但是為了國家,他們選擇了默默無聞;

她們也曾是妻子,女兒,母親,千嬌百媚女兒身,卻選擇了做巾幗;

如果有來生?他們還會選擇這樣來過嗎?

我想,那一輩的人,一定會。

因為,愛國是本能。

相關焦點

  • 「兩彈元勳」鄧稼先:如果我能做好這件事,就是為它死也值得
    晚會上,王洛勇、劉琳跨時空情景演繹《等待》致敬兩彈元勳鄧稼先,鄧稼先與夫人許鹿希的故事感動了無數觀眾。節目播出後,相關話題很快衝上微博熱搜。1951年,時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的鄧稼先加入九三學社。當時,許德珩擔任九三學社中央理事會主席。1953年,鄧稼先與許德珩的女兒許鹿希結婚,許德珩和夫人勞君展對他視如己出。1956年初夏的一個傍晚,全家人飯後在院子裡乘涼,許德珩講起他參與發動五四運動的場景,鄧稼先忍不住問嶽父:「您當時在蔡元培校長的幫助下好不容易讀完了北大,還有兩個月就畢業了。
  • 【為你讀黨史】《「兩彈元勳」背後的故事——鄧稼先與許鹿希》
    【為你讀黨史】《「兩彈元勳」背後的故事——鄧稼先與許鹿希》 2020-08-11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彈元勳鄧稼先病重時,顫巍巍豎起兩根手指,理由令大家敬佩
    我國近代有很多科學家,其中鄧稼先是個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他出生於1924年6月,是我國核武器的開拓者之一,他為國家的核武器研發,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他是當之無愧的兩彈元勳,也是值得敬佩的民族英雄。關於鄧稼先的故事有很多,我們簡單了解一下。
  • 兩彈元勳—鄧稼先
    鄧稼先立刻就明白了,由於事情過於重大,一時有些惶恐,「我能行嗎?」回家後他對妻子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鄧稼先一生的命運隨之發生改變,他的名字在公開發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隱姓埋名、默默無聞,直至他離開人世。 鄧稼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原子彈理論設計是幾大研製環節中的的龍頭,被排到最前沿,責任重大。
  • 緬懷鄧稼先 揭秘「兩彈元勳」感人生平事跡
    1986年7月30日,鄧稼先因癌症逝世。在《鄧稼先》一文中,鄧稼先的好友楊振寧這樣寫道:「……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鐘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誠真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
  • 科技日曆|52年前,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兩彈元勳」為國隱身近...
    1967年6月18日,人民日報刊發文章,對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進行了紀實報導。氫彈亦稱「熱核武器」,它是一種利用氫元素原子核在高溫下聚變反應於瞬間放出巨大能量起殺傷破壞作用武器,它主要由裝料、引爆裝置和外殼組成。其實,談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被譽為中國「兩彈元勳」的鄧稼先。
  •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他去世前曾說: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
    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兩彈元勳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在他62年的生命軌跡中他說不能說我說你到了那地方把信箱的號碼給我,我給你寫信他說不能寫信,不能通信他說這個家以後都靠你了他說『我的生命就獻給將來要做的這個工作了。』
  • 「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夫人,苦等丈夫28年,如今92歲依舊健在
    鄧稼先告訴妻子許鹿希,他要去做一件關乎國家安全與未來的大事,這件事需要絕對保密,不能對外透露任何信息。此後鄧稼先就如人間蒸發般消失了28年,在這28年裡,許鹿希一直為這個家默默付出著。鄧稼先走的時候並沒有告訴許鹿希自己去哪裡工作,只是單純的說自己工作上有一些調動而已,甚至許鹿希問他要聯繫方式的時候,也被鄧稼先直接拒絕了。她意識到了這件事情的嚴密性,就像昨晚丈夫所說的那樣,為了這件事,就是死也值得。
  • 鄧稼先消失28年不見妻子?功勳事跡何須畫蛇添足
    這幾天,正值兩彈元勳鄧稼先逝世30周年,於是人們又懷念起這位中國的原子彈、氫彈「第一功臣」來,也有說他為了兩彈,「整整28年,不知去向、生死未卜」的——其實關於鄧稼先接受秘密任務後,從此「人間蒸發」,妻子許鹿希不但沒有見過他,而且忍受著「分居28年」的「莫大痛苦」的「佳話」,一直陪隨著鄧稼先事跡的傳播。
  • 「兩彈元勳」鄧稼先逝世已34年,2個子女現狀如何?結局讓人敬佩
    鄧父與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關係頗好,後來鄧稼先也與高他兩屆的楊振寧成為校友兼好友。鄧稼先的少年時期正是國家多災多難的年代,當時外國侵略者肆無忌憚侵略中國,這激發起他的愛國熱情。鄧稼先出生書香世家,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鄧稼先自幼便對學習有非常大的興趣,並且有很強的天賦。
  • 「普通人」鄧稼先
    他是鄧稼先。鄧稼先是誰?當今,幾乎人人都知道他是兩彈元勳、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然而,在當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個月,絕大多數中國人才第一次聽說他的名字。「為國家放了個大炮仗」抗日戰爭勝利那年,鄧稼先圓滿完成大學學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畢業。
  • 鄧稼先夫婦的故事看哭無數人 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談及鄧稼先,大家都知道他為中華民族作出巨大貢獻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從1958年接受研製原子彈任務開始,與妻子許鹿希便聚少離多了整整28年……這一次,王洛勇、劉琳跨時空演繹《等待》,全場觀眾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 鄧稼先的故事不僅看哭全場,還有更多人
    這雖說是一場晚會,但演繹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湖南衛視五四文藝晚會上王洛勇 和演員劉琳 跨時空情景演繹《等待》,致敬兩彈元勳鄧稼先!一紙軍令赴樓蘭,隱形埋名數十年,兩彈一星盡顯忠,去時青絲歸來翁。全場觀眾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 6月25日是中國兩彈元勳鄧稼先的生日,祝福天堂的您,生日快樂!
    1924年6月25日,鄧稼先出生在安徽懷寧縣。他的父親鄧以蟄在當時,是北大、清華、北京醫科大學等高校哲學系教授,與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多年好友。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22天後,北平城淪陷。而無恥的日本倭寇在當時的北平召開「慶功會」。
  • 兩彈元勳鄧稼先:用28年經歷一段特殊愛情,臨終留1句話讓人淚目
    居裡夫人的女婿約裡奧居裡對毛澤東說:「反對核彈就要自己先有,中國需要在這方面多做研究,這樣中國才能不被人小看。『』1957年,我國與蘇聯籤訂合約,我國為蘇聯提供農產品,蘇聯幫助我國研製原子彈。事實上,蘇聯也只是允許中國仿製那些將要停產落後的武器裝備,在原子彈研究上也只是給了中國14本書,告訴科學家們說先看書。
  • 他是兩彈元勳,26歲獲博士學位,扛著核輻射堅持科研,62歲去世
    概述成績優異的鄧稼先在26歲時便獲得了博士學位,學成後他第一時間歸國,投身祖國的核研製事業,並且為了研究失敗原因,遭受了劇烈的核輻射,並因此罹患癌症。但他卻無怨無悔,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祖國,在自己的崗位上,戰鬥到了最後一秒鐘,他是祖國的兩彈元勳,是值得我們尊敬的英雄!
  • 「中國男兒,要將只手撐天空」——楊振寧追憶鄧稼先-清華大學新聞網
    這一喜訊讓每一位中國人為之歡呼雀躍,遠在美國的楊振寧也同樣的激動不已。40年後,在紀念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40周年之際,楊先生在清華園歸根居回憶當年的情形,談起摯友「兩彈一星」元勳鄧稼先,他眼中流露出的那份深沉與情愫,仿佛一切就在昨天。
  • 鄧稼先夫婦的《等待》故事令人動容
    這是由中國青年報社、湖南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的「新青年耀青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文藝晚會上,演員劉琳在節目《等待》中的一段獨白,她飾演的是兩彈元勳鄧稼先的妻子許鹿希。節目中,表演者王洛勇、劉琳分別扮演鄧稼先和許鹿希,兩人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情景演繹。
  • 1 鄧稼先
    這是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造的偉大勝利!他們傲骨錚錚,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孫中山、毛澤東、錢學森……這些劃時代的「巨星」光耀中外。有一顆「巨星」,也許是被「兩彈」的蘑菇雲遮沒了光輝,也許是「一星」的光亮過於璀璨,他反而鮮為人知,他就是「兩彈」元勳——鄧稼先。
  • 鄧稼先教案
    其作者是 楊振寧 ,美籍華裔 物理學家 ,獲1957年諾貝爾 物理學 獎。他和鄧稼先有長達半個世紀的深厚友情。  3、結合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元勳:立大功的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停止。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讚美,使人感動得流淚。